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湘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湖南湘潭 411199
神經內科是醫(yī)院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負責部分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診療工作,如腦梗塞、腦出血、偏頭痛、腦炎、脊髓炎、癲癇、癡呆等[1-2]。 因此科室疾病種類較多、病因復雜,一旦照護不到位,極易出現(xiàn)墜床、跌倒、感染等風險事件,加重患者病情,延長康復時間,故需要采取合適的管理方式進行管控,保障患者病情穩(wěn)定恢復[3-5]。 傳統(tǒng)方式管理雖,起到一定管理效果,但在風險防控、感染防控方面有所欠缺[6-8]。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效果較好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彌補傳統(tǒng)方式管理的不足[9],為探討其具體管理效果,本文選取2020 年1—12 月和2021 年1—12 月湘潭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各15 名進行分析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2020 年1—12 月本院神經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15 名納入參比組,應用傳統(tǒng)方式管理。隨機選取2021 年1—12 月本院神經內科工作的護理人員15 名納入觀察組,應用精細化管理。 參比組中男1 名,女14名;年齡24~48 歲,平均(36.04±1.39)歲;工作年限1~19年,平均(10.03±1.07)年;學歷信息:大專學歷、本科學歷各有8 名、7 名。 觀察組中男2 名,女13 名;年齡24~48歲,平均(35.99±1.41)歲;工作年限1~19 年,平均(9.98±1.09)年;學歷信息:大專學歷、本科學歷各有9 名、6 名。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從兩個時間段內本院神經內科接收的患者中各隨機抽取50 例進行分析, 參比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齡29~75 歲,平均(52.02±3.44)歲;病程7~83 d,平均(45.01±1.05)d。 觀察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齡30~74 歲,平均(51.96±3.48)歲;病程8~82 d,平均(44.98±1.07)d。 兩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參比組應用傳統(tǒng)方式管理,主要包括對護理人員資料、病區(qū)管理工作、值班情況、病房巡視工作等進行管理。
觀察組應用精細化管理。 詳細管理方法如下:①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由本院神經內科工作的專業(yè)素養(yǎng)較好、護理經驗豐富、善于溝通的護理人員組成,均需要學習神經內科相關知識,展開精細化管理技巧培訓,經過專業(yè)測評合格后方可進行管理服務, 提升管理服務質量。 ②完善管理規(guī)章制度。 組員需要對以往神經內科患者管理情況進行分析,找到引發(fā)風險事件的因素,制訂相關防控策略,將其編入現(xiàn)有規(guī)章制度內,為日后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實施獎懲制度,對出現(xiàn)的不良管理情況進行溯源,找到具體責任人,予以通報批評和扣除當月績效10%作為處罰,以此提高護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和責任意識,同時,對表現(xiàn)良好者適當獎勵,有助于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質量。 ③開展精細化管理服務。在風險認知方面的管理:組員需要了解患者資料,根據患者理解能力結合宣傳手冊為其簡單講述各種風險知識,如院內感染、跌倒、墜床等,強調風險防控的重要性,提高患者重視程度,增強患者配合度。在感染防控方面的管理:組員需要每日為患者清潔居住環(huán)境,定時開窗通風,減少室內菌群數量,降低感染風險;落實管道清單式評估交接單,做好管道護理,維持管道通暢,降低誤吸引起的肺部感染風險;各種診療用物、儀器使用前后徹底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風險。 在預防跌倒方面的管理:組員需要為患者提供防滑拖鞋,在洗浴場所安置扶手和防滑墊,落實用藥管理,掌握患者如廁習慣,及時給予主動協(xié)助,降低跌倒風險;叮囑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活動,給予患者支撐,減少跌倒情況。在避免墜床方面的管理:組員需要在患者床旁張貼防墜床警示標識,適當提高防護欄,根據患者生活習慣規(guī)范物品擺放便于患者取用,加強巡視工作,降低墜床風險。④定期評價管理服務質量。 組員需要每個月進行管理效果評價,及時發(fā)現(xiàn)管理不足之處,制訂改進方案,不斷提升管理服務質量。
對不同組別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測評成績、工作能力、負責患者的管理滿意度進行統(tǒng)計。
①測評成績:包括神經內科理論知識、技能操作測評成績, 評估工具為本研究自擬評分標準, 評分為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護理人員測評成績越好。
②工作能力:包括對話交談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環(huán)境管理能力、感染防控能力等,評估工具為本次研究自擬評分標準,評分為0~25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后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越強。
③負責患者的管理滿意度:評估工具為本研究自擬調查問卷, 包括3 種評價,90~100 分表示對管理很滿意,70~89 分表示對管理較滿意,0~69 分表示對管理不滿意。負責患者的管理滿意度=對管理很滿意率+對管理較滿意率。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 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測評成績高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測評成績對比[(),分]
表1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測評成績對比[(),分]
組別理論知識 科技能操作觀察組(n=15)參比組(n=15)t 值P 值95.43±3.29 91.36±4.89 2.674 0.012 95.47±3.31 91.38±4.92 2.671 0.012
觀察組神經內科護理人員管理后的工作能力高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對比[(),分]
表2 兩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工作能力對比[(),分]
組別對話交談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環(huán)境管理能力感染防控能力觀察組(n=15)參比組(n=15)t 值P 值23.15±1.63 20.94±2.49 2.876 0.007 23.17±1.66 20.95±2.51 2.857 0.008 23.21±1.68 20.98±2.53 2.843 0.008 23.22±1.71 20.99±2.55 2.813 0.008
觀察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滿意度高于參比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滿意度對比[n(%)]
神經內科屬于醫(yī)院重要技術部門,是為神經系統(tǒng)疾病患者治療的主要場所[10-11]。因神經內科患者人數增多,增大護理人員的工作難度??茖W的管理方式能夠有效提升護理質量,保障患者病情穩(wěn)定恢復[12-14]。傳統(tǒng)方式管理雖有一定效果,但不是具有一定局限性,部分患者因機體免疫力較低,極易出現(xiàn)院內感染情況,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5-17]。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理想的管理方式,通過成立精細化管理小組,學習神經內科相關知識,展開精細化管理技巧培訓,增強組員專業(yè)水平,提升管理服務質量。通過分析以往神經內科患者管理情況,根據具體風險因素制訂防護措施,完善管理規(guī)章制度,為日后工作作參考;實施獎懲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重視程度和責任意識,調動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升工作效率。通過開展精細化管理服務,包括風險認知方面的管理、感染防控方面的管理、預防跌倒方面的管理、避免墜床方面的管理等內容,幫助患者樹立正確風險認知,積極配合防控操作,規(guī)避風險因素,提高管理安全性。通過定期評價管理服務質量,及時查缺補漏,不斷提升管理服務質量[18-20]。 經過上述一系列管理, 有效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水平,提高工作能力,便于更好地為患者進行服務,管理價值較高。
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神經內科理論知識測評成績?yōu)椋?5.43±3.29)分、技能操作測評成績?yōu)椋?5.47±3.31)分均高于參比組(P<0.05),說明應用精細化管理能夠豐富護理人員神經內科理論知識,鍛煉護理人員神經內科操作能力,為日后相關工作做好準備。 觀察組護理人員管理后的對話交談能力為(23.15±1.63)分、應急處理能力為(23.17±1.66)分、環(huán)境管理能力為(23.21±1.68)分、感染防控能力為(23.22±1.71)分均高于參比組(P<0.05),說明應用精細化管理能夠增強護理人員對話交談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利于增加患者信任感,形成護患良好關系,同時,也可提高護理人員的環(huán)境管理能力和感染防控能力, 有助于提升患者舒適度,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提高管理安全性。 觀察組護理人員負責患者管理后的管理滿意度為98.00%高于參比組的84.00%(P<0.05),說明應用精細化管理能夠提升管理服務質量,且已經獲得患者的普遍認可,管理意義較好。
綜上所述,對神經內科工作護理人員應用精細化管理的效果較好,能夠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認知,加強護理人員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