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平
戶外混齡的游戲是在戶外進行的一種打破班級、年齡限制的教育活動,孩子們在這個活動中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伙伴以及游戲場地和相關的游戲材料。并且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孩子能夠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對自己所選擇的材料或場地進行利用。并且由于是混齡活動,孩子能夠從其他較大年齡的幼兒身上學習到更多生活中的知識。而較大的幼兒,則可以從年齡較小的幼兒身上學習到更多關于童真的美好。由于是在戶外進行的緣故,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體驗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可以增長自身的社會認知能力。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開展戶外混齡游戲的活動,來實現(xiàn)對孩子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正確引導。而農村幼兒教育,由于地區(qū)或者經濟發(fā)展水平不高的緣故,更多的是偏向于對幼兒的一些簡單教育,而非對幼兒天性的一些正確引導。這也是我國大部分農村幼兒教育的現(xiàn)狀。而在農村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活動,能夠使農村幼兒的教育更加朝著尊重幼兒主體性的方向發(fā)展,使農村的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但目前在農村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活動,依舊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農村孩子的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而文章就主要從我國農村幼兒戶外混齡活動開展的現(xiàn)狀出發(fā),去探討在農村幼兒園中開展戶外混齡活動的價值與策略。
在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活動盡管在農村地區(qū)尚未得到完全普及,但是我國目前幼兒園教育所達成的一個共識就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開展戶外混齡活動是能夠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產生積極影響的,筆者將戶外混齡活動開展的作用概括為以下幾點。
對幼兒來說,自己在家庭所接觸到的人和在幼兒園所接觸到的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在家中大人往往以幼兒為中心,任何家庭活動的開展,都將幼兒放在主要地位。幼兒的想法能夠在家人的身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xiàn),而當孩子進入到學校中時,在一個班級中老師的關注重心并非是某一位同學,而是全班的同學,尤其是對農村地區(qū)的幼兒教學來說,由于農村地區(qū)教育資源分配不夠均勻的緣故,許多幼兒園班級中的孩子人數(shù)是比較多的,所以教師沒有辦法將注意力完全放到某一位學生的身上。此時孩子的心里會因為外界其他人對自己態(tài)度的變化而產生一種落差感,從而無法較好地融入另一種社會環(huán)境中。不僅如此,對農村地區(qū)的幼兒來說,觀念和環(huán)境的問題,導致他們大部分比城市幼兒更加靦腆。多數(shù)農村地區(qū)的幼兒,往往習慣于將自己的情緒埋藏在心中,在進行對外社交時,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在幼兒園開展戶外混齡活動,能夠使孩子接觸到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并且能夠更好地融入他們的小群體中,更快地去認識自己在群體中所扮演的角色,幫助孩子完成社會關系的過渡。
在幼兒的教育中,并不是將對理論知識的教育放在首位,而是讓孩子通過幼兒階段的教學,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因為幼兒的認知水平越高,那么當他進入小學進行更加嚴格和系統(tǒng)地學習時,則會變得更加理智。幼兒的認知水平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幼兒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因為幼兒從家庭到學校進行學習,其生活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較大的改變,所以他們必須要對自己周邊的事物進行了解,并及時做出一系列能夠使其融入環(huán)境的措施;另一方面則是幼兒可以加強對自身的理解。在戶外混齡游戲中,孩子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不斷提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而這也成為在幼兒階段,教師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表現(xiàn)。在社會關系中,幼兒要認識到自己所生存的環(huán)境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狀況,還需要對自我進行認知,提升自己在社會關系中的適應能力,所以農村幼兒在參與戶外混齡活動時,能夠提升認知水平。
在孩子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時,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對孩子自身真實情況進行考慮。對幼兒來說,自己沒有辦法完全獨立自主地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而且如果只是單一地讓學生在自己班級中進行室內活動,只會讓孩子的學習范圍局限在教室內部,對一些簡單的物件進行擺弄,而如果讓孩子出到戶外,并且同各個不同年齡段的其他幼兒進行合作學習,他們能夠從他人身上學習到對某一件事物解決的更多方法。在戶外游戲開展中,孩子需要對自己游戲的場地以及相關材料和小組成員進行選擇,他們在選擇的過程中,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在后期材料的使用過程中,孩子還需要動手去制作一些工具來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孩子們可以與其他孩子進行商量,并且得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式,通過開展戶外混齡活動,能夠讓幼兒的手腦協(xié)調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在幼兒教學階段更要注重提升幼兒對新事物的探索欲望。教育如果僅僅只是將孩子局限在教室內,并且在自己的年齡圈層內,不僅會讓孩子的學習、視野受到阻礙,而且會使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而通過開展戶外混齡游戲能夠充分激發(fā)孩子對戶外世界的探索欲望,而且由于是通過游戲的方式開展,孩子能夠對游戲中的內容產生較高的興趣,使孩子對新事物的探索欲望得到充分提升。
目前許多幼兒園已經開始逐步推行戶外混齡游戲,但是筆者通過對我國幾所幼兒園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在幼兒園推進戶外混齡游戲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較多的問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在我國實行教育改革以來,大部分地區(qū)的幼兒園教育質量都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而且國家加大了對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使得許多鄉(xiāng)村的幼兒教育環(huán)境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是對某些偏遠山區(qū)而言,地域情況的限制導致目前戶外教育環(huán)境根本無法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的需求。盡管在農村許多幼兒園的戶外教育環(huán)境得到了充分的改善,但是某些山區(qū)中幼兒園建筑的建造本身就已經極大程度地挑戰(zhàn)了當?shù)氐牡匦蔚孛?,如果還要將其戶外活動的范圍擴大,或者要在戶外修建一些活動的基礎設施,這會對當?shù)氐牡匦萎a生較大的挑戰(zhàn)。所以這就導致了在幼兒園戶外混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戶外活動環(huán)境的水平不一。
在我國過去的農村教育中,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程度是較深的。尤其是幼兒教師,他們進入幼兒園從事教育工作的門檻較低,又由于是在農村的緣故,我國目前大部分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不夠或者年齡較大,他們在教學過程中依舊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方式。比如,在開展戶外混齡游戲的過程中,許多教師認為將孩子帶到戶外進行活動具有較高的危險性,他們無法顧及每一個孩子的活動范圍,以及活動方式,而且本身幼兒的天性就是愛玩耍,當開展戶外游戲時,許多孩子完全會不顧及老師的要求,開展自由活動,而且在戶外進行活動更容易讓孩子受傷,許多教師害怕孩子受到更多的傷害,所以放棄了戶外游戲活動。
由于近年來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許多幼兒教師開始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但是在農村地區(qū),許多教師雖然對戶外混齡游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當自己真正開展時,由于對戶外混齡游戲的相關概念理解不夠準確,會導致戶外混齡活動有效性不高。比如許多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走出室內去開展戶外活動,但是卻沒有讓幼兒同其他年齡的幼兒一起活動,因為他們認為讓孩子接觸不同年齡的人,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拔苗助長”的不良影響,因為對較小的幼兒來講,他們的思想行為大多偏向于他們這個年齡而非其他年齡,但同較大年齡的孩子接觸,會讓他們的認知發(fā)生一些改變。許多教師認為這種認知的改變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是不利的,所以會盡量避免讓孩子同其他年齡段的幼兒進行接觸。除此以外,還存在著一個較大的問題,就是許多農村地區(qū)將校戶外混齡游戲的開展當成一種形式,而沒有真正地去考慮這種活動方式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有利影響。
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戶外混齡活動與在城市地區(qū)開展存在著一些外界或者教師本身的因素。差異的存在是必然的,而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去縮小城市地區(qū)與農村地區(qū)幼兒教育的差距,使我國的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而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戶外混齡游戲,需要對農村地區(qū)的環(huán)境以及教育水平進行全方位的考慮,筆者通過對部分農村地區(qū)戶外混齡活動的現(xiàn)狀進行觀察,將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戶外混齡游戲的有效措施,總結為以下幾點:
對農村地區(qū)的孩子來說,城市的教育環(huán)境并非就是唯一優(yōu)越的。在農村地區(qū)開展戶外混齡活動時往往會受到地形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這對教師而言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在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當首先對戶外環(huán)境進行充分的考量。農村地區(qū)的幼兒教育有一個較大的優(yōu)勢,就是實踐資源較多,教師可以利用農村地區(qū)的地形以及現(xiàn)有的資源,開展一些實踐性的活動,并且通過混齡的方式來讓幼兒進行自由組隊,完成任務。
比如:教師可以和某些幼兒的家長或者農戶進行溝通,利用農戶或幼兒家庭里面閑置的一些土地,來讓孩子進行耕地游戲。這種實踐活動的開展,往往需要調動較多的學生人數(shù),而這也可以滿足學生混齡的要求。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自由組隊,不限班級和年齡,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伙伴。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對自己的同伴進行挑選,能夠增強同伴之間的配合能力,還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實踐興趣。此外,教師可以對幼兒設定一些要求,比如要求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到某一片區(qū)域去尋找工具,或者自己進行工具的制作,來進行耕地游戲。教師可以為幼兒分配土地,也可以讓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決定輸贏,再進行土地的選擇。在土地選擇或分配之后,教師可以為幼兒分發(fā)一些蔬菜種子或者花朵的種子,讓幼兒以小組的形式來進行播種,在播種之后,教師還可以要求幼兒與自己的組員對該區(qū)域進行守護,并且以學期為單位來對學生的播種成果進行考核。讓幼兒進行耕地游戲,可以充分地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并且對幼兒園開辦的戶外環(huán)境進行了充分的利用。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戶外的環(huán)境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比如對一些小丘陵進行選擇,引導幼兒走出室內開展爬山活動,并且在活動開展時,教師要求學生一定要同其他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組隊,在爬山過程中相互幫助,以年齡較大的幼兒帶動年齡較小的幼兒共同完成爬山任務,在爬山任務中獲得前幾名的小組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勵。
在農村幼兒教育中開展戶外混齡活動,一定程度上會受到室外環(huán)境的限制,而教師則需要從各個方面去對農村地區(qū)的室外環(huán)境進行考慮并且充分運用到學生的戶外活動中,將農村地區(qū)幼兒教學的環(huán)境限制變?yōu)閮?yōu)勢。
在開展戶外混齡活動時,一個主要的優(yōu)勢就是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能夠通過與其他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組隊的方式,學習到該年齡段兒童身上所存在的閃光點。而教師則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年齡段幼兒之間的認知差異,來加深幼兒對社會關系的認知程度。因為許多幼兒在剛進入幼兒園進行一些簡單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時,無法完全地將自己的心理環(huán)境從家庭變換到學校中,教師如果不對其進行有效引導,會導致這部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受到阻礙。并且倘若幼兒的心結長期得不到解開,幼兒會對幼兒園的教育產生排斥心理,因為他們認為教師無法完全將目光局限在自己的身上,因而在班級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及歸屬感會下降,甚至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但事實上我國的教育無論是在哪一個年齡段,教師都無法將自己的目光放在某一位學生的身上,他們注重的是班級整體成績的提高,而在幼兒教育中,則需要注重幼兒的心靈健康發(fā)展。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在開展戶外混齡活動中時,與其他年齡段的學生進行小組角色扮演。在小組角色扮演活動中,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他們會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去對社會環(huán)境中所存在的一些職業(yè)角色進行復刻。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年齡較大的幼兒會引導年齡較小的幼兒去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規(guī)則進行適應,使幼兒能夠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個體位置以及所處的環(huán)境,進行更為全面的認識。
幼兒階段的教育與其他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不同,針對幼兒教育更多的是心靈方面的正確引導。并且由于幼兒年齡較小,教師在對其進行教育時,要更多地去考慮在他們這個年齡段該有的接受能力。許多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只顧將自己的教學理念強加到幼兒的身上,而沒有從幼兒的角度去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從而導致教師的教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起不到積極的影響。尤其是在農村教育中,引導幼兒到戶外進行混齡游戲,教師如果不從幼兒的混齡組合中去充分考慮幼兒在這個年齡段的接受能力,會導致幼兒因年齡差異而產生較多的問題。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戶外混齡游戲時,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去考慮到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狀況,尤其是在小組中,每個幼兒的年級或者年齡不同,會導致幼兒本身的接受能力出現(xiàn)較大的差異,所以教師更要對其進行充分考慮,制定適宜的活動來讓幼兒進行游戲。
農村地區(qū)的幼兒教育與城市地區(qū)的幼兒教育水平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盡管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教育公平,但事實上,由于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的幼兒教育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在幼兒開展戶外混齡活動過程中,作為農村地區(qū)的幼兒教師,則需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去制定幼兒教育活動,提升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能力,以及對自身的認識,充分遵循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出更佳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