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花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和邏輯性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在傳授基本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在思考中把握數(shù)學的各種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分層教學,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探究活動,引入游戲,培養(yǎng)質疑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育;獨立思考能力;養(yǎng)成方法
前言
小學數(shù)學中有很多邏輯知識,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維能力,以加深對一些理論知識的認識,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能,就要找到一種科學的教學方式。本論文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為目標,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小學數(shù)學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缺乏自控力
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習基礎尚未鞏固就升入較高年級,面對難度加大的問題,學習時相當吃力。有的學生會因此尋求他人幫助,表明困惑,努力解決。也有部分學生在遇到難題時自制能力較差,直接照抄參考答案,或是在網(wǎng)上搜索答案,直接抄寫。這樣的形式確實可以讓學生很快完成作業(yè),卻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極大的危害,也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若是學生長期依賴答案,會讓學生失去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無法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教師若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這種行為,一定要進行正確的引導,也不能一味地批評,而應采用合適的方式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學生在遇到難題時應自主嘗試,解答錯誤也沒有關系,應養(yǎng)成好習慣,擁有自控能力。若是學生無法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的學習道路必然充滿波折。
(二)缺乏良好的課堂氛圍
受應試教育影響,仍然有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采用“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照本宣科講解課堂內容,使得整個課堂展現(xiàn)出極枯燥乏味的氛圍,難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甚至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無法真正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般都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被動地聽,使得學生無法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也難以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應積極求變,改革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講述知識點時改變自己的方法,讓知識點能夠真正吸引學生。小學生年紀較小,對很多東西很陌生,在課堂學習時也難以消除緊張感,若是知識點始終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學會就忘。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點,學生也很容易產生反抗心理。久而久之,教學效果不僅難以提升,反而會出現(xiàn)效果極差的現(xiàn)象。
(三)教學目標不明確
教師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也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能力與思考能力,而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點,只有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生才能夠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許多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更關注知識的積累量,常常會忽視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思維的重要性,使教學過程主次不分,目標模糊,無法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小學時期,學生年紀較小,一切都處于發(fā)展階段,教師若能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可以促進學生之后的學習與成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方式與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思維基礎。若無法做到這一點,那么學生會在之后的學習中產生更多的問題,沒有思維基礎,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二、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
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課程中抽象的內容通過具體的視頻和圖片展現(xiàn)出來,直觀展現(xiàn)知識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在互聯(lián)網(wǎng)直接搜尋能夠直觀講解部分知識點的視頻,將其與課件進行有效融合,在課件中將視頻中沒有講述完整的內容進行補充和拓展,形成完整的教學過程,利用一種容易理解和感興趣的方式將知識點通過另一種形式展現(xiàn)出來,實現(xiàn)抽象理論的具象化。針對較復雜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將視頻拆解為多個小視頻,在講解完一個小知識點后進行專項訓練,鞏固基礎知識后進行下一項教學內容的訓練,將視頻內容與教學方式相融合,實現(xiàn)高效教學模式,提升學習效率。
(二)實施開展分層教學
教師在設計思考問題時需要充分考慮其個體差異性,按照思考能力選擇合適的問題難度,通過設置差異化問題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夠在正確問題的引導下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提升。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可以將問題的考查點設計在概念的拓展和應用等方面,針對基礎學習能力較弱、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讓其思考關于概念的應用型問題,以應用題目為主引導其鞏固基礎知識,加深對概念意義和用法的理解;針對具有一定學習能力的學生,可以為其設計概念的拓展型問題,引導其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知識的有效拓展。
(三)積極開展探究活動
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將預習的任務交到學生自己手中,令其自行收集與本課程有關的資料并進行思考與理解,完成知識的初步掌握。在基本預習階段完成后,教師可以設置探究小組,借助團隊的力量完成自主理解內容的驗證,合作探究出科學的、高效的知識整理方法,為提升學習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將整理的內容進行總結和歸納,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思考方向,營造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模式。
(四)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在日常生活中挑選一種有趣的現(xiàn)象或話題,設計一個生活中常見的數(shù)學問題,引導其根據(jù)該問題內容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品直接帶入課堂中,在講解理論內容時直接利用該物品進行演示,可以讓學生各自拿著自己的物品進行對比和分析,通過思考的方式逐步掌握部分規(guī)律,在獨立思考中獲取知識從而獲得成就感。教師可以利用這一體驗引導其積極主動地探索更多數(shù)學概念,不斷完善知識體系。
三、結語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能夠促使其不斷提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習成績,還能夠為其他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師需要將培養(yǎng)和鍛煉獨立思考能力作為重點工作內容,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產生更加全面、立體的思維模式,促使其對于數(shù)學知識產生更加透徹的理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菊明. 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研究[J]. 學周刊,2022,2(2):67-68.
[2] 甄斌. 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研究[J]. 讀與寫,2022(16):121-123.
[3] 張圳. 小學數(shù)學教育中獨立思考能力的養(yǎng)成方法研究[J]. 學周刊,2022,3(3):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