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蔣銀仙
傳統(tǒng)意義上的學校運動會是以競技體育項目為主要內容,并且是按照競技體育的規(guī)則開展的,對學生技戰(zhàn)術能力、參與人數和場地器材有一定要求,學生的參與機會受限,而且很難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理念的要求。而趣味運動會新穎的運動形式和體育器材符合了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的參與方式也增加了學生參與運動會的機會,改善了傳統(tǒng)的學校體育運動會“少數人活動,多數人看”的局面,是推進學校體育發(fā)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學開展趣味運動會對提高學生運動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1]。
趣味運動會是指把身體練習和生活、勞動、游戲、娛樂等活動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娛樂、情趣、健身為目的的體育活動。它以參與娛樂健身為主,不是以單純追求高水平運動成績?yōu)樽罱K目的體育活動。
1.2.1 形式多樣且趣味性強
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選擇適合他們的項目和器材。項目簡單但具有吸引力,大部分項目與游戲形式結合,趣味性極高。
1.2.2 參與人數的可調控性強
與傳統(tǒng)運動會相比,趣味運動會就是參與人數更多,參與度更高。因其項目的特殊性,參與的人數更加靈活,不受跑道的限制,更顯團體性。
1.2.3 教育內涵的擴展性強
素質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人,趣味運動會更多的是集體項目,要求大家團結協作,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優(yōu)秀品格。
1.2.4 場地、器材限制度較低
趣味運動會項目可以不使用專業(yè)的場地和器材,一個項目集中一塊地方,區(qū)域要求不高,器材選擇可以根據項目需要進行靈活選擇甚至自由創(chuàng)造,對場地和器材沒有嚴格限制。
趣味運動會所需場地比較簡單,半塊足球場、一塊籃球場、甚至羽毛球場地都可以進行,甚至雨天在室內依然可以開展。而且項目的組織形式可以根據場地情況自行設計、更改,所需的器材也可以根據項目需要進行靈活選擇或自行制造。例如:“快樂的運輸工”,場地只需一塊寬闊的空地,幾個同學推著輪胎進行接力運輸賽;傳統(tǒng)的跳長繩比賽中加入了傳遞競速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充分利用了有限的場地,增加了運動項目的強度和難度,提高了比賽的層級感,更是增強了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這樣的比賽不僅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競賽中來,同時也激發(fā)了更多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更符合素質教育中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保證全員參與”的理念要求。由此可見,趣味運動相對傳統(tǒng)運動會來講更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需要,具有可行性。
趣味運動會多以體育游戲活動的形式開展, 但每個項目都有明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為達到預定的目的而設計,以求引導學生得到特定的知識和獨特的感悟。在趣味運動會中,多樣性的項目設置不僅可以讓學生靈活運用到書本上學過的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根據實踐經驗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2]。同時,趣味運動會項目的名稱設計,還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體驗感,激發(fā)學生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使學生開動腦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更重要的是,這些項目設置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身體、享受快樂,更能夠引導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運動中得到感悟。例如:“螞蟻運物”,要求學生仰面,手腳撐在地面,將小籃球放在肚子上運送,這個項目在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受喜愛,它要求學生在參與游戲過程中不斷利用學過的知識或常識思考和改進使球不落地的方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靈敏性、協調性和柔韌性,還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趣味運動會的項目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如合作跑、雙人跳繩、匍匐前進、綜合越野、鋪路修橋、心心相印、小馬過河、快樂的運輸工等等項目。由于項目眾多,既有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又有適合高年級學生的,能夠讓全年級參與,能夠使每一位學生都踴躍參加,跑得快、跳得高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與傳統(tǒng)項目不同,必須通過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對學生集體性的培養(yǎng)有很好的作用。因此,學生參與運動會的積極性也就提高了。學校平時也能結合體育課、課外活動對這些項目進行練習和鍛煉,使學生體驗到了體育運動的樂趣,項目的趣味性又促進了他們鍛煉學習的積極性,對學校體育教學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蘇州市從2008年起成功開展了四屆冬季“奇奇趣味運動會”,且受到廣大師生的喜愛,參賽的隊伍龐大,全市有100余所小學參加,各區(qū)在初賽的基礎上,報送隊伍參加蘇州市舉辦的總決賽,其中多個比賽項目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例如:“躍動先鋒。第一名參賽隊員完全越過終點線后,將踏板球和短繩交給終點線后的第一名參賽隊員,以相同的方式跑跳至起點線進行接力,依此類推;“極速穿越”。長繩和跑結合,一次通過長繩的比賽;“錦上添花”。由“開球”方率先將毽子踢入對方場地,對方須將毽子踢回,雙方依次往返對抗;“陽光體操”。球操規(guī)定套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將趣味運動會在春秋季,適當增加運動會的項目,讓更多的小朋友參加,豐富我們的校園文化。
校園體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涵。依托學校體育的基礎,在校園文化中融入體育文化,通過師生們不斷地選擇、融合和優(yōu)化,最終形成獨具學校特色的物質、精神、制度和行為的校園體育文化。同時,獨具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又會成為引導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和前進動力,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不斷進步[3]。趣味運動會項目的多樣性使得其可以與眾多鮮明的主題相結合,極大得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內涵,提高師生對校園體育文化作用的認識。比如:開展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趣味運動會活動。通過開展“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攀越六盤山”、“搶救戰(zhàn)友”、“四渡赤水”等紅色文化主題的運動項目,喚起人們對那段崢嶸歲月的回憶,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接受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深切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傳承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更生動形象的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
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感興趣程度直接影響其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體育知識的掌握和體育技能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只有學生具備了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調動自身潛能,樂此不疲地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有了興趣的激勵作用,學生在遇到困難時,才能開動腦筋,克服困難,刻苦練習,在堅忍和喜悅中不斷地提高自身運動能力和運動水平,收獲人生感悟,從而實現終身體育的目的,為追求人生幸福打下基礎。
趣味運動會具有項目的多樣性、主題的豐富性以及器材的新穎性等特點,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比賽的興趣。通過趣味運動的比賽,加強了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教師的教學也能起到很大的幫助。學生愿意主動學習運動技能,促進身體健康,形成良好的體育習慣,也能夠使學生終生受益,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良好基礎。
學生是學校工作的主體,更是學校體育工作的主體,學校的體育工作應該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滿足每位學生的參賽需求,從而能夠引導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到運動中來。學校開展趣味運動會不僅使更廣泛的學生得到了體育鍛煉,更重要的是在主題多樣、形式豐富的趣味運動項目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團結協作、勇于拼搏的重要性,培養(yǎng)了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這樣的孩子才是祖國需要的,才是學校運動會應該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之一,而不僅僅是賽出名次。
趣味運動會前期的準備工作— 從項目的選擇到規(guī)則的制定,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個人能力進行參與和設計,班主任和體育教師可以從旁協助。方法和規(guī)則的設置根據學生自身的需要,力求簡便易行、易操作、易評判,這些都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舉辦趣味運動不僅滿足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滿足學生對體育競賽體驗、展示個性和能力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廣大學生充分體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和樂趣,在快樂中體會到體育運動的好處。
眾所周知,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美狀態(tài)。趣味運動會有較強的健身、娛樂、教育等作用,學生在參與趣味運動會過程中不僅能夠通過激烈的比賽使身體得到充分地鍛煉,還能在比賽中釋放激情、宣泄壓力,在競爭與合作中,開動腦筋,團結協作,充分體驗到運動的樂趣以及合作帶來的集體榮譽感,釋放在生活和學習中積累的壓力;在具有鮮明團隊合作特點的運動項目中,彌補情感能力的弱點,增加獲得成功人際交往體驗的機會,從而提高應對復雜事務的適應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趣味運動會中不可或缺的規(guī)則意識和專業(yè)方法,使得趣味運動具有較強娛樂性的同時,還兼具公平、公正的要求。倡導“按規(guī)律辦事”、“按規(guī)則執(zhí)裁”的原則,潛移默化地使學生意識到優(yōu)良傳統(tǒng)作風的重要性,引導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心理感受。同時,趣味運動會的競爭性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4]。
趣味運動會的項目具有極強的趣味性和鮮明的主題特點。形式多樣的名稱、器材以及組織方法等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不拘一格的比賽方式能夠刺激學生開動腦筋,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發(fā)明新的競賽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例如:“引水上山”。若干隊員手持管槽將乒乓球接力運送到終點;“同心協力”。多名隊員穿著大腳板進行行走比快;“團結舞臺”。規(guī)定時間內站在圓墊上的隊員多的為勝;“車輪滾滾”。若干隊員踩在滾布中手腳并用的前進;“袋鼠運瓜”。穿上特質的袋鼠服,跳著運送皮球;“動力火車”。若干隊員排成一排,前一名隊員抬起后一名隊員的腿,一起蹦跳著前進。
以愛國主義為導向,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1)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完善學生的體育品格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tǒng),是體育品格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長征精神”又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體現。最突出的表現是奧運健兒在領獎臺上熱淚盈眶的樣子,這是愛國主義在體育品格中最真實的表現。作為學生,應該以革命先輩和奧運健兒為榜樣,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完善自身的體育品格,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為人民而努力奮斗。
(2)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多樣性的運動項目符合身體運動的一般特征,具有一定的運動量和身體素質的要求。在比賽前,學生也能夠做到情緒高漲的練習。通過鍛煉,學生的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都能得到提高,起到了很好的鍛煉效果。
(3)豐富學生的鍛煉手段,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趣味運動會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改變了學生對鍛煉方式的認識局限,啟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水平,提高了學生對運動方式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同時,多種形式的運動更增加了體育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了一定基礎[5]。
以長征路上的故事為題材,形式多樣的活動內容。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開展以班級為單位、以“長征路上的故事“為題材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查資料和教師講解,了解長征路上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操。
(2)開展海報、繪畫作品以及作文等的征集活動
開展以班級為單位、以“長征路上的故事“為題材的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了解長征路上的故事,創(chuàng)作相關的繪畫作品、海報以及作文等,為趣味運動會的比賽創(chuàng)造氛圍,增加學生對趣味運動會的興趣。
(3)評選出班級的隊名、隊徽、隊歌
組織學生開展班級隊名、隊徽、隊歌的評選活動,增強趣味運動會的儀式感,增加學生參與趣味運動會的積極性,提高班級凝聚力,開發(fā)、鍛煉學生的思維活力。
(4)開展形式多樣的運動項目
通過對傳統(tǒng)的運動項目進行改造,減少運動項目對場地、器材的要求,開發(fā)出既簡單易行、又符合主題的游戲活動。如:“突破烏江”— 快速通過有干擾的、由呼啦圈拼成的長方形區(qū)域,用時少的班級獲勝;“巧渡金沙江”— 快速通過迷宮,速度快的班級獲勝; “攀越六盤山”— 快速跨過由墊子、小欄架等障礙物組成的障礙區(qū);“搶救戰(zhàn)友”— 三人一組,兩人抬、一人坐,到達終點、用時最少的為勝。
趣味運動會的開展離不開學校領導以及各位老師的支持,前期的方案制定、各項賽前的相關活動,都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各個班級進行協調配合才能有效開展起來。各個項目的方案是活動開展的根本,前期的方案制作尤為重要。確定好方案后,要能做到每項活動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標準簡潔、明了。同時,因為是體育活動,也應做好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fā)情況的產生。
開展以“重走長征路”為主題的趣味運動會,讓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維度得到了提高,促進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yǎng)的進步以及人的全面發(fā)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對主題趣味運動會這種形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可。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身體,愉悅了身心,豐富了知識,提高了班級凝聚力,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懷,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產生了積極影響[5]。
趣味運動會是集健身、教育、競技、趣味于一體,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新型運動會。能滿足盡可能多學生的運動需求,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豐富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順應小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在小學開展趣味運動會,鼓勵與提倡教師和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設計趣味運動會的項目和器材,讓趣味運動會能惠及到每一位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