高麗萍
(山西工商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山西 太原 036000)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表示,新時代新形勢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師不僅具有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職責和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擔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而完成這一使命的過程就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因此,高校教師在教授基本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應該關注、塑造大學生的精神世界,從而滋養(yǎng)大學生的精神成長。朱永新曾多次強調,閱讀是一個人精神發(fā)育最重要的載體,也就是說,一個人的閱讀史反映出的就是他的精神成長歷程。
我們知道,人的需求不只是物質,也需要精神上的滿足。隨著生活質量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去追求高質量的精神生活,去追尋內心的詩和遠方。而實現(xiàn)這一精神追求、精神成長的過程,正是大學生不斷堅定理想信念,不斷塑造道德品格,不斷提升審美的過程。閱讀是實現(xiàn)此過程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
我們知道,理想信念是指人們對于一切美的東西最自然的向往與追求,并由此產生的矢志不渝的情感和精神狀態(tài)。遠大而堅定的理想信念對大學生精神成長來說至關重要,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大學生的人生就沒有正確的指引和航向,更不可能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因此,理想信念是大學生精神健康的重要判斷依據(jù),為其健康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養(yǎng)分和繼續(xù)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歌德曾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在和這些高尚的偉人對話之后,大學生的精神在一點點發(fā)生著改變,理想在不斷找尋,信念在逐漸建立,這正是通過閱讀來實現(xiàn)的。尤其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這些優(yōu)秀作品不僅表達了作者的真摯情感,還表達了主人公的堅定理想、執(zhí)著信念,以個性鮮明、生動感人的故事塑造、人物刻畫給讀者樹立了榜樣,以最觸動的情感給讀者以震撼,其中面對的困惑、堅守的信念、塑造的品格、流露的情感,甚至維護正義和平的斗爭等內容和故事情節(jié)都直接或間接地傳遞到讀者的閱讀體驗中,使新時代大學生能夠從中汲取前行奮斗的能量,激發(fā)青年大學生對真、善、美的不斷追求,更是鼓舞一個又一個讀者同一切鄙俗行為作斗爭,激人奮進,催人向上。如眾所周知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用可歌可泣的故事,熱血沸騰的奮進精神,鼓勵一批又一批大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堅定遠大目標,激發(fā)他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決心和斗志。
評價一個人的精神層面,我們首先會關注他的道德修養(yǎng)。因此,我們說道德修養(yǎng)是一個人健康成長的內在要求,也是一個人精神境界的評價標準之一。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精神要想健康發(fā)展,需要正確道德準則的指引,并通過日常的實踐活動不斷內化,不斷塑造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而閱讀正是指引大學生建立正確道德標準,堅定正確價值判斷,積累大學生道德行為的有效途徑,這將不斷促進大學生的精神成長。首先,閱讀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的基本道德判斷。道德判斷是一個人對某些行為是否道德的判明和斷定,是對什么是善、什么是惡的基本認知。這是新時代大學生提升道德修養(yǎng)的前提和首要基礎。而品讀經(jīng)典,領略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中每一個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他們的主流價值在不斷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判斷標準,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次,閱讀塑造新時代大學生的良好道德行為。通過閱讀優(yōu)秀讀物,如儒家經(jīng)典、黨史書籍,不斷塑造大學生勇敢、博愛、堅毅、團結、愛國的道德品格,并不斷將其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從而不斷使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到提升和強化。
審美意識是人們在進行審美活動中,主體的人對審美對象的能動反映,是一個人感知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前提。通過美的體驗,我們感受到精神愉悅,通過美的創(chuàng)造,我們感受到價值感、成就感,精神世界得以充實。因而,對大學生的精神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閱讀,欣賞美的文字,觀看美的配圖,獲得大量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的能力,促進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和建立。一方面閱讀為大學生感知五彩斑斕的自然美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閱讀中,我們會經(jīng)常被如詩如畫的美文震撼,被躍然紙上的美景吸引,不斷為大學生感知美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另一方面閱讀為大學生體驗感人至深的社會美創(chuàng)設了審美情境。在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大學生通過感知主題、共鳴情感、留白遐想,獲得美好、動人的甚至向往、憧憬的社會情感。如大家熟悉的《孔雀東南飛》把主角兩人至死不相負的愛情呈獻給讀者,讓讀者淋漓盡致地感受愛情的偉大與美好。正是通過這樣的閱讀體驗,促使大學生不斷感知美、鑒賞美,進而奠定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最終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梢?,閱讀在大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引導作用。
中華民族歷來是重視閱讀的民族,從古至今無不提倡閱讀的重要性。歷代領導人更是在多種場合強調閱讀的重要意義。溫家寶曾說:“一個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绷暯娇倳浉菍⒆x書當成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他曾談道:“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fā),讓人滋養(yǎng)浩然之氣?!钡?,當代青年大學生由于學業(yè)壓力,數(shù)字媒體的誘惑,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閱讀的狀況不容樂觀。
在古代,讀書是一種巨大的榮耀?!胺e財千萬,無過讀書”也是中國傳統(tǒng)家庭千百年來恪守的信條。所以才會留下“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歷代傳頌的勤學苦讀的佳話。在今天,多數(shù)大學生依然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信條。但是,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數(shù)字化閱讀的興起,不斷沖擊著當代大學生傳統(tǒng)的閱讀觀念,加上一部分大學生浮躁、焦慮和急功近利的社會心態(tài),沒辦法靜下來通過閱讀來提升精神需要,大多數(shù)采取旅行的方式汲取閱歷的增長,這將嚴重影響大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同時,一部分大學生由于價值判斷、分析判斷能力不足,極易受社會讀書無用論思想的影響,認為不讀書也可以獲得人生成功。試想,如果一個青年大學生不讀書或者極少讀書,甚至認為讀書在浪費時間和精力,那么他勢必會忙于低層次的物質需求的滿足,那么其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不到樹立,精神長期缺乏營養(yǎng)必將不利于健康成長,更加承擔不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和時代使命。
閱讀是讀者通過作品與作者進行的一種信息交流,作品作為信息的儲蓄器,是第一信息源,所以讀者通過閱讀吸收什么就由閱讀的內容———作品來決定。英國中世紀思想家培根說過:“讀書造就豐富充實的人?!本褪腔诟邔哟蔚拈喿x內容來說的。但是由于社會節(jié)奏越來越快,大學生就業(yè)壓力、學業(yè)、情感、競爭越來越大,加之社會娛樂媒體的渲染,大學生越來越傾向于低層次的閱讀內容,而對關乎大學生精神成長的文化類、修養(yǎng)類、哲學思考類的書涉獵較少,轉而追求簡單、輕松的流行作品。同時,很多青年大學生在閱讀中較少思考,關注的都是時政生活類的閱讀內容,而且片面化地吸收內容。反而對高校理論課,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經(jīng)典原著的閱讀較少涉獵,甚至很多學生在這些課堂抬頭率很低,更加不愿意在課外時間走進圖書館研讀這些經(jīng)典內容。眾所周知,閱讀經(jīng)典對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形成正確歷史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反之,如果一個大學生長期遠離經(jīng)典閱讀,遠離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難以建立堅定的文化自信,難以建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更加無法積極投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
手捧一本書,靜享精神的愉悅這是很多閱讀愛好者共同的感受和追求。正如復旦大學王德峰教授指出:“真正的閱讀是一種沒有實用目的、與職業(yè)和休閑無關的閱讀,它注重的是內在精神的升華?!币簿褪钦f,閱讀更多的是一種自發(fā)的精神享受,或者說是主體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然而,現(xiàn)在大學生沒有全面認識閱讀的價值,很多大學生或是僅把閱讀當作獲取知識、獲取資訊的工具,抑或僅把閱讀當作娛樂消遣的一種方式,追尋大眾化的審美閱讀,跟著點擊量去選擇閱讀內容,失去閱讀應有的精神指引、精神成長的作用。如果一個青年大學生長時間養(yǎng)成這樣的閱讀習慣,那將失去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也將培養(yǎng)不出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談不上從閱讀中獲取精神養(yǎng)分,滋養(yǎng)干涸很久的精神家園,也不可能構建強大的內心世界,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和歸屬,這將極大地影響精神的健康成長,會產生焦慮、無意義感,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
當前大學生不良的閱讀狀況已經(jīng)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新時代大學生精神健康的成長。為此,高校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大學生的閱讀進行有效的引導,這種引導必然離不開書香校園環(huán)境的保障,離不開教師的精心投入,教師的引導又必須以大學生自身閱讀觀念的變革為前提,只有這樣,閱讀的價值才能被不斷地重視,閱讀引導才能發(fā)揮其原本的價值,真正意義上促進大學生的精神成長。
由于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學習壓力的加大,急功近利思維的驅使,使得現(xiàn)在大學校園中真正讀書的人不斷減少。為思考而讀,為精神提升而讀的大學生更是屈指可數(shù)。出現(xiàn)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學生片面的閱讀觀念,使他們把閱讀僅僅看作是獲取知識、消遣娛樂的手段,沒有全面認識閱讀的價值、讀書的意義,因此,立足精神成長,變革大學生的閱讀觀念是改善大學生閱讀狀況、促進其精神成人的第一步。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全面重視閱讀的價值。大學生要重新審視閱讀的價值,認識到閱讀的價值是多方面的,通過閱讀我們可以獲取專業(yè)知識,增加技能,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重要手段,同時,更為重要的是,閱讀也是現(xiàn)代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是改變一個人精神氣質,調適心靈的靈丹妙藥。而要樹立這樣的價值觀念,輔導員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高校要充分發(fā)揮輔導員在學生閱讀觀念上的作用。高校輔導員是學生見得最多、處得最深的一群人,他們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更應該重點引領大學生樹立良好的閱讀觀念。第二,深刻理解閱讀對精神成長的重要價值,從精神提升的角度明確閱讀的本質。明確閱讀的本質在于塑造人,閱讀也是自我尋找精神家園、構建精神家園、豐富精神世界的過程。要使大學生樹立這樣的覺悟和意識,需要邀請在這一領域取得成就的、大學生信服的公眾人物親臨現(xiàn)場或者視頻直播的方式與大學生接觸,使大學生能夠近距離感受閱讀的魅力,閱讀之于精神成長的重要意義與價值,讓他們的發(fā)聲在青年大學生中產生重要力量、重要引導、重要判斷,從而自發(fā)地去嘗試閱讀帶來的精神體驗。在這一過程中,青年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得以豐富,精神家園得以慢慢穩(wěn)固,精神境界得以提高,最終實現(xiàn)大學生的精神成人。
閱讀觀念的改變離不開閱讀環(huán)境的塑造,高校大學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不太穩(wěn)定,更加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以及同輩群體的影響,因此,改善高校大閱讀環(huán)境,樹立同輩群體的閱讀榜樣是我們著手解決閱讀問題、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精神成長的必然要求。一是通過多元體系營造高校愛讀書、讀好書的環(huán)境氛圍。一個大學的氛圍或者校園文化對在校大學生的影響顯而易見。因此高校需要下大力氣加強校園閱讀環(huán)境的建設,而且這種建設是多元的才可以產生連鎖效應??梢越Y合大學生一日生活區(qū)域,利用課堂、宿舍、教室、食堂、校園角等多種區(qū)域聯(lián)合設置讀書角、讀書條幅,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尤其在食堂這種需要排隊等候的場所,讓大家在等待的時候隨手觸及書籍,有選擇地提供高質量的閱讀內容,體驗良好的閱讀感受,久而久之,會形成連鎖效應。在課堂由輔導員利用主題班會時刻強調閱讀的重要價值和意義,使大家深刻認識到閱讀的內在價值,尤其對于大學生精神成長的意義。二是發(fā)揮黨員干部的榜樣示范作用。在學生群體中,黨員一般都是最先進的、最配合學校工作的先進分子,各種志愿活動他們都是沖鋒在前,在學生當中能夠發(fā)揮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輔導員積極引導,讓他們首先成為高校最愛閱讀的一個群體。同時,在他們其中評選閱讀之星、榜樣之星、影響之星,帶動各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揮他們在班級群體中的積極帶頭作用。三是把閱讀量、閱讀影響力等因素和學生管理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第二課堂管理制度,舉辦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把學生的閱讀行為體現(xiàn)在第二課堂學分管理中,體現(xiàn)在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中,通過學生可參與、愛參與的活動吸引學生閱讀的熱情,提高閱讀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閱讀活動中不僅獲得閱讀體驗、知識積累、精神成長,還獲得第二課堂學分,獲得閱讀相關的榮譽,這將極大驅使青年大學生愛上閱讀,提升閱讀的內驅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明確指出:“如果一個人走出校門后,不知閱讀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偵探小說,那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魯?shù)?,他就會到那種毫無人性的地方去尋找刺激性的享受。”高校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場所,因此更要承擔起大學生靈魂工程師的導航責任,對大學生的閱讀進行科學有力的指導,促進其精神的成長,這將關系到大學生的一生,關系到祖國的發(fā)展和民族的未來。
首先,建立閱讀推薦書目,幫助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并參與其完成過程。在大學生精神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優(yōu)秀的閱讀作品。但是,由于青年大學生自身限制、能力不足以及社會不良信息的影響,大學生對于書目的選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從眾性、娛樂性,需要輔導員分類別推薦優(yōu)秀的作品,并且?guī)椭髮W生制定貼合實際的閱讀任務,這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項舉措。這將大大提高青年大學生的閱讀質量和閱讀層次,避免停留在低層次、低營養(yǎng)的階段,有利于對大學生閱讀源頭的把控,更好地引導青年學生崇尚經(jīng)典,回歸閱讀的本質,更好地發(fā)揮閱讀引領大學生精神成長的作用與價值,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精神境界。更為重要的是,輔導員需要監(jiān)督并督促大學生順利完成。可以利用微信社群平臺,打卡小程序循序漸進地引導青年大學生完成閱讀任務,并努力堅持下去,體驗精神成長的愉悅。這樣,才能開啟閱讀的良性循環(huán),影響、感染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從而獲得收獲。因為,在一個“讀屏”的時代,大學生是很難坐下來讀書。需要教師引導和敦促,逐漸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建立良好的閱讀品位。
其次,精心策劃閱讀活動,幫助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精神魅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馬克思曾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币虼?,閱讀環(huán)境對大學生培養(yǎng)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在這其中閱讀活動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如,多年致力于閱讀推廣的朱永新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專訪時說:“活動是載體,可以造出聲勢,喚醒公眾的閱讀意識。”高校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活動,進一步調動大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大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的興趣和能力,促使新時代大學生能夠在閱讀中獲取精神養(yǎng)料,滋養(yǎng)心靈的成長,促進德性的養(yǎng)成,最終實現(xiàn)其精神成人。正是在這種意識的影響下,現(xiàn)在很多高校已經(jīng)進行了閱讀探索和實踐,如北京大學圖書館每月開展的“脫機斷網(wǎng)”活動,山西師范大學每學期舉辦的“傳頌經(jīng)典”活動,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鼓勵高校大學生回歸傳統(tǒng)閱讀、回歸經(jīng)典閱讀,有效發(fā)揮閱讀在引領新時代大學生精神健康成長方面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