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怡
(大連市沙河口區(qū)錦繡小學 遼寧大連 116033)
隨著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小學語文課堂的主要責任,也由讓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變?yōu)樘嵘W生能力。然而,由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接觸漢字的時間比較短,基礎知識水平有限,所以在教學時,教師就容易忽略他們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仍舊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逼迫小學生死記硬背,這樣既不利于小學生掌握漢字,也不利于小學生能力的提升。為此,語文教師需要對當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著重以體驗式教學,讓小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中。
主體性原則是在識字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首要原則。在體驗式教學中,往往是通過小學生直接參與到活動中來開展,要想提升體驗式教學應用在識字教學中的質量,就要凸顯出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對此,在具體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就應充分地尊重小小學生的主體性,并將小學生的興趣有效激發(fā)出來,進而促使小學生實現(xiàn)全面化發(fā)展。此外,教師還要積極地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式,將小學生的內在動力最大化地激發(fā)出來,促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教學中。另外,教師還要有效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成為小學生識字學習過程中的輔助者。所以,教師就要依據小學生的具體學情,為其創(chuàng)造識字體驗的機會,促使小學生將漢字有效掌握,進而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1]。
在體驗式教學中,生活化原則也顯得尤為重要。知識源于現(xiàn)實生活,識字教學不能與生活相脫離。體驗式教學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時,就要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生活化情境,引導小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將漢字有效掌握,在體驗過程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進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此外,還能幫助小學生有效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遇見問題時能夠迅速做出合理且正確的選擇,進而提升小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能力,所以在體驗式教學中要遵循生活化原則,以此提升識字教學的質量。
輕松愉悅體驗性原則,是體驗式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原則,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與人的心理與行為相關;另一方面是結合認知活動進行的,有著很強的體驗性。其直接關乎到情境氛圍的創(chuàng)設,強調小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升其問題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應用體驗式教學法,能夠讓小學生在問題探索中放飛思維與想象,辨識正謬,最終達成問題解決的目的。在輕松愉悅體驗性原則下,結果雖然很重要,但是思維過程更加重要,其有助于在教學體驗中,讓小學生將思考與發(fā)現(xiàn)體驗當作是一種享受,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目的。
體驗式教學法只是諸多教學方法中的一種,需要與其他方法搭配應用,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教師過于側重或者是只選擇一種教學方法,將會導致教師教學風格非常死板,難以激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但是就當前識字教學情況來看,因為受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影響,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往往會以講解形式開展,并會忽視小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覺得只要小學生取得好成績即可,其他方面是可以被忽視的。在這種教學觀念下,小學生就處在被動位置,參與識字教學的積極性不高,進而制約了小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性的培育。
體驗式教學包含了體驗與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將體驗與教學這二者間的平衡把握好。但就識字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多數教師未能注意到這點。另外,語文中還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但在體驗教學中往往會被教師所忽視,教學目標基本都是跟著考試走,通過語文成績來評價小學生,所傳遞的信息與教學方法選擇大都放在次要位置。體驗式教學法對于師生綜合能力來說是一種非常嚴峻的挑戰(zhàn),這就需要教師積極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而將體驗式教學法的價值充分發(fā)揮出來。此外,教師還要把握好識字與體驗二者的關系,提升識字教學的效率,進而提升小學生識字的效果。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注重小學生的識字結果,往往會忽視小學生的識字過程。即使在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法,教師也是過于重視體驗結果,而忽視了對小學生的點撥,會將語文知識灌輸給小學生,或者直接將自身的體驗感強加給小學生,忽視小學生自身的體驗感,這會導致體驗式教學停留在表面,使得體驗式教學法失去了應有的意義。而且如果只是注重體驗結果,就會對小學生的認知產生影響,使得小學生覺得體驗結果才是重要的,進而就會出現(xiàn)小學生直接抄襲、借鑒他人結果的情形,這樣不僅識字教學的目標無法實現(xiàn),也難以激發(fā)出小學生識字的興趣,最終導致體驗式教學的質量受到制約。
漢字并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根據其代表的含義象形出來的。最開始的漢字的形象與其含義很像,但是隨著文化的改革,人們慢慢將其做了簡化處理。這雖然使得漢字變得更加簡單,便于人們書寫,但是小學生已經很難從字形上聯(lián)系到其表達的含義。因此,很多小學生在學習漢字的過程中,會存在張冠李戴、無法準確記憶的現(xiàn)象。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就可以利用漢字的不同寫法,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如此,既有利于小學生學習漢字,也可以讓小學生明白漢字文化的演變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2]。
例如:在教授“魚”字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示魚字的演變史(如圖1)。如此,小學生就能明白魚字最開始出現(xiàn)時,是根據魚的形象所演變而來的。此后,為了書寫方面,人們開始不斷對魚字進行簡化,最終形成了現(xiàn)在所學的漢字。用多媒體視頻還原漢字的演變史,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注意力,讓小學生參與到語文課堂中。而跟隨動態(tài)的視頻,小學生就能逐漸發(fā)現(xiàn)漢字的魅力,以及古人的智慧。此外,通過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教師不需要再過分強調讓小學生去記憶這一漢字,小學生也能牢牢將“魚”字印在腦海中,并明白其含義。
圖1 “魚”字的演變史
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學習知識是為了靈活運用于生活,提升生活質量。然而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卻不注重將漢字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這樣既使得語文識字教學過于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使得小學生難以發(fā)現(xiàn)識字的價值,從而以消極的態(tài)度對待識字。為此,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注意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小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學習漢字。如此,既可以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可以讓小學生明白漢字的價值,提升小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3]。
例如:一年級的小學生較為活潑好動,他們喜歡動畫片與各式各樣的游戲,為此,教師就可以將校園內、教室內的不同物品,都貼上文字說明,讓小學生通過文字去了解不同的物品。此外,教師也需要借助家長的力量,讓家長在帶領小學生外出時,尤其是買東西或者點菜時,盡量為小學生選擇不帶圖片的菜單,讓小學生自己完成點菜過程。如此,既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獨立能力,也可以讓小學生明白識字的價值以及知識的力量,從而主動去學習、認識漢字。
學習是收獲,應該是快樂的。然而,在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中,教師卻容易忽略小學生的主觀意愿,逼迫小學生以多遍抄寫的方式去記憶漢字,這就使得小學生抵觸學習漢字。想要讓小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的快樂,教師就需要豐富小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小學生感覺到收獲的喜悅。為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積極為小學生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帶小學生去動物園、公園、紀念館等地,并鼓勵小學生自己去閱讀相關物體的文字介紹,了解其文化背景。一年級的小學生認識的漢字比較少,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他們會存在許多不認識的字,為此,教師也應該鼓勵小學生帶上字典,自己去查找不同生字的含義,以幫助小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小學生編排不同的課外游戲,讓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漢字。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玩動物蹲游戲,讓小學生通過這個游戲,了解有關于動物的漢字。小小學生雖然年幼,但是他們都有獨立的思想,為此,在教學中,教師也需要尊重小學生的想法,多與小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如此創(chuàng)設的情境,才能帶給小學生良好的體驗,從而提升識字教學水平。
教師借助形象表演能夠使小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以及意義。使小學生明白除了通過課堂教學外,還能通過其他形式進行學習,只要自己能將新知識有效掌握,這個過程就是學習。而形象表演是一個較為優(yōu)質的教學載體,小學生通過形象表演就能獲得一個親身經歷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并將漢字有效掌握。
例如,在講解生字“睛”和“晴”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形象表演的形式讓小學生體驗到漢字中的知識。生字“睛”和“晴”較為相似,但兩個漢字的意思卻是不相同的,“睛”這個字是眼珠的意思,所以這個字的偏旁就是“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眨一?!毖劬?,讓小學生記得“睛”與眼睛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從而深刻記憶“睛”這個漢字。
教師在開展體驗式教學時,可借助故事將小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促使小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識字教學中。教師在開展識字教學時,可以將所要學習的漢字編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在激發(fā)出小學生識字興趣的同時,也能促使小學生將漢字的內在含義有效理解。此外,借助生動的故事能夠呈現(xiàn)出具體的情境,在這樣的漢字教學過程中,小學生能自然地掌握這些漢字的應用語境,進而為小學生后續(xù)應用這些漢字進行書寫、對話等打下堅實的基礎[4]。
例如,在講解“疑”這一生字時,教師可以向小學生講述這樣一個小故事:在很久很久之前,一個人到山上游玩,在途中遇到了一只大棕熊??吹竭@只大棕熊的時候,這個人心里很是糾結,想:我是要用匕首將這只大棕熊刺死呢?還是用箭將它射死呢?還是自己立刻往山下跑呢?在他相當疑慮的時候,這只大棕熊慢慢地靠近了他。通過故事,小學生便能明白“疑”字的具體含義,進而確保后續(xù)的書寫活動有序開展。
借助游戲活動開展識字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識字效率,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比較喜歡玩游戲,因此,教師就可借助游戲體驗形式開展識字教學,引導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將漢字掌握。而且應用游戲體驗方式,不僅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升小學生的識字效率。這時,教師可以將漢字與游戲相結合,這不僅利于降低小學生識字的難度,還有利于培育小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進而有效培育小學生識字的能力。
例如,在講解扇、兔、慢字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操場,組織小學生開展識字歌曲游戲,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前,可以將這些漢字編成兒歌。并引導小學生合唱這首兒歌,此外,教師還可以將扇、兔、慢這些漢字寫到操場上,每唱到一個漢字,小學生就蹦到這個漢字上,以便更好地識記這些漢字。除此之外,應用游戲體驗方式開展識字教學,增強了小學生的體驗感,降低了識字教學的枯燥感,為教師完成識字教學任務提供了有力保障,最終小學生的識字能力也得以提升。
綜上所述,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識字教學中,具有重要價值。為此,語文教師需要深入研究體驗式教學的優(yōu)勢,以及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并據此從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以及開展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如此,小學生才能發(fā)現(xiàn)識字的樂趣與價值,從而變學習知識為探究知識,為未來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