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文, 周 銘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珠江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急性心功能不全是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因急性心臟病的發(fā)生使得心臟排血量減少,使得臟器組織灌注減少,引起肺淤血,該病存在病情嚴重、死亡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影響[1]。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能量代謝異常是誘發(fā)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積極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異常對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曲美他嗪與磷酸肌酸鈉均是目前臨床常用于改善細胞能量障礙的主要藥物,均可通過細胞內外調控起到改善心肌能量代謝的作用。因此,曲美他嗪與磷酸肌酸鈉在急性心功能不全發(fā)作的臨床中具有相比利尿、活血、擴張血管藥物等更加直接的治療效果[2]。因此,本研究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曲美他嗪與磷酸肌酸鈉,旨在更好地改善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臨床效果。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簡單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53例。其中,對照組男29例(54.7%),女24例(45.3%);年齡42~78歲,平均(57.08±7.14)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Ⅲ級15例(28.3%),Ⅳ級38例(71.7%)。試驗組男31例(58.5%),女22例(41.5%);年齡39~79歲,平均(58.79±8.07)歲;美國紐約心臟病學會心功能分級Ⅲ級19例(35.8%),Ⅳ級34例(64.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心功能不全的臨床診斷標準[3];②研究對象及其家屬均在意識清楚下知情同意;③無藥物過敏史或過敏體質。排除標準:①伴有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肺部疾病、肝腎功能不全、低血壓、血糖控制不佳;②伴有酸中毒、呼吸衰竭、惡性腫瘤、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③治療依從性差,中途退出研究。
1.2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洋地黃、擴張血管藥物等。試驗組在對照組傳統(tǒng)藥物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磷酸肌酸鈉(北京利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8079)2g,溶于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100mL進行靜脈滴注,1次/d??诜}酸曲美他嗪片(北京萬生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5167),每次20mg,每日3次。服藥后,觀察72h為治療觀察期。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荷蘭飛利浦公司,iE33型)檢測患者室間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心室舒張末期末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計算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床旁X光測定患者治療前后心胸比。采血檢測患者心臟血清學指標B型鈉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N-末端腦鈉肽前體(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氧化應激指標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觀察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并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2.1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和心胸比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心率及心胸比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心率與治療前相比,差值均為正數(shù)(P<0.05);而試驗組治療后心胸比低于治療前,差值為正數(shù),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心胸比明顯降低,差值均為正數(shù)(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心率和心胸比的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心臟血清學指標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BNP及NT-proBNP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清BNP和NT-proBNP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值均為正數(shù)(P<0.05);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血清BNP和NT-proBNP均明顯降低,差值均為正數(shù)(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臟血清學指標的比較
2.3兩組治療前后左心室結構指標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LVEDD、IVST、LVPWT及LVEF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LVEF均高于治療前,差值均為負數(shù)(P<0.05);試驗組治療后LVEDD、IVST、LVPWT均明顯低于治療前,差值均為正數(shù)(P<0.05);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LVEDD、IVST和LVPWT均明顯降低,差值均為正數(shù),LVEF明顯提高,差值為負數(shù)(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左心室結構指標的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的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丙二醛及SOD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丙二醛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值均為正數(shù),SOD水平均高于治療前,差值均為負數(shù)(P<0.05);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丙二醛明顯降低,差值均為正數(shù),SOD明顯提高前,差值均為負數(shù)(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的比較
2.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比較:對照組治療前后未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血細胞明顯變化等情況;試驗組服用磷酸肌酸鈉期間出現(xiàn)低血壓和胸悶1例,惡心1例,經對癥處理后癥狀消失。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0.00%vs3.8%),并無明顯差異(P>0.05)。
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主要機制之一是心肌細胞缺血缺氧,因細胞內有氧方面氧化減少,無氧方面酵解提升,最終因為能量物質不足而引起心肌細胞廣泛損傷,加之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等有害代謝產物的形成可導致心肌損傷進一步加重,因此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異常是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4]。利尿、擴張血管、氧療等傳統(tǒng)治療方案主要是通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情況而起到間接改善心肌細胞能量代謝異常的作用,因此在臨床治療效果上有待提高。
曲美他嗪與磷酸肌酸鈉的作用均為直接供給能量至心肌細胞,有效減少產生有害代謝產物,因此對急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療具有更為直接、顯著、快速的臨床療效。其中,曲美他嗪是目前臨床常用于治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藥物,具有良好的療效,其對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①作為一種哌嗪類化合物和長鏈3-KAT抑制劑,曲美他嗪可通過作用于細胞內三磷酸腺苷和磷酸,阻滯游離脂肪酸氧化反應,從而可加快血管內葡萄糖代謝,促進心肌細胞內三磷酸腺苷的產生,進而發(fā)揮保護心肌細胞的功能。②可抑制由交感神經興奮引起的脂肪酸氧化增加,從而可提高對葡萄糖的利用。③曲美他嗪可阻滯心肌細胞中自由基的產生,減輕氧化應激及其代謝產物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并通過減輕炎癥和抑制細胞凋亡等機制,有效緩解炎癥反應,修復損傷的心肌細胞[5]。
磷酸肌酸鈉對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療機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①作為一種外源性具有高能源的物質,磷酸肌酸鈉可直接進入細胞內為其提供能量,可確保細胞的正常生理穩(wěn)態(tài)。②可為肌動蛋白-肌球蛋白的滑行提供能量,促使心肌收縮力恢復。③可有效改善血管上皮細胞的生理狀態(tài),減少血液中的二磷酸腺苷,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改善心肌微循環(huán)的作用[6]。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對照組,試驗組治療后心胸比、LVEDD、IVST、LVPWT、血清BNP、NT-proBNP及丙二醛均明顯降低,LVEF和SOD均明顯提高。結果表明,利尿劑、洋地黃、擴張血管藥物等傳統(tǒng)藥物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磷酸肌酸鈉和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臟功能,其原因可能在于二者可通過協(xié)同作用,共同抑制炎癥因子和氧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傷,因此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7,8]。此外,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并無明顯差異。提示聯(lián)用磷酸肌酸鈉和曲美他嗪對患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9]。
綜上所述,在傳統(tǒng)藥物治療的同時,聯(lián)合應用磷酸肌酸鈉和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急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臟結構改變和心臟血清學指標,取得顯著的治療效果,且二者聯(lián)用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