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
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發(fā)展迅速,國家對農村偏遠地區(qū)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而英語是基礎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英語課程在農村已開設多年。而一個關鍵的指標就是達到《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的目標要求:“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學生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學生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小學時期是學習英語這一門重要外語語種的啟蒙時期。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相對薄弱,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力和感染力更是落后于城市。在教育部號召創(chuàng)新教學、開發(fā)學生內在潛力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在農村小學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已成為廣大農村教師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農村小學;英語教學;問題與對策
引言
英語是一門重要的外語語種,而缺乏語言土壤的英語教學更需要教師大膽創(chuàng)新,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然而,農村基礎教育中的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與此同時,教育部號召的創(chuàng)新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的當務之急。所以,開展對農村小學的英語創(chuàng)新教學探索尤為重要。
1、創(chuàng)新教學的理論基礎
“創(chuàng)新教學”是把現(xiàn)有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造成有個性特征的新觀點、新方法,并在實踐中產生良好效果的行為。目前,國內外英語教學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語法翻譯法、多媒體教學法、實踐法、交際法、口語法、情境教學法、游戲法、直觀教學法、間接默認法、任務型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的理論性與實踐性毋庸置疑,但是,大多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筆者認為,創(chuàng)新教學應以情境教學法為主。情境教學法,是創(chuàng)造生動場面,讓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進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方法。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教學主體地位不突出,教師教學以灌輸式為主,學生被動聽講、死記硬背,主動性得不到調動和激發(fā)。這種陳舊模式并不科學與兒童心理的發(fā)展要求也不相符?;谒颊逃碚撉把兀r村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特點,農村小學生更喜歡以情境教學法為基調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2、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和教學模式的分析
2.1農村小學教學條件較差、教學方式單一
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大部分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受教材的限制對教學的影響比較大,由于農村小學比較偏遠,經濟比較落后,教材比較單一,對學生學好英語的需求不滿足,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以外,再沒有最新的知識,例如網上教學視頻以及書本以外的練習,再加上自己課本上沒有涉及的知識,學生不能及時的學習,長期下去導致了農村小學學生學習缺乏彈性和選擇性,學生的視野比較短淺,只學到了表面知識。
2.2教學評價機制不恰當
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評價機制不健全。尤其實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很明確,主要是對小學3至6年級的學生,對英語老師的教學評價具有特殊性,對教學評價形式分了多樣性和選擇性兩部分。目前農村小學,尤其是比較偏遠的農村小學英語教學沒有完整合理的評價機制,小學評價機制以兩個學期中、兩個學期末的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為主,把學生考試的卷面成績作為教學評價指標。小學學生期中、期末考試的形式主要課本上的知識作為筆試,大部分考試內容來源于教材內容。從中可以看到農村小學教學評價形式比較單一、古板,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的英語口語和知識運用交流能力,不利于學生英語全面發(fā)展。由于教材的局限性,老師往往以學生背句子、背單詞、背語音為主要手段。經過長期如此的教學手段,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觀察性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被忽視。農村教學評價機制對老師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性給予了消極影響,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
3、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3.1興趣引導,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英語教學活動
在傳統(tǒng)的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由于教學資源非常有限,很多英語教師經常通過引入兒歌、講故事或者圖片展示等方式教學。但這種教學模式單一,容易使小學生對英語學習喪失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的互動氣氛低沉。微課依托龐大的互聯(lián)網資源,具有各種新鮮、有趣的課外教學資源可供英語教師使用。在強化課堂學習氣氛方面,英語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一些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吸引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注意力。
3.2資源拓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英語課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要求,呼吁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教會小學生一些基本的英語語法、句型及詞匯外,還應在英語互動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其英語文化素養(yǎng)。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增強小學生對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同時借助一些西方文化的融入學習,開闊他們的英語文化視野。
3.3創(chuàng)設情境,鍛煉農村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農村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弊端主要表現(xiàn)在口語練習環(huán)節(jié),即不敢主動表露自己的想法,不敢主動開口說英語。其實,這種問題的形成與農村小學英語的教學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有較大關聯(lián),由于缺乏相應的英語互動環(huán)境,小學生除了在課堂中展開口語交際方面的練習,課下幾乎沒有機會進行英語交流。針對這種問題,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出一些與課本內容相關的對話情景,為農村小學生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提供練習平臺。
3.4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
根據小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多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學生的多方面發(fā)展。既教會學生知識技能,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良好行為習慣。第二課堂內容有:組織搭配好英語興趣小組,組織開展好學習園地的書法、作文、制作、展評,開展英語角活動,小組課后作業(yè)檢查等項目?;顒又?,多指導孩子們用課堂英語、問候語和所學的簡單句子相互交流,體驗、感受語句的真正意義。這樣,不僅會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對語言的表達能力,還會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結語
改變農村小學英語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長期地、集合集體智慧一起努力改變的過程。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要沖破傳統(tǒng)教學的枷鎖,在實踐中完善和創(chuàng)新,同時也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在實踐教學中探索和總結經驗。作為鄉(xiāng)村小學的英語教師,更需要通過安排課堂和組織興趣活動讓孩子們大膽地去說、去讀,這樣才能激發(fā)孩子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只要做好這些,改變農村小學英語教育落后的現(xiàn)狀就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瓊華,羅敏.多模態(tài)視角下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診斷及對策研究——以湖北省B小為例[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9(01):138-142.
[2]肖學敏.農村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海外英語,2018(16):35-36.
[3]黎雪梅,孔維赟.農村小學口語交際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5(2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