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玲
摘要:在高中階段,語文學科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需立足核心素養(yǎng)理念,摒棄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授課過程中,讓高中生通過同時閱讀多篇文章,強化閱讀能力與質量,更深層次地領悟文本內涵與思想,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及文學素養(yǎng),并能完全理解與掌握相關知識,保障高中生課堂學習質量,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與不斷進步。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fā),研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相關內容。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中語文;群文閱讀
引言:
在高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不僅靠學生前期知識的積累,更需要學生具備很強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在核心素養(yǎng)要求下要求學生能夠多視角、多角度、多層次地對閱讀文本進行理解和分析[1]。群文閱讀因為其并不是對某一個文本進行分析,而是根據一個中心而選擇多篇文本進行綜合性分析,能夠讓學生從更多方面去理解文本,真正做到通過閱讀對文本有著深入理解,并且能夠在這個基礎上提高自身能力、培養(yǎng)自身核心素養(yǎng)。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群文閱讀的教學重點
(一)指向語言積累運用
群文閱讀教學法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xiàn)原生閱讀,因此,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法的時候最需要讓學生能夠以本真的狀態(tài)來進行閱讀,例如,在閱讀新聞期刊的時候,期刊的內容是碎片化的,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多文本閱讀形態(tài)。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當中提出了學習任務群,其中明確指出與語言方面相關議題的重要性,例如“尋典構類入語境”,以成語為基準,搜尋傳統(tǒng)文化的微縮景觀,以古文課本為基礎分析其中的成語,了解并掌握成語背后的意義,根據不同的成語來構建知識庫,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與積累能力,在搜尋成語的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的語法、語境、邏輯等層次來進行成語分類[2]。
(二)思維品質培養(yǎng)意識
思維決定一個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而訓練思維,提高思維的品質則能夠配合語言的街壘與運用,只有與語言結合起來,思維品質才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這方面,則應當由高中生針對語文課本內容來進行思考,從而得出人生的感悟,思考自我。并且,在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交流當中不斷積累自己的學習經驗。例如,在學習《歷史由我看之六國論》這一課程的時候,則可以通過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來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讓學生們能夠對每一段歷史都能夠擁有屬于自己的見解與看法。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語文群文閱讀的開展策略
(一)通過群文閱讀使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得到提高
在高中階段生字、生詞的學習基本上已經完成,所以語言方面的學習最主要的是語言的積累梳理和運用。群文閱讀通過讓學生閱讀單篇、閱讀多幾倍的文字量,讓學生能夠接觸更多的語言運用,也能夠看到同樣一種情感、場景和心理的描寫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增加語言的積累和理解,從而能夠增加自身語言建構能力[3]。
例如,在進行魯迅作品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對比《狂人日記》《少年閏土》和《祝?!返任谋局袑︳旀?zhèn)的不同描寫,看到其中因為語言構建的不同而讓地點展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教師通過分析講解和比對的方式,讓學生看到同樣的地點、背景在不同的文本中可以通過語言文字的不同組合展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從而為整個文本的中心思想服務。這樣通過有意識地將不同的文本中同一個角度的語文構建方式展現(xiàn)給學生看,讓學生能夠自己明白需要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的語言構建能力。
(二)借助群文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教師可以根據所學課文,搜集多篇不同作者、相同類型的文章,并提出一些問題,激發(fā)高中生求知欲望,以此吸引其主動思考。如此既能促進高中生思維發(fā)展,還能使其通過群文閱讀更好地理解本課內容,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加深記憶,從而提高高中生語文綜合能力與課堂學習質量,收獲顯著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茶館》一課時,本篇課文是現(xiàn)代文學家老舍的話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搜集多篇不同作者、相同類型的文章。
如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從中選取經典部分,讓高中生進行群文閱讀,并提出問題:兩位作者的寫作風格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他們寫作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想表達什么?在此過程中,通過對兩位作者文章的閱讀,能讓高中生積極思考,更好地理解課文內涵與思想,將知識掌握牢固。
(三)通過群文閱讀使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得到加強
在高中階段,閱讀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語言文字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而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器。學生通過閱讀文本,能夠看到中國5000年的文化,并且能夠從古代的唐詩、宋詞中感受到詩詞歌賦的魅力,也能從現(xiàn)當代的小說甚至是其他名著名篇的選讀中,看到每一個時代烙下的印記。教師通過給學生展示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群文閱讀,讓學生能夠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在心中升起身為中國人的自豪,自覺地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文化。
例如,教師以李白的《將進酒》《蜀道難》《行路難》等著名詩篇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素材,以此來看唐詩的大氣磅礴?!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瑥睦畎鬃钪膸资自姼柚?,我們從不曾看到一絲失落和彷徨,有的只有盛世之下的豪邁與激情,這是時代賦予李白的力量,也是身為中國人的力量。教師通過讓學生看到這些,能夠被這些激情感染,能夠激起自己身為盛世之下中國人的自豪,從而更加愛國,更愿意接受傳承中國文化的使命。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開展群文閱讀,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及語文綜合能力。唯有如此,才能讓高中生深刻領悟課文內涵與思想,將語文知識理解透徹,并能牢固掌握,從而讓高中生學習質量得以穩(wěn)步提升,確保高中語文學科教學更具有效性與意義。
參考文獻:
[1]謝莉莉.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教育下群文閱讀教學的推廣[J].學苑教育,2020(28):41-42.
[2]朱琳.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思考[J].高考,2020(34):26-27.
[3]田積山,崔曉菊.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J].成才之路,2020(2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