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州商學院 衛(wèi)丹
高校是國家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陣地,青年的質量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基層團支部作為高校培養(yǎng)青年的最小單位,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發(fā)現(xiàn),目前高校針對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研究還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結論比較片面,更多偏重于理論,較少從實踐層面進行研究,以團體動力學理論為切入點的研究更少,本研究從心理學視角,探索一種提升高?;鶎訄F支部活力的新途徑——團體心理沙龍,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探索一種以團體心理輔導和成長沙龍相結合的形式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新嘗試,為提升高?;鶎訄F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尋找新的切入點。
團體心理沙龍是一種團體活動,通過團體游戲等多種形式把團體個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促進團體中的個體互相協(xié)作,共同思考,從而展現(xiàn)出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工作能力,對于團支部凝聚力和氛圍提升有著較好的促進作用。因而,在高?;鶎訄F支部中發(fā)揮團體心理效應,促進團支部管理自動化,是提升團支部活力的一種嘗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鍛煉學生能力。團體心理沙龍活動通過觀察、體驗、模仿、反思、探討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充分開拓視界,鍛煉能力。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同學們普遍認為通過團體心理沙龍能達到如下效果:一是為學生營造了平等、輕松、快樂的氣氛,學生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自由表露情感,這為學生的能力提高和增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二是促進同學的交往,有效改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三是調動了學生興趣,開發(fā)了學生潛能,激發(fā)了學生分析和解決事物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四是讓學生獲得快樂,有助于學生提高主動參與能力和心理協(xié)調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恰恰是學生將來走上社會極為重要的素質。從團體心理沙龍反饋表來看,學生參與的興趣濃、熱情高,他們喜歡這種活動方式,既感到快樂,又有收獲。有的學生說:“沒想到主題團日活動也能這么有聲有色,活動為我們之間的溝通和交往搭建了平臺,為能力鍛煉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二)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在大學期間,同學們更多地在團體中生活和學習,團體就如同社會當中的一個單元,團體心理沙龍可以通過互通游戲、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使同學們在一個團體中體驗不同的角色和工作,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協(xié)調能力、組織能力等,使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通過團體心理沙龍的形式,可以使同學們經常性在一起交往,能夠使團隊中的個體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幫助,從而不斷鍛煉自身的意志品質,使自己的心理更加強大,能夠更從容地面對挫折和困難,從而為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團體心理沙龍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候,通過同伴的互相協(xié)作和共同努力,能夠大幅度提升團隊成員的自信心。同學們認為,通過活動可得到兩方面收獲:一方面,覺得自己比以前更加強大;另一方面,能夠使同學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變得更加自信;也有的學生在團體心理沙龍反饋表上寫道:“我變得越來越勇敢了!”“以后我會更加愛自己!”
(三)改善師生互動關系。在高校日常的團支部工作中,團支部的教師和學生關系比較明確,導致師生關系界限清晰,教師很難與學生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不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團體心理沙龍作為一種活動媒介,在活動過程中淡化了教師和學生自身的身份,大家都是團隊中的一員,教師和同學們可以近距離接觸,共同完成一項工作任務。作為高校的學生,自我意識的獨立性已經發(fā)展到相當?shù)乃?,如果教師過度以自我意識為中心,想改變學生本身的意愿,那么往往會事與愿違,其最終容易使學生感到生活和學習缺少“自由”、怨聲載道。另外,目前高校的教育模式存在一些問題,同學們在大學的象牙塔下,自我認知比較理想,沒有與實際相結合,導致其行為具有很大的感性,缺乏現(xiàn)實實踐性,很容易出現(xiàn)教師對學生行為不理解和不滿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嚴重影響師生良好的互動關系,制約團支部建設目標的實現(xiàn)。而在民主、活潑的團體心理沙龍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角色扮演等形式組織開展團支部活動。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教師在團支部的活動中改變自己的形象,能夠與學生更加平等、友善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更好地參與到集體互動當中,改善師生的互動關系,從而促進團支部管理目標的實現(xiàn),有效推動團支部管理工作健康發(fā)展。同學們認為活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學生在反饋表中寫道:“我看到了老師的另一面?!薄拔姨貏e喜歡老師以這種方式跟我們互動!”等等。
(四)增強團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一個優(yōu)秀的基層團支部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有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過程,只有通過長時間的培養(yǎng)才能夠形成良好的團體。高校學生眾多,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生長環(huán)境都不相同,這么一群人聚集起來各有特點,想要形成團隊凝聚力,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把團支部的學生凝聚起來,形成一股合力,是高?;鶎訄F支部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團體心理沙龍正是基于學校團隊培養(yǎng)需求,通過有目的、有主題地定時開展團體心理沙龍,使同學們不僅能夠快速融入團體,互相坦誠相待,幫助他人,提升團隊成員的親密感。更能通過相關活動的開展,使團隊成員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努力拼搏,從而使團隊凝聚力得到明顯的改進和提升。在活動中,同學們都表現(xiàn)出真實的自我,同學之間能夠相互接納,信任感進一步增強,從而增強團支部的凝聚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同學們認為“活動使成員間變得更團結,大大提升了團支部的活力和凝聚力?!辈糠謱W生在反饋表中寫道:“我對‘和諧人椅’這個活動印象特別深刻,老師剛開始介紹規(guī)則的時候,我覺得我們肯定完不成,沒想到的是,我們最后成功了,真的是團結一心,其利斷金!”“我感覺參加完活動,同學們之間的關系更近了,大家都比以前更積極了!”“我們團支部的同學都很喜歡參加這些活動,大家在活動中好像變得更團結了,有些以前對集體活動不太‘感冒’的同學,現(xiàn)在也變得積極主動了!”
雖然本研究所設計的系列團體心理沙龍活動從各方面的反應中顯示出了其對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的促進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一)與思想政治教育主旨的結合不夠深入。高校團日活動作為共青團教育活動中最具“團味”的活動,承載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本研究所開展的團體心理沙龍活動以高校團日活動為載體,所設計的團體心理沙龍活動雖然都與當前的時事政治或學校教育的主旋律相結合,但往往這些只是一個切入點,結合并不深入,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性削弱,活動內涵仍需挖掘,以求在活潑生動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二)過程監(jiān)督的力量薄弱。團體心理沙龍活動的開展主要有高校的輔導員教師和團干部進行。在此過程中,學校對所有輔導員及團干部的每一次活動進行監(jiān)督的力度有限,對實施過程的把控和活動開展的質量監(jiān)督力量薄弱,輔導員及學生團干部開展活動的能力參差不齊,活動效果的顯著性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三)全員參與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據(jù)學校實際情況,團體心理沙龍活動方案中的部分活動在人數(shù)較少的團支部(30人左右)開展時,基本能夠保證人人參與,但是在人數(shù)較多的團支部開展時,會受到人數(shù)的限制而無法保證全員參與,這有可能造成本身積極性較高的成員參與活動的熱情更高,而本身持觀望態(tài)度的成員則越來越“被邊緣化”,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團支部活力的提升。
(四)統(tǒng)計分析的深度不夠。由于學生覆蓋面較廣,樣本采集有一定的難度,定量統(tǒng)計的深度不夠,對于團體心理沙龍活動的反饋表只進行了統(tǒng)一的收集,沒有進行專業(yè)的質性分析,對學生的評價及感言進行了抽取和羅列,統(tǒng)計分析的深度有待進一步改善。
(一)加強活動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體心理沙龍活動的開展,以團日活動為載體,要突出活動的教育性。高校團日活動的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切入點,因此應在活動設計的內容中,滲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圍繞黨和國家的重要活動設計活動內容,引導青年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抓住黨的“二十大”等重要契機,通過認真策劃、周密部署、積極探索,讓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更上新高度。
(二)建立評價機制,加強過程監(jiān)督。共青團組織要以評優(yōu)樹先為主旨,建立健全評比激勵體制,應建立“學校團委—院系團總支—基層團支部”三級評價機制。評價的過程包括自評、互評和終審三個環(huán)節(jié)?;鶎訄F支部在團體心理沙龍活動結束后,團支委會可以通過談收獲、提建議等方式及時總結活動經驗;院系團總支可以通過抽查、互評等方式對團支部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學校團委可以通過日常評比、階段性評比、評優(yōu)評先等過程性評價對院系團總支進行檢查,真實、詳盡地填寫檢查表并作出等級評判。可以嘗試進行評價機制的改革,可采取現(xiàn)場打分、現(xiàn)場投票、活動跟蹤、現(xiàn)場采訪等形式,也可以建設團日活動展示平臺,團支部的每一位成員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地點以現(xiàn)場演講與活動宣講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建立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對基層團支部達到展示、宣傳和督導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形式,能夠使各支部之間互相交流和溝通,從而有利于團支部的健康發(fā)展。
(三)推進多種活動形式綜合運用。通過采用心理游戲作為團體心理沙龍活動的主要形式,在以后的活動中,還可以加入辯論、情景表演、角色扮演、主題演講、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還可以借助網絡優(yōu)勢,拓寬活動展示平臺。利用網絡擴大活動影響力,讓更多的學生了解活動詳情,可以將活動簡介、活動剪影、感想收獲等文字性資料以及視頻、音頻、活動的花絮、活動的過程等內容進行展示,充分利用網絡優(yōu)勢,動員廣大學生團員積極參與其中。另外,還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網絡交流平臺,對特定的主題展開討論,深化學生的思想。
(四)融合多種研究方法,保證研究結果效度。在以后的推廣研究中,可事先設計“團隊活力和凝聚力”問卷,并選取2~3個團支部作為試點,利用“實驗組—控制組”的方法對試點團支部進行“前測—活動干預—后測”,并通過前后數(shù)據(jù)的差異分析,以驗證所設計的活動是否對團支部活力的提升起到顯著的促進作用,還可以對學生的團體心理沙龍反饋表中的感受和建議進行質性分析,也可以加入個案跟蹤分析,從個體的角度探查其對團體變化的感受,以及團體變化對個體帶來的影響等??傊?,后續(xù)仍需改進研究方法,總結完善研究過程,對所設計的團體心理沙龍方案進行梳理、更新和完善,提升研究結果的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