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趁玲
【摘 ?要】初中學生在經歷了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后,已經具備相應的學科基礎,但考慮到初中學生思維活躍、探索欲望強,很多初中教師引入了學習活動觀。運用這一理念所構建的英語課堂,效率更高?;诖?,本文分析了學習活動觀下初中英語的教學
策略。
【關鍵詞】學習活動觀;初中英語;課堂構建
初中階段開設的學科眾多,英語是其中的重點科目,如果說小學英語只是為了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科是什么,那么初中英語就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英語應該怎么學,學生在英語課堂中不僅能收獲知識,而且能積累學習英語的經驗。學習活動觀立足于學習活動的組織,旨在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知識。由于這一觀念具備一定的先進性,在初中英語課堂上非常有效,教師可以在學習活動觀的引導下,開展學科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一、深入研讀語篇,確定教學內容
初中英語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詞匯量比較多,語法比較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難題,無法深刻把握單元知識點。學習活動觀下的英語教學,教師應發(fā)揮引導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意識到學習探究活動對知識掌握的重要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活動觀下的初中英語課堂,需根據單元或者課文主題,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自主思考或者與其他同學討論,對語篇內容實施精細、深入的研讀,從中把握學習的關鍵點。
例如,在牛津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3 Teenage problems”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熟悉本單元的內容,并產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以這樣的問題進行導入:Dear students,what problems have you encountered in your growth,study or life?在教師提出了這一問題后,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出來。初中學生恰好處于人生的關鍵階段,每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情況等都有所不同,遇到的問題也有所不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通過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自由發(fā)表其想法或意見。如,有學生說:I have a lot of trouble in study,because I have a lot of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 and English,and I often can’t keep up.有學生說:My parents often ask me to participate in all kinds of training activities in my spare time,I am not willing to,and I always quarrel with my parents.在此氛圍帶動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展開閱讀,隨后讓他們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語篇內容的分析。學生在自學和小組討論后,教師再組織統(tǒng)一教學,這樣教學效果會更佳。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經常在語篇理解上存在難度,教師需通過語篇主題與內容,設計對應的討論活動,通過開放性課堂,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帶來全新的體驗,使他們充分享受英語課堂,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習活動觀下的英語教學,與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有所不同,更為強調的是主題語境的一貫性,從活動的開始到結束,都需要保障學生處于一個完整的活動語境中,他們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內,應有自主思考的意識。初中學生在經歷了小學階段的系統(tǒng)學習后,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為更好地促進學習任務的展開,教師應圍繞教學目標與主題,根據內容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在情境內融入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場景與要素,讓他們在情境烘托下,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入學習任務中,真正內化知識。
例如,教學牛津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時,本單元圍繞旅行展開,初中學生對這一話題有較高的興趣。在上課之前,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片播放功能,進行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多樣化的視頻與圖片展示中,學生被帶入了單元內容的學習中,他們可以自主建構文本。教師可以將自己在外地旅游的照片展示給學生,展示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看圖片或者視頻,而且要在學生觀看的過程中,向他們講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與所感,讓學生有更為真實的體驗。在旅途故事的分享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簡單的句子,聲情并茂地添加一定的肢體語言,使學生能夠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介紹景點的英語視頻,吸引學生的關注,使學生對外面的世界產生向往。隨后,教師可以提問:Dear students,have you ever traveled in your life? Can you share it briefly?在提出了這一問題后,學生們就非常踴躍地開展了討論,有的學生說:I haven’t traveled to other places yet,but my parents are planning to take me out in winter vacation.有的學生說:During the summer vacation,I went to Hang Zhou under the guidance of my mother to see the West Lake,which was a good experience.
活動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很多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就是因為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固定,沒有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教師應該按照單元主題,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情境創(chuàng)設中,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對學習產生興趣。
三、完善學習總結,突出教學主旨
英語本身就具有綜合性,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英語知識,而且需要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是符合學科教學目標的。教師在學科教學活動中,要密切關注對學生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學習活動觀的提出,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這一觀念下的英語教學活動,教師需要突出教學主旨,引導學生開展學習總結,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各項教學安排,并逐步在自我總結中提高和鍛煉自己,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與技巧。
例如,教學牛津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 Abilities”時,本單元圍繞能力展開,為保障教學效果,教師組織了一次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自主閱讀本單元的文章,將文章中的內容編寫成人物對話。這種活動的展開,不會限制學生的思維,通過由對話、表演動作等形式,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文本內容的還原中更深刻地理解內容,使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能力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學生在自主閱讀結束后,教師向學生提問:What information is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article? What does this text give you enlightenment?通過這些問題的提出,每一個學生都會進行學習總結,提煉文章主旨。通過每個學生所設計的對話深度、表演活動等,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進而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
學習活動觀下的英語教學,不僅需要重視活動設計與活動實施,而且要重視后續(xù)的活動總結。當學生在參加完活動后,都應該回憶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從各種活動中積累經驗,從自我思考與總結中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
四、注重知識延伸,豐富學習體驗
新課程改革下,要求各個學科的教學活動不能局限在教材內容上,而應該以教材內容為參考,進行一定的知識延伸,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探究類活動,通過探究類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初中學生恰好處于思維活躍的階段,在此階段,他們的想法獨特,英語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可以圍繞某一主題,適當鍛煉他們的思維。在學生表達想法的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過多限制,而應該積極鼓勵。探究類活動的組織,也符合學習活動觀下的教學要求,但為保障教學效果,應注意活動形式與內容的創(chuàng)新。
例如,教學牛津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 My day”時,本單元實際上圍繞的是“我的一天”展開,在結束本單元內容的學習以后,教師組織“My dream day”的主題探究活動。在此活動中,由于每個初中學生都有各自的想法,他們夢想中的一天各有不同,當學生說出自己夢想中的一天時,如果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教師不應打擊學生,而應該告訴他們:That’s a novel idea.在教師的鼓勵下,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生活與學習中的經歷,或者自己在網絡中的所見所聞,描述自己夢想中的一天應該是怎么樣的。如,有的學生對人工智能比較感興趣,他經常在網絡上觀看這部分內容的視頻或者圖片,他夢想未來的有一天是這樣的:早上被機器人叫醒,我向機器人輸入我要吃的早餐,由機器人做早餐,在它做早餐的時候我去洗漱,隨后繼續(xù)躺在床上,機器人做好早餐以后自動送到了我的床頭。這一想法說明了這個學生對未來人工智能的看好。在該學生表達了想法以后,一些學生的興趣也被激發(fā)出來,開始針對人工智能展開更深入的討論。
探究類活動對初中學生的學習與自我成長極為重要,在學習活動觀影響下,教師可多設計一些探究類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延伸與拓展,逐步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提升自我。
五、組織活動評價,總結學習技巧
與其他的學科學習相比較,英語學科的學習難度相對較大,即使在當前的條件下,很多初中學校都意識到了學習活動觀的重要性,也積極在課堂或者課下組織了各種學習活動,但很多學生僅僅享受了活動過程,并未將活動與英語學習相結合。因此,英語課堂上的各種學習活動在結束以后也需要開展活動評價?;顒釉u價引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與小組互評的方式,會得到更為客觀的評價結果,將此評價結果作為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改進的重要參考,更能保障英語教學的整體效果。
例如,在進行牛津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5 Wild animals”教學時,教師向學生展示了一些野生動物的視頻或者圖片,引發(fā)了學生的思考。在課堂上的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讓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充分激發(fā)出來。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他們熟練掌握了許多野生動物的詞匯,也意識到了生態(tài)破壞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巨大影響,深化了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在這一單元的學習后,教師要求每一個學生寫一篇英語作文,寫一寫本單元的讀后感,隨后讓學生按時提交作文。教師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文,寫出評語,最后再將作文發(fā)下去,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實施組內互評。
英語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也是中考的重點科目,學習活動觀下的英語教學,需要重視活動評價,從評價中發(fā)現自己的潛力與不足,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的部分,彌補不足的方面,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英語是初中階段一門相對難教、難學的科目,教師可以將學習活動觀引入英語課堂,通過各種各樣的英語活動的設計,保障課堂的靈活性,為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教師要不斷探索,繼續(xù)推行學習活動觀下的英語教學創(chuàng)新,從而構建精彩而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鄭羽言.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1(14):84-86.
[2]劉麗霞.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實踐[J].教育界,2021(4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