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婷婷,湯潔
紅皮病還可稱為剝脫性皮炎,是全身累及性慢性紅斑鱗屑性皮膚病,具有發(fā)病少見、病情嚴重等特點。調(diào)研發(fā)現(xiàn),該病是由藥物過敏導致,還和泛發(fā)性濕疹、脂溢性皮炎及銀屑病等皮膚病有關(guān),個別群體還會繼發(fā)腫瘤病。發(fā)病時,90%以上皮膚組織可見炎癥性反應,如泛發(fā)性紅斑與脫屑,隨病情進展伴有皮膚瘙癢、淋巴結(jié)腫大和繼發(fā)感染等癥,嚴重時會誘發(fā)心力衰竭,誘發(fā)機體死亡(病死率約10%~20%)。我院在2021年10月收治了1例腹膜炎患者經(jīng)萬古霉素治療一周后引起的紅皮病,反復入院三次,后經(jīng)積極治療、精心護理,病情好轉(zhuǎn)出院,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患者男,72歲于2021年10月03日因腹膜炎入院,既往無藥物過敏史,有高血壓病史多年。入院前檢查:T:37.2℃,P為80次/分,R為21次/分,BP為139/80mmHg。予萬古霉素抗感染治療后一周后出現(xiàn)全身皮膚發(fā)紅伴瘙癢,活動后感胸悶,給予西替利嗪、地奈德等藥物抗過敏治療后皮疹較前消退,準許出院。10月10日患者輪椅再次入院,全身(軀干及四肢)有較多暗紅色斑疹,融合成片,手掌亦有類似皮疹,無口腔及外陰糜爛潰瘍,瘙癢明顯。主訴:偶有胸悶、氣短。后經(jīng)抗過敏治療后,皮膚紅腫、瘙癢較前消退,于10月24日出院。11月2日患者因皮疹再發(fā)三天輪椅第三次入院,全身(軀干及四肢)有較多暗紅色斑疹,融合成片,雙下肢II°浮腫,主訴:食欲缺乏,伴胸悶憋氣,活動后明顯,有惡心,無嘔吐。
10月10日入院第一天患者軀干及四肢可見暗紅色斑疹,融合成片,手掌亦有類似皮疹,查白細胞:5.77×10/L;紅細胞沉降率:25mm/h;C-反應蛋白:24.05mg/L;總蛋白:48.66g/L;白蛋白:24.45g/L;鉀(K):3.61mmol/L;鈣:2.17mmol/L;無機磷:1.16mmol/L,予地奈德乳膏、西替利嗪抗過敏,膚癢顆??诜拱W。10月15日經(jīng)皮膚科會診予爐甘石劑外用bid,醋酸潑尼松20mg*2天,后改為地塞米松10mg×3天,5mg×1天治療,經(jīng)過數(shù)天的抗過敏治療。10月22日查白細胞:5.3×10/L;C-反應蛋白:35.69mg/L,總蛋白:52.71g/L;白蛋白:25.21g/L鉀(K):4.42mmol/L;鈣:1.86mmol/L;無機磷:1.89mmol/L?;颊咂つw紅腫瘙癢較前好轉(zhuǎn),浮腫較前明顯消退,準許出院。11月2日患者再次入院,全身可見大片融合成片的暗紅色斑疹,入院第二天經(jīng)全院大會診后予西替利嗪、甲潑尼龍40mg靜脈滴注。入院第5天請皮膚科會診予甲強龍30mg/d,靜脈滴注;西替利嗪5mgqdpo;尿素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1:1一天兩次混合外用。12月1日查白細胞:6.16×10/L;紅細胞:3.55×10/L;C-反應蛋白:2.17mg/L;總蛋白:53.66g/L白蛋白:26.18g/L;鉀(K):4.85mmol/L;鈣:2mmol/L;無機磷:1.58mmol/L,患者全身皮疹較前明顯消退,予帶藥出院。1個月后復查全身皮膚、顏面部皮膚完好,無脫屑、無紅色斑疹。
室內(nèi)保持安靜整潔,空氣新鮮,保持一定的溫度、濕度(溫度25℃~30℃,濕度40%~60%)。病房區(qū)域施行紫外線消毒,早晚各1次,定時通風換氣,每次30分鐘。取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濕拖布后擦拭地面,1日2次,床單被套應為棉織品,予紫外線消毒后方能讓患者上床。全方位落實消毒隔離原則、七步洗手法,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皮膚表層紅斑和脫屑等問題,致使皮損問題愈發(fā)嚴重,損傷原有屏障功能,提高感染風險。該患者應用萬古霉素一周后出現(xiàn)全身皮膚發(fā)紅伴瘙癢,活動后感胸悶,給予抗過敏治療后出院。之后反復入院兩次,全身(軀干及四肢)有較多暗紅色斑疹,融合成片,手掌亦有類似皮疹,無口腔及外陰糜爛潰瘍,全身皮膚瘙癢明顯。護理過程中,我們應注意患者口腔黏膜、眼部、會陰、肛周等特殊部位皮膚的變化,對患者雙下肢浮腫部位應注意有無皮膚破損。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如有皮屑及時清掃。保持皮膚的清潔,內(nèi)衣應舒適柔軟,最好選用棉織品,避免各種不良刺激。若皮膚有瘙癢感禁止搔抓,以免造成皮膚受損,正確修剪指甲,避免鋒利,平著剪,指甲的兩側(cè)適當留長2毫米左右,然后把邊緣打磨光滑。保持皮膚潤澤,可適當使用無刺激潤膚露。若瘙癢感難以忍受,可使用溫水濕敷,3~4次/日,減輕癥狀,或涂抹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涂藥前應先清潔皮膚,涂擦藥物應均勻涂抹,輔之指腹按揉加快藥物吸收,有利于皮損愈合,將藥物搽進皮損內(nèi)。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皮膚的變化,皮疹有無消退,皮膚有無破損,一旦出現(xiàn)異常情況立即停藥。若機體處于高熱期,杜絕酒精擦拭,避免因皮膚刺激導致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中,可借助讀書、看報、看電視和病友交談等方式,轉(zhuǎn)移自身注意力。出院時,患者全身皮膚及顏面部紅斑色皮疹較前明顯消退,無明顯瘙癢疼痛。1個月后復查全身皮膚、顏面部皮膚完好,無脫屑、無紅色斑疹。
因機體吸收毒素、皮膚散熱功能紊亂等原因,使機體面臨發(fā)熱反應,但卻因自身抵抗力的不同,導致患者發(fā)熱程度存在差別?;颊叩诙稳朐浩陂g有發(fā)熱現(xiàn)象,體溫波動于37.5℃~37.9℃。護理過程中以冰袋物理降溫為主,用薄毛巾包裹冰袋置于患者腋下、腹股溝等大動脈搏動部位,杜絕擦浴以免刺激皮膚。降溫時做好軀體保暖,時刻保證床褥、衣物等清潔干燥,注意防止凍傷;若處于高熱時段禁止使用解熱鎮(zhèn)痛類藥物,禁用酒精擦浴。根據(jù)患者尿量,適當補充水分,注意電解質(zhì)的變化。此外,降溫時準確記錄患者體溫變化情況,以2h為間隔測定體溫,預防降溫過度、過快等原因?qū)е碌奶撁?;若出汗量較多,酌情更換衣物和被褥,以免著涼?;颊呷旌篌w溫恢復正常。
除發(fā)熱外,患者也會面臨低體溫事件。這和血管被動擴張、無收縮性反應,皮膚血流增加,經(jīng)皮膚釋放諸多熱量,貯熱能力減低,加上廣泛脫屑,極大程度上拓寬皮膚表層散熱范圍。若缺少熱量支持或補充,則產(chǎn)生低體溫。護理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低體溫現(xiàn)象,積極給予保暖,加蓋毛毯。該病例未出現(xiàn)低體溫。
患者使用甲強龍、地塞米松等類固醇皮質(zhì)激素,用藥過程中應根據(jù)醫(yī)囑按時按量用藥,嚴格控制補液滴度。注意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常見血壓、脈搏和體溫等;還應記錄皮膚反應情況,如彈性度、腫脹度和脫屑度;觀察患者口腔有無潰瘍、有無白斑,肛周有無紅腫等;長期使用激素容易發(fā)生消化道反應,常見出血和應激性消化道潰瘍,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嘔血、黑便等癥。遵醫(yī)囑使用抑酸藥物如奧美拉唑、雷貝拉唑等,保護胃黏膜。按時測量肝功能、電解質(zhì)及血尿常規(guī)等指標?;颊邞眉に仄陂g嚴格監(jiān)控,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以常規(guī)護理為前提對患者施行情緒疏導方案。借助情感焦慮交流、成功案例宣傳和引導主訴等方式,減輕不良情緒,使患者體會到被尊重及關(guān)心的同時,消除自身焦慮感和自卑感,提高治療信心?;颊呒凹覍偃狈t皮病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且該病病程長,病情較重,患者感瘙癢明顯,還伴有胸悶、食欲缺乏等不適癥狀,容易產(chǎn)生焦慮、急躁、悲觀、失望等不良情緒。第二次入院時明顯有沮喪焦慮的情緒,對患者及家屬日常生活有影響。護理人員應在疾病初期就給予適當?shù)男睦碜o理,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疾病原因的講解,使其明白其中原因,避免恐慌。病情反復時,應側(cè)重基礎知識宣傳教育,培養(yǎng)患者治療信心及信念,以便可以積極且良好的狀態(tài)面對疾病和治療,有利于其早日康復,減少復發(fā)。
由于皮膚組織大范圍脫屑,使機體蛋白質(zhì)過度消耗,若未及時補充蛋白質(zhì)極易引起低蛋白血癥。指導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營養(yǎng)豐富且易消化的半流質(zhì)食物,可以多喝牛骨湯、排骨湯,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和刺激類食物,常見羊肉和魚蝦等,忌煙酒,以免造成二次過敏。指導患者攝入高纖維類食物及新鮮蔬果,例如綠葉菜、水果內(nèi)富含維生素,既可預防毛細血管滲血滲液,還可減輕皮膚炎癥、水腫等問題;瘦肉、蛋類等富含蛋白質(zhì),可起到機體蛋白質(zhì)補償效果,逐步提高血管滲透壓,改善水腫;玉米、蕎麥、燕麥等則富含纖維素,既可有利于皮損修復,還可預防便秘,便于毒素排泄。增加患者飲水量,單日飲水>2000ml,若飲水量過少不利于呼吸道黏膜濕潤度及修復,還會增加痰液咳出難度;重度口腔黏膜損傷者,因不可自主進食,可酌情靜脈補液,保持營養(yǎng)和水電解質(zhì)均衡,預防營養(yǎng)不良。
紅皮病患者皮膚呈鮮紅或暗紅色,腫脹明顯,加之覆有大量鱗屑,使靜脈條件變差,為穿刺帶來難度,穿刺后也不易固定。故可對患者施行靜脈留置穿刺,但穿刺時盡量取皮膚完整、血管粗直且血運豐富、未見靜脈瓣的血管,遠離關(guān)節(jié)和感染等區(qū)域;穿刺前禁止涂抹藥膏,否則會增加固定難度;止血帶捆扎時惡性胸膜間皮可墊入紗布,避免直接和皮膚接觸帶來刺激性損傷;盡量做到一針見血,減少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
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尤其是體溫的變化,及時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警惕有感染征象。觀察皮膚黏膜的顏色、彈性、滲液及氣味,如皮膚發(fā)黑發(fā)臭提示有繼發(fā)感染的跡象;密切觀察全身皮損愈合情況,注意是否有新的皮疹發(fā)生,表皮是否干燥,新生組織是否新鮮紅活等;若為大范圍剝脫和滲出液多,除觀察急性腎衰癥狀外,還應記錄24h液體出入量、腎功能;增加病房巡視次數(shù),以便及時探明患者病情進展;掌握藥物副作用,常見口腔黏膜繼發(fā)霉菌感染、消化道出血、高血壓、精神異常、感染等,及時和病人闡述各反應癥狀表現(xiàn),一旦出現(xiàn)不適及時匯報便于對癥處理,嚴重時酌情增減藥量。藥物引起者用紅筆在醫(yī)保本上標明致敏藥物以防再用,并告知患者今后禁用此可疑致敏藥物。
紅皮病病因復雜。國內(nèi)外文獻報道常見病因包括藥物過敏、繼發(fā)皮膚病、腫瘤和不明誘因等。囑患者遠離過敏原,盡量減少海鮮類食物的食用,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復發(fā);在病歷本上寫清過敏藥物,叮囑患者不再使用此類藥物;保持皮膚的清潔,穿著純棉的內(nèi)衣褲,勤更換;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做適量運動,增加抵抗力;如有不適,及時去正規(guī)醫(yī)院就醫(yī)。囑患者注意皮膚的變化,有無復發(fā)現(xiàn)象,日常要做好皮膚的清潔和保濕。
綜上所述,紅皮病極易在用藥不合理等因素作用下加重病情,還會因遷延不愈增加機體損傷。綜合且針對性護理服務,是減輕患者癥狀表現(xiàn),疏導身心,改善其預后效果的關(guān)鍵。本研究患者借助多元化綜合護理服務,如心理、皮膚、飲食和用藥、靜脈等諸多層面,提高自身對紅皮病的認知,增進了其自我保健意識,改善了患者的依從性,最大程度上減輕了患者病痛,有利于其早日康復,減少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