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希
中國企業(y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時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論證工作,海外投資項目一般需要配套建設基礎設施,投資額較大,因此通常需要在國際融資機構進行資金籌措。有意從國際金融機構融資的海外項目,需要首先完成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Bankable Feasibility Study)。需要做融資性可行性研究的項目基本都是通過“項目融資”方式籌措資金的,其與通過“公司融資”方式籌措資金的項目具有較大的差異,“項目融資”與“公司融資”方式的差異決定了融資性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深度及重點審查內容。
到目前為止,對于“項目融資”并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比較主流的狹義定義為,項目融資是一種融資結構,資產擁有者在向銀行籌措資金時使用該結構,銀行便只能對項目資產采取有限責任追索或無追索。也就是說項目融資的基礎取決于兩大關鍵要素,即項目的經濟強度和項目投資人(借款人)對項目所做出的有限承諾,而項目的經濟強度則主要由項目的凈現(xiàn)金流量和項目本身的資產價值所決定。因此可以看出,項目融資的特點是以項目本身的還貸能力為基礎,并不依靠項目投資者的公司及公司整體財務水平,對項目股東一般也只采用有限追索或無追索。
適用于“項目融資”的項目通常具有以下特點:適用于大型投資項目,特別是資源開發(fā)和基礎設施項目,項目資產可以被明確界定;項目主要依據自身的現(xiàn)金流償還貸款,因此項目自身盈利性的強弱是貸款人決定是否為其提供資金的關鍵;在項目達到預計的完工測試要求之前,金融機構對項目發(fā)起人通常采用有限(limited)追索的形式,追索到項目自身特定的資產;項目融資的期限以10~15年為主,但某些同政府簽署銷售合同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或市場風險低(有市場容量)的項目期限可以長達20年。
相較于“項目融資”,“公司融資”是一種傳統(tǒng)的融資方式,通常以公司為導向,以公司的整體財務水平作為項目還款能力的基礎,若項目投資建設失敗,整個公司需要對項目承擔借款償還完全責任。該種融資方式對于金融機構而言,貸款風險相對較低,因此該方式融資成本通常相比于“項目融資”成本要低。項目融資與公司融資的比較見表1。
表1 項目融資與公司融資的比較
正是由于項目融資只在一定程度和范圍有限追索甚至無追索,而項目需要的資金量又往往非常大,其風險較其他籌資方式大得多,因此提供資金的金融機構需要更嚴格謹慎地評估項目,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就是為了滿足金融機構評估項目的要求而編制的報告。
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報告從名稱到內容都有諸多不同,研究二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是為了理解二者不同的適用范圍,更好地了解融資性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深度要求、關注的重點等,從而更好地完成海外投資項目前期咨詢工作。
本文從二者的主要作用、側重點、深度要求等維度對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具體對比分析,詳見表2。
表2 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對比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目的主要是為了滿足貸款方對項目的整體評估,因為貸款方(金融機構)的關注重點就是融資性可行性研究的重點研究內容,在報告中要對相應內容進行重點論述。前文已經論述了項目融資的基礎取決于兩大關鍵要素,即項目的經濟強度和項目投資人(借款人)對項目所做出的有限承諾,而項目的經濟強度則主要由項目的凈現(xiàn)金流量和項目本身的資產價值所決定。因此,融資性可行性研究需要對決定項目現(xiàn)金流量的因素進行重點論述,具體到項目本身,即需要重點論述項目外部宏觀環(huán)境、產品市場前景、項目生產運營成本、融資結構合理性、項目現(xiàn)金流償還能力、項目發(fā)起方資信實力、項目風險評估及防范等。在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過程中,可能還需要對重點研究內容編制專題報告,如投資環(huán)境專篇、市場調研專篇、勞工專篇、產業(yè)政策專篇、項目風險分析專篇等。
融資性可行性研究報告是近年來伴隨我國企業(yè)國際化進程而出現(xiàn)的咨詢產品。融資性可行性研究與傳統(tǒng)工程可行性研究相比,更關注項目產品市場前景、項目生產運營成本、項目現(xiàn)金流償還能力、融資結構合理性、項目風險評估及防范等,因此了解其本質和核心重點內容有助于我們理解該項工作內容,幫助更多企業(yè)利用國際市場、把握國際發(fā)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