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雯
摘 要:深度學習是引導學生對學科內容進行深入探索,從而加強學科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也能引導學生通過知識學習,實現高層次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因此,語文教師在對初中生進行閱讀教學時,應將深層的學習融入知識解釋的范圍中,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深入的討論和認識。
關鍵詞:語文閱讀 教學策略 深度學習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11.003
隨著當前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信息技術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人們的生活工作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同時教育方面也發(fā)生了很大變革。當前的教育不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同時還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由于多媒體技術以及網絡技術等各種技術的進一步應用,也使得深度學習成為當前的討論熱點。當前的信息充滿復雜性,所以必須重視進一步深化改革。語文教學在深度學習思想的影響下,可以使學生們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認真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能力,形成完善的核心素養(yǎng),這是當前深度學習的一個目標。
一、關于深度學習
1.深度學習的概念
自從人工神經網絡概念出現之后,進一步引申出現了深度學習概念。深度學習概念是機器學習當中的一種學習結構和學習方法。深度學習概念主要以無監(jiān)督方式或者是半監(jiān)督方式為主要學習特征,通過采用分層提升的方法替代傳統的手工提取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習結構作為一個網絡,然后將無監(jiān)督學習的思想應用到訓練前網絡的每一層,將訓練后的每一層作為無監(jiān)督學習的第一層,利用這樣的監(jiān)控算法對各層進行調整。而深層學習在教學中的體現是淺層學習,即學習的基本階段。
2.深度學習的特點
深度學習的核心就是學生,以培養(yǎng)學生各種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同時,深度學習還強調學習的動機。通過應用深度學習的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學習新知識,也就是建立一個良好的鏈接,從而使概念和深層知識得到進一步的掌握。在這些問題當中,所必須關注的就是知識點的核心論點和概念問題,從而使知識的學習變成做事的時間。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良好的內容整合。
目前,語文教學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使學生們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高,讓學生們形成一種完善的語文思維。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重視讓學生改變自身的學習方式,使學習能夠更加深入地進行。也就是說,對語文的深入研究,就是要注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實際發(fā)展。對此,我國有關部門也加強了研究的深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引導學生深入閱讀的需要
“深入閱讀”一詞是指讀者需要深入到文本的核心,并充分理解和掌握文本。在這個問題上,專家學者們也有許多觀點:有的主張“深邃的知識”,即對文本內容的深刻理解。也有人認為深度閱讀是“深刻理解”,即在文本中獲得深刻的洞察力。一大部分人都認為當前的深入閱讀是進行文本閱讀的一種手段。在這種閱讀過程當中的主要目標是將其中的思想進一步升華,從而使學生既可以學習到內容,也可以涉及思想。但是深度閱讀是一種不被定義的概念,任何專家和學者都沒有辦法進行定義,同時,這一學習方式也是當前語文學習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進行實踐,從而建立一個良好的認知,使學生們的閱讀習慣得到有效培養(yǎng),這種方式也可以使學生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進一步提升。
在進行初中語文閱讀深入教學過程中,首先就要建立一個良好的教學目標,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改善教師的教學質量。在進行深度學習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而使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得到進一步豐富,使學生們的閱讀積極性得到進一步增強。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使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靈活,教學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這種方式也可以使深度語文教學更加符合學生們的發(fā)展要求,促進學生們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們能更加熱愛閱讀,更加喜歡探索。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雖然要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注重深度學習,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
第一點是當前的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著一定問題,沒有認識到深度學習對于當前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采用的仍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沒有重視使用深度閱讀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當中的學習深度只是浮于表面,并沒有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總結,教會學生怎樣應用。
比如在進行《蘇州園林》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解釋其中的相關詞匯,對學生們講解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但是沒有綜合南方園林的整體特點,讓學生們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園林文化,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第二點,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沒有掌握學生們的情感狀況。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使學生們快速掌握知識,就必須要系統地了解學生當前的狀況,在教學過程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在這一過程當中,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掌握學生們的需求和學習條件,只有充分掌握學生們的學習狀況,才可以使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設計得更加符合學生的需求,才可以構建一個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往往以課程的目標為主,并不能夠結合學生們的發(fā)展狀況,也不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要求。這種情況就導致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受到影響,同時閱讀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四、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的方法
1.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使學生們更加有興趣地進行閱讀學習。比如,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設置懸念、提出問題,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從而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度閱讀。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必須重視為學生們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為學生們推薦好書目,布置好相關的任務。比如,在進行《范進中舉》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孔乙己這一人物為基礎,進行《范進中舉》課文的深度閱讀。通過這種比較閱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對兩個人物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舉行角色扮演活動,將同學平均分為兩組,分別演繹范進和孔乙己兩個人物。在學生們準備完成之后,由教師抽簽,學生們上來表演。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同學閱讀課文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們對于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2.提高深度閱讀的效果
因為學生們有個體差異,從而在引導學生們進行深度閱讀時,應制定更具體的閱讀策略。教師應教會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如瀏覽、速讀、泛讀、略讀、精讀等,使學生能清楚地理解閱讀的要領,這有助于提高閱讀效率??梢姙榱颂岣唛喿x效率,有必要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通過各種各樣的閱讀目標,或者是限時閱讀等閱讀方式,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專心地進行閱讀,同時也可以獲得更大的閱讀效果。比如,在進行《變色龍》這篇文章的閱讀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要求學生進行線索追蹤的方式來進行閱讀,通過這種閱讀方式,可以使學生們能更有針對性地對文章中的一些問題進行思考,同時能夠對相應的信息進行探索。
3.執(zhí)行閱讀方案
第一,選擇合適的書籍深入閱讀。初中生的閱讀能力有限,特別是對閱讀對象缺乏辨別力,在閱讀耐受力的選擇上存在差異。教師應該強調閱讀教科書中文章的重要性。因為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經典的,閱讀價值高。教師還可以推薦其他書籍,如《西游記》等書目,讓學生們進行閱讀。同時,由于學生都處在不同的閱讀環(huán)境之下,所以教師也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些書目,然后由教師進行篩選。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能力,同時也有著不同的閱讀愛好,所以教師在選擇書目的時候,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狀況,然后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閱讀指導。
4.教授深度閱讀的方法
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保證效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進行深度閱讀的基礎,而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也是保證學生提升主觀能動性的一個關鍵。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教授學生良好的閱讀方法,以學生們的學習特點為基礎,進行深度閱讀方法的傳授。深度閱讀要求讀者理解文本,擴大思維寬度,在思考中閱讀,從而產生更多的自我認識和啟迪。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主題,把握開頭,把握中心句,把握關鍵詞,把握結論,并對這些關鍵部分進行研究。此外,還應注意寫作場景、作品的時代特征,感受作者的言外之意。在閱讀文章的時候,教師應該先向學生們普及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讓學生們弄清楚為什么作者要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了解文章中意象所蘊含的象征意義。
5.探索深層閱讀的意義
深度閱讀需要認真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容時,應與學生形成對話和互動。例如,在學習一篇文章時,許多學生對課文內容不感興趣,認為沒有可讀性。在這一過程當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了解課文內容,比如了解孝道的重要性。讓學生們認識到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還可以對學生們進行提問,如果學生是這篇文章里的孩子,將會怎樣評價父親的行為。初中生雖然沒有多少社會經驗,但他們的情感認知是非常豐富的。只要教師的方法有效,就能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
6.培養(yǎng)一種閱讀習慣
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當中,必須要以循序漸進為主要教學原則。同時教師還必須要重視以學生的個性為基礎,掌握學生們的閱讀特點,編寫出相關的閱讀指南,使學生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得到啟發(fā),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通過閱讀可以使人們擺脫平庸,所以閱讀對于一個人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語文課程具有工具性,同時學習語文課程對于文化的傳承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深度閱讀,可以讓讀者們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文本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受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時的情感內容,同時提高讀者的情感洞察力。所以,在進行深度閱讀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首先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研究,以此為基礎,制定一個閱讀指導方案,使學生們在閱讀當中得到引導,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7.明確深入閱讀的目標
在閱讀學習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目標。以這個目標為基礎,對學生們進行深度閱讀教學的方案指導。在這一過程當中,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掌握教材的相關內容和要求,對學生們進行良好的啟發(fā),讓學生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研究這篇文章。所以教師必須要重視建立一個合適的教學目標,以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為基礎,進行內容的設計,從而使學生們受到引導,對于文章的內容有更深層的理解,可以更加積極地思考和探索。在進行課程導入的過程當中,可以采用關鍵字、關鍵詞或者關鍵句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們對于文本有整體的掌握。
比如在進行《蘇州園林》這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以一個課題為切入點,同時也可以以一個園林建筑為主要切入點。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初次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使閱讀環(huán)境更加良好,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們更加有興趣地進行閱讀,能更加有興趣地對核心內容進行探索。所以這也要求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深度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必須要重視建立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使學生們能夠融入情景當中進行文章內容的研究。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進行圖片的引入,也可以采用視頻引入的方式。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學生們的主要特點,通過引入圖片或者視頻,使學生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蘇州園林的建筑狀況。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們進行討論,讓學生們對蘇州園林的景觀進行感受,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索,從而領略蘇州園林的相關特色
8.重視對文章的分析
在不同的文章當中,對于情感的表達也有是不同的,同時也包含著作者各種各樣的內在思想。比如《背影》當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父親的愛。作者采用樸實的文字,將父親淋漓盡致的愛表達出來,從一個個平凡的世界當中描繪出父親對孩子們真摯的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文字樸實雋永,幾乎都是白描,但卻栩栩如生,神采飛揚。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作者的感情,進而探尋文章的深層意義。
例如,《背影》中的“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這表明了父親對“我”的關心和對茶館茶房的不安。父親心里惦記著兒子,于是毅然暫時把生計放在一邊,堅持和“我”告辭,每句話都有深情。從平實的陳述中,體現了父親的關愛,這也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激發(fā)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總之,深入閱讀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深入閱讀的習慣。本文對初中語文的深入閱讀進行研究,相信對相關方面人士會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寇成興《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的有效策略》,《學周刊》2014年第3期。
[2] 潘從軍《淺析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實施與策略》,《未來英才》2015年第11期。
[3] 韓金洲《讓深度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fā)生》,《人民教育》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