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蕭山學院,浙江 杭州 311200)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在線教學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而新冠疫情的防控進一步推動在線教學的全面普及。據調查數據統(tǒng)計,疫情防控期間全國1454所高校合計開設了1226萬門次在線課程,參與學生達23億人次,在線教學實質上已成為我國高校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1]。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推動高校課堂教學改革是近年來深化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策略,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融合與發(fā)展將成為高等教育不可逆轉的新常態(tài)[2]。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的永恒的追求[3]。大規(guī)模的在線教學對在線課程建設以及在線教學都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探索如何提升在線教學質量,從而進一步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就成了當務之急。
課程教學從線下轉為線上,教師角色發(fā)生實質性轉換,教師從傳統(tǒng)的教學主導者轉變?yōu)樵诰€課程學習的指導者、輔助者。教師更多關注課程資源建設和信息技術的更新迭代,而對于學生在線學習全過程則缺乏積極參與,尤其是情感支持上的投入更顯薄弱。以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的在線學習為例,教師主要專注于更新課程資源,發(fā)布課程學習任務,批改學生在線測驗等,而對學習指導、學習互動、學習狀態(tài)反饋與教學策略的及時調整、情感支持等還比較欠缺。在線學習師生關系較為淡薄。
在線學習更多關注在線學習靈活和交互性能,關注信息技術及各類資源平臺的應用,但是對作為在線學習的主體——學生的關注度很少。行為數據表明學生在線學習中并不能夠高效地利用在線學習資源開展在線學習,學習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觀望者和逃避者,其教學交互的實現水平明顯低于積極參與者[4]。
雖然網絡課程資源很豐富,但是在線學習過程中,學生在線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差別明顯。主要原因體現在以下方面:⑴在線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教師與學生產生了空間上的分離以致師生關系較為疏遠;⑵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差異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在線學習的效果;⑶學生學習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實體環(huán)境和網絡環(huán)境中的娛樂性等誘惑干擾學習;⑷學生缺乏學習的歸屬感,產生學習孤獨感,需要學習同伴群體陪伴監(jiān)督、教師的情感支持。
以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為例,目前該課程的在線學習資源較為豐富,比如在中國大學慕課上檢索傳感器課程,有武漢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提供的完整的傳感器課程學習資源,包含了章節(jié)教學視頻、思考討論、每周測驗、課程實驗等,完成相關課程學習后,成績達到課程考核標準的學生將會獲得由中國大學MOOC平臺提供的學習認證證書。
另外,對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生,國家開放大學的學習網上開放了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的在線學習資源,包含在線教材、在線課程導學、各章節(jié)學習視頻及學習資料、形考作業(yè)、綜合實驗微課及拓展資源等。在這個學習平臺上,教師和學生設置有專門教學活動討論區(qū)及答疑論壇,教師和學生可以針對學習中出現的疑問進行在線交流,輔導教師可以在線查看學生在線學習數據,根據數據反饋調整和進一步督促學生在線學習狀態(tài)。
目前該課程在線學習的資源比較豐富,基本能滿足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但是從學生在線學習的狀態(tài)數據看,學生參與度、學習效率、學習質量有待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線學習的個性化、趣味性還需改進。
綜上所述,影響在線課程學習的因素主要有⑴在線學習資源質量及形式;⑵在線課程學習指導者——教師的角色定位;⑶在線課程學習主體——學生的特點三個方面。因此,在線課程學習質量提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fā),對在線課程學習資源的內容進行不斷的迭代更新,滿足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預期。第二,從學生的在線課程學習體驗出發(fā),對課程學習內容、教學互動、課程評價以及技術支持平臺進行豐富優(yōu)化,切實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在線學習體驗。第三,根據個性化原則,對在線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如根據不同階段的學生學習特點,學習興趣,思維特點,設置不同的課程學習方式和學習考核要求。第四,根據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原則,在線課程的發(fā)布追求多樣化,如參考游戲闖關模式,設置學習挑戰(zhàn)和章節(jié)解鎖模塊,從而刺激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學習欲望。第五,對在線課程學習進行全過程評價,增設在線學習參與度、學習時長、話題參與度、課堂互動合作度等八個評價維度,全方面評價學生在學習效果(見圖1)。
圖1 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在線學習評價
教師和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的聯(lián)系來維系師生教學關系,教師的在線支持服務和教學引導對于學生在線學習起到關鍵作用。
第一,教師根據課程安排,及時、階段性地發(fā)布在線課程學習任務,指導學生學習進度安排。第二,根據不同的學生,如??粕⒈究粕峁W習情感支持,通過課程在線討論、答疑、課后的反饋等建立良好的在線師生關系。教師應提高網絡信息技術并積極參與到學生在線學習的全過程中,這對學生在線學習質量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第三,積極并及時挖掘分析在線課程學習的行為數據,如課程學習簽到、課堂互動、章節(jié)練習、答疑討論、參與和發(fā)起課程學習話題、課件查看和下載等數據,分析學生在線課程學習行為表現、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認可度,及時調整在線課程學習內容、進度、評價等,對學生在線學習狀態(tài)進行及時有效干預,切實提高在線課程學習質量。
第一,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是在線課程學習成功的一個開始和關鍵因素,是后續(xù)有效學習的先決條件,在線學習時間投入大、積極參與話題和學習互動合作都是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表現形式。第二,在線課程學習相較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更需要學習同伴和學習社群,同伴間良好的促進和監(jiān)督作用能產生學習歸屬感。因此,應根據學習課程、班級組建在線學習小組,相互監(jiān)督促進。第三,學生的自我激勵、學習環(huán)境的選擇、學習任務的分解等都將為持續(xù)的在線課程學習提供動力,從而提高在線課程學習質量。
傳感器與測試技術課程資源主要借助國開學習網在線學習資源,該資源開設了課程導學、各章節(jié)學習內容視頻和講義、章節(jié)測試、形考任務、拓展資源、課程公告、教學活動學生答疑專區(qū)等模塊,基本能夠滿足開放專、本科學生的在線學習需求。
除此之外,該課程設置有專門的教學團隊及課程學習輔導團隊,學生可以就學習的疑問直接聯(lián)系各級輔導教師。課程的責任教師根據學生在線學習的進度和行為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學習答疑和指導,進行階段性總結和激勵,維持學生課程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程學習中根據個性化學習原則,從學生實際學習需求出發(fā),課程重難點內容通過微課在班級群里發(fā)布,學生根據自身學習情況查缺補漏。在線教師指導,學生自主靈活學習并及時反饋,同伴相互監(jiān)督相互幫助,形成良好的在線學習氛圍。經過春秋兩個學期的實踐,共計78人次,學生反饋良好,課程期末通過率及學生課程學習積極性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