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夢樓 劉文慧 田 慧
新生兒黃疸表現為膽紅素沉積導致皮膚和/或結膜明顯黃染。當新生兒出現黃疸時,新生兒母親往往會出現緊張、焦慮等表現,對于初產婦表現得尤為突出。自憫是指個體在面對失敗、挑戰(zhàn)、負性經歷和遭受苦難時,理解、善待自己的傾向[1]。近年來,隨著產后抑郁發(fā)病率的上升,產后婦女心理健康成為母嬰專家關注的重點內容。自憫能通過適應性情緒調節(jié)策略,調節(jié)心理、生理系統活動,使個體在壓力下也能維持自身內穩(wěn)態(tài),產生積極的影響,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護因素[2-4]。因此,自憫行為可能有助于產婦調動自身積極情緒,降低產后抑郁發(fā)病率。然而,目前,國內對于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的相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對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現狀進行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促進黃疸新生兒母親心理健康,降低產后抑郁發(fā)病率提供參考。
選取2021年1-8月筆者所在醫(yī)院收治的黃疸新生兒的母親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患兒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患兒母親溝通無障礙;患兒母親承擔患兒主要照顧任務。排除標準:患兒合并心、腦、肺等重要臟器疾??;患兒出生后即母嬰分離、母親暫無患兒照護經歷。本次研究共計納入研究對象300例。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研究者自行編制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產次、分娩方式等。
1.2.2 自憫量表
該量表由陳健等[5]編制,包括自我友善、普遍人性、正念、自我評判、孤立感和過度沉溺6個維度,共計2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法,部分條目反向計分,維度平均分之和為總得分。量表總得分范圍為6~30分,分數越高表示自憫能力越高。該量表Cronbach′s α為0.845。
1.2.3 社會支持量表
該量表由肖水源[6]編制,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維度,共計10個條目。第1~5、8~10條目,采用1~4分評分,第6、7條目回答“無任何來源”計0分,回答“下列來源”者,有幾個來源就計幾分。10個條目的分數相加為總得分,量表總分12~66分,得分越高表明社會支持程度越好。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9,重測信度為0.92。
研究設計階段充分回顧國內外文獻,邀請臨床醫(yī)學、統計學專家以及護理教育學專家就本研究設計進行討論,形成研究方案。正式發(fā)放問卷前,研究者向調查對象解釋本研究的目的及問卷填寫要求,問卷回收后及時檢查有無漏填,問卷回收后采用SPSS軟件排除異常值。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3份,有效回收率96.67%。
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的得分為(22.13±4.24)分,以條目均分表示各維度得分見表1。
表1 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得分情況分)
不同家庭年收入、產次、患兒黃疸程度的黃疸新生兒母親,其自憫能力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單因素分析 (n=293)
黃疸新生兒母親社會支持總分為(36.25±12.36)分,與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呈正相關(r=0.298,P<0.001)。
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納入自變量,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為因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新生兒黃疸程度、產次、家庭年收入及社會支持水平是黃疸新生兒因素自憫能力的獨立影響因素(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多因素分析
本研究結果顯示,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得分為(22.13±4.24)分,該結果高于譚香藝等[7]對癌癥患兒母親的調查結果。可能是因為與黃疸患兒相比癌癥患兒病情更嚴重,病死率更高,患兒母親擔憂患兒生命安全,負性情緒更嚴重,導致患兒母親自憫能力更低。然而, 近年來產婦產后抑郁癥發(fā)病率不斷上升[8-9],產婦自憫能力有助于調節(jié)自身情緒狀態(tài),改善自身心理狀況[2-4]。因此,醫(yī)護人員應關注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理解黃疸新生兒母親自責、內疚等心理表現,給予一定的安慰與心理輔導。同時,醫(yī)護人員也應積極探索有效的干預方案,如積極心理干預、正念療法[10],以改變患兒母親認知、轉移其注意力。
家庭收入越高的患兒母親,自憫能力越強。該結果與譚香藝等[7]對癌癥患兒母親的調查結果一致。這可能是家庭收入較低的新生兒母親不僅需要面對患兒患病、健康受到威脅這一應激源[11-12],還需要面對新生兒出生后家庭育兒支出的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加重等問題[13-14]。這些負擔加強了患兒母親的負性情緒,降低了黃疸新生兒母親的自我情緒調節(jié)能力,使得其自憫能力下降。這提示醫(yī)護人員應了解黃疸新生兒母親的家庭經濟能力,制定針對性心理干預措施。對于確實存在經濟負擔的家庭,可向其介紹公益性援助組織。
新生兒黃疸嚴重的患兒母親自憫能力較差。這可能是因為新生兒黃疸較重時,需要醫(yī)療手段進行干預(如藍光治療等)來降低新生兒黃疸。干預過程中,需要母嬰分離,新生兒母親無法及時了解患兒信息,焦慮情緒較重,自我調節(jié)能力下降,自憫能力下降。對于該類患兒,醫(yī)護人員應引起信息支持加以干預,及時為患兒母親提供患兒疾病相關信息,加強其信息支持[15-17]。
初產婦的患兒母親自憫能力較差。這可能是與初產婦育兒經驗不足,應對新生兒黃疸的能力不夠,當新生兒出現黃疸的時候,照護效能不足,導致新生兒母親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因而自憫能力較差。護理人員應加強對于初產婦的產后宣教[18-19]。同時,可鼓勵初產婦與經產婦相互溝通,學習經驗。
社會支持水平較低的患兒母親自憫能力較差。這可能是因為社會支持水平較高的新生兒母親在照護新生兒過程中,能收到來自朋友、家人等的支持與幫助,照護效能更高。因此,自憫能力更強。醫(yī)護人員應積極調動黃疸新生兒母親的社會支持系統,有條件的醫(yī)院可建立醫(yī)護人員引導的產婦溝通群。
綜上所述,不同特征的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存在差異,家庭收入較低、新生兒黃疸嚴重、初產婦以及社會支持水平較低的患兒母親自憫能力較差。醫(yī)護人員應關注黃疸新生兒母親自憫能力,積極探索干預方案。本研究的不足支持是調查對象僅來自一家醫(yī)院,今后將進一步開展多中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