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巖
(新疆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2)
“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沿線國家的積極響應,東盟作為中國重要的貿易與合作伙伴也不例外。該倡議使各國間的經貿合作日益密切,為促進區(qū)域合作發(fā)展和世界經濟復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中國發(fā)展仍處于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近年經濟增速雖有所回落,但是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增長動力的轉變使經濟增長的質量更高。在對外經貿往來中,中國與東盟國家保持穩(wěn)中向好的趨勢,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打下了良好基礎。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往來中,越來越多的交易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中國同部分東盟國家簽署了雙邊貨幣互換協(xié)議,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減少匯率變動損失的同時,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yè)務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更加廣泛。換言之,中國的高質量發(fā)展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使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為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影響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水平和直接投資水平、人民幣匯率水平等都是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國際市場中貿易雙方對人民幣的認可,直接影響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2010年后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經濟進入新常態(tài)后增速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著較高水平的增長速度。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的活力、創(chuàng)新力、競爭力不斷增強,正在由過去的粗放型發(fā)展模式向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模式轉變,為中國的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也為對外經濟交流構建了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與投資往來愈加密切,雙方經貿與投融資的數量、質量都有了極大提升,進一步加強了人民幣在區(qū)域經濟與國際市場中的作用和地位。東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投資不但促進了東盟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而且為人民幣在東盟地區(qū)影響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進一步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fā)展和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的對外貿易與投資水平會不斷上升,東盟乃至世界各國對人民幣的使用與需求會進一步增加,這為人民幣發(fā)揮國際貨幣職能、提升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加快人民幣在東盟地區(qū)的區(qū)域化與國際化程度,是提升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本文選取2011—2019年的數據進行研究。選取指標變量如下:
1.人民幣國際化指標
根據已有研究,人民幣國際化指標的選擇大致有兩類:一是利用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儲備體系中所占比重,或境外離岸人民幣規(guī)模來衡量人民幣國際化水平;二是利用人民幣國際化指數的方法。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基于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計價和交易職能,設計測算的綜合型指數——人民幣國際化指數(RII);渣打銀行在主要人民幣離岸市場利用存款、債券、結算和外匯交易等參數測算的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RGI)。本文選取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RGI)的滯后一期數據作為人民幣國際化指標,可以較為直觀地判斷離岸人民幣走勢,衡量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相關數據來源于渣打銀行。
2.貿易與投資指標
貿易與投資的規(guī)??梢灾苯拥胤从硟蓚€國家之間經濟往來水平的高低,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本文選取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進出口總額(TRADE)月度數據作為衡量雙方貿易水平的指標,數據來源于CSMAR國泰安數據庫;選取中國對東盟十國直接投資流量數據作為衡量雙方投資水平的指標,數據來源于商務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tǒng)計公報》。
3.控制變量指標
在研究人民幣國際化與匯率關系的文獻中,有關匯率指標的選取有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和有效匯率指數(EER)兩種。本文選取更能直觀反映市場投資選擇的名義有效匯率指數(NEER)作為衡量人民幣對外價值的指標,數據來源于CSMAR國泰安數據庫。
一國貨幣的國際化水平與其經濟規(guī)模有密切聯系,因此本文選取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經濟規(guī)模的指標,數據來源于國家統(tǒng)計局。
上述指標中,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流量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年度數據,因此利用二次插值法將低頻的年度數據轉化為高頻的月度數據,并將中國與東盟十國的進出口總額、中國對東盟十國直接投資流量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利用Census X12進行季節(jié)性調整,以減少季節(jié)性變化對數據的影響。進一步考慮模型的穩(wěn)定性,減少變量間異方差影響,對所選變量均進行對數化處理。
以上變量描述統(tǒng)計如表1所示,其中,變量TRAED、OFDI和GDP的單位為億美元。
表1 變量描述統(tǒng)計
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SVAR),在VAR模型的基礎上考察了變量間的當期相關關系。本文選取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中國對東盟十國的進出口總額、中國對東盟十國直接投資流量、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中國國內生產總值5個變量構建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SAVR(5),用來分析變量之間的當期關系。
其中,C0中的各項系數cij(i,j=1,2,3,4,5;i≠j)代表模型中5個內生變量之間的當期相關關系。
對于5個變量的SVAR模型,要想進行有效識別,需要施加10個約束才能實現。根據變量關系和經濟理論,假定如下:
(1)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在當期不受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人民幣匯率水平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影響(c12=c13=c14=c15=0)。(2)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在當期不受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不受人民幣匯率水平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影響(c23=c24=c25=0)。(3)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在當期不受人民幣匯率水平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影響(c34=c35=0)。(4)人民幣匯率水平在當期不受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影響(c45=0)。
對SVAR模型的內生變量進行平穩(wěn)性(ADF)檢驗。ADF 檢驗結果表明,LnRGI、LnTRADE、LnOFDI、LnNEER、LnGDP均未通過單位根檢驗,將其進行一階差分后,D(LnRGI)、D(LnTRADE)、D(LnOFDI)、D(LnNEER)、D(LnGDP)均在 5%顯著性水平上通過檢驗,滿足平穩(wěn)性要求。
表2 各變量及一階差分ADF檢驗結果
根據表3的Johansen協(xié)整檢驗結果,模型中至少存在一個協(xié)整向量,說明變量之間存在著長期的均衡關系。
表3 Johansen協(xié)整檢驗結果
模型建立后,根據AIC和SC準則確定SVAR模型的最優(yōu)滯后階數為2階。同時單位圓檢驗中特征根的倒數都位于圓內,表明模型滿足穩(wěn)定性要求(見圖1)。
圖1 VAR模型特征方程根的倒數值圖
通過Granger因果檢驗可以估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和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投資水平以及中國經濟規(guī)模、匯率水平之間的因果關系。
模型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表明:
(1)LnTRADE是 LnRGI的 Granger原因,表明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會顯著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程度。(2)LnGDP是LnRGI的Granger原因,表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會顯著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程度。(3)LnRGI是LnNEER的Granger原因,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會顯著影響人民幣匯率水平。(4)LnRGI是LnGDP的Granger原因,表明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會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產生影響。
表4 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
1.貿易、投資、匯率和GDP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影響
(1)貿易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有著正向的先升后降的響應,其中脈沖響應在第6期達到正向峰值,此后影響程度逐漸減弱。由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貿易的增加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作用在短期內就能顯著顯現,并且該影響會長期持續(xù)。雙方貿易的擴大可以讓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流動性更強,使用人民幣進行支付與結算的交易會進一步增加,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提高(見圖2)。
圖 2 LnRGI對 LnTRADE、LnOFDI、LnNEER、LnGDP 沖擊的脈沖響應
(2)投資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在第1期到第11期之間,對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有負向響應,從第12期開始這種響應由負轉正,并且持續(xù)上升。由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在短期內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存在反向作用,這種作用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漸漸削弱,最終轉變?yōu)檎虻耐七M作用。原因在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雖然數量上一直處于國際前列,但是對東盟的投資水平相對較低,投資領域多集中于第一、第二產業(yè),對第三產業(yè)的投資比例較低,且在投資初期存在投資效率不高、投資深度不夠、投資區(qū)位分布不均等問題,因此短期內難以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有明顯的推進作用。但從長期看,東盟作為中國的重要貿易和投資對象,對東盟的直接投資可以發(fā)揮我國的比較優(yōu)勢,更好地進行資源配置和利用,進而提高人民幣投資比例和人民幣支付與結算份額。
(3)匯率、GDP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在第1期到第3期之間,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的正向響應并不明顯,從第4期開始響應逐漸增強,在第7期、第8期達到峰值。通過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短期內影響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逐漸顯著。表明中國近年來所進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等,使中國經濟持續(xù)保持高質量發(fā)展,加上中國人民銀行一貫奉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越來越強,為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奠定了良好基礎。
2.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對貿易、投資、匯率和GDP的影響
(1)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對貿易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從第2期開始,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就出現明顯的正向響應,且快速在第4期達到正向峰值,這種顯著影響一直持續(xù)到第7期、第8期。通過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提高后,在短期內就會對我國與東盟的貿易水平產生較明顯的促進作用。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高后,東盟地區(qū)人們對于持有和使用人民幣越來越普遍,人民幣在該區(qū)域的流通量和流通比率變得更高,雙方的貿易更加便捷,貿易水平自然得到提升(見圖3)。
圖 3 LnTRADE、LnOFDI、LnNEER、LnGDP 對 LnRGI沖擊的脈沖響應
(2)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對投資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從第1期到第8期,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有著持續(xù)增強的正向響應,且第8期之后,這種脈沖響應也會以較高的水平持續(xù)很長時間。通過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提高后,會對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產生較明顯的促進作用。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高后,人民幣跨境資本流動會增加,促進了人民幣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流通,使人民幣在東盟地區(qū)的接受度提高,且隨著東盟地區(qū)國家經濟開放性的增強,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風險和成本降低,投資水平自然得到提升。
(3)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對匯率、GDP的沖擊。在本期,給予人民幣國際化程度1個結構性標準差沖擊后,從第1期到第6期,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和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有著比較明顯的正向響應,且這種響應會持續(xù)較長時間。通過脈沖響應過程可以看出,人民幣環(huán)球指數提高后,會對我國的匯率水平和國內生產總值產生較明顯的促進作用。表明人民幣國際化水平提高后,中國整體發(fā)展水平也有了相應的提升,匯率市場更加成熟,發(fā)展更科學更合理,對世界經濟復蘇與多元化格局都有著很大貢獻。
通過方差分解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結構沖擊對變量變化的貢獻度,即不同變量對人民幣國際化水平的解釋程度。
通過表5可知,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解釋程度較高的為中國與東盟貿易水平,解釋水平為8.37%,其次
表5 方差分解分析
為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和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水平,解釋水平分別為3.78%和2.34%,而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水平則較小??傮w看,貿易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影響較大,而投資對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影響較小,主要原因在于投資產生的影響略有滯后,而貿易產生的影響則較為直接。
目前,東盟國家主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活動結算以美元為主,各國對于以人民幣為主要計價與結算貨幣進行交易以及持有人民幣資產仍有顧慮,人民幣作為計價與結算貨幣的成本和風險較美元仍然相對較高。雖然不同國家的對外貿易側重點各不相同,外貿依存度也各有差別,但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定的貨幣使用慣性。因此,中國要利用好“一帶一路”這一廣闊平臺,提高人民幣在該區(qū)域內包括東盟地區(qū)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要保持與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合作,通過這些機構為東盟國家的經貿活動與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融資。大力發(fā)展對外貿易,提高中國對東盟地區(qū)的影響力,增強中國在區(qū)域性國際金融活動的作用。
當前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特別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fā)展水平與其他主要國際貨幣離岸市場有著一定差距。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有利于提高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中的流通程度,擴大人民幣在國際經貿往來中的使用范圍。我國應汲取美元等主要國際貨幣在離岸市場方面的經驗,加快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與發(fā)展。此外要大力推動金融產業(yè)改革與創(chuàng)新,完善市場機制,豐富產品種類,提高人民幣資產在國際市場中的份額,提升經濟主體使用人民幣的意愿和信心。
經濟全球化大環(huán)境中,要加強與世界各國的溝通和協(xié)作。不僅在國內要加強對金融行業(yè)的宏觀監(jiān)管,在國際市場中也要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完善國際監(jiān)管體系。與各國相互協(xié)作,在政策制定和宏觀監(jiān)督上要考慮區(qū)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的整體環(huán)境,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降低交易風險,確保匯率市場平穩(wěn)運行。中國應積極發(fā)揮在區(qū)域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加強與東盟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努力構建透明、有效的監(jiān)督監(jiān)管體系,提高區(qū)域內貿易與投資效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