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雨
(南京郵電大學 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23)
論文的首次被引通常被認為是它生命周期的開端,也是實現(xiàn)零被引的一個突破[1]。首次被引速度的快慢可以衡量文獻的科學價值,一般來說被引速度越快,越能表示這篇文獻觀點新穎有價值[2]。但是也存在“睡美人”這類特殊的文獻,常常“沉睡”很久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3],目前對“睡美人”文獻的研究大多仍是針對其中高被引論文的延遲響應展開,而對其他占比為大多數(shù)的延遲響應的所謂“低被引”論文卻缺少研究。高低被引的界線兩邊本就存在模糊地帶[4],一些所謂的“低被引”文獻的被引次數(shù)可能并不少,所以除高被引外的論文同樣具有科學價值。不同于以往以高低被引的標準進行分類,本文提出以首次響應時間為界線將論文進行分類,將高低被引論文一起進行比較。
首次被引與開放獲取之間的研究較少。對于OA(開放獲取)與nOA(非開放獲取)論文在首次被引階段的表現(xiàn),有學者將混合出版期刊的OA與nOA論文發(fā)表后前3年的響應程度進行對比,結果顯示OA具有響應快速的起步優(yōu)勢[5]。該研究僅針對單一領域的某本期刊,結果或許不具備推廣性,但是這一方向的研究對OA論文的引文機制、引文生命周期以及優(yōu)勢探索有明顯的積極意義,需要更多關注。
綜上,目前的研究對除高被引外文獻的延遲響應研究較少,也較少有論文探索OA論文與首次響應的關系。本文提出以OA和nOA論文的首次響應時間為研究對象,將所有論文按快速、普通和緩慢響應進行分類,展現(xiàn)OA與nOA在首次響應速度上的不同特點。本文對緩慢響應做出定量的界定,展示OA緩慢響應現(xiàn)象的特性與獨特的引文生命周期,有助于從引文周期角度更細化地展現(xiàn)出OA優(yōu)勢具體作用于引文周期的某一階段,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更清晰地認識OA與nOA優(yōu)勢。
本文選擇Hindawi公司旗下的期刊論文為研究樣本。Hindawi是世界上最大的完全開放獲取(Fully Open Access)期刊出版商之一。Hindawi公司收錄了從1874年開始的OA論文[6],收錄較早期的論文,給予OA論文充分的被引用時間,方便進行OA引文的研究。
本研究選擇發(fā)表時間為2000—2001年收錄在Hindawi網(wǎng)站上的所有開放獲取論文,共搜索到3 418篇,除去未被引用的論文,共得到2 466篇OA論文及其被引相關數(shù)據(jù)。之后,再根據(jù)OA論文中的關鍵詞,在SCI中隨機檢索出相似領域的2 466篇已獲得引用的nOA論文,記錄文獻的基本信息。
匈牙利學者Schubert等[7]在研究中首次提出論文發(fā)表到首次被引之間的“響應時間”。本文延用“響應時間”這一概念。考慮開放獲取因素的加入使得論文的首次被引時間較分散,僅分為快慢兩類論文會使分類不夠準確,所以本文根據(jù)所有論文的響應時間將論文分為快速響應論文、普通響應論文和緩慢響應論文。依據(jù)Sun等[8]在論文中將2年內(nèi)設為立即響應(Immediately)以及將5年后設為輕微沉寂(Light Disappearance)論文的區(qū)分標準,本研究將發(fā)表后2年內(nèi)完成首次被引的論文定義為快速響應論文;第3~5年內(nèi)完成首次被引的論文則為普通響應論文;第6年開始才被第1次引用的論文稱為緩慢響應論文。
2 466篇OA和2 466篇nOA論文發(fā)表后獲得首次被引時間的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圖1橫坐標表示每篇論文首次被引時間,橫坐標“1”表示在發(fā)文當年即發(fā)文第1年被引用,“-1”表示OA論文因為提前出版在正式發(fā)表前1年就獲得了首次被引;縱坐標表示在某個時間點獲得首次引用的論文篇數(shù)。整體來看,nOA與OA論文的趨勢大致相同,在論文發(fā)表后的前兩年獲得首次被引的論文數(shù)呈上升趨勢,且nOA論文獲得首次被引的論文數(shù)量多于OA論文。第一年,有385篇nOA和157篇OA論文獲得了首次引用;發(fā)表后的第2年完成首次被引的論文數(shù)達到頂峰,nOA與OA論文分別有897篇和508篇獲得首次引用;第3年,nOA與OA論文均有453篇論文獲得首次被引。隨后每年完成首次被引的論文數(shù)量大致呈現(xiàn)逐年減少的趨勢,但是每年獲得首次被引的OA論文開始多于nOA論文,在論文發(fā)表后的第11年至第22年,共343篇OA論文、116篇nOA論文被首次引用。在統(tǒng)計的結果中最后5年才被首次引用的OA論文有89篇,nOA論文有16篇。OA論文完成首次被引的情況整體滯后于nOA論文,峰值的論文數(shù)也與nOA論文數(shù)有較大差距,整體被引速度較為平緩,出現(xiàn)“長尾”現(xiàn)象。
圖1 OA與nOA論文首次被引所用時間分布
根據(jù)論文的響應時間,將論文分為快速響應論文、普通響應論文和緩慢響應論文3類,分類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OA與nOA論文首次響應分類情況
2.2.1 快速響應論文
快速響應論文是指發(fā)表后2年之內(nèi)獲得首次引用的論文,nOA論文中有52%是快速響應論文,然而OA論文中快速響應論文占比僅為28%。nOA論文在響應速度方面表現(xiàn)得積極且快速,超一半的論文在兩年內(nèi)完成首次被引,而OA論文的響應速度略顯遲緩,同時快速響應論文在OA論文中整體占比最少??赡苁且驗樵贠A運動的早期,OA論文在質(zhì)量與科研學者的認知中有一些缺陷和不足,導致在快速響應階段獲得引用的論文數(shù)量較少。
2.2.2 普通響應論文
普通響應論文是在發(fā)表后的第3~5年內(nèi)完成首次被引的論文。普通響應論文在nOA中占比32%,在OA論文中占比38%,兩者相差較小。OA論文在發(fā)表后3~5年內(nèi)有較多論文開始被關注和引用??梢钥闯銎胀憫撐脑贠A與nOA論文中的占比約為1/3,這一部分論文在以往只區(qū)分快慢被引時經(jīng)常會被歸到其中某一類,其實并不合適。首先,它們數(shù)量較大,占總體的三成多,被歸到其他類會引起那一類占比虛高;其次,從響應時間角度來看,發(fā)表后3~5年內(nèi)被引并不能達到快速也不構成慢速的條件。所以本文將這一部分單獨分類,結果較合理,也可以滿足科研評價的需要。
2.2.3 緩慢響應論文
緩慢響應論文是論文在發(fā)表后第6年逐漸開始被人引用的論文。一般來說,6年已經(jīng)超過部分學科的半衰期,所以6年后才被引用在響應速度上較為緩慢。nOA論文中16%是緩慢響應論文,有386篇;OA論文中34%是緩慢響應論文,有843篇,占比較大,遠遠高于在nOA論文中的占比。結果表明,有超1/3的OA論文在發(fā)表6年之后才會慢慢獲得引用,對比nOA論文,響應較緩慢。由此,下文將對OA論文的緩慢響應現(xiàn)象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843篇緩慢響應的OA論文首次響應時間和論文累計被引次數(shù)的氣泡圖,如圖3所示,橫坐標為首次響應間隔時間,縱坐標為論文編號,氣泡大小表示該論文累計被引次數(shù)的多少。結果顯示,累計被引次數(shù)較高的論文完成首次被引的時間大致集中在論文發(fā)表后的第6~10年,占緩慢響應OA論文的59.3%,但是有160篇論文在發(fā)表15年后才獲得首次被引,且有部分論文被引次數(shù)超過10次,即在發(fā)表15年后這部分論文依然完成了知識的首次傳播與有效輸出,這與常規(guī)的文獻老化規(guī)律并不一致。
圖3 OA緩慢響應論文首次被引與累計被引次數(shù)氣泡圖
緩慢響應現(xiàn)象在OA論文中有3個主要特點:占比大、分布散以及沉寂久,如圖3所示。
(1)占比大。緩慢響應論文在OA論文中的占比較大,達34.18%,且緩慢響應論文的被引次數(shù)占OA論文總被引次數(shù)的10.63%,這一部分緩慢響應論文數(shù)量并不可以被忽視。
(2)分布散。從發(fā)表后第6年至第22年緩慢響應論文都有分布,每一年都有論文被引用;且有高被引論文也有僅被引1次、2次的論文,緩慢響應的OA論文從時間和被引次數(shù)上的分布都較為分散,但是響應早些的論文數(shù)量比響應晚些的論文數(shù)量多。
(3)沉寂久。在緩慢響應論文中有許多論文沉寂15年、20年后才被引用的,15年后響應的論文有160篇,其中還有46篇在發(fā)表20年后才獲得首次被引。這種情況在nOA中較少見,其中原因可能是論文開放獲取,使得文章能在被需要的時候還能及時被找到和下載。
本文選取3篇典型的OA緩慢響應論文進行詳細分析,如圖4所示。論文1為Khuri在2001年發(fā)表的“A laplac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 applied to a class of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應用拉普拉斯分解算法求解一類非線性微分方程》)”,是屬于數(shù)學科學領域的一篇論文,該論文提出了使用拉普拉斯分解法有效求解一類非線性微分方程。2006年,論文“Numerical solution of duffing equation by the laplace decomposition algorithm”在研究使用拉普拉斯法求解Duffing方程時引用了論文1,是論文1的首次被引。論文1在發(fā)表后的第6年才獲得第1次被引,雖然第1次被引用的速度相對較緩慢,但是截至目前已獲得147次引用,是1篇高被引文章。論文1發(fā)表于2001年,在2006年獲得第1次引用,從2010年起,此后兩年的被引數(shù)量大幅上升,并且2012—2016年保持每年至少10次的被引次數(shù),在2020年達到引文頂峰,當年被引23次。從整體趨勢來看,該篇論文的被引數(shù)量依然有上漲趨勢。雖然緩慢響應的OA論文在發(fā)表之后沒有立即獲得引用,但是也可能后勁十足。
圖4 3篇典型OA緩慢響應論文被引情況
Wood在2001年發(fā)表的“Adenomyosis: difficult to diagnose, and difficult to treat(《子宮腺肌癥:難以診斷,也難以治療》)”標記為論文2。論文2提出了對于嚴重的子宮腺肌癥的治療方法有子宮內(nèi)膜子宮肌術消融、腹腔鏡子宮肌術電凝或切除,子宮動脈栓塞是子宮切除術前可嘗試的一種新技術。論文2發(fā)表于2001年,在發(fā)表后的第10年獲得了首次被引,目前累計被引34次。論文2在開始受到學者注意的前兩年均只被引用1次,2012年首次達到被引頂峰5次,隨后每年均有引用,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各被引用3次、2次、1次。該論文在發(fā)表之初經(jīng)歷完全無人問津的10年之后,逐漸開始引起關注,并不斷被學者引用。雖然總計被引次數(shù)并不是高被引,但是每年均有引用,在發(fā)表20年后依然能為學術界傳播它所承載的知識??梢哉f開放獲取為這件事提供了可能,否則可能20年后,學者想用這篇文章時,已經(jīng)無法快速尋找并且免費下載了。
Pescar等發(fā)表的“Univalence of certain integral operators(《某類積分算子的單價性》)”標記為論文3,這篇文章總計被引11次,該論文研究了某些積分算子單價性的條件。論文3發(fā)表于2000年,在2019年才完成它的首次被引,在許多研究中“沉寂”20年已經(jīng)足夠使它被當成老化文獻去對待,然而它在首次被引當年共被引用5次,在之后的兩年,每年分別被引用3次,總被引11次,這篇緩慢響應的開放獲取論文已不符合常規(guī)的文獻老化趨勢,OA賦予了它不同的生命。紙質(zhì)本身會老化,但是上面所承載的知識不會老化,而開放獲取給這些知識提供了存儲與供人檢索、免費使用的方式,使得文獻在發(fā)表多年之后也有機會能獲得引用,雖然響應速度比較緩慢,但是也提升了部分文獻的利用率,使得其上承載的知識可以打破以往紙質(zhì)期刊載體的枷鎖,被更多學者看到和傳遞出去。開放獲取或許已經(jīng)在改變目前期刊的老化規(guī)律,值得之后深入研究。
論文的首次響應是它被學者們關注的起點,標志著它所承載的知識開始傳播。本文根據(jù)首次響應時間,將論文分為快速響應論文、普通響應論文和緩慢響應論文。結果顯示OA在緩慢響應論文中的占比較大且響應時間分散。對開放獲取的首次響應時間進行細化研究,為開放獲取的引文周期特征與OA優(yōu)勢的產(chǎn)生原因提供了更具體的分析。
本研究將OA與nOA論文的首次響應時間進行對比。結果發(fā)現(xiàn),nOA論文的響應速度整體較快,nOA論文在發(fā)表第5年時已有80%的論文完成首次引用,而OA論文需要在第9年才能達到這一水平。雖然響應速度較緩慢,但是借助OA的優(yōu)勢使得沉寂多年的論文可以獲得首次被引。首次響應較緩慢的OA論文中存在高被引論文、多次被引論文、沉寂多年被喚醒的論文等多種情況,凸顯了這一現(xiàn)象占比大、分布散和沉寂久的特點,對于OA論文和首次響應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價值。由于低被引領域以及首次響應與OA的關系這部分還沒有系統(tǒng)地研究,本文僅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后續(xù)還可以進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