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文,沈夢瑤,李小鳳
(杭州口腔醫(yī)院城西分院·浙江 杭州 310013)
金 川
(杭州市西湖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中醫(yī)科·浙江 杭州 310013)
隨著現(xiàn)代種植技術的不斷成熟,種植治療成為口腔科常用的修復方式,種植成功率超過95%。隨著口腔內種植體受眾的增加,種植體周圍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增加趨勢。種植體周圍病分為種植體周圍炎(PI)以及種植體周圍黏膜炎(PM)。PI是種植體周圍軟、硬組織發(fā)生的炎癥性病變,流行病學顯示PI在種植患者中的發(fā)病率為3%~30%[1],是引起種植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2]。鹽酸米諾環(huán)素是臨床常用的PI治療藥物,可預防或治療口腔感染,減少種植體周圍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以及牙周袋深度(PD)[3]。研究顯示在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基礎上運用中醫(yī)藥治療PI患者可明顯提高療效,并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PI患者牙齦疼痛、紅腫、出血等癥狀,抑制病原菌在口腔的定植[4]?;诖?,本研究筆者將自擬清胃消腫方聯(lián)合鹽酸米諾環(huán)素用于PI患者治療,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治療的72例種植體周圍炎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對照組和鹽酸米諾環(huán)素+清胃消腫方治療的觀察組。對照組36例病人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21~53歲,平均(33.67±5.43)歲;種植體植入時間10~98個月,平均植入時間(43.45±5.21)月;病程1~4個月,平均(2.16±0.29)月。觀察組36 例病人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齡20~52歲,平均(32.97±5.42)歲;種植體植入時間10~98個月,平均植入時間(43.45±5.21)月;病程1~4個月,平均(2.21±0.28)月。2組PI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納入標準 1)符合《牙周病學》[5]種植體周圍炎的相關診斷標準;2)符合“牙宣”的中醫(yī)診斷,辨證為胃火熾盛型[6];癥見牙齦疼痛、紅腫、溢膿出血、口氣熱臭、口渴喜冷飲,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數(shù);3)年齡大于18 歲,小于70 歲;4)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1)種植體周圍存在竇道、咬合傷者;2)合并咽喉炎、扁桃體炎等口腔相關炎癥疾?。?)3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者;4)過敏體質或對使用藥物過敏者;5)妊娠、備孕、哺乳期女性;6)合并嚴重基礎疾病者。
2.1 治療方法 2組PI患者均行基礎治療,包括碳纖維刮治器種植體周圍齦袋內齦下刮治,種植體鈦清潔刷暴露種植體螺紋內表面清潔,氯己定沖洗液沖洗。對照組患者予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Sunstar INC Japan,批準文號:H20100244,0.5 g/支)治療,順牙周袋壁采用精細探針緩慢插至牙周袋底,再推入適量藥物,給藥30 min內勿飲水,每周治療1次,連續(xù)治療4周。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自擬清胃消腫方治療。藥物組成為:生地黃20 g、生石膏20 g(先煎)、牡丹皮10 g、升麻6 g、黃芩10 g、黃連 15 g、蒲公英20 g、菊花20 g、金銀花20 g、赤芍15 g,甘草10 g,日1劑,水煎2 遍,取藥汁300 mL,早晚各服用150 mL,連續(xù)治療4周。
2.2 療效標準 參照《牙周病學》[5]中相關療效標準。
2.3 觀察指標 1)主要癥狀評分:對牙齦疼痛、出血、紅腫等主要癥狀依據其嚴重程度分別計0~6分[6],治療前后分別評估1 次。2)牙周相關指標:2組PI患者分別于治療前后觀察種植體菌斑指數(shù)(PLI)、齦溝出血指數(shù)(SBI)以及牙周袋深度(PD);PLI根據菌斑分布評分:0 分(種植體表面無菌斑)、1 分(探針輕劃種植體表面后發(fā)現(xiàn)菌斑)、2 分(肉眼可見種植體表面菌斑存在)、3分(可見大量菌斑)[7];SBI采用探針沿種植體牙齦邊緣探診出血情況,由無到重評分0、1、2、3、4、5分;PD采用精細探針探查牙齦邊緣到牙周袋底距離,對頰側近中、中央等5個部位取均值。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3.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評分比較分)
3.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相關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牙周相關指標比較
種植體周圍炎是發(fā)生在牙種植體周圍組織的一種炎癥,與牙周炎相似。早期表現(xiàn)為軟組織紅腫、出血,隨著病情進展可形成牙周袋,種植體繼而松動甚至脫落。種植體周圍上皮組織雖與正常牙相似,但細胞層低,排列疏松,種植體周圍缺少牙周膜組織,導致其防御能力下降,更易出現(xiàn)炎癥。研究顯示與口腔衛(wèi)生、機體免疫力、不良習慣等諸多因素緊密相關[8]。其發(fā)病機制為種植體周圍存在微生物菌群,誘發(fā)炎癥反應,導致其支持骨組織喪失,造成種植體松動、脫落[9]。治療以控制炎癥、清除菌斑生物膜、維持種植體周圍健康為主要原則。鹽酸米諾環(huán)素屬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具有見效快、效能高、作用時間久等優(yōu)點,在牙周炎的治療中應用廣泛。米諾環(huán)素能夠清除種植體根面的玷污層,促進牙周組織的再生[10]。鹽酸米諾環(huán)素在種植體周圍可形成膜狀物質,保持局部的較高的藥物濃度,增強抑菌力,保證良好的種植體周圍環(huán)境[11-12]。然而該藥物長期運用易誘發(fā)不良反應,損傷肝腎功能,還會產生一定的耐藥性,影響其整體療效[13]。
口腔種植體周圍炎屬于傳統(tǒng)中醫(yī)學“牙宣”范疇,多與胃火熾盛有關。脾胃積熱,胃火熾盛,胃火上犯,熱蒸牙齦,損傷血絡,久而化腐,致牙齦紅腫熱痛、牙齒松動,故以清胃瀉火、涼血消腫為主要治療原則?!堆C論·齒衄》中指出:“牙床尤為胃經脈絡所繞,故凡衄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隨火動,治法總以清理胃火為主”。筆者自擬清胃消腫方治療種植體周圍炎患者,方中生地黃性寒,味甘、苦,為清熱涼血止血的要藥,并能生津止渴,現(xiàn)代研究證明其有效成分具有改善異常的血液流變學、凝血指標,還有具有止血、抑菌、抗?jié)兊茸饔肹14]。生石膏性大寒,味甘、辛,主歸肺和胃經,清熱瀉火、除煩解渴,斂瘡生肌,可用胃火上攻之牙齦腫痛,研究顯示石膏有效成分具有清熱、抗炎作用[15]。牡丹皮性微寒,味辛、苦,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臨床常用于治療熱入營血、吐血衄血、癰腫瘡毒等,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解熱作用[16]。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歸胃、肺、大腸、脾經,以清熱解毒功效見長,尤善解陽明熱毒,胃火熾盛所致牙齦腫痛尤為多用,動物實驗證實升麻具有解熱、鎮(zhèn)痛、抗炎、增強免疫功能等藥理作用[17]。黃芩性平,味苦,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可治火毒熾盛迫血妄行之吐衄血,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作用[18]。黃連苦寒,既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善療疔毒,與升麻、生地黃、牡丹皮合用可治胃火上攻,牙齦疼痛難忍。蒲公英性平,味甘,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菊花性微寒,味甘、苦,清熱解毒。金銀花性寒味甘,清熱解毒、涼血化淤,消腫散癰。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消腫止痛。甘草調和諸藥、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本文結果可見,自擬清胃消腫方聯(lián)合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之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用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之對照組(94.4% VS77.8%,P<0.05)。治療后2組患者主要癥狀和牙周指數(shù)(PLI、SBI、PD)均較治療前改善;觀察組癥狀及牙周指標改善都顯著于對照組(P<0.05)。提示自擬清熱消腫方可提高鹽酸米諾環(huán)素治療PI患者的療效,有助于改善牙周癥狀及牙周指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