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麗 曾 光
重慶公共運輸職業(yè)學院公共管理學院 重慶 402260
“互聯網+教育”[1]是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一種新型教育教學形式[2]。在當前數字化、移動化的學習形式下,在線學習資源豐富多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便利,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學習過程停留在淺層學習的層面,分析其原因有三點:第一,面對海量的學習資源,學生無所適從,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資源;第二,線上學習呈現碎片化、模塊化等特點,學生處在零散、目標不清晰的狀態(tài)之中;第三,線上多樣化的干擾信息使學生不能集中精力于一個學習主題。這種淺層低效率的學習顯然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
在智能化和信息化日新月異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縮短淺層學習過程,快速向深層學習過程的跨越[3],構建層層遞進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有趣?這就給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計算機應用基礎[4]為例。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信息傳授,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在信息技術支撐下,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在線教育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靈活的課外線上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集中精力學習視頻中的一個知識點,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高了碎片時間的利用率;融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信息化平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混合式教學模式[5],將線上線下教學優(yōu)勢互補,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主的探究式學習,學生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變?yōu)橹鲃芋w驗式的快樂學習。
以重慶公共運輸職業(yè)學院為例,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除了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自動化軟件之外,還包含網絡、多媒體基礎知識,多媒體技術包含圖像處理、動畫制作等,課堂授課時間僅是48學時,很顯然有限的課堂時間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并影響了教學質量。而社會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卻在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每一分鐘都顯得彌足珍貴,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自主性,這是任課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在課前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不相同,有基礎的同學和沒有基礎的同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師對教學難易程度很難把握,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整個班級的學生來說,講解內容或難或簡單,必然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受到影響,這對整個課程的學習來說無疑是不利的。對于這種“眾口難調”的情況,急需教師建立一套可行的新的教學模式,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被限定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受到制約,教師在很大程度上在唱“獨角戲”,僅僅通過提交上來的作業(yè)和少量的課堂互動,老師無法有效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難免會出現以偏概全、一葉障目的情況。導致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可能不到位,出現了課堂作業(yè)會做,但是課下作業(yè)出錯的情況。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使得教學質量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問題答疑可以在課堂,也可以在課下,課下的答疑容易受到客觀和主觀因素的影響而擱置,學生尋求答案的積極性必然受挫,而課堂教學被限定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得教師課堂沒有充足時間答疑解惑。學生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如果教師不能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不但影響了后續(xù)課程的順利進行,也必然大大影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和計算機思維。
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擴展到線上,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線上視頻,思考老師上傳的問題,并在“超星學習通”的“討論”板塊參與教師和同學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及時掌握線上學生的學習狀況。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實現師生互動,同學與同學間互動,不受客觀因素影響,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增強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tài)度。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視頻制作要緊貼學生的專業(yè),對于不同專業(yè)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對專業(yè)要實行因異施教,靈活變通。例如,對于軌道、路橋、鐵路相關專業(yè),將計算機網絡作為學習的重點之一,并把與計算機相關的先進技術融入視頻中;對于金融專業(yè),表格處理Excel是學習的重點,需要學生掌握Excel中財務函數的使用;對于幼兒教育專業(yè),PPT制作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學習的重點,學生需要熟練掌握幻燈片制作和動畫制作。線上視頻與專業(yè)相結合,不僅增強了學習興趣,也為后期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對于不同的專業(yè),計算機團隊教師分工協作,針對專業(yè)特點,制作和專業(yè)需求相符的線上視頻。
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難點,制定學習任務和線上討論問題題單,在上課前幾天上傳視頻、課件和問題題單到“超星學習通”平臺,學習任務和問題題單的設計至關重要,因為它是學生學習的依據,也是對知識點掌握程度的一個驗證。學生根據線上教師上傳的資料學習相關知識點,教師根據“討論”板塊的問題交流情況,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并及時修改教案、課件、課堂授課形式和重難點等,便于教師編制完善的課堂教學指導方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課堂上重點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良好發(fā)展,使學生能滿足當代社會性的需求。
“超星學習通”平臺“討論”板塊給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提供了一個溝通交流的渠道,學生在課前根據老師上傳的資料學習相關知識點,對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對問題題單中的問題存在疑惑,在“討論”板塊,提出問題等待解答;對于理解的知識點,在“討論”板塊可以解答其他同學的問題,實現同學們之間互相解惑。教師可以實時關注同學們的學習狀況,收集比較典型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講解并總結;線上教師與學生和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有效地解決了課堂時間不足,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交流受課堂教學時間限制的問題?!俺菍W習通”平臺“討論”板塊使得同學們可以暢所欲言,擺脫了課堂教學中學生不敢提問、不好意思提問、沒時間提問的束縛;給教師又提供了一個了解學生的窗口;對于指導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自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單純的“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容易受到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使得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得不到有效的實施,如果提高了與學生的互動,必然導致教學進度的影響;如果關注教學進度,必然影響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掌握,所以將線上視頻教學引入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學生在“超星學習通”的學習情況,教師也可以在課前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堂學習中便于有的放矢地實施翻轉課堂,對于線上學習中共性的、代表性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選取代表進行講解,其他組代表補充講解,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總結;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總結者。根據課堂學生的學習情況,利用充足的課堂時間,教師下發(fā)難度適中的實踐練習題,增加上機實踐環(huán)節(jié),擴充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課堂中翻轉課堂教學,提高了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了學習自信心。
課前需要學生提前學習線上教師上傳的資料、存在的疑惑,需要自己尋找途徑解決,可以在“討論”板塊,可以在網上自己查找、總結,也可以咨詢身邊的同學。線上學習和問題解答的過程,就是學生自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培養(yǎng),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大學的學習,除了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對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課本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
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班級為鐵道機車2001班和鐵道機車2002班,其中鐵道機車2001班51名同學,鐵道機車2002班52名同學,在一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后,兩個班級學期的期末成績(題型為選擇題和操作題,總評成績=平時成績+期末成績)和平行班級(鐵道機車2003、2004班)進行比較,如下表1。
表1 優(yōu)秀率和合格率比較
根據期末成績結果顯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鐵道機車2001班和2002班優(yōu)秀率比平行班級平均高17%,及格率比平行班級平均高7.14%。反映出鐵道機車2001班和2002班的同學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改革中,提高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靈活運用計算機應用技術的能力。
學期末針對這103名同學進行問卷調查,收到的調查問卷為103分,其中男生89份,女生14份,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匯總,調查結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學生認可度
通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認可的,達到了平均值為92.23%的滿意度;在調查問卷統(tǒng)計中顯示,同學們的問題在線上基本可以及時得到解決,同學間互幫互助的溝通交流增強,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調查問卷中也收集到了存在的問題,反饋比較集中的問題有兩點。第一,有些線上視頻時間略長,而每次課前的知識點不止一個視頻,過長的時間降低了視頻學習的吸引力,使少部分學生對線上學習的好感度降低。第二,由于將線上參與度納入期末考試評價體系,所以在“討論”板塊出現了少量學生為提問而提問,不是為問題而提問,這些少部分無效提問,干擾了真正有問題同學解惑的效率,上下翻頁尋求答案的時間增多。針對存在的問題,計算機課題組教師對少部分時間稍長的知識點視頻重新錄制,盡量做到更精、更簡、更短。
對于存在少部分的無效提問,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沒有認真學習線上視頻中的知識點,線上學習僅限于瀏覽,而沒有用心,教師課堂教學中需要時常進行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進一步完善考試評價體系,對于無效提問不予登記和獎勵,對于多次出現無效提問的同學,平時成績給予一定的懲罰,做到獎罰分明,才能督促學生潛下心來學習,及時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學生在學習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后的下一學期,參加等級考試一級和二級的合格率如下表3所示。
表3 計算機等級考試合格率(%)
通過表3,可以看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鐵道機車2001班和鐵道機車2002班計算機等級考試的一級和二級都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成績,一級平均合格率比普通班級高12.265%,二級平均合格率比普通班級高19.335%。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改革實踐結果顯示,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班級期末考試和等級考試平均成績明顯高于平行班級,整體效果良好,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答疑解惑,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教案、重難點等,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學生在課堂教學前已經掌握了相關知識點,在課堂教學中便于教師提升知識點的廣度和深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能力,也培養(yǎng)良好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教學中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少部分學生線上視頻時間過長、有個別學生無效提問等,需要計算機團隊的教師進一步對項目的相關內容修改和完善??傮w來說,信息技術為依托的混合式教學增強了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在實踐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具有推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