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強,林玉才,安志遠,趙 東
(1.江西九江司法鑒定中心,江西 九江 332000; 2.廈門市公安局刑偵支隊,福建 廈門 361009;3.嘉興南湖學院,浙江 嘉興 314001; 4.京衡律師集團上海事務(wù)所,上海 201199;
5.中國政法大學 證據(jù)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北京100088)
在世界不同地區(qū),影響面部損傷發(fā)生的因素各不相同。 有研究報道,社會經(jīng)濟、教育、文化和環(huán)境的差異,以及交通狀況和飲酒均影響了面部損傷的發(fā)生率。 由于面部相對暴露且缺少相應(yīng)保護,幾乎占所有創(chuàng)傷性死亡的50%。 由于不同國家的發(fā)展水平不同,面部損傷的原因也有顯著差異。 一方面,根據(jù)發(fā)達國家的研究結(jié)果,打擊是面部損傷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行人碰撞、運動和工業(yè)事故;另一方面,在不發(fā)達國家,面部損傷的主要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其次是打擊和戰(zhàn)爭。本研究采用對應(yīng)分析法對我國東部一家綜合性醫(yī)院的急診面部損傷患者的性別、年齡、就診時間和損傷原因進行對應(yīng)分析,以識別面部損傷發(fā)生的高風險時間和高風險人群。
收集我國東部地區(qū)一家綜合性醫(yī)院近三年(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之間)急診面部損傷的就診醫(yī)療記錄,并進行橫斷面研究。 共計收集到1 918 份由打擊、摔跌和車禍引起的急診面部損傷的患者年齡、性別和就診時間等數(shù)據(jù)。該醫(yī)院輻射周邊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為周邊居民提供治療和護理服務(wù)。
根據(jù)醫(yī)療記錄中包含的信息,對研究變量進行歸類:(1)性別年齡變量。 將男性和女性設(shè)為性別變量(Gender), 將0~9 歲、10~19 歲、20~29 歲、30~39歲、40~49 歲、50~59 歲、60~69 歲、70~79 歲、80~89 歲和90 歲以上設(shè)為年齡組變量(Age Group),將性別變量與年齡組變量合并為性別年齡組變量(Genderage),字母“M”代表男性,字母“F”代表女性,數(shù)字0、10、20、30、40、50、60、70、80 和90 分別代表各年齡組的起始年齡。(2)就診時間變量。將春季(3~5月)、夏季(6~8 月)、秋季(9~11 月)和冬季(12、1、2 月)設(shè)為季變量(Season),將工作日(周一至周五)和休息日(周六和周日)設(shè)為周變量(Week),將白天和夜晚設(shè)為日變量(Day),將季變量、周變量與日變量合并為季周日變量(Season-Week-Day),“Spr”代表春季,“Sum”代表夏季,“Aut”代表秋季,“Win”代表冬季,字母“W”代表工作日,字母“R”代表休息日,字母“D”代表白天,字母“N”代表夜晚。(3)損傷原因變量。將打擊、摔跌和車禍設(shè)置為原因變量(Cause)。 將1918份醫(yī)療記錄按照上述變量的人次進行分類統(tǒng)計,分別得出性別年齡組變量、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之間的人次基礎(chǔ)數(shù)據(jù)(表1~2)。
表1 性別年齡組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之間的人次基礎(chǔ)數(shù)據(jù)
表2 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之間的人次基礎(chǔ)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4.0(IBM公司,Armonk,NY,USA)進行對應(yīng)分析。 首先,將性別年齡組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進行對應(yīng)分析,分析性別年齡在損傷原因上的偏好特征;其次,將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進行對應(yīng)分析,分析就診時間在損傷原因上的偏好特征。
本研究嚴格遵守《赫爾辛基宣言》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與國際醫(yī)學科學組織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涉及人的生物醫(yī)學研究國際倫理準則》有關(guān)規(guī)定。 在本研究的實施過程中,嚴格保證患者醫(yī)療信息不被公開披露,在法律允許范圍內(nèi)盡一切努力保護患者個人醫(yī)療資料和疾病信息的隱私。
在性別年齡組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過程中,卡方檢驗的卡方值為233.446,顯著性值為0.000,卡方檢驗結(jié)果顯著,表明性別年齡組與診斷類型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使用對應(yīng)分析是有效的。 第一維和第二維的累積慣量比例為1.000,表明使用前兩個維度可以解釋總信息量的100%。 在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過程中,卡方檢驗的卡方值為46.182,顯著性值為0.000,卡方檢驗結(jié)果顯著,表明季周日變量與診斷類型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guān)性,使用對應(yīng)分析是有效的。 第一維和第二維的累積慣量比例為1.000,表明使用前兩個維度可以解釋總信息量的100%。
圖2 季周日變量和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圖
應(yīng)用SPSS 24 分別得出性別年齡組變量、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圖(圖1~2)。解讀的方法是:從坐標原點(0, 0)出發(fā),如果代表列變量(性別年齡組變量或季周日變量)的某個點與代表行變量(類型變量)的某個點在同一方位上距離較近,則表明兩者有較強的關(guān)聯(lián)性;如果距離較遠或不在同一方位, 則表明兩者關(guān)聯(lián)性較弱。
圖1 性別年齡組變量和與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圖
在性別年齡組變量與類型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圖中,可以將性別年齡組變量和損傷原因變量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包括M0、M10、M60、M70、M80、F0、F10、F20、F60、F70、F80 和摔跌,表明0~19 歲男性、60 歲及以上男性、0~29 歲女性和60 歲及以上女性偏好由摔跌引起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左側(cè)象限;第二類包括M20、M30、M40、M50、F30 和打擊,表明20~59 歲男性和30~39 歲女性偏好由打擊造成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右上象限;第三類包括F40、F50 和車禍,表明40~59 歲女性偏好由車禍引起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右下象限。
在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的對應(yīng)分析圖中,可以將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包括Win-W-N、Win-W-D、Spr-W-D、Spr-R-D、Sum-W-D、Aut-W-D 和車禍, 表明冬季工作日的夜晚、冬季工作日的白天、春季工作日的白天、春季休息日的白天、夏季工作日的白天、秋季工作日的白天多見由車禍引起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上象限;第二類包括Spr-R-N、Aut-R-N、Sum-R-N、Aut-R-D、Sum-R-D 和摔跌,表明春季休息日的夜晚、秋季休息日的夜晚、夏季休息日的夜晚、秋季休息日的白天、夏季休息日的白天偏好由摔跌引起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左下象限;第三類包括Spr-W-N、Win-R-D、Win-R-N、Sum-W-N、Aut-WN 和打擊,表明春季工作日夜晚、冬季休息日白天、冬季休息日夜晚、夏季工作日夜晚、秋季工作夜晚偏好由打擊引起的面部損傷,主要集中在右下象限。
表3 性別年齡組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之間的偏好值
表4 季周日變量與損傷原因變量之間的偏好值
在18 個性別年齡組變量和3 種損傷原因構(gòu)成的54 對偏好關(guān)系中,有23 對偏好值大于0。在性別方面,女性(偏好值為-0.179)總體面部損傷的偏好值高于男性(偏好值為-1.005)。 在年齡方面,面部損傷的偏好值總體呈現(xiàn)出先升高后降低的拋物線趨勢,男性于30~39 歲達到高峰,而女性于50~59歲達到高峰。 在損傷原因方面,男性全年齡段的損傷原因偏好值(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摔跌、打擊和車禍,女性全年齡段的損傷原因偏好值(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摔跌、車禍和打擊。 具體而言:在男性中,20~59 歲偏好打擊所致面部損傷,0~19 歲和60 歲及以上偏好摔跌所致面部損傷,50~59 歲偏好車禍所致面部損傷;在女性中,30~49 歲偏好打擊所致面部損傷,0~29 歲和60 歲及以上偏好摔跌所致面部損傷,30~79 歲偏好車禍所致面部損傷。
在16 個季周日變量和3 種損傷原因變量構(gòu)成的48 對偏好關(guān)系中,有22 對偏好值大于0。在季變量方面,按照與總體面部損傷偏好值從高到低,依次為:冬季(偏好值為0.042)、春季(偏好值為-0.122)、夏季(偏好值為-0.199)、秋季(偏好值為-0.292)。在周變量方面,工作日(偏好值為0.094)總體面部損傷的偏好值高于休息日(偏好值為-0.664)。 在日變量方面,白天(偏好值為-0.016)總體面部損傷的偏好值高于夜晚(偏好值為-0.554)。 在類型方面,全年全周全天損傷原因偏好值(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摔跌(偏好值為2.473)、打擊(偏好值為-0.646)、車禍(偏好值為-2.397)。 具體而言:打擊所致面部損傷偏好于春季工作日夜晚、冬季休息日白天、冬季休息日夜晚、夏季工作日夜晚、冬季工作日白天、秋季工作日夜晚、夏季休息日白天、夏季工作日白天;摔跌所致面部損傷偏好于夏季休息日夜晚、春季休息日夜晚、秋季休息日夜晚、秋季休息日白天、冬季工作日夜晚、夏季休息日白天、春季休息日白天、秋季工作日夜晚;車禍所致面部損傷偏好于冬季工作日夜晚、冬季工作日白天、春季休息日白天、春季工作日白天、秋季工作日白天、夏季工作日白天。
在世界不同地區(qū)、甚至同一國家的人群中,面部損傷的流行病學特征存在很大差異。 研究我國面部損傷的偏好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一方面,雖然輕微的面部損傷通常不會構(gòu)成對生命的直接威脅,但由于面部外觀和情緒困擾的重要性,面部損傷的發(fā)生往往會給社會治安帶來嚴重的不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嚴重的面部損傷會直接導致人的創(chuàng)傷性死亡。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原因引起的急性面部損傷在性別、年齡和就診時間方面存在明顯的高風險特征。 首先,就不同的性別、年齡而言,打擊所致面部損傷偏好發(fā)生于20~59 歲男性和30~49 歲女性(偏好值>0),男性(偏好值為-0.926)偏好打擊所致面部損傷的風險明顯高于女性(偏好值為-3.847),可能的原因是男性生性易沖動,易因瑣事而發(fā)生過激暴力行為,該研究結(jié)果與文獻報道一致;摔跌所致面部損傷偏好發(fā)生于0~19 歲男性、60 歲及以上男性、0~29 歲女性和60 歲及以上女性(偏好值>0),男性(偏好值為2.206)和女性(偏好值為2.281)偏好摔跌所致面部損傷的風險很接近,說明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易發(fā)生與行走或運動相關(guān)的面部損傷;車禍所致面部損傷偏好發(fā)生于50~59 歲男性和30~79 歲女性(偏好值>0),女性(偏好值為1.387)偏好車禍所致面部損傷的風險明顯高于男性(偏好值為-2.285),可能的原因是在交通方式的選擇上,女性選擇非機動車和步行較男性多,在交通事故中,非機動車和步行人員的受傷比例較大,故女性較男性受傷率高。 其次,就不同就診時間而言,由于急診的時效性很強,大多數(shù)患者發(fā)病后會在短時間內(nèi)就診,就診時間可以約等于發(fā)生時間。 打擊所致面部損傷偏好就診于春季工作日夜晚,偏好春季可能與春季引發(fā)的糖皮質(zhì)激素升高易激惹有關(guān),偏好工作日夜晚可能與工作或應(yīng)酬飲酒有關(guān);摔跌所致面部損傷偏好就診于夏季休息日夜晚,偏好夏季可能與夏季外出活動增多有關(guān),偏好休息日夜晚可能與休閑運動或夜晚視線不佳有關(guān);車禍所致面部損傷偏好就診于冬季工作日夜晚,偏好冬季可能與冬季穿著厚重行動不靈活有關(guān),偏好工作日夜晚可能與下班高峰期車多、人多、視線差有關(guān)。
綜上:不同原因引起的面部損傷在性別年齡和就診時間方面存在明顯差異,打擊所致面部損傷的高風險人群是40~49 歲男性,高風險時間是春季工作日夜晚;摔跌所致面部損傷的高風險人群是0~9 歲兒童和80 歲及以上老人,高風險時間是夏季休息日夜晚;車禍所致面部損傷的高風險人群是50~59 歲女性,高風險時間是冬季工作日夜晚。 據(jù)此,該研究可為由打擊、摔跌和車禍引起的面部損傷做好事先政策預防、事中護理治療和事后原因鑒定提供依據(jù)。 在后續(xù)的研究中,尚需要擴大變量范圍,將諸如職業(yè)狀態(tài)、婚姻狀態(tài)、環(huán)境地點和致傷物等因素納入分析研究,以描述更為詳細的人體面部損傷高風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