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佩 馬耿 齊娜 王金榮 崔朝勃
(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 1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河北 衡水 053000;2消化內科;3重癥醫(yī)學科)
肺栓塞(PE)是指肺外的栓子經靜脈系統(tǒng)回流到右心,在肺動脈中堵塞而引起的以肺循環(huán)障礙為基礎的一系列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癥、脂肪栓塞綜合征、羊水栓塞、空氣栓塞等,是心血管死亡的第三大常見原因〔1,2〕。PE已被證實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感染的后遺癥之一,COVID-19患者發(fā)生PE的風險大大增加,特別是老年患者〔3~5〕。而對于中高危PE患者,死亡率是低風險患者的10倍以上,30 d內死亡率>10%,因此應在早期進行快速、準確的預后風險評估,以便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對患者及早制定更加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從而降低病死率〔6,7〕。超聲心動圖具有時效性強、價格低廉、操作簡便、安全無創(chuàng)的特點,對PE病情嚴重程度具有一定評估價值〔8〕,本研究旨在探討超聲估測老年中、高危PE肺動脈壓力變化及其對PE預后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前瞻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哈勵遜國際和平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診斷為PE的高危組和中危組120例,年齡64~87歲,平均(73.22±11.22)歲,其中高危組60例,中危組60例。納入標準:①參照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栓塞與肺血管病學組《肺血栓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9〕中的診斷標準,經CT肺動脈造影(CTPA)確診的新發(fā)PE患者;PE高危組:存在低血壓或休克、影像學提示存在右心功能不全〔超聲符合:右心室擴張、右心室游離壁運動幅度減低、三尖瓣反流速度增快、三尖瓣環(huán)收縮期位移(TAPSE)減低<17 mm〕、實驗室指標提示心臟生物學標志物〔肌鈣蛋白(cTn)I和腦鈉肽(BNP)〕升高或正常;PE中危組:無休克或低血壓、影像學提示右心功能不全、心臟生物標志物升高或正常;②年齡≥60歲;③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PE合并出血性疾病者;②PE合并基礎肺疾病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間質纖維化等);③慢性肺動脈高壓者;④心肌梗死者;⑤慢性心功能不全者;⑥心律失常者;⑦其他原因所致右心衰竭者。
1.2治療方法 對PE-高危組溶栓后和中危組抗凝后24、48、72 h,7 d,1個月、3個月分別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動態(tài)評估心功能及肺動脈壓變化趨勢,同時觀察癥狀體征、血清標志物變化情況。溶栓藥物:尿激酶2萬U/kg,持續(xù)靜脈滴注2 h;抗凝藥物:依諾肝素鈉注射液1 mg/kg,皮下注射1次/12 h。
1.3觀察指標 ①超聲觀察指標:三尖瓣最大反流速度(TRV)、TAPSE、下腔靜脈內徑(IVCD)、左室舒張期E峰(Em)和左室舒張期A峰(Am)。②主要癥狀:胸痛、咯血、下肢腫脹或疼痛、淺靜脈擴張。③主要體征:脈搏、血壓、血管雜音、心臟增大、三尖瓣區(qū)雜音、下肢靜脈曲張、腓腸肌壓痛。④輔助檢查: pH、氧分壓(PaO2)、BNP、cTnI的變化情況。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重復測量比較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1高危組與中危組超聲觀察指標比較 高危組溶栓后24、48、72 h,7 d,1、3個月TRV和溶栓后24、48、72 h,7 d,1個月IVCD顯著高于中危組,TAPSE顯著低于中危組(P<0.05),見表1。
2.2不同預后PE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治療期間,死亡36例,存活84例。死亡組TAPSE顯著低于存活組(P<0.05),BNP、cTnI、TRV、IVCD水平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三尖瓣區(qū)雜音、下肢靜脈曲張比例顯著高于存活組(P<0.05),見表2。
表1 高危組與中危組超聲觀察指標比較
表2 不同預后PE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續(xù)表2 不同預后PE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2.3PE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以患者預后為因變量(存活=0,死亡=1),以表2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三尖瓣區(qū)雜音(無=0,有=1)、下肢靜脈曲張(無=0,有=1)、BNP、cTnI、TRV、TAPSE、IVCD作為自變量;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BNP、cTnI水平較高,TRV較快,TAPSE較低是PE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PE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PE 常見臨床表現(xiàn)有氣喘、呼吸困難、暈厥、胸痛、咯血等,典型癥狀為胸痛、呼吸困難、咯血“三聯(lián)征”〔10〕。隨著對PE診斷意識的不斷提高及風險評估的完善,使得其檢出率有所提高,早期治療使短期死亡風險改善,但遠期預后仍不容樂觀〔11〕。PE常會引發(fā)心功能改變,相關機制為肺動脈血管受栓子阻塞,神經、體液因素改變致使肺動脈痙攣、肺循環(huán)阻力增大及相應的肺動脈壓增高,引起右心室代償反應,可導致肺源性心臟病,使得右心肥厚,室間隔移位,間接導致左心室功能損害〔12〕。超聲心動圖因其無輻射、操作便捷、重復性好,廣泛應用于臨床一線工作中,指導臨床診療〔13〕。本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心動圖動態(tài)評估心功能及肺動脈壓力變化趨勢,能夠準確反映PE早期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BNP、cTnI水平較高、TRV較快、TAPSE較低是PE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與周旭等〔14〕研究結果相似。已有研究〔15〕指出PE患者右心室后負荷增加時,室壁張力增高導致 BNP 水平升高,BNP 升高水平與右心功能不全和血流動力學紊亂嚴重程度有關,BNP 參與PE的危險分層,是評估PE預后的指標,本研究再次證實BNP水平較高患者更易預后不佳。cTnI 是心肌損害的特異性標志物,在急慢性心肌缺血和超負荷條件下可從壞死的心肌細胞中釋放,近年來研究顯示其濃度升高也與急性PE的院內死亡率有關〔16〕,本研究也證實cTnI是死亡事件的預測因子。左室構型改變通過室間隔或心包引起右心室構型改變,影響右心功能,20%~40%右室收縮壓及輸出量由左心室收縮產生;左心容量負荷加大有可能使右心后負荷增加,進而造成右心室腔和三尖瓣環(huán)擴張,造成三尖瓣反流〔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TRV較快是PE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
TAPSE能簡便、快捷評估右心室收縮功能,可以預測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的疾病嚴重程度〔18〕。本研究發(fā)現(xiàn)TAPSE較低是PE患者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同時國外學者也指出,TAPSE<16 mm與住院死亡率有獨立關聯(lián)〔19〕。
綜上,BNP、cTnI水平較低、TRV較慢、TAPSE較高的PE患者預后更佳,反之則應及時干預,以降低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