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智寶,左方,崔偉,張微,李廣現,張昕昕,孫宏
近年來,乳腺癌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需積極提高其防控水平,維護女性生命安全與健康。影像學檢查是乳腺癌早期診斷的主要檢查技術,具有無創(chuàng)、高效等優(yōu)勢;X線鉬靶為常用檢查技術,但存在乳腺致密程度、輻射等影響因素,不同年齡段女性的乳腺成像效果存在較多的差異性,因而臨床應用存在限制;與存在輻射的檢驗技術相比,乳腺超聲的無輻射優(yōu)勢顯著,同時可穿透不同密度的乳腺,各年齡段女性均可有效監(jiān)測;磁共振對含水量較高的組織成像敏感性較高,雖然檢測費用相對較高,檢查時間略有延長,但是不可忽視其診斷價值。因而,上述兩者成為重要的乳腺腫物診斷方法。目前,超聲和磁共振技術發(fā)展迅速,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已經應用于臨床診療中,但是其對乳腺癌的診斷差異尚不明確,有待深入分析與明確。為此,本次研究選擇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8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對比分析了兩種影像學診斷技術的應用價值,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河北省保定市第二醫(yī)院收治的8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為研究對象,患者均在本院完成高場強磁共振多模態(tài)成像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隨后完成手術病理組織學檢查或穿刺活檢。86例患者,年齡29~71歲,平均(49.96±20.94)歲,病程2~12月,平均(8.94±2.74)月,乳腺腫物位置:單側64例,雙側22例。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納入標準:首診乳腺腫物患者;術前影像學資料臨床資料完整;無放化療治療史;患者和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原發(fā)性腫瘤者;存在手術或活檢禁忌證者;肝腎心肺等臟器功能衰竭者;合并全身性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礙者;合并結締組織病者;凝血功能異常者;乳腺手術史者等。
患者手術病理組織學檢查或穿刺活檢前使用西門子3.0T超高場MRI設備SKYRA及飛利浦G4iu22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設備為病患者進行檢查。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采用實時線陣高頻探頭(7~12 MHz),患者仰臥位,上臂高抬,充分顯露雙側乳房,放射狀掃查患者雙側乳腺、腋窩及相鄰組織,觀察乳腺內部血流、微鈣化、邊緣輪廓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檢查前,患者取俯臥位,雙乳懸垂于乳腺線圈內;掃描雙側腋窩及乳腺上下界;掃描序列包括橫軸位T1WI,橫軸位、矢狀位、冠狀位fs-T2WI,單b值DWI、多b值DWI(MB-DWI),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利用后處理軟件對圖像進行后處理,生成動態(tài)增強曲線,測定乳腺腫物的ADC值及增強后MC值。由兩名資深影像學醫(yī)師共同分析患者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影像,判斷乳腺腫物性質,討論后出具診斷報告。
統計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以術后病理或穿刺活檢為金標準,計算不同檢查手段對乳腺腫物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
手術病理/穿刺活檢確診:乳腺纖維腺瘤22例、乳腺腺病19例、乳腺腺瘤伴腺病4例、乳腺導管瘤4例,良性合計50例;乳腺導管原位癌16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15例、乳腺小葉癌2例、乳腺髓樣癌3例,惡性合計36例。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良性(61.63%,53/86)、惡性乳腺腫物檢出率(38.37%,33/86)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診斷(59.30%,51/86;40.70%,35/86)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各類良性、惡性乳腺腫物檢出率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腫物檢出率比較(%,n)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診斷靈敏度、陽性預測值顯著低于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P<0.05);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診斷特異度、準確率、陰性預測值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診斷對乳腺癌診斷靈敏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顯著高于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P<0.05);聯合診斷乳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率、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乳腺癌的結果比較(%,n)
近年來,女性乳腺腫物惡性風險呈年輕化趨勢,亟待提升防控水平。臨床已經證實早期診斷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其治療效果與確診時病期及遠期生存率存在密切聯系。精準診斷,可為乳腺癌患者定制手術、放療、化療方案,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此,應積極提升乳腺癌診斷水平,提升乳腺檢查準確性,同時也應強化乳腺癌家族史等乳腺癌高危因素人群的診斷靈敏度,積極提升乳腺癌早期診斷率。
病理組織學檢查及穿刺活檢是乳腺腫物確診的主要依據,但是存在創(chuàng)傷性,因而不能作為早期、篩查診斷技術,初期篩查主要采用無創(chuàng)的影像學檢查技術,現階段常用技術主要為超聲、X線鉬靶、磁共振技術等,是乳腺腫物診斷的主要檢查技術。X線鉬靶對乳腺腫物鈣化顯示敏感,診斷準確性較高,但是致密型腺體顯示效果較差,診斷信息有限,需采用其他診斷手段檢查。超聲具有操作簡便、高效、無創(chuàng)、低廉、無輻射等優(yōu)點,因而在乳腺疾病檢查中應用較多,可重復檢測,觀察腫物發(fā)展情況。但是,常規(guī)超聲技術診斷能力有限,近年來,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得到有效普及,可為乳腺癌診斷提供更多信息,但該類檢測技術存在限制因素,主要表現為對低流量和低速的血流不敏感,而現代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可以彌補血流顯示方面的不足,提高了腫瘤新生血管網顯示率,因而成為乳腺癌診斷的重要方式。
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是磁共振、超聲診斷的新技術,有效提升了乳腺癌高危人群篩查效果。本次研究對比兩者對乳腺腫物檢出率發(fā)現,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各類良性、惡性乳腺腫物檢出率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診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兩者對良惡性乳腺腫物的檢出率無明顯差異。但是,相關文獻報道顯示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采用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后,后處理軟件形成的動態(tài)增強曲線對乳腺腫物分級提供更多有價值信息,同時利用多b值DWI及多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等掃描方式,進一步提升成像效果,對于乳腺癌診斷敏感性顯著提升,靈敏度可達到90%~98%,而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靈敏度僅為75%~88%。本次研究進一步分析兩者診斷效果也發(fā)現,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乳腺癌診斷靈敏度(83.33%,30/36)、陽性預測值(76.92%,30/39)顯著低于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97.22%,35/36;94.59%,35/37)(P<0.05),而其他診斷指標的差異較小,各類百分率基本一致,提示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提升了乳腺癌診斷靈敏度,對乳腺腫物鑒別診斷價值較高。同時,本次研究還發(fā)現,聯合診斷對乳腺癌診斷靈敏度(97.22%,35/36)、陽性預測值(97.22%,35/36)和陰性預測值(98.04%,50/51)顯著高于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P<0.05),聯合診斷后診斷效果提升顯著,與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比較,差異雖小,但是仍存在一定提升幅度,切實提高了診斷準確性,提示兩者結合共同診斷乳腺癌,可進一步提升診斷準確性,可為臨床診斷、術式建立、放化療方案制定提供更多幫助。但是需注意,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掃描檢查過程復雜,受呼吸運動偽影和檢查費用高、周期長等因素影響,對于致密性乳腺病變,超聲技術優(yōu)于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掃描技術,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結合國際BI-RADS相關分級標準,可對乳腺腫物進行更準確的判斷。
綜上所述,與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相比,多模態(tài)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對乳腺癌診斷靈敏度較高,有助于提高乳腺腫物診斷的準確率,綜合運用兩種檢查結果,可以提供可靠的術前指導,同時也可為輔助化療劑量的選擇提供規(guī)范化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