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勉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yī)院護理部, 福建泉州 362000
膀胱癌早期表現為無痛性血尿, 當腫瘤持續(xù)生長、浸潤時,間歇性血尿可發(fā)展為持續(xù)性血尿,晚期表現為排尿不暢、尿潴留等。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與術后輸尿管皮膚造口術是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主要手術方式,患者術后需要通過泌尿造口排尿,多數患者難以適應,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加之對泌尿造口的護理不當,極易出現局部感染等并發(fā)癥,降低患者生活質量??梢姡g后及時予以有效地護理對患者身心康復均有積極意義。 常規(guī)護理主要針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指導,但由于泌尿造口改變了排尿方式,多數患者希望得到家庭的理解、支持,常規(guī)護理顯然無法滿足這一需求[1]。家庭同步健康教育目前在帕金森病等護理中已被證實有效, 該護理模式是指患者家屬與患者共同參與健康教育, 目的在于使患者感受到源自家庭的理解、支持[2]。 吳程為等[3]研究表明,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對泌尿造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穩(wěn)定作用, 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護能力。 基于此, 該研究將2019 年1 月—2020 年2 月方便選取的84 例泌尿造口患者進行分組對比, 旨在進一步探討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配合常規(guī)護理對泌尿造口患者心理狀態(tài)及造口自我護理影響,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就診的84 例泌尿造口患者為觀察對象, 將2019 年1—7 月收治的患者納入參考組(n=42), 將 2019 年 8 月—2020 年 2 月收治的患者納入觀察組(n=42)。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協會審批。參考組男 22 例, 女 20 例; 年齡 46~74 歲, 平均(59.12±6.62)歲;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類別:腺癌 10例,鱗狀細胞癌15 例,尿路上皮癌17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5 例,初中11 例,高中13 例,大專及以上 13 例。 觀察組男 23 例,女 19 例;年齡 45~76 歲,平均(60.06±6.50)歲;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類別:腺癌9 例,鱗狀細胞癌14 例,尿路上皮癌19 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6 例,初中13 例,高中12 例,大專及以上11 例。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意識清醒,自愿簽署該研究知情同意書; ②臨床資料完整, 可配合電話隨訪及家庭隨訪;③有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④B 超顯示突向膀胱腔內的低回聲,強回聲或混合回聲結節(jié)、腫塊;⑤經細胞學檢查確診為膀胱癌。
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溝通障礙;②合并精神性疾??;③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④心臟、肝等重要臟器損傷嚴重。
參考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自患者入院當天起,由責任護士進行接待,結合患者病情進行術前健康教育;術后進行現場教學示范,指導患者自行更換造口袋,講解泌尿造口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原理與鑒別技巧;于患者出院前統(tǒng)一發(fā)放造口健康宣傳手冊、造口護理指導示意圖或光盤。
觀察組在參考組基礎上配合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自患者入院當天起, 責任護士主動以誠懇的態(tài)度與患者及陪同家屬進行交流,觀察患者與家屬的關系是否和睦,了解陪同家屬對膀胱癌及泌尿造口的認知程度; 與患者、家屬深入溝通,細致地講解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對患者康復的積極意義,取得同意后選擇一名家屬參與造口護理管理;術前為患者、家屬進行造口健康教育,說明造口手術的優(yōu)缺點、造口護理用品及使用方法。
②深入掌握造口護理技能。術后第2 天,由責任護士觀察患者泌尿造口的顏色及大小,評估造口狀況,為患者示范造口護理的具體步驟, 包括使用造口測量尺測量造口大小、形狀,裁剪造口袋粘膠中心孔,更換造口袋、底盤,夜間護理等,教會掌握患者測量造口、裁剪中心孔、沖洗造口袋等技巧;強調撕離造口袋時注意保護皮膚,防止皮膚損傷等注意事項。
③評估造口護理方式。 術后3 d 至出院,由家屬協助患者進行造口袋護理,依據清潔造口周圍皮膚-測量造口-剪孔-關閉造口袋底部排放閥-粘貼底盤-連接造口袋-排空造口袋-更換造口袋-更換底盤的步驟進行,責任護士在家屬操作時注意觀察,及時予以針對性意見, 直至患者及家屬完全掌握造口護理技能。
④強化健康教育?;颊叱鲈汉蟮? 周,由造口??谱o士進行電話隨訪, 了解患者及家屬出院后的造口護理情況,對其存在疑惑的護理操作進行解答,如粘膠中心孔大小必須適合造口大小, 這是因為中心孔過大,尿液會積留于造口、粘膠之間,造成皮膚損傷;而中心孔過小會對造口黏膜造成壓迫,更換造口袋時產生的摩擦極易誘發(fā)出血; 再次強化患者及家屬對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內容的認知, 減少其對造口護理方式不熟悉所產生的負面情緒, 熟練將所學的造口護理內容運用于日常生活中。
⑤定期進行專項培訓。 每周六下午18:00 在病區(qū)示教室統(tǒng)一進行專項培訓, 要求所有造口患者家屬到場,未到場的進行視頻培訓,培訓內容與患者造口護理技能培訓內容一致, 包括造口袋的選擇、清洗、處理、儲存,粘膠中心孔裁剪技巧,造口護理常見并發(fā)癥征兆及處理方式等。
⑥定期進行交流會。每周專項培訓后組織患者、家屬在病區(qū)示教室參與交流會,先對專項培訓有明顯進步的家屬予以表揚,再與患者、家屬互動,了解患者術后產生的心理變化、造口狀況及造口護理中存在的疑惑,將所反饋的情況進行匯總,予以針對性指導;對心理狀態(tài)差的患者, 在交流會后單獨與其進行溝通,鼓勵其正確對待生理變化,積極進行造口護理。
①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估兩組焦慮、抑郁程度;SAS 含有睡眠障礙、面部潮紅、胃部不適、手足刺痛等20 項條目,以50 分為臨界分值,<50 分為正常,無焦慮癥狀,50~59 分為輕度焦慮,60~69 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4];SDS 含有易哭、易倦、食欲減退、無價值感等 20 項條目, 以 53 分為分界值,<53 為正常,無抑郁癥狀,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2 分為中度抑郁,>72 分為重度抑郁[5]。上述量表>臨界值的分值高,提示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明顯,心理狀態(tài)差。
②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中文版Kristensen 泌尿造口自我護理量表評估兩組對泌尿造口的自我護理技能水平,該量表含有對造口的認識,清潔造口周圍皮膚,拆卸、安裝造口裝置,測量造口直徑,選擇相應尺寸的底盤, 安裝引流袋共7 項技能, 分值范圍為0~21 分,分值低提示患者造口自理能力越差[6]。
③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評估兩組生活質量,該量表由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狀態(tài)共4 個維度組成,總分100 分,分值低提示患者生活質量差[7]。
④記錄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尿路結晶、皮膚黏膜分離、造口出血、脫垂。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SAS、SDS 分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觀察組 SAS、SDS 分值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SAS、SDS 分值對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SAS、SDS 分值對比[(),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points]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參考組(n=42)觀察組(n=42)t 值P 值SAS干預前 干預后59.31±3.29 60.20±3.26 1.245 0.108(50.68±2.17)△(45.64±1.42)△12.595<0.001 SDS干預前 干預后62.46±3.42 63.07±3.48 0.810 0.210(51.08±2.68)△(44.62±1.83)△12.901<0.001
干預前, 兩組泌尿造口自我護理分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觀察組造口自我護理分值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泌尿造口自我護理分值對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urostomy self-ca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泌尿造口自我護理分值對比[(),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urostomy self-car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points]
注:與同組干預前對比,△P<0.05
組別 干預前 干預后參考組(n=42)觀察組(n=42)t 值P 值12.32±1.31 12.23±1.29 0.317 0.376(16.65±1.40)△(19.02±1.30)△8.040<0.001
干預前, 兩組GQOLI-74 各領域分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干預后,觀察組 GQOLI-74 中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物質生活狀態(tài)領域分值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GQOLI-74 分值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GQOLI-74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oints]
表3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GQOLI-74 分值對比[(),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GQOLI-74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points]
組別軀體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社會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參考組(n=42)觀察組(n=42)t 值P 值12.38±1.45 12.30±1.42 0.256 0.400(20.31±2.11)△(23.46±2.08)△6.890<0.001 11.46±1.34 11.38±1.36 0.272 0.393(17.32±1.65)△(19.33±1.62)△5.633<0.001
續(xù)表3Table 3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術后尿流改道術是治療浸潤性膀胱癌最常用的手術方式, 該治療方案需要將患者發(fā)生病變的膀胱進行切除, 清掃淋巴結并通過泌尿造口將尿液排出體外, 可促進泌尿道疾病的痊愈, 但大多患者由于排尿方式的變化及造口皮膚的不適,術后心理狀態(tài)較差,提高護理難度[8]。 同時,有部分患者因得不到家庭關懷、理解會加劇心理負擔,對造口護理產生消極態(tài)度, 進一步降低常規(guī)護理的干預效果, 而出院后由于造口護理操作不當極易誘發(fā)系列并發(fā)癥,生理、心理上的雙重不適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術后康復[9]。因此,如何幫助患者得到家庭的理解、關心成為泌尿造口護理中的研究熱點。
隨著現代護理學由“以疾病為中心”護理階段發(fā)展至“以人的健康為中心”護理階段,醫(yī)學者逐漸認識到家庭對護理的重要性[10]。 王紅艷[11]研究將74 例泌尿造口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家庭同步健康教育,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后SDS 分值低于對照組(P<0.05)。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 SAS、SDS 分值均低于參考組(P<0.05),這表示相較于單一予以常規(guī)護理,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配合常規(guī)護理,在緩解泌尿造口患者的負面情緒方面更具優(yōu)勢,這與王紅艷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疾病的康復不僅與患者自身有關, 來自家庭的陪伴與支持也是護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但常規(guī)護理中以患者健康為中心,主要針對患者本人進行健康教育, 忽視了家庭陪伴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當患者術后感受不到來自配偶、兒女等家屬的關懷時,產生的負面情緒難以自行排解[12]。 觀察組以常規(guī)護理+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進行干預,在征求患者及家屬的同意下選擇家屬參與造口護理管理, 提高患者家屬的參與感。 要求其與患者共同參與健康教育, 在學習護理知識的過程中陪伴患者, 給予其關心、鼓勵,滿足患者心理需求,以此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助于保持其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13]。 該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的造口自我護理分值高于參考組(P<0.05),這表明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配合常規(guī)護理能提高泌尿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我護理水平。 家庭同步健康教育中,自患者手術當天至出院,有計劃地安排各階段的造口護理健康教育。 手術當天介紹造口護理各用品的使用方法, 使其對術后護理有心理準備,引導其盡快接受造口的現實,從而主動參與造口自我管理[14]。 術后第2 天開始為患者進行現場示范, 患者在觀察護士的示范動作后對護理步驟有初步印象,通過實際操作掌握造口護理操作技能[15]。 出院后由??谱o士定期進行隨訪, 再次強化健康教育內容,有針對性地指導,有助于患者掌握造口自我護理技巧[16]。
該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干預后的GQOLI-74各領域分值均高于參考組(P<0.05),這提示泌尿造口患者接受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配合常規(guī)護理后,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高。通常情況下,患者術后身體較為虛弱,精神難以集中,學習能力尚未完全恢復,住院期間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照顧會使其產生依賴[17]。同時, 有部分患者由于經濟或個人原因選擇提前辦理出院手續(xù), 此時其造口自我護理能力尚未完全掌握,健康教育的干預效果欠佳。家庭同步健康教育術后第3 天開始對患者及家屬的造口護理技能進行評估, 確保雙方均完全掌握, 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減少對護理人員的依賴[18]。 周曉敏等[19]研究將96例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前組予以常規(guī)健康教育,后組予以同伴支持健康教育,隨訪6 個月后,實驗組生活質量總評分為 (46.37±7.12) 分, 高于對照組的(40.98±6.43)分(P<0.05),這表明基于同伴支持為主導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該研究家庭同步健康教育中,干預后,觀察組GQOLI-74 中的軀體功能(23.46±2.08)分、社會功能(19.33±1.62)分、心理功能(19.02±1.40)分、物質生活狀態(tài)領域分值(15.20±1.15)分均高于參考組(P<0.05)。 患者在住院期間與家屬共同學習造口護理相關知識, 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通過彼此之間的良好互動加快患者對造口袋沖洗、更換等技巧的掌握。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造口護理的錯誤操作, 則可由患者家屬予以指導,保證護理的延續(xù)性,在正確的造口護理中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與周曉敏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該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這說明泌尿造口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同時進行家庭同步健康教育, 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盡早為患者示范造口護理的具體步驟,教會患者掌握護理造口的要點,定期進行專項培訓,教會患者家屬觀察造口周圍皮膚的血運情況, 旨在進一步提高患者家屬的造口護理技能水平, 日常生活中相互監(jiān)督、相互補充,避免患者操作不當對造口的反復刺激誘發(fā)并發(fā)癥[20]。 交流會中對表現優(yōu)異的患者家屬予以褒揚、鼓勵,調動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對參與患者造口護理的積極性;對其細節(jié)性的遺漏、疏忽進行指正,規(guī)范護理操作方法與步驟,保證患者造口安全,對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具有積極意義[21]。
綜上所述,家庭同步健康教育配合常規(guī)護理,有助于緩解泌尿造口患者負面情緒, 提高其造口自我護理水平,還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造口并發(fā)癥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