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英 王清隆 湯 歡 王祝年
(中國熱帶農業(yè)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 海南???571101)
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 K. Schumann)又名草蔻、豆蔻等,是姜科山姜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國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qū))[1-2]。 草豆蔻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臨床上應用廣泛,以干燥近成熟種子入藥,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濕胃止嘔等藥理功效。 醫(yī)學臨床上用于治療濕寒內阻、脘腹脹滿冷痛、暖氣嘔逆、不思飲食[3-6]。 草豆蔻除具有藥理作用外,其莖稈麻皮還可制作工藝品[7]。
草豆蔻可開發(fā)的健康產品種類繁多, 在整個健康產業(yè)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草豆蔻產品不斷成功開發(fā)及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 促進了草豆蔻產業(yè)鏈的延伸。 草豆蔻發(fā)展?jié)摿薮螅熬皬V闊,必將形成一個新的特色產業(yè)。 但目前在海南島還未見規(guī)模化和規(guī)范化人工栽培的示范種植地,草豆蔻仍處于半野生狀態(tài),結果后產量不穩(wěn)定,種內性狀變異大。 國內外學者目前對于草豆蔻的研究多集中在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8-9],對于資源的調查和收集鮮有報道。 本研究通過對草豆蔻種質資源的調查與分析,掌握草豆蔻資源在海南島的分布情況,以期為草豆蔻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奠定基礎。
海南島在中國南海西北部, 位于北緯18°10′~20°10′、東經108°37′~111°03′之間,屬熱帶季風氣候。海南島地勢為中間高四周低, 中部以五指山和鸚哥嶺為隆起核心,向外逐級下降,由山地、丘陵、臺地、平原構成環(huán)形地貌。 海南島年平均氣溫為23~26℃,年降水量為1 000~2 600 mm, 每年的5~10 月為雨季,森林植被主要以熱帶雨林為主[10-12]。
本次調查范圍為草豆蔻野生資源主要分布區(qū),包括瓊中、 五指山、 保亭、 三亞、 陵水、 萬寧、 瓊海和白沙。
通過查閱海南島草豆蔻分布的相關文獻, 采用路線踏查法, 對8 個市縣在踏查線路上的草豆蔻進行調查,并記錄草豆蔻分布的具體位置,調查時間為2020 年5~6 月。 調查過程中分別對草豆蔻植株株高、莖粗、葉片長寬、果實長寬、果序軸長、結果枝數等進行測量,并用電子天平對每株總鮮果重、單果重(平均值)進行測產。
株高:用卷尺測量植株基部至頂部的高度(草豆蔻每叢取5 枝測量)。
莖粗:用游標卡尺測量草豆蔻莖中部粗度(每叢取5 枝測量)。
單株產量及單果重: 草豆蔻植株鮮果產量進行單株測產,計算總和,求出草豆蔻單果重平均值。
利用Excel 和SPSS 20.0 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整理。
對海南島8 個市縣草豆蔻資源進行調查整理,結果見表1。 由表1 可知,草豆蔻分布的海拔高度范圍為20~720 m,表明草豆蔻生長的海拔區(qū)間較廣。根據對草豆蔻分布的生境調查發(fā)現, 野生草豆蔻種質主要分布于次生林。
表1 草豆蔻資源分布情況
對草豆蔻植物學性狀的調查結果見表2。 其中草豆蔻平均株高最大的地區(qū)為三亞; 平均莖粗最大的地區(qū)為萬寧;平均葉片長度最長的地區(qū)為陵水;平均葉寬最寬的地區(qū)為瓊中; 平均每株結果枝數和平均果序長最長的地區(qū)均為五指山。
表2 草豆蔻植物學性狀統(tǒng)計
為了解草豆蔻植物學性狀對其產量產生影響的情況,對草豆蔻的10 個植物學性狀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 由表3 可知,株高和葉片長度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527;每株總產量和每株結果枝數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36;單果長和單果寬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79;單果重和單果長、單果寬均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807 和0.837;果序長和每株總產量呈顯著正相關, 相關系數為0.494。 由此可見,對草豆蔻產量影響最大的是草豆蔻每株結果枝數和果序長。
表3 草豆蔻植物學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
對各市縣草豆蔻產量的調查結果見表4,其中草豆蔻單株平均產量最大的地區(qū)為五指山; 平均單果重最大的地區(qū)為瓊中。 五指山和瓊中地區(qū)的草豆蔻在產量和單果重上分別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 可作為草豆蔻優(yōu)良種質資源收集的重點地區(qū)。
表4 草豆蔻產量狀況
草豆蔻喜半蔭蔽、濕潤環(huán)境,宜種植于林下、林緣、山谷坡地、溪旁、河溝,土壤以富含腐殖質、質地疏松的沙質壤土為宜,尤其富含腐殖質的林地最好。海南島草豆蔻資源的分布較為廣泛,本次調查發(fā)現,在海拔20~720 m 的范圍內均有分布。 根據對草豆蔻分布的生境調查發(fā)現, 野生草豆蔻種質主要分布于次生林。 對草豆蔻植物學性狀進行分析發(fā)現,不同分布地的草豆蔻種質資源豐富。 對草豆蔻植物學性狀與產量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發(fā)現, 草豆蔻結果枝數和果序長對其產量影響作用最大。 對草豆蔻產量進行分析發(fā)現, 五指山和瓊中地區(qū)的草豆蔻總產量和單果重具有優(yōu)勢, 可作為草豆蔻優(yōu)異種質收集的重點區(qū)域。
草豆蔻作為海南道地藥材,具有果大、揮發(fā)油含量高的優(yōu)點,但未形成規(guī)模種植,目前以野生采摘為主。 隨著人們對草豆蔻利用價值的不斷認識和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 越來越多的草豆蔻產品不斷成功開發(fā),促進了草豆蔻產業(yè)鏈的延伸,草豆蔻需求量逐年增加,產業(yè)發(fā)展?jié)摿薮螅熬皬V闊。
目前, 我國各主要產區(qū)的草豆蔻處于半野生狀態(tài),結果后產量不穩(wěn)定,種內性狀變異大。 根據本次調查發(fā)現,海南島草豆蔻種質資源豐富,但許多優(yōu)異資源尚未充分挖掘利用, 因此后續(xù)對草豆蔻開展進一步的調查研究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