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小龍 (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甘肅 臨夏 731500)
數學學科本身就具有抽象、系統(tǒng)的特點,學生在學習時難免存在各種問題有待完善.對于高中生而言,數學這一門科目的邏輯性和抽象性比較強.因為自身的興趣和能力等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在學習時存在很大困難,甚至在一些學生的眼里,數學被認定為最難的學習科目之一,學習起來比較吃力費勁.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成了數學學困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學習的進度,甚至還會對數學教學結果和質量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及時被處理,那么學生很有可能會失去學習的動力,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所以,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讓學生始終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轉變以往消極的學習態(tài)度,提升數學學習成績.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是精神方面,二是學習方面,還要善于融入學生群體,加強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掌握學困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提升其數學成績,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信心和勇氣.
高中數學的內容抽象且邏輯性較強,具有嚴格的概括性,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較高的運算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只有勤于思考和總結,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分析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如果不善于思考,只是依靠本身死記硬背,不僅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還容易產生數學學習枯燥無味的感覺,逐漸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隨后變成數學學困生.
落實教師指導高中數學學困生提升數學成績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不僅可使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得到提升,而且會促進班級中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高中數學不僅需要大量計算,而且各種計算過程中還有著“陷阱”,需要學生加強分析,具備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得出正確答案.在面對各種高難度數學問題時,學生很難激發(fā)自身的學習欲望和主動性,所以部分學生可能會放棄學習,使存在的問題越來越多,久而久之就成了班級中的學困生.在面對學困生時,教師要足夠重視,避免放棄學生,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加強引導,積極探索轉化學困生的合理化手段,提升學困生的數學成績,確保其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配合教師的各項工作,主動融入學習過程中.高中時期的學生需要面對各種學習壓力,很容易存在心理和身體上的問題,隨之在學習中也會存在缺陷.教師若能注重引導學困生提升其成績,就會讓其重新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勇敢克服困難,在面對難題時,不會選擇放棄,而是迎難而上,逐個擊破難題.除此之外,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也有著深遠聯(lián)系,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前提保障.學生只有學好數學,具備良好的數學能力,才能提升其他學科的成績.
和班級中的其他學生相比,學困生的基礎較為薄弱,甚至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所以,要想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績,教師就要幫助他們鞏固基礎.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困生很難主動配合教師,所以教師要采取可行性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融入學習過程,扎實自身基礎,從而為后續(xù)的數學學習提供保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明確教學關鍵點,準確把握數學核心知識點,落實鞏固復習策略.在進行重點內容的教學時,教師應堅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避免學生因一開始學習的內容難度系數較高而產生挫敗感,影響學習效率.教師要先系統(tǒng)分析重點內容涉及哪些基礎內容,以基礎內容為出發(fā)點,讓學生一步步加深理解,逐漸了解重點內容的深層含義,為后續(xù)學習和訓練提供豐富的知識基礎.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指數函數”這一內容時,要善于組織學困生對函數概念進行復習鞏固,并在函數知識背景下融入指數函數概念.數學教材中對指數函數有著明確的定義:一般情況下,函數=a(>0且≠1)為指數函數,是自變量,函數的定義域是R.在為學困生講解這一內容時,教師要事先把課本中的數學概念合理地劃分成三部分,落實細致化講解策略:第一,了解函數的表達形式,雖然是自變量,但是其位于指數位置;第二,的取值會受到約束,并為正數,且不等于1,如果等于1,函數就會變成常數函數=1;第三,函數的定義域是R.以此實現(xiàn)將各種教學重點細致剖析,逐步講解的目標,讓學困生更加詳細地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把握關鍵點,降低后續(xù)學習的出錯率,提升數學成績.
教師應善于分析導致學困生數學成績不佳的關鍵原因,只有這樣,才能進行針對性教學,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相關數據顯示,學困生數學成績有待提升的關鍵原因就是未能開展積極的數學思維活動.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正確地開展數學思考,主要表現(xiàn)在學生不能正確切入問題、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意識上.教師要對癥下藥,落實啟發(fā)性教學,通過給學困生提出各種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來加強對他們的引導,讓他們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刺激”其思考,從而突破學習重難點.對于啟發(fā)性教學模式,我們也可以將其認為是一種牽引性教學手段.采用該手段時,教師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分析、探究問題來引發(fā)思考,從而學習關鍵內容,加深印象,強化學習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啟發(fā)性教學工作時,教師要注重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將自身價值和優(yōu)勢全面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控制學習節(jié)奏.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數”這一內容時,應先帶領學困生回顧以前學習的銳角三角函數知識,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如:“我們能夠采用銳角三角函數表示其他大小的角的三角函數嗎?”通過提出這一問題來引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讓學困生在回顧以前所學重點知識的同時,對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有所掌握.
學困生因為數學成績相對較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往往會表現(xiàn)出畏懼、逃避的心理.同時,高中時期各課程安排得較為緊湊,數學教師需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講解大量內容,學習氛圍較為緊張,容易使學困生產生較大壓力.在這種高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困生會逐漸降低學習興趣,成績提升也會更加困難.為了照顧學困生并加強對其的指導,教師應善于轉變教學形式,注重創(chuàng)設輕松的學習氛圍,并以此來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讓其以放松的心態(tài)學習,從而提升其數學學習成績.在實際授課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他們較為喜歡的音樂片段,緩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疲勞和壓力,讓其以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放下架子,善于采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和全體學生交流溝通,使教學工作更加具有趣味性.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直線與圓的關系”這一內容時,為了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利用“圓和直線擦肩而過”描述“相切”的概念,利用“無緣無分”描述“相離”的概念,采用“好朋友手拉手”描述“相交”的概念.這些具備趣味性的表達方式,可以讓學生對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內容產生學習欲望,并體會到數學學科的魅力.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積極地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利用實踐活動讓學生釋放壓力.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概率”這一內容時,在完成重點內容講解后,可以為學生設計“摸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加強體驗.
課堂是學困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及時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態(tài).因為對于學困生來說,有可能會因為自身基礎較為薄弱,在學習中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以至于跟不上教師的講解節(jié)奏,所以教師要給予學困生更多關注和重視,了解其心中所想.有的學困生因為好面子,遇到問題時不愿意主動詢問教師,在課堂上也很難對教師做出反應,表達自己對數學重點知識存在的困惑.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教師應在回憶以往所學習的重點內容時積極提問學困生,讓其更好地學習.例如,在數學教學工作中有各種常見的邏輯用詞,當帶領學生復習這一內容時,教師要鼓勵學困生依據自身見解說一下“非、且”的含義,在學生回答出具體內容后,教師要給予肯定;如果存在錯誤,要采用恰當的手段糾正.教師還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避免“一刀切”,利用分層教學模式先幫助學困生鞏固基礎,再讓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除此之外,教師在關注學困生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了解其心理狀況,因為高中時期的學生學業(yè)壓力大,可能存在心理上的問題,教師應做好這方面的工作,讓學困生始終保持著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
學困生往往對自身的學習情況不滿,對未來的數學學習也缺乏信心和勇氣.教師要幫助學困生建立起繼續(xù)學習數學的信心,以此提升其數學成績.教師應善于融入學生群體,和學生交流、溝通,掌握其個性化需求,發(fā)現(xiàn)其發(fā)光點,積極采用鼓勵性策略讓學困生在獲得激勵中提升自我.教師還要以一種正確的眼光看待班級中的所有學生,公平對待學困生,要讓學困生認識到成績并不是判斷一個人的能力的唯一標準.在對學困生開展日常評價時,教師不能以成績判定所有,要讓學困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對實際數學教學情況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對學生存在差別對待的問題,導致學困生內心不平衡,加劇了厭學心理的產生.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給予學困生特殊的激勵,讓學困生感受到人文關懷.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數學練習題時,在面對班級中的學優(yōu)生時,可以直接指出其存在的錯誤;而在面對學困生時,教師要從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轉變成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點、閃光點,讓學困生認識到自身長處后,再了解不足,促使學困生發(fā)現(xiàn)自身可塑性.與此同時,教師也應合理設置目標獎勵,激勵學生進步,讓學困生獲得更多學習動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將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起來,并且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著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學困生的數學成績.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的必要性.高中的數學知識抽象且邏輯性強、難度大,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專心致志,就會導致自身數學基礎不扎實.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關注學困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tài),了解學困生一節(jié)課下來所掌握的知識,正確指導學困生提升自身數學思維能力,促使學困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激發(fā)其潛在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提升學困生的學習成績,融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在教學過程當中,數學教育工作者要發(fā)自內心的尊重、愛護、激勵、肯定學困生,因材施教.因為教師的信任和肯定能帶給學困生精神上的極大的鼓勵,同時師生關系的融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有助于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勤于思考問題,整理自身的思維和邏輯,為進一步提升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奠定一定的基礎.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我們充分地意識到指導高中數學學困生提高數學成績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學困生的發(fā)展,才能提升整體教學質量,讓學困生也能在各種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展現(xiàn)自身實力.但是學困生提高數學成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堅持和努力:教師應轉變教學手段和理念,可采取幫助學困生夯實基礎、開展啟發(fā)性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氛圍、關注個別學生、利用鼓勵手段、糾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等方式,逐漸提升其數學成績;學困生也要配合教師的各項工作,認真完成教師安排的各種任務,在遇到問題時要主動和其他學生或教師交流溝通.只有這樣,才能為促進數學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和學困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