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To Kill a Mockingbird的教學為例,具體闡述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評價的方法、特點以及結果。這種教學評價的特點包括:保持教、學、評一體化;重視評估性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以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基礎,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重視并利用評價的反饋反撥作用,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評價能顯著改善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體驗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閱讀圈;英語小說;閱讀教學;評價
作者簡介:楊子(1985.01-),女,河南鄭州人,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英語教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利用閱讀圈活動提高高中英語小說分級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項目編號:JCJYB20050123)的研究成果。
一、問題的提出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標》)指出,教學評價應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王薔教授于2016年帶領課題組完成的《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實驗稿)》細化分級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養(yǎng)所涉及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品格,以及“三階九段”的英語分級閱讀標準。因此,探討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時的評價活動很有意義。
二、概念界定
(一)閱讀圈活動
閱讀圈活動是指以學生共讀材料為基礎,組成臨時的學習小組,每組4-6人,每個學生分擔不同的角色,承擔各自的閱讀任務的教學活動。小組內常見的活動角色有討論領導人(Discussion Leader)、總結人(Summarizer)、現(xiàn)實生活連接人(Connector)、詞匯大師(Word Master)、文化采集人(Culture Collector)、篇章解讀人(Passage Person)。教師也可依據(jù)需要,新設、改變或選擇部分活動角色。閱讀圈活動的形式既包括同組內角色間討論的橫向圈,又包括不同組的相同角色間討論的縱向圈,還包括不同組不同角色間的斜向圈。
(二)英語小說
本教學研究活動所使用的教學材料為整本原文小說。本文將主要以To Kill a Mockingbird的教學為例。
(三)評價
教學中的評價主要指為衡量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而實施的活動。按照評價的方法分為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按照評價方式分為紙面評價、口頭評價和活動評價;按照評價的主體分為師生評價、生生互評和自我評價;按照評價的時間分為評估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成果性評價。教學開始前的評估性評價和教學結束時的成果性評價,均包括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兩部分。
三、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的評價
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教學的評價,既包括以整本書為教學單位的評價,又包括關注章節(jié)閱讀教學的評價。這些評價活動體現(xiàn)出以下特點:保持教、學、評一體化;重視評估性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以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基礎,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重視并利用評價的反饋反撥作用,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下面就結合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評價的實踐,進行具體闡述。
(一)保持教、學、評一體化
《課標》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處理好評價與教和學之間的關系,推動教、學、評一體化實施。評價活動應該貫穿教學的始終,為科學設定教學目標服務,促進學生開展學習,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利用評價結果幫助學生、調整教學。
1.以整本書為教學單位的評價。在教學實驗之前,為了選擇合適的讀物并設定恰當?shù)暮暧^教學目標,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藍思分級前測。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均值較低的方面包括:解碼能力維度的因素劃分,閱讀習慣維度的學生小說閱讀頻率和本數(shù)、整理閱讀心得以及閱讀時間、學生小說閱讀積極性、閱讀速度自信。初測藍思級別區(qū)間分別為750L至950L、850L到1050L、950L至1075L。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三大主題語境,我們選定To Kill a Mockingbird作為中間難度級別的教學材料。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目標如下:
After reading the book, you will be able to: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the plot, and the theme of the novel in a series of Reading Circles activities, especially by summarizing the story and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aspects above; (Language Competence,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have a contextualize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and use it in a similar situation, especially the words, slangs, and the metaphor, the passages, etc.; (Language Competence, Thinking Qua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learn about the culture background by comparing it with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connect the fictional and the real world, so know yourself, the world better, and eventually build critical values on which we judge wisely in a lifetime;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and a better interest in regular reading. (Language Competence, Thinking Quality, Culture Consciousness, and Learning Ability)
在教學過程中,以整本書為單位的評價是由每個章節(jié)教學過程中的評價活動構成的。
在教學實驗結束時,我們再次對受試學生進行成果性評價,內容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和藍思測試。教學后評價表明,學生在閱讀習慣方面,每學期閱讀小說的量有所提高,能有規(guī)律地進行持續(xù)自主默讀,并能不斷改善自己的角色任務單寫作,總結同伴的優(yōu)缺點。教學實驗完成后的藍思測試結果均已超出教學實驗前的閾值。
2.分章節(jié)閱讀教學的評價。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評價,教和學的過程都滲透著評價,即教學有評價,活動即評價。
在每章節(jié)教學開始前,學生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方便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發(fā)揮作為評價主體的作用。以第九、十章為例,在課下閱讀時讓學生明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accumulate new words by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m in the context;
comprehend the passages you find meaningful or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lot;
identify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two chapters (Atticus; Scout; Aunt Alexandra);
discover the images in the two chapters and explore the themes of the novel;
share the philosophical sentences in this two chapters that enlighten you most and associate them with your own experience;
find both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your own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found in the story;
connect the fictional and the real world, so you know better how to look at similar situations in life;
increase the interest in further reading the novel.
在此基礎上,活動中的每個角色都會在開始課下自由閱讀前明確自己的角色任務。學生課下自主閱讀完該章節(jié),并寫完自己的閱讀任務卡后,需要依據(jù)上述角色任務目標進行自評,調整修改后再提交。
課上閱讀圈討論可分為兩輪。第一輪為橫向圈,即同組內不同角色間討論。教師在參與各橫向圈小組討論的同時記錄學生討論要點,在盡量避免打斷學生討論的情況下提出聽后的口頭評價和建議。接著,教師從三圈中剩余的縱圈或者斜向圈中挑選一個,重新結組進行討論,強化閱讀圈交互共生的學習效果。在本課例中,教師選擇了縱向圈作為第二輪討論活動。在每輪討論結束時,學生用自評表進行自評,圈內成員可依據(jù)角色任務標準對同伴進行互評。之后,不同角色進行展示。在展示結束時,全班學生可以利用下面的互評簡表進行口頭互評并給予點評和建議。
在此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前置的教學評價是設定教學目標的基礎;教學活動的評價有具體、可控、可落實的標準供師生參照;多樣化的評價,即師生評價、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是通過圍繞教學目標展開的教學活動實施的。
(二)重視評估性評價,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
整本書原文閱讀與平時的教材單元教學設計相比,教學材料選擇的主動性更大,更突出了評估性評價的作用。自主閱讀和小組活動相結合的閱讀圈活動,更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連續(xù)漫長的閱讀體驗中,需要沉浸式的過程性評價來保證學生的閱讀有張有弛,落在實處。
如上文所述,我們在教學前采用了問卷調查和分級測試開展了充分的教學前評估性評價。之后,我們既需要進行以整本書為教學單位的終結性評價,又需要關注各章節(jié)閱讀教學的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每個章節(jié)自主閱讀時的自我評價、角色任務單寫作完成后教師的批閱建議,以及閱讀圈活動討論和展示中的自評與他評。
(三)以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為基礎,突出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在本教學示例中,教師實施的評價只是評估性評價、批閱學生閱讀任務卡、閱讀圈活動參與討論,以及整本書終結性評價,其他環(huán)節(jié)的自評和他評均是在教師引領的,以學生為主體實施的評價。
(四)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是在保證教學研究科學嚴謹?shù)耐瑫r,體現(xiàn)學生學習興趣、態(tài)度和體驗的合理化評價方式。教師對于小組內分工、角色任務單寫作和小組展示的評價,學生在活動中的自評、互評都屬于定性評價。在教學實驗前后,問卷和訪談屬于定性評價,藍思測試是定量評價。
(五)重視并利用評價的反饋反撥作用,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評價的反饋反撥作用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如教學前評價的定位作用、學生自主閱讀后對角色任務卡寫作自評進而調整寫作、課堂閱讀圈活動中同伴的評價建議等。
四、結語
本文從教學研究的角度談了如何將閱讀圈活動用于高中英語小說閱讀教學的評價,以期為今后的教學理論和實踐研究服務。
參考文獻:
[1]Harper Lee. To Kill a Mockingbird[M]. London, the U.K.: the Penguin Random House, 2010.
[2]Mark Furr. Bookworms Club Reading Circles: Teacher's Handbook[M]. Oxford, the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3]陳東容.共讀共生:高中英語“閱讀圈”教學模式探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1):75-78.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王薔,陳則航.中國中小學生英語分級閱讀標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