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梅
(廈門醫(yī)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福建 廈門 361021)
手術在疾病的臨床治療當中是比較常見,也是效果比較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但可以對危重癥患者進行及時的搶救,也可以及時切除病灶組織,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死亡率的發(fā)生[1]。但是手術治療屬于有創(chuàng)治療的一種,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因此感染是手術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因此為了降低患者圍手術期發(fā)生感染的概率,經常會在術前為患者采用抗生素來預防感染。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不斷發(fā)展,抗生素的種類在不斷增加,臨床上藥物使用不合理的現(xiàn)象也不斷增多,非常容易引起患者的菌群失調,使細菌的耐藥性提高,這就容易導致患者因為藥物使用不當出現(xiàn)相關臟器的損傷,也使得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率提高,對手術治療的效果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2-3]。在術前采用有效的干預措施是提高抗生素使用合理性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圍手術期發(fā)生感染的概率[4-5]?;诖?本文針對我院手術室收治的患者進行術前抗生素使用的干預,并分析其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見表1,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基礎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可進行對比。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1 納入標準
(1)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符合手術治療臨床診斷標準。
1.2.2 排除標準
(1)精神疾病患者;(2)意識及溝通障礙患者;(3)凝血功能障礙患者;(4)相關藥物及治療使用禁忌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婦女;(6)傳染性疾病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術前抗生素治療,為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基本情況以及具體病情對患者進行有效評估。對給予患者抗生素至切皮時間的術后感染發(fā)生情況進行統(tǒng)計。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手術室干預,(1)了解需使用抗生素的主要性能,仔細閱讀藥物的相關說明,了解藥物的作用機制、使用方法以及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等,不但可以使干預人員的專業(yè)能了得到有效提升,通過對藥物的認識,對使用期間的滴速以及保存方式等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期間可以避免影響藥物的治療效果。(2)心理干預,患者在進行手術之前都會出現(xiàn)一些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并且對于抗生素的使用會有一些誤解,覺得會影響自己的治療效果。針對此類患者干預人員要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糾正患者對抗生素的錯誤認知,提高其對手術治療的了解程度,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利用治療成功的案例來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提高其治療依從性。(3)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的30分鐘或者在需要進行全麻患者的誘導期為其首次使用抗生素,這樣可以將藥物的抗菌以及抗感染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同時還不會影響麻醉效果。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以及用藥之后都要對患者的靜脈通路進行充分的沖洗,避免與其他藥物產生反應。(4)抗生素現(xiàn)用現(xiàn)配。將抗生素與生理鹽水配比之后為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如果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長或者在圍手術期大量出血,需要再次為患者注射抗生素。(5)嚴格執(zhí)行三查七對制度,保證藥物的調配、使用以及手術是在無菌操作下完成,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不良反應。(6)在患者的圍手術期要做好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工作,如果患者出現(xiàn)異常要及時告知醫(yī)生進行緊急處理,如果有必要可以遵醫(yī)囑調節(jié)抗生素的種類、使用劑量、方法或者停止用藥。
(1)對比兩組患者干預滿意度,依據(jù)院內自制問卷實施評估,具體標準如下:非常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完全接受干預措施及所獲效果;滿意,患者及其家屬基本上接受干預措施及所獲效果;不滿意,患者及其家屬無法接受干預措施及所獲效果。(2)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3)對比兩組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4)抗生素使用時間、使用費用、不合理使用率情況。(5)0.5~1h的用藥率情況。(6)干預前后的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的變化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評價焦慮情況,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及以上為重度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評價抑郁情況,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表示重度抑郁。
本文采用SPSS 22.0版本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與分析,通過例(n/%)進行表示、再通過χ2進行檢驗。P<0.05表示兩組患者之間結果存在明顯差異性。
實驗組患者干預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滿意度對比[n(%)]
實驗組患者術后感染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對比
實驗組各項數(shù)值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使用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不合理使用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抗生素使用時間、使用費用、不合理使用率對比
實驗組的0.5~1h的用藥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0.5~1h的用藥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未存在明顯的差異性,P>0.05,干預后,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7。
表7 干預前后的SAS評分、SDS評分的變化比較(分)
在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之前為其使用抗生素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康復速度提高[6-7]。隨著抗生素的種類增加,在臨床當中的使用率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也需要不斷加強[8-9]。臨床醫(yī)學研究認為,需要進行長時間手術治療的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的概率會比較高,因此在患者進行手術之前為其進行合理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其感染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10-11]。在進行抗生素治療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避免患者對抗生素使用所產生的錯誤認知影響手術治療,減少患者的心理負擔,避免患者的負性情緒影響手術的治療;使用之前充分了解抗生素的相關知識,減少因為藥物使用不當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有必要可以定期為干預人員進行相關培訓,提高其綜合能力[12-13];在適當?shù)臅r間采用正確的方式為患者注射抗生素,可以避免影響抗生素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減少抗生素與其他藥物之間的藥物反應,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減少治療的復雜程度,促進患者的康復;為了減少抗生素調配之后產生的溶解、稀釋現(xiàn)象,要嚴格執(zhí)行現(xiàn)用現(xiàn)配的操作要求,并且全程無菌操作,在保證發(fā)揮藥物最大作用的同時減少由藥物污染而引發(fā)的感染;抗生素在使用期間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避免患者在術中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使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避免發(fā)生嚴重的術后并發(fā)癥[14-15]。本文對比兩組患者的干預滿意度,實驗組(93.88%)明顯高于對照組(79.59%);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感染的發(fā)生率,實驗組(4.08%)低于對照組(16.33%);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使用費用明顯少于對照組,不合理使用率(2.04%)明顯低于對照組(18.37%);實驗組的0.5~1h的用藥率為(81.63%)明顯高于對照組(61.22%);干預后,患者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顯著降低,且實驗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上述對比結果顯示,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升手術室干預具有良好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術前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患者采用有針對性的手術室干預,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的不規(guī)范性,減少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使患者的干預滿意度得到全面提升,同時還能夠縮短抗生素使用時間,減少使用費用,降低0.5~1h的用藥率及SAS評分、SDS評分,但依然需要進行不斷的深入研究,不斷對干預方案進行完善,并擴大樣本容量,以便使患者獲得更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