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茵
(江門市婦幼保健院急診科,廣東 江門 529020)
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疾病,多發(fā)生于6個月~5歲兒童,具有一定家族遺傳傾向,典型癥狀為突發(fā)意識喪失、眼皮上翻、發(fā)熱、四肢強直痙攣等,同時,伴隨咳嗽、嘔吐,危害較大,如治療不及時難以保障生命安全[1]。針對小兒高熱驚厥患者需盡早進行降溫、解痙治療,可穩(wěn)定患兒病情、改善癥狀,同時,對并發(fā)癥的預防有重要意義[2]。急診護理工作開展的效率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小兒高熱驚厥的搶救成功率,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目前臨床上廣泛推廣并采取的護理干預措施是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可較好地解決常規(guī)護理中因候診時間長、急救不及時而延誤搶救最佳時機的問題,提高小兒高熱驚厥的搶救成功率,最大程度上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且預后理想[3]?;诖?,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診小兒高熱驚厥護理中應用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模式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高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3.45±0.34)歲;驚厥持續(xù)時間10~48 s,平均(22.15±3.20)s。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6個月~5歲,平均(3.54±0.32)歲;驚厥持續(xù)時間10~47 s,平均(22.34±3.17)s。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患兒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兒意識模糊,體溫>38.5℃。排除標準:先天缺陷者;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臨床資料不全者;搶救無效死亡者。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安排急診護理人員跟隨救護車趕往現(xiàn)場,對患兒進行院前急救,并立即送往醫(yī)院。根據(jù)醫(yī)囑準備搶救病房、設備、藥品,配合急診醫(yī)生對患兒行全面檢查,對癥治療,詳細記錄整個急救過程?;純翰∏榈玫娇刂坪?,送入相應科室進一步觀察和治療,完成患兒院內轉運和交接。
觀察組采用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護理內容及方法為:①護理人員在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詢問患兒癥狀表現(xiàn),做好相應的護理路徑表,同時,備好車輛和藥物等趕往現(xiàn)場。途中保持與報警人、急診醫(yī)生的通話,時刻掌握患兒的病情變化,必要時指導報警人對患兒進行簡單急救,例如清理口腔嘔吐物,敞開患兒胸前衣物等。②院內急診醫(yī)護人員要提前準備好小兒高熱驚厥的搶救病房、設備、藥品,并聯(lián)系相關的檢查科室,為患兒提前預約各項檢查,向患兒家屬說明急救情況,征得同意并獲得理解,為患兒進行檢查。③患兒入院后快速進行問診和分診,在1 min內完成病情評估,并開展搶救操作,立即用藥治療,將掛號、繳費等工作流程后移,采取事后補繳方式。④安撫患兒家屬,并介紹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的具體操作方法、流程等,讓患兒家屬安心,患兒享受檢查、治療等多方面的優(yōu)先權。⑤嚴格執(zhí)行急診標準化急救措施,在5 min內對患兒完成降溫、鎮(zhèn)靜及解痙等治療,待病情穩(wěn)定后及時轉運普通病房或重癥監(jiān)護室,給予嚴密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強化護理。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護理指標、護理滿意率及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①護理指標,包括退熱、驚厥消退、急救、住院時間。②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形式,邀請患兒家屬答卷,客觀評價護理人員態(tài)度、專業(yè)操作及時效,滿分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60~<85分為一般滿意,<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率+一般滿意率。③護理不良事件,包括癲癇、休克及腦性癱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或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觀察組退熱時間、驚厥消退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護理指標比較(±s)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4 34退熱時間(h)3.10±0.45 5.25±1.02 11.245<0.001驚厥消退時間(h)4.02±0.36 6.33±0.42 24.350<0.001急救時間(min)25.63±2.62 34.51±5.15 8.961<0.001住院時間(d)4.57±0.54 7.64±1.21 13.510<0.001
2.2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7.06%,高于對照組的82.3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n(%)]
2.3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94%,低于對照組的8.82%,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比較[n(%)]
小兒高熱驚厥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嬰幼兒急癥,主要由發(fā)熱引起神經細胞代謝障礙,導致組織血流量和耗氧量增加,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興奮,提高大腦對外界刺激的敏感度[4-5]。另外,嬰幼兒的神經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完成,在外界刺激下放電更為強烈,電化學爆發(fā)后向大腦邊緣系統(tǒng)傳導,引發(fā)了骨骼肌群不隨意、短暫性的收縮,形成驚厥[6]。小兒高熱驚厥臨床發(fā)生率很高,起病突然,病情進展快,威脅患兒生命安全,需及時救治。救治時機與疾病癥狀改善,預后均密切相關。治療小兒高熱驚厥以及時降溫、解痙為主,除了要給予患兒有效的藥物治療外,護理干預也必不可少,有效的護理干預可為患兒的急救爭取更多時間,提高急救效率,盡可能提高患兒的成活率,減少高熱引起的生理應激改變,減少對患者造成的不良影響[7]。
傳統(tǒng)護理模式雖然應用范圍廣,經驗豐富,但對于小兒高熱驚厥患者的護理干預及時性、急救到位率不足。無論是急救車運送患兒的途中,還是院內的急救過程,均存在急救時間的浪費,例如分診慢、等候檢查、檢查設備及藥品準備不全等,不利于病情穩(wěn)定與急救[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退熱時間、驚厥消退時間、急救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退熱、驚厥消退時間反映護理干預及診療手段對患兒的療效,也體現(xiàn)出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模式的應用價值。急救用時則代表護理路徑是否良好,護理進展是否順暢。住院時間則綜合反應護理的效果,對患兒疾病治療起到促進作用。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模式是傳統(tǒng)護理模式的升級與優(yōu)化,其主要創(chuàng)新與優(yōu)勢在于通過提前預估患兒病情,與報警人保持時刻通話,掌握患兒實時病情,院內可以做好接診和急救準備,提前準備好檢查病房、設備、藥物、醫(yī)護人員等,并為其提供急救后繳費以及優(yōu)先檢查等便利,縮短接診、檢查、治療和轉運的時間[9-10]。同時,提前制作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表,有利于護理人員各司其職,積極配合醫(yī)生對患兒進行解痙和降溫處理等,簡化急救流程,縮短急救時間[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護理滿意率代表患兒家長對臨床護理干預服務的認可度,是體現(xiàn)醫(yī)院護理水平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患兒家屬的安撫和介紹急救流程,獲得家屬的認可與配合,提高護理滿意率,建立良好護患關系,有助于患兒病情救治,改善預后[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分析原因為,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是反映臨床護理干預措施應用效果及作用的指標,也反映出護理人員專業(yè)性、工作責任心等。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模式縮短急救時間,利于為患兒提供更加有效、及時、針對性的護理服務,對于病情的控制更加迅速,減少高熱驚厥對患兒身體機能的影響,緩解病情,阻止病程發(fā)展。
綜上所述,小兒高熱驚厥急診護理中應用全程綠色通道護理路徑可提高護理滿意率,簡化急救流程,縮短急救用時、住院時間,改善癥狀,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