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雄健
(成都華西牙種植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41)
隨著口腔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牙齒美觀和牙齒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牙列缺損是一種口腔缺損畸形,其是指單頜或上下頜牙列中個別或部分自然牙的缺失,為臨床常見病,主要病因包括外傷、齲病、牙周病、頜骨腫瘤手術后或先天畸形等[1]。如不及時修復會影響外貌美觀,長期缺損還可導致缺隙兩側的鄰牙傾斜移位,出現咬合絮亂、咀嚼功能減退或喪失,前牙缺失者甚至會影響發(fā)音功能,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及生命質量。傳統(tǒng)的固定局部義齒和可摘局部義齒修復手段臨床適應證較嚴格,應用受限。有研究指出,口腔種植修復結合正畸治療治療牙列缺損患者效果明顯,不僅能有效恢復牙齒的生理功能,而且能明顯改善患者面部美觀程度[2]?;诖?,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正畸聯合口腔種植治療牙列缺損的美容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78例牙列缺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觀察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26~37歲,平均(30.28±2.90)歲;牙列缺損原因:外傷脫落8例,嚴重齲齒拔除11例,先天缺失5例,牙周病致牙齒脫落15例;牙列缺損部位:上頜缺失12例,下頜缺失10例,前牙缺失6例,前磨牙缺失4例,磨牙缺失7例。對照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28~39歲,平均(31.42±3.15)歲;牙列缺損原因:外傷脫落6例,嚴重齲齒拔除13例,先天缺失7例,牙周病致牙齒脫落13例;牙列缺損部位:上頜缺失11例,下頜缺失9例,前牙缺失8例,前磨牙缺失3例,磨牙缺失8例。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臨床檢查確診為牙列缺損者:牙齒傾斜、錯位、伸長、牙列不齊、中線偏斜伴有個別牙缺失,鄰牙移位傾斜致牙間隙異常者;②牙槽骨豐滿不存在過度吸收者;③缺牙區(qū)骨質和骨量能滿足種植要求者;④年齡>18歲者;⑤未接受過牙正畸或種植手術者;⑥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嚴重口腔疾病者;②合并全身代謝性疾病者;③伴糖尿病、惡性腫瘤、精神病及傳染病者;④既往有頜面部手術史者。
1.2 方法
1.2.1 儀器與材料采用ITI種植系統(tǒng)(瑞士Straumann公司)、Replace種植系統(tǒng)(瑞典Nobel Biocare公司)、Bio-Oss骨粉(美國Osteoheahh公司)、Lambone再生膜及脫礦冷凍干燥骨粉(美國Pacific Coast Tissue Bank公司)。
1.2.2 操作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口腔檢查,包括面型、牙列情況、缺牙區(qū)軟硬組織情況、余留牙牙周情況及牙軸傾度與中線、牙弓形狀等情況,并拍全口曲面斷層片、頭顱正側位片、顳下頜關節(jié)開閉口位片及口腔CT,結合患者面型及牙列擁擠情況制定研究模型,并制訂最終治療方案。
對照組行單純口腔種植治療:由正畸醫(yī)生根據后期種植體植入要求排齊列牙,集中缺牙間隙,調整覆牙合覆蓋、直立傾斜鄰牙、壓低對頜牙伸長、恢復正常咬合關系等,調整余留牙及缺隙區(qū)的位置和軸向,為種植體的植入留有足夠的近遠中牙間隙,創(chuàng)造種植體周牙美觀條件。
觀察組在種植體植入前行正畸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種植醫(yī)生檢查確認缺牙間隙及咬合狀況滿足種植體植入條件后行種植體植入術。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消毒、鋪無菌巾,以0.8%的普魯卡因局部麻醉后,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確定口腔植入點,在外科模板的協助下,使用環(huán)形手術刀切割植入點處的黏骨膜及骨面,切割時應沿著牙槽嵴方向行“L”型或“H”型切口,具體切口類型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切割后剝離黏骨膜瓣,充分暴露牙槽骨,按預先設定的深度和直徑使用先鋒鉆于牙槽嵴頂點處鉆孔,植入種植體,用適量0.9%氯化鈉溶液沖洗骨孔,放入螺絲,縫合軟組織。根據缺牙區(qū)骨量情況對骨組織再生長的患者植入人工骨粉充填。手術結束后連續(xù)3 d口服抗生素抗感染,并囑咐患者保持口腔清潔,1周后拆線。待種植體與骨結合后根據患者情況行修復治療。
1.3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臨床療效。兩組種植完成后1、3、6、12個月均來院復診1次,并于12個月復診時評估臨床療效。采用口腔種植評價標準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3]:治愈,X線檢查種植體周圍無透射區(qū),無松動現象,種植體周圍垂直向骨吸收<0.2 mm,無疼痛、感染等不良癥狀;顯效:X線檢查種植體周圍無明顯透射區(qū),種植體無松動現象,咀嚼功能正常,種植體周圍垂直向骨吸收<0.4 mm,無疼痛、感染等不良癥狀;有效:種植體周圍有較小透射區(qū),小部分正畸牙有松動現象,但并不影響日常進食,周圍垂直向骨吸收≤0.5 mm;無效:種植體周圍有較大透射影,種植體松動或脫落,咀嚼功能較差,周圍垂直向骨吸收>0.5 mm,存在疼痛、感染等不良癥狀??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比較兩組美容效果。包括牙齒排列整齊、軟組織側貌改善、前牙覆蓋與覆牙合良好、面型協調等內容。③比較兩組牙齒功能評分,包括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吞咽功能和固位功能,每項均為10分,總分4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牙齒功能越好。④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包括局部感染、疼痛、出血、種植體脫落、移位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高于對照組的74.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兩組美容效果比較觀察組牙齒排列整齊、咬合舒適、前牙覆蓋與覆牙合良好、鄰接關系良好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美容效果比較[n(%)]
2.3 兩組牙齒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美觀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美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牙齒功能比較(±s,分)
表3 兩組牙齒功能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39 39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咀嚼功能6.37±0.84 9.21±1.23a 11.772<0.001 6.54±0.73 7.64±1.07 5.303<0.001發(fā)音功能7.56±0.39 9.84±1.15a 11.126<0.001 7.20±0.33 8.33±1.08a 14.864<0.001美觀功能5.83±0.41 9.67±1.14a 19.795<0.001 6.02±0.37 9.06±1.21 15.004<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13%,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0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牙列缺損患者牙列內均有不同部位和數量的牙體的缺失,牙體的缺失會導致患者咀嚼功能下降,并影響發(fā)音、美觀和口腔系統(tǒng)健康,其嚴重程度因牙體缺失數量及缺失部位的不同而存在差異,給患者的正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4-5]。為恢復牙列缺損患者咀嚼功能、口腔健康及美觀,臨床上傳統(tǒng)的修復手段主要包括固定局部義齒和可摘局部義齒[6],均可一定程度上恢復缺失牙的生理功能。固定義齒是利用缺失牙兩端或一端的天然牙與牙根作為修復的基牙,借助粘接劑與人工牙緊密結合成為一個整體,該修復體適應證要求較嚴格,只適用于牙列中個別牙體缺失或間隔缺失患者,且要求患者牙根穩(wěn)固,鄰牙有足夠的支撐力,適應性較差。以口腔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缺牙區(qū)剩余牙槽嵴為支持,借助義齒的固位裝置及基托來固位以修復缺損的牙列,修復后患者可自行摘戴,其是牙列缺損患者常選擇的修復手段,然而該法對牙基的損傷較大,且每天需反復摘戴和清潔,可行度較低。近年來,隨著口腔種植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成熟,種植體修復已成為牙列缺損修復的主要方式之一,認可度較高[7]??谇环N植牙是一種牙列缺失美容的新方式,以患者牙骨組織下部為基礎,通過手術的形式在患者牙槽骨內植入能與人體產生相容性的材料制成的種植體,達到牙齒缺失修復的目的,能與骨緊密結合[8]。相比于可摘取局部義齒修復、固定義齒修復等傳統(tǒng)治療方式,不會對患者殘留牙齒造成傷害,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與美觀度[9]。
牙列缺損患者若長期未修復可出現牙頜畸形,表現為牙齒排列不齊、中線偏移、缺失牙鄰牙向缺失牙傾斜、移位,對頜牙也會因無咬合接觸而伸長,致上下牙咬合關系異常,多數后牙缺失會出現咬合關系絮亂,隨著病情進展可誘導顏下頜關節(jié)病變,甚至影響口頜系統(tǒng)及全身健康[10]。種植修復可獲得較為滿意的美觀及生理效能,但若單純在缺損處植入種植體,鄰牙間隙接觸不良、食物嵌塞、咬合功能等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達不到美觀與功能的協調統(tǒng)一,而且強行植入還會對鄰牙壓根造成損傷,因此,在植入種植體前進行正畸治療是必要的。正畸聯合口腔種植可通過正畸排齊壓根,整平列牙,解除列牙擁擠,恢復正常的覆牙合覆蓋,以獲得種植體植入的條件;正畸與種植聯合治療還能矯正咬合關系,有效避免食物嵌塞,提高患者舒適度;正畸治療將患者牙列間隙重新分配,保證患者的美觀和相關功能,還可減少種植體植入,從而減少患者口腔不必要的損傷[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觀察組牙列恢復狀況良好,提示正畸治療用于口腔種植修復臨床療效更顯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美觀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合正畸和口腔植入種植體可明顯改善患者口腔問題,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2],分析原因為,單純植入種植體無法有效修復,而采用正畸結合治療保證了患者口腔功能與外觀[1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牙齒排列整齊、咬合舒適、前牙覆蓋與覆牙合良好、鄰接關系良好比例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為,正畸治療可直立傾斜牙、移動錯位牙、重新分配牙間隙,顯著提升了患者牙齒美觀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聯合正畸治療用于口腔種植比單純植入種植體安全性更高,預后效果良好。
綜上所述,正畸聯合口腔種植應用于牙列缺損患者中臨床療效顯著,可明顯改善患者咀嚼功能、發(fā)音功能、美觀功能等牙齒功能,提高美容效果,且安全性高,預后效果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