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月爽,陳曉旭,潘東,盧井才,張立娜,劉禹壯,原秀娟,段盛博,袁若森,趙慧
1.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吉林 長春 130012;2.吉林大學生命科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3.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呼吸道病毒疫苗室衛(wèi)生部生物技術產品檢定方法及其標準化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629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全球范圍內引起5歲以下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LRTI)最重要的病毒性病原[1]。目前,尚無用于預防RSV 感染的市售疫苗及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用于RSV 治療[2],唯一可用于RSV 預防的人源化特異性抗體帕利珠單抗(Palivizumab)尚未引進國內臨床應用[3-4]。RSV 疫苗和RSV 單抗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其中長半衰期的預防性RSV 單抗正處于臨床試驗階段[5],2021年在Ⅲ期臨床試驗中已達到試驗的主要終點。
目前,已有約20 種RSV 候選疫苗處于臨床階段[6],RSV 滴度是疫苗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一,RSV滴度定量檢測方法有空斑法、半數定量(TCID50)法、免疫熒光法及RT-PCR 法等。其中空斑法和TCID50法需經細胞培養(yǎng)RSV 后定量檢測病毒滴度,耗時均較長[7],如空斑法是將病毒培養(yǎng) 5 ~ 9 d,產生裸視可見足夠大的蝕斑后,經固定染色進行病毒滴度判定[8-10]。有研究對空斑法進行改良,將板內細胞和病毒培養(yǎng)時間縮短為2 d,并參照間接ELISA 法,加入單抗后再結合HRP 標記的二抗,顯色后進行肉眼觀察,檢測過程僅需 3 d[11]。RT-PCR 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12],檢測周期短,但用于RSV 滴度檢測,需預先提取樣品RNA,過程較繁瑣,且對操作者的技術要求較高。間接免疫熒光法是采用特異性抗體與樣品中相應抗原反應,用熒光標記的二抗與特異性抗體結合,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特異性熒光,以檢測未知抗原,該方法靈敏度和特異性較高,與臨床癥狀相關性好[3]。本實驗旨在建立用于RSV 滴度檢測的間接免疫熒光法,并對方法進行驗證,以期用于RSV臨床快速檢測。
1.1 病毒及細胞 RSV A2 株(VR-1540)、RSV Long株(VR-26)、RSV 18537 株(VR-1580)、狂犬病病毒、風疹病毒、流感病毒和HEp-2 細胞均由長春百克生物科技股份公司保存并提供。
1.2 主要試劑 DMEM-Ham′s F12 培養(yǎng)基購自中科邁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胎牛血清購自美國Gibco公司;Penicillin-Streptomycin Solution(100 ×)購自武漢普賽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Synagis(Palivizumab)購自美國Medimmune 公司;熒光標記羊抗人IgG 購自美國Southern Biotech 公司。
1.3 方法的建立 將待檢RSV 進行5 倍系列稀釋(5-1~ 5-11),加入 96 孔板,50 μL / 孔,每個稀釋度設2個復孔;將HEp-2 細胞用含胎牛血清的DMEMHam′s F12 培養(yǎng)基,于 37 ℃培養(yǎng)至單層,用 0.25%胰蛋白酶-EDTA 消化后,調整細胞密度,采用病毒和細胞同時接種的方法將細胞加入 96 孔板[12],50 μL /孔;同時設陰性對照(僅加入培養(yǎng)液和細胞懸液)和陽性對照(原倍病毒液)。于37 ℃,5% CO2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PBS 洗滌1 次,加入-20 ℃預冷的 80%丙酮,50 μL /孔,4 ℃固定30 min;PBS 洗滌1 次,加入Synagis(Palivizumab),50 μL / 孔,于 37 ℃孵育 1 h;PBS 洗滌 3 次,加入熒光標記羊抗人IgG,50 μL/孔,于37 ℃孵育1 h;PBS 洗滌 3 次,加入 80%甘油,50 μL / 孔,熒光顯微鏡下進行熒光灶(focus-forming unit,F(xiàn)FU)計數,并按下式計算病毒滴度[13]。
病毒滴度(FFU / mL)=(最高稀釋倍數孔FFU 平均值 ×樣品稀釋倍數 + 相鄰孔稀釋倍數較低的FFU 平均值)/ 2 ×稀釋倍數較低孔病毒稀釋倍數× 20
1.4 方法的優(yōu)化
1.4.1 細胞接種密度及血清濃度的確定 將培養(yǎng)HEp-2 細胞的培養(yǎng)液中的胎牛血清終濃度設為2.5%、5%、10%、20%,細胞接種密度分別為 3 × 104、4 × 104、5 × 104、6 × 104、7 × 104、8 × 104個 / 孔[11],于37 ℃,5%CO2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24 h,顯微鏡下觀察細胞形態(tài)及密度。
1.4.2 培養(yǎng)時間的確定 以1.4.1 項確定的胎牛血清濃度及細胞接種密度培養(yǎng)HEp-2 細胞,病毒接種后分別培養(yǎng) 20、24、26、30、38、48 h,一抗稀釋倍數為 1 ∶1 000,二抗稀釋倍數為 1 ∶400,其他檢測步驟同1.3 項。對檢測數據相近的時間點再進行5 次檢測。選擇熒光灶輪廓清晰且病毒滴度最高的時間為最佳培養(yǎng)時間。
1.4.3 抗體稀釋度的確定 以1.4.1 項確定的胎牛血清濃度及細胞接種密度培養(yǎng)HEp-2 細胞,病毒接種后培養(yǎng)24 h;加入一抗,用PBS 分別稀釋為1 ∶(1 000 /3)、1 ∶1 000、1 ∶3 000、1 ∶9 000;孵育后加入二抗,用 PBS 分別稀釋為 1 ∶(400 /3)、1 ∶400、1 ∶1 200;其他步驟同1.3 項。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熒光灶強度高,背景強度弱,輪廓清晰,病毒滴度最高的稀釋度為一抗和二抗的最佳稀釋度。
1.5 方法的驗證
1.5.1 特異性 取 RSV A2 株(VR-1540)、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采用建立的方法進行檢測,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特異性熒光的強度,驗證方法特異性。
1.5.2 線性范圍 以RSV A2 株(VR-1540)作為已知滴度的標準品,其滴度平均值作為理論滴度[8.48×107FFU / mL,滴度對數值(lgFFU / mL)為 7.93],用DMEM-Ham′s F12 培養(yǎng)基稀釋為 1.70 × 107,3.39 ×106,6.79 × 105,1.36 × 105,2.71 × 104,5.43 ×103FFU/mL 6個稀釋度,采用建立的方法進行檢測,每個濃度重復3 次,計算均值及RSD,以各理論滴度為橫坐標,檢測滴度均值為縱坐標建立線性回歸曲線,獲得回歸方程。
1.5.3 準確性 以RSV A2 株(VR-1540)作為已知滴度的標準品,其滴度平均值作為理論滴度(8.48 ×107FFU / mL,lgFFU / mL 為 7.93),用 DMEM-Ham′s F12 培養(yǎng)基稀釋為 8.48 × 107、3.39 × 106、2.71 ×104FFU /mL;將 RSV Long 株(VR-26)用 DMEM-Ham′s F12 培養(yǎng)基分別稀釋 52、54、57倍作為高、中、低滴度未加標樣品;將RSV A2 株(VR-1540)按濃度由高至低依次等體積加入高、中、低滴度的RSV Long 株(VR-26)病毒液中,即為加標樣品。采用建立的方法檢測加標和未加標樣品的病毒滴度,并按下式計算回收率。
回收率(%)=(加標樣品檢測值- 未加標樣品檢測值)/加入標準品理論值× 100%
1.5.4 重復性 同一操作人員采用建立的方法于同一時間點檢測 RSV A2 株(VR-1540)、RSV Long 株(VR-26)、RSV 18537 株(VR-1580)的病毒滴度,每個樣品重復檢測3 次,計算RSD。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Graphpad Prism 8.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時間優(yōu)化中數據相近的時間點再進行5 次檢測的結果取均值,并進行配對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方法的優(yōu)化
2.1.1 最佳細胞接種密度及血清濃度 細胞密度為 6 × 104個 / 孔及該濃度以上時,培養(yǎng) 24 h 均可達致密單層,4個胎牛血清終濃度下細胞生長形態(tài)一致。因此,選擇最低加入量2.5%為最佳胎牛血清濃度,6 × 104個 / 孔為最佳細胞接種密度。見圖1(僅顯示細胞密度為6 × 104個 / 孔于4個胎牛血清濃度培養(yǎng)基條件下的結果)。
圖1 HEp-2 細胞在含不同濃度胎牛血清培養(yǎng)液中的細胞形態(tài)(× 40)Fig.1 Cell morphology of HEp-2 in media containing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FBS(× 40)
2.1.2 最佳培養(yǎng)時間 培養(yǎng)30、38、48 h 時細胞發(fā)生不同程度融合,無法清晰計數;培養(yǎng)20、24、26 h 時細胞可清晰計數,病毒滴度分別為2.67×107、6.64 ×107、8.54 × 107FFU / mL,見圖 2。培養(yǎng) 20 h 的滴度低于 24 和26 h,培養(yǎng) 24 和26 h 的結果較接近,分別再進行5 次檢測,檢測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 = 1.096,P = 0.334 6)。因此,確定最佳培養(yǎng)時間為 24 ~ 26 h。
圖2 病毒培養(yǎng)不同時間產生的特異性熒光(× 100)Fig.2 Specific fluorescent foci formed by virus cultured for various hours(× 100)
2.1.3 最佳抗體稀釋度 一抗稀釋度為1 ∶1 000和 1 ∶3 000,二抗稀釋度為 1 ∶(400 / 3)和 1 ∶400時,背景暗、熒光強度高,易于觀察計數。一抗稀釋度為1 ∶1 000,二抗稀釋度為1 ∶400 時病毒滴度最高,見表1。因此,確定該稀釋度為最佳抗體稀釋度。
表1 不同抗體稀釋度時的病毒滴度(lgFFU / mL)Tab.1 Virus titers(lgFFU /mL)at various dilutions of antibodies
2.2 方法的驗證
2.2.1 特異性 RSV 可見特異性熒光,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均未見熒光,見圖3。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特異性。
圖3 熒光顯微鏡下觀察不同病毒的特異性熒光(× 40)Fig.3 Fluorescent microscopy of specific fluorescent foci formed by various viruses(× 40)
2.2.2 線性范圍 RSV 滴度檢測的標準曲線見圖4。RSV 滴度理論值在1.70×107~5.43×103FFU/mL范圍內,與檢測值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 = 1.031 3 x - 0.250 8,R2= 0.989 7。每個梯度病毒滴度3 次檢測結果RSD 均≤15%。
圖4 RSV 滴度檢測的標準曲線Fig.4 Standard curve for determination of RSV titer
2.2.3 準確性 3個濃度加標樣品的回收率均在70% ~130%范圍內,見表2。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準確性。
表2 準確性驗證結果Tab.2 Verification for accuracy
2.2.4 重復性 同一操作人員于同一時間點對RSV A2 株(VR-1540)、RSV Long 株(VR-26)、RSV 18537 株(VR-1580)重復檢測3 次結果RSD 均≤15%,見表3。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復性。
表3 重復性驗證結果Tab.3 Verification for reproducibility
免疫熒光法主要分為直接免疫熒光和間接免疫熒光,兩種方法均可用于RSV 的臨床快速檢測[14-16],目前,《中國藥典》三部(2020 版)[12]通則 3512 中已將免疫熒光法列為抗狂犬病病毒抗體效價的檢測方法。有文獻報道表明,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結合空斑法,可計算獲得RSV 滴度及抗體中和活性,但由于該方法需提前1 d 在細胞板上培養(yǎng),實驗時長共需3 d,且儀器成本較高[14]。本實驗利用 Synagis(Palivizumab)可結合RSV 融合糖蛋白F(RSV F)的特點,用其作為一抗結合經細胞培養(yǎng)24 ~26 h 的RSV,再結合熒光標記的二抗后,可在倒置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整個實驗僅需2 d,大幅縮短了實驗室檢測RSV 滴度的時間,且使用的主要儀器為倒置熒光顯微鏡,價格較低廉。
本研究對RSV 滴度檢測的間接免疫熒光法的主要影響因素(細胞接種密度及胎牛血清濃度、培養(yǎng)時間、抗體稀釋度)進行了優(yōu)化及初步驗證(特異性、線性范圍、準確性、精密性)。結果表明,最佳細胞密度為 6 × 104個 / 孔,血清濃度為 2.5%,培養(yǎng)時間為24 ~ 26 h,一抗稀釋度為 1 ∶1 000,二抗稀釋度為1 ∶400。特異性驗證結果表明,RSV 可見特異性熒光,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風疹病毒均未見熒光灶;RSV 理論滴度在 1.70 × 107~ 5.43 × 103FFU / mL范圍內,與檢測值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 = 1.031 3 x - 0.250 8,R2= 0.989 7;3個濃度加標樣品的回收率均在70%~130%范圍內;重復性RSD均≤15%。表明該方法具有良好的特異性、線性、準確性及重復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建立并驗證了用于RSV 滴度檢測的間接免疫熒光法,與空斑法及TCID50法比較,該方法檢測周期短、工作量少、結果更準確,可用于RSV 滴度的快速檢測。同時,該方法的建立也為RSV 中和抗體的檢測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