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靜愔,陳澍,柯碧蓮,何青青,王浩藝,平鍵,陳建杰,成揚
(1.上海市光華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上海 200052;2.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上海 200040;3.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080;4.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上海 201203)
原發(fā)性肝癌是高病死率的惡性腫瘤之一,給世界各國人民的健康帶來極大危害。我國是原發(fā)性肝癌的重災區(qū),患者數(shù)量和病死率均占世界前列。目前肝癌治療尚無特效藥,基本采用綜合治療方案,早期以手術治療為主,對無法手術或者不能耐受手術的,采用TACE、姑息治療和綜合對癥處理,以此控制腫瘤生長和轉移,延長患者生存期[1-2]。肝癌是一種具有高轉移潛能的惡性腫瘤,其復發(fā)和轉移是大多數(shù)肝癌患者治療失敗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上皮-間充質轉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被認為是腫瘤細胞擴散的初始步驟,可導致惡性腫瘤的侵襲和轉移,因此抑制腫瘤細胞EMT 的發(fā)生對腫瘤的治療具有積極意義[3-4]。
在肝癌的預防治療中,從中醫(yī)藥寶庫中發(fā)掘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無疑是其發(fā)展方向之一[1]。蒼術為菊科草本植物茅蒼術[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蒼術[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塊莖,味辛、苦,性溫,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是臨床許多中藥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蒼術酮是從蒼術中分離得到的倍半萜類有效成分,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蒼術酮具有保肝、抗病毒和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5-6]。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蒼術酮可抑制肝癌HepG2細胞的增殖和遷移,誘導腫瘤細胞的凋亡[7]。本研究擬在既往研究基礎上,通過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癥聯(lián)合免疫缺陷小鼠(non-obese diabetes/server combined immune deficiency,NOD/SCID)小鼠左側背部皮下種植HepG2 細胞懸液的方法制備肝癌荷瘤小鼠模型,以進一步研究蒼術酮對腫瘤生長、EMT 和凋亡的影響。
肝癌細胞株HepG2(美國ATCC,MD,USA)采用常規(guī)傳代保種。細胞使用DMEM 培養(yǎng)基(美國Hyclone公司)培養(yǎng),添加10%胎牛血清(美國Gibco 公司)和1%的青霉素和鏈霉素(美國Hyclone 公司),于5%CO2,37°C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NOD/SCID 小鼠,體質量18~22 g,6~8周齡,購自北京華阜康公司。動物飼養(yǎng)溫度(22 ± 2)°C,濕度50%~60%。所有動物自由進食飲水。適應環(huán)境1 周后開始實驗。在NOD/SCID 小鼠左側背部,皮下種植100 μL的HepG2細胞懸液,劑量為1×107/只。當注射位置腫瘤生長到50~100 mm3之后,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蒼術酮低劑量組(低劑量組)和蒼術酮高劑量組(高劑量組),每組6只。根據(jù)課題組前期預實驗,將蒼術酮溶于玉米油中,低、高劑量組分別按照5、10 mg/kg劑量灌胃給藥;對照組給予玉米油灌胃。每日1 次,共15 d。
1.3.1 腫瘤組織體積與質量
實驗結束后處死小鼠,采集血液和相應組織標本,腫瘤瘤體立刻拍照并稱重,取部分腫瘤組織固定于福爾馬林溶液中,待進一步檢測。皮下腫瘤體積測量公式如下:
腫瘤體積(mm3)=0.5×L×W2
其中,L是腫瘤長度,W是寬度。
1.3.2 免疫組化染色法觀察腫瘤組織細胞增殖情況
將固定好的腫瘤組織采用石蠟進行包埋,切成5 μm 組織切片,貼附在載玻片上。使用二甲苯和梯度分級乙醇對切片進行脫蠟和再水化,再將切片浸入目標回收溶液中水浴30 min。用3% H2O2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15 min,用山羊血清阻斷非特異性結合50 min。切片依次用Ki-67 Ⅰ抗和HRP 標記的Ⅱ抗聚合物共孵育反應,最后用DAB 染色和甲基綠復染,在顯微鏡下觀察拍攝。
1.3.3 Western blot 法檢測腫瘤組織EMT 標志物、凋亡相關因子蛋白表達水平
用含有1 mmol/L PMSF的RIPA裂解緩沖液(上海碧云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裂解組織樣品,使用BCA法測定蛋白質濃度。用5%脫脂牛奶阻斷非特異性結合1.5 h,Ⅰ抗(Bcl-2、Bax、裂解Caspase-3、α-SMA、波形蛋白、N-鈣黏蛋白、E-鈣黏蛋白、MMP-2、MMP-9、TIMP-2和GAPDH)在膜上孵育4°C 過夜。Ⅱ抗在室溫下孵育1 h。通過化學發(fā)光試劑顯示蛋白質條帶,采用Amersham prime ECL Plus detection system(Pittsburgh,PA)進行定量檢測分析。
統(tǒng)計分析采用SPSS 13.0 軟件,所有數(shù)據(jù)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多樣本間的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代表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結果顯示,對照組肝癌荷瘤小鼠的腫瘤體積和質量都比較大。經治療后,低、高劑量組的腫瘤組織體積和質量均明顯下降(P<0.01),并呈現(xiàn)劑量依賴性,且高劑量組明顯低于低劑量組(P<0.05)。見圖1、表1。
表1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體積和質量比較(±s)
表1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體積和質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1)P <0.01;與低劑量組比較,2)P <0.05。
組別對照組低劑量組高劑量組n6 6 6腫瘤體積(mm3)810.90±111.54 392.85±69.131)329.82±58.231)2)腫瘤質量(mg)730.81±53.70 238.96±40.571)190.41±41.281)2)
圖1 肝癌荷瘤小鼠腫瘤組織
Ki-67 免疫組化染色顯示,對照組Ki-67 陽性染色面積十分明顯,顯示皮下注射的HepG2 細胞增殖活躍;蒼術酮組Ki-67 陽性染色面積均顯著縮小,尤其以高劑量組最為明顯??梢姡n術酮治療抑制了腫瘤細胞的增殖。見圖2。
圖2 肝癌荷瘤小鼠腫瘤組織Ki-67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圖(×100)
Western blot檢測結果顯示,低、高劑量蒼術酮的干預均對EMT(E-鈣黏蛋白、N-鈣黏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和EMT促進因子(MMP-2、MMP-9和TIMP-2)的表達產生了作用。與對照組相比較,低、高劑量組均顯著上調了上皮標記物(E-鈣黏蛋白)的表達,下調了間充質標記物(N-鈣黏蛋白、波形蛋白和α-SMA)的表達,顯著增加了TIMP-2的表達,降低了MMP-2和MMP-9的表達,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圖3、表2。
表2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組織EMT標記物的蛋白表達量比較(±s)
表2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組織EMT標記物的蛋白表達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1)P <0.01,2)P <0.05;與低劑量組比較,3)P <0.01,4)P <0.05。
組別對照組低劑量組高劑量組n6 6 6 TIMP-2 0.104±0.001 0.207±0.0231)0.483±0.0521)3)MMP-2 0.878±0.067 0.353±0.0281)0.306±0.0241)MMP-9 0.826±0.070 0.255±0.0241)0.242±0.0221)N-鈣黏蛋白0.499±0.044 0.328±0.0232)0.134±0.0291)3)E-鈣黏蛋白0.085±0.012 0.193±0.0291)0.277±0.0591)3)波形蛋白1.556±0.129 0.533±0.0551)0.104±0.0201)3)α-SMA 0.886±0.071 0.334±0.0341)0.251±0.0341)4)
圖3 各組肝癌荷瘤小鼠腫瘤組織EMT標記物檢測結果
Western blot 檢測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低、高劑量蒼術酮的干預均顯著降低了Bcl-2 的表達水平,顯著增加了Bax 和裂解Capase-3 的表達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與低劑量組比較,高劑量組影響更顯著。見圖4、表3。
圖4 肝癌荷瘤小鼠腫瘤組織Bcl-2、Bax和裂解Caspase-3檢測結果
表3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組織Bcl-2、Bax和裂解Caspase-3的蛋白表達量比較(±s)
表3 各組荷瘤小鼠腫瘤組織Bcl-2、Bax和裂解Caspase-3的蛋白表達量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1)P <0.01,2)P <0.05;與低劑量組比較,3)P <0.05,4)P <0.01。
組別對照組低劑量組高劑量組n6 6 6 Bcl-2 0.663±0.058 0.203±0.0251)0.123±0.0201)3)Bax 0.561±0.037 0.731±0.0772)1.094±0.0431)4)裂解Capase-3 0.265±0.033 0.398±0.0372)0.882±0.0761)4)
由于肝癌早期臨床癥狀常不明顯,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發(fā)展到晚期,導致治療十分困難,預后較差。腫瘤細胞的侵襲和遷移能夠促進遠處轉移,這是肝癌患者高復發(fā)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肝癌發(fā)病的分子機制十分復雜,目前臨床藥物的療效有限,效果不甚理想[8]。近年來中醫(yī)藥在對肝癌的治療中不斷取得進展,可從整體上系統(tǒng)地調控機體抑制腫瘤,在臨床上已經漸漸顯露出獨特優(yōu)勢[1-2]。中草藥提取物或其衍生物已成為發(fā)現(xiàn)和開發(fā)新型抗癌藥物的重要來源[5-6]。作為從蒼術中分離得到的活性成分,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蒼術酮能夠降低肝癌HepG2 細胞線粒體膜電位,增加細胞內ROS 水平,誘導其早期凋亡,并可呈劑量依賴性地抑制肝癌HepG2 細胞的增殖和遷移[7]。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蒼術酮在整體動物模型上能夠抑制NOD/SCID 小鼠皮下荷瘤的生長,減少了腫瘤體積和質量;Ki-67 免疫組化染色顯示其抑制了腫瘤細胞的生長活性,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體內抗腫瘤效應。
大量證據(jù)表明,上皮細胞惡性腫瘤可以通過EMT獲得遷移和侵襲能力,從而促進腫瘤的擴散和轉移[9]。EMT 的主要特征是上皮標記物,如E-鈣黏蛋白和ZO-1 的丟失,并伴隨間充質標記物,如波形蛋白、α-SMA 和N-鈣黏蛋白的增加[10]。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蒼術酮干預上調了上皮標志物E-鈣黏蛋白水平,降低了間充質標志物α-SMA、N-鈣黏蛋白和波形蛋白水平。結果提示表面蒼術酮能夠抑制肝癌皮下荷瘤的EMT 過程。
由于腫瘤轉移是涉及一系列復雜相互作用的多步驟過程,細胞外基質和基底膜的降解是促進腫瘤細胞遷移和侵襲的關鍵步驟?;|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是一類重要的降解細胞外基質的蛋白水解酶,在細胞外基質的降解中起重要作用,MMP 的高表達可促進腫瘤細胞的侵襲和遷移。MMP-2 和MMP-9 是兩種重要的MMP,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在降解細胞外基質基本骨架Ⅳ膠原中發(fā)揮重要作用[11-12]。本研究發(fā)現(xiàn),蒼術酮能有效抑制MMP-2 和MMP-9 的表達,并增加MMP 抑制劑TIMP-2 的表達。綜合這些結果表明,蒼術酮可通過抑制EMT和下調MMP-2和MMP-9的表達來抑制肝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
Bcl-2家族蛋白在線粒體依賴性凋亡中起主要調節(jié)作用,在正常情況下,Bax 定位于細胞質并與Bcl-2結合形成異二聚體,穩(wěn)定促凋亡蛋白的胞質定位,抑制細胞凋亡。如果Bcl-2/Bax 平衡被凋亡誘導信號破壞,導致Bax 與Bcl-2/Bax 異二聚體分離并轉移到線粒體膜上,即可啟動凋亡途徑[13-1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蒼術酮顯著降低了Bcl-2 的表達水平,增加了Bax和裂解Caspase-3的表達水平,結合既往研究,顯示其可能通過凋亡途徑發(fā)揮對肝癌細胞的抑制作用[7]。
綜合研究結果顯示,蒼術酮具有一定的體內抗腫瘤效應,可通過抑制EMT 和下調MMP-2 和MMP-9的表達來抑制肝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通過凋亡抑制肝癌細胞的生長。綜合國內外研究顯示,蒼術酮具有抗腫瘤、降血壓、保護呼吸系統(tǒng)、抗炎、鎮(zhèn)痛、抗氧化、保肝、抗流感病毒和除螨等廣泛良好的藥理活性[5,16-17]。深入開展對蒼術酮治療肝癌的研究,可擴展對該成分在現(xiàn)代藥理學方面的新認識,也對合理開發(fā)中藥新藥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