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強
(長沙市明德天心中學 湖南長沙 410005)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從減負角度對校內(nèi)校外兩大難題作出了具體而明確的要求。作為初中階段升學考試的必考科目,體育中考在國家、社會、家庭、學校等多層面的關注度日益凸顯。云南省首次將體育中考設定為100 分制,提升體育中考地位的同時,也是對體育中考導向性的一次初步探索。近年來,長沙市體育中考在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指導下,以實現(xiàn)素質教育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從體育中考的項目設置以及分數(shù)調(diào)整等方面實施了改革。但改革后,體育中考所呈現(xiàn)的基本屬性沒有改變,在學生和家長的意識中,體育中考仍然是通往上級學校的階梯,學校體育教學的模式仍以中考為目的。該文希望通過分析長沙市體育中考模式的改革歷程,以“雙減”政策落實為契機,對體育中考的導向作用進行研究與剖析。
我國體育中考自1979年4月上海崇明中學試行體育加試以來,經(jīng)歷了局部試驗階段(1980—1991年)、全國試點階段(1992—1996 年)、全面實施階段(1997—2006 年)、全面推進階段(2007 年至今)。4 個階段的探索過程中,各區(qū)域結合自身的特色制定了符合自身教育情況的初中體育升學考試模式。湖南省從1998年開始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湘教[1998]1號);2002年又制定了《湖南省初中學生畢業(yè)學校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湘教體字[2002]8 號),從湖南省一系列方案的制定實施,開啟了湖南體育中考的改革序幕,長沙市作為湖南省教育中心,一直走在體育中考實施與改革的前列。2009 年,湖南省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fā)[2007]7號)精神下發(fā)了《湖南省〈關于進一步加強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完善中招制度的通知〉》(湘教通[2009]65 號),長沙市結合中央和省級精神將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作為初中畢業(yè)生學業(yè)考試科目,與生物、地理兩個科目合成呈A、B、C、D、E 5個等第計入升學成績。2021 年,長沙市中考由等第制改革為分數(shù)制,作為過渡年份,提前科目在原計分規(guī)則基礎上A 等第賦10 分,B 等第賦8 分,C 等第賦6 分,以此類推,并計入總分中,2020年12月31日,長沙市人民政府發(fā)布《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調(diào)整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有關事項的通知》(長政辦發(fā)〔2020〕53號),體育與生物、地理各40分,總分120分計入中考成績,同時增加游泳、1min 跳繩、立定跳遠等項目。通過多年實踐與探索,長沙市希望利用體育中考的杠桿,深化學校體育改革,促進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yǎng)成經(jīng)常鍛煉生態(tài)的良好習慣,為學生搭建健康成長平臺,從根本上扭轉學生體質與健康持續(xù)下滑趨勢。
從表1 中可以看出,2008 年長沙市首次實施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制度改革以來,15 年時間在項目設置和評分方式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調(diào)整。體育科目測試成績按一定比例與生物、地理一起成為一個升學錄取維度。體育中考在提前科目中所占的比例是學生、家長和學校重視的一個重要因素,2008—2014 年體育中考的分值為50分,和生物、地理所占的比值相同。2008年與2009年,體育評分方式由統(tǒng)一考試的36分和體育課成績、體育鍛煉成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綜合的14分組成。2010—2014年,體育評分方式統(tǒng)一考試的44分和初一學年體育成績、初二學年體育成績、《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成績綜合的6 分組成。在考試項目上,2009 年取消了身高、體重項目,加入了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測試項目。在項目測試方式上形成了由必考項目、選考項目和自選項目相結合的考試辦法,體現(xiàn)了因人而異,區(qū)別對待的原則。
表1 2008—2022年長沙市初中畢業(yè)升學體育考試方案
2015—2021年,體育分值上作出了重大調(diào)整,總分由50 分提升到60 分,生物和地理的分值沒有改變,體育所有分值體現(xiàn)在統(tǒng)一測試項目上,取消了平時成績的分值。2010 年,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第一次出現(xiàn)由學生自行選擇一項的方式,部分學校卻剝奪了學生自主選擇測試項目的權利,部分學校籃球和足球特長生在學校統(tǒng)一組織下自選項目為排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2021 年長沙市體育中考中,球類自主選擇項目中97%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排球,只有極少部分學生選擇了足球和籃球,考試中出現(xiàn)了籃球特長生和足球特長生被迫選擇排球,從而導致體育中考不合格現(xiàn)象。在學校統(tǒng)一模式操作下,改革失去了原本的意義,體育中考“應試”的烙印也越來越明顯,為了追求升學率,體育課從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教育變?yōu)閼嚱逃锌伎际裁?,學校就教什么,學生就練什么。固定化的考核形式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開展有利也有弊,自2013年以來選考項目由實心球改為男生引體向上、女生仰臥起坐后,5 年時間都沒有改變,2018年,實心球作為力量素質考核的選擇項目,重新回歸體育中考素質測試項目。
2022年,長沙市城區(qū)體育中考項目增加了200m游泳、1min跳繩和立定跳遠等項目,學生在體育中考項目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性。在訪談過程中,基層體育教師反映,引體向上對于體型稍胖的學生而言不太公平,但實心球、1min跳繩和立定跳遠納入可選項目后,適應了不同體質學生考核的公平性。球類自選項目中,排球在三大球類考試中是場地要求、教學要求和考試組織最簡單的,在應試機制的驅使下籃球和足球在學校教學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雖然增加了200m 游泳,但項目的偏向性問題如何解決,這樣的矛盾同樣值得思考。
“雙減”政策不僅僅是給學生減負,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是該政策的目的。作為中學生學業(yè)評價體系的體育中考,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因此,在“雙減”政策的導向作用下體育中考具有新的價值意義。
體育中考的目的不是考出成績的區(qū)分度,而是以考試為杠桿,改善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培養(yǎng)學生終身鍛煉的習慣。但在升學機制的作用下,體育中考的價值平衡被打破,功利性價值被無限放大,社會、家庭、學校等層面僅將體育中考作為提高升學率的方法手段。在“目標激勵機制”的作用下,體育中考應該實現(xiàn)“健康第一”與“升學第一”的統(tǒng)一,“快樂體育”與“達標體育”的平衡。達到以平衡為基礎的價值定位,長沙市體育中考的目標才能與“雙減”政策的目標相契合,才能真正將長沙市體育中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應試教育的生態(tài)轉型為素質教育的生態(tài)。
“雙減”政策的“減法”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也要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結構進行優(yōu)化與提質,做好促進全面發(fā)展的“加法”,“加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為核心,體育活動成為學生多元發(fā)展的主要選擇對象。在此前提下,體育中考的價值導向應破除原有“考試考什么,學生學什么”的模式,在發(fā)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從項目設置、評價形式等方面進行重新定位。從2022年長沙市體育中考項目設置分析,雖然增加了兩項素質考試項目,但還無法實現(xiàn)以興趣選擇考試項目的目標。
無論是體育中考,還是“雙減”政策,兩者最終的目標都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半p減”政策出臺后的各種舉措,為體育中考提供了更多的“空間”與“時間”,以體育中考為導向的機制作用,也促進了“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兩者的統(tǒng)一與協(xié)助,使學生有目標、有價值、有動機地進行體育運動,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在“雙減”政策要求中,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采用課后服務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從中理解,學校學生培養(yǎng)的價值定位可以為體育中考的改革明確目標,為設置體育中考項目,構建評價體系指引方向。
為促進學校、學生和家長重視體育,我國已經(jīng)明確要提高體育中考的分值,逐步實現(xiàn)體育科目的分值和語數(shù)外科目的分值相同。長沙市體育中考在改革的15年里正一步步完善,項目設置方面更加符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在2018年增加實心球選測基礎上,2022年又將增加了立定跳遠和1min跳繩,其必要性得到了學生、體育教師、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22 年,體育中考分值雖由60 分改為40 分,但分數(shù)制改革使體育科目單獨計分并納入總分,其價值意義明顯增強。但體育中考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盲目改革,體育中考改革應該避免以下方面的因素。
“雙減”政策的核心目標是為學生減負,體育中考的“升學機制”作用,在學生、家長、學校層面明顯占據(jù)主導地位,兩者具有顯著的矛盾性。此時,體育中考的導向作用是否會將學校教育環(huán)境帶入到“越減越重”的困境,與“雙減”政策背道而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要求深化教學改革,加強課外鍛煉,落實“每天鍛煉一小時”。實際上,很多體育中考項目很難通過“每天鍛煉一小時”來實現(xiàn)目標。絕大部分學校、學生為應對體育中考,體育課成了“訓練課”,課間操成了“體能訓練”,課后服務成了“體育補基”?!?021年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顯示,76%的家長認為有必要報體育考試項目培訓班,校外培訓機構還推出了“暑假集訓班”等。如果校外培訓機構的介入使學生面臨“過度體育訓練”的不良處境,訓練化的體育中考模式使學校體育背離“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的教育目標,那么體育中考的制度也將脫離正軌。
“雙減”政策的基本策略是通過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培養(yǎng)興趣愛好,使學生能夠得到充分的自我發(fā)展。如今,體育中考的項目設置出現(xiàn)了嚴重的失衡現(xiàn)象。歷年長沙市體育中考球類項目的選項中,排球成為體育中考中最為“火爆”的選擇項目,平時在學校學生最喜歡的籃球和足球卻成了體育中考的冷門項目,這種學校體育與中考體育的反差是現(xiàn)階段最為普遍的現(xiàn)象,除了考試評價機制的影響,場地器材與學校師資也是造成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因此,排球成了中考的“無效”項目,中考結束后,基本再無學生會練習排球墊球或進行排球比賽、游戲等。“無效”中考項目的出現(xiàn)使其與學校體育的初衷相違背,也阻礙了“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鼓勵學生養(yǎng)成終身體育習慣”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因而使學校體育改革的長期效益降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也是體育運動形成長期效益的有效助力,形成終身鍛煉習慣的有效手段?!半p減”政策要求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興趣小組以及社團活動。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與“雙減”政策相契合,又與體育中考的長期效益相適應。從目前體育中考的現(xiàn)狀來看,體育中考的“應試”化效應非常突出,在準備體育中考期間,學生為考試而鍛煉,其運動技能、身體素質都能夠大幅度提升。進入高中和大學階段后,學生的運動各方面能力明顯下滑,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高中和大學階段沒有延續(xù)體育鍛煉,初中階段的體育鍛煉僅停留在體育中考這一“應試”階段。因此,體育中考應尋求考試與興趣的平衡點,開設與學生興趣相契合的運動項目作為考試項目,既有利于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避免“應試”教育帶來的危害,有效激發(fā)體育中考的長期效益。同時,學校與政府部門要積極探索、建立落實校內(nèi)和校外一小時體育鍛煉的長效機制。
“雙減”政策的出臺與逐步落實,必將改變我國基礎教育的環(huán)境,同時學校教育也需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從1979年至今,在我國探索與落實體育中考制度的四十多年中,體育中考在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今后體育中考如何發(fā)展,也將影響初中教育的方方面面。綜合長沙市體育中考的發(fā)展歷程、價值定位與改革特點,體育中考的發(fā)展應當回歸教育本位,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與區(qū)域地緣特色相結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fā)展的意見》等政策的相應出臺,學校體育不僅在政策層面受到了重視,在執(zhí)行層面也得到很好的落實。云南省教育廳分階段將體育中考的分值提升到了與語、數(shù)、外等主科同等地位,開創(chuàng)了“第四主科”的新局面。這種模式以反向逼近的形式使各地方、各學校重新重視學校體育,真正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開足開齊體育課,使“每天鍛煉一小時”得到有效落實。長沙市學校體育在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基礎,在“雙減”政策的激勵下,體育中考的價值必將突出學校教育的基本要素,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成為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力抓手,從而回歸教育的本位功能。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同時也是學習的主體。無論體育中考如何改革,如何發(fā)展,其基本對象是學生,改革與發(fā)展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狀況和現(xiàn)有水平而進行。就長沙市體育中考現(xiàn)狀而言,特殊學生體育中考的成績評定一直也是備受爭議的話題。殘疾學生以滿分為體育中考成績,有二甲以上醫(yī)院開具證明申請免考的學生,按項目60%的分值進行計算。因此,部分具有此種情形的學生具有體育“免考”資格后,更加不愿參加體育活動,更甚者長期以“病假”的形式缺席體育課。對于這部分學生而言,體育的健身與康復功能沒有發(fā)揮任何作用。另外,體育特長生在現(xiàn)有體育中考模式下的地位也很尷尬,在中考項目設置以外的體育特長生在完成自己體育專業(yè)訓練的同時,也需要練習中考體育項目,對他們而言,體育中考成了他們的“負擔”。因此,體育中考的發(fā)展在以學生興趣為基礎的同時,也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評價方式,實現(xiàn)體育中考評價的多元化。
體育不僅具有運動屬性,其中也包含了眾多的文化屬性。無論是校園文化,還是體育文化,都離不開人文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體育中考項目增設是目前體育中考改革的主要方法之一,如何增設體育中考項目,增設什么類型的體育中考項目,都對學校體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在南方地區(qū),體育中考增加了游泳項目;北方地區(qū),增加了冰雪項目;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增加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這是體育中考與地緣特色相結合的具體表現(xiàn)。體育中考與地緣特色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區(qū)域特色體育文化的發(fā)展,更能得到學生與家長的認同,提高對體育中考的認可程度,是去“應試”化,增“興趣”化的有效手段。深圳、上海等南方地區(qū)將游泳設置為體育中考項目,長沙市也將在2022年體育中考中增加游泳項目,雖然執(zhí)行層面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但體育中考與地緣特色相結合的方式證明了體育中考正往合理化、多元化等方向發(fā)展。
在“雙減”政策推行的背景下,長沙市學校體育教育與體育中考的發(fā)展,離不開改革與創(chuàng)新,兩者也將為長沙市的教育質量的提升發(fā)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方面,學校體育教育要抓住“雙減”政策落實的契機,優(yōu)化體育學科教學體系,采用豐富的活動形式優(yōu)化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將體育作為一種手段介入學生減負活動中,為體育中考助力的同時,發(fā)揮學校體育的長期效益機制。體育中考的改革與發(fā)展,不僅要重視自身存在的弊端,也應該具有長期發(fā)展的視野,推動青少年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完成新時代學校教育的育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