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華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指出:“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xù)性和進階性……關注不同學習任務群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同一學習任務群在不同學段的連續(xù)性和差異性……”從中不難看出新課標對語文教學要進行有序訓練的明確要求。當前初中作文教學中,很多學校序列化訓練依然缺位,應該引起關注。
一、作文序列化的內涵
初中作文教學序列化指以初中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特點、語言表達規(guī)律、寫作實際以及部編教材編排體系為基礎,實施整體性、階段性、漸進性的作文教學序列化訓練,力求作文教學科學高效。這樣既能解決寫作教學中的無序低效問題,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能夠有序培養(yǎng)作文興趣,快速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作文教學序列化訓練在實踐中遵循“一三六四”原則,具體是指:一個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核心;三個階段——記敘文訓練階段、說明文訓練階段、議論文訓練階段;六步訓練——積累、興趣、觀察、想象、篇章、綜合;四個進階特點——生活作文(六年級)、規(guī)范作文(七年級)、個性作文(八年級)、快速作文(九年級)。(如圖1所示)
二、作文序列化的具體內容和實施策略
1.寫作目標序列化
依據《課標》可以將初中生寫作訓練的總目標設置為:初步領悟語言文字運用規(guī)律,能根據語言情境的交際需要,借助不同媒介具體明確、文從字順、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養(yǎng)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態(tài)度,同時主動學習發(fā)現美、表現美和創(chuàng)造美,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表達自己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在此基礎上還要結合《課標》中“學段要求”中的具體內容,進一步細化各個階段的目標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積累習作素材的習慣,逐步提高觀察與想象能力,熟練掌握三大文體布局謀篇的寫作技巧,培養(yǎng)濃厚的寫作興趣,使各個階段的作文教學活動都能做到有的放矢。每個年級的教學目標不同,由易到難,低年級作文教學作為高年級的基礎,高年級教學則是低年級的鞏固及提升。
2.教材內容整合序列化
現行統(tǒng)編教材每一單元配合閱讀教學均設置了寫作板塊,每一板塊都安排了寫作的專題設計,講述寫作知識,訓練寫作技能,而且前后安排基本遵循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順序。但在教學實踐中,筆者也發(fā)現有些設計安排還有待于整合補充。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專題是“學會記事”,第三單元的專題是“寫人要抓住特點”,根據專題的側重點設置,第二單元中的寫作知識提到的“學習使用一些能夠貼切表達情感的詞語或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細節(jié)”,以及相對應的能力訓練可以融入第三單元的寫作板塊中,這樣訓練效果應該會更好?!皩W會記事”專題中還寫道:“我們寫作記事文章的時候,也要記真實的事,忠實于自己的感受,切忌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這樣靜態(tài)的陳述性描述,缺少真實可感的事例,這就需要教師及時通過學案設計或作文校本教程,補充提供詳細例文或寫作支架,讓學生能夠更真切地感受理解。
此外,統(tǒng)編教材中的閱讀板塊、綜合性學習板塊、名著導讀板塊中也有寫作內容的設置,都可以圍繞寫作專題,靈活整合,突出訓練實效。
3.寫作能級序列化
“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卑凑粘踔薪y(tǒng)編教材寫作板塊的寫作專題順序進行能級訓練,每個專題重點培養(yǎng)一兩個寫作技能。如七年級上冊“學會觀察生活”專題訓練重點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生活、主動思考生活的能力;“學會記事”專題訓練著重培養(yǎng)學生記事能力和在記事中抒發(fā)感情的能力。
初中能級訓練的技能點不易訓練太多,關鍵是練準、練熟,選擇寫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如積累、觀察、想象、選材、表達、布局等能力,反復訓練。在訓練學習新技能的同時及時復習以前學過的關聯度大的寫作技能,從而使學生的寫作能力水平螺旋上升,最終在會寫規(guī)范作文的基礎上,都能寫出個性特色作文,并且達到較快的速度(45分鐘完成不少于500字的習作)。
4.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序列化
“寫作只有成為張揚人的潛能與個性的自覺追求,成為人的自我表現與實現的最佳方式,才具有了人的靈性與活力,才能體現出人這一生命形態(tài)的特征。”新課標也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痹谧魑慕虒W的每個階段,教師應采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參與寫作活動的欲望,讓學生由重視寫作到喜歡寫作最后到愛上寫作。
首先樹立正確動機,讓學生產生寫作的欲望。教學伊始就要通過寫作訓練和生活實例,使學生明白,作文不但在各類語文考試中占分最多,而且是以后求職工作和正常生活的必備能力,即將目的性教育與每種文體的具體訓練始終結合起來。要努力發(fā)現每位學生的閃光點,強化學生的寫作動機。每學期可把每位學生最優(yōu)秀的作品挑出來,寫上自己熱情洋溢的評語,裝訂成冊,人手一份,讓學生的成就感不斷激發(fā)繼續(xù)創(chuàng)作的動機。
其次,激發(fā)濃厚興趣,讓學生享受寫作的愉悅。第一,豐富生活,積累素材。作文,無物不可入文,無事不可入文,無情不可入文,大千世界人生百態(tài),均可在作文中出現,成為作文的內容。在語文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情感,增強他們對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豐富學生個人生活,引導他們養(yǎng)成寫日記、寫隨筆的習慣,及時積累生活素材,保證學生在每次寫作練習中都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事可述。第二,貼近生活,科學命題。魏書生老師認為:“作文題目最好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喜聞樂見的事,或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的人或物?!蓖ㄟ^設置真實生動的寫作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寫作任務,引導學生關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激發(fā)其好奇心、想象力和寫作欲望。第三,形式多樣,培養(yǎng)興趣。將文學社團活動、藝術節(jié)、社會實踐等開辟為學生的寫作實踐陣地,靈活采取辦報、寫日記、做產品廣告、舉辦作文比賽以及開展辯論會、故事會、演講、班級新聞播報、師生作品研討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寫作訓練,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盡量讓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逐漸喜歡上寫作。
再次,培養(yǎng)積極情感,讓學生表達真實的自我。葉圣陶先生曾講過:“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創(chuàng)作離不開靈感和激情。教師除了注意通過作文命題來撥動學生內心復雜情感的琴弦外,還要認真寫好“下水”文章,并指導學生欣賞,體會里面蘊含的真情實感,從而引起他們心靈的顫動。同時,教師還需要結合自己的“下水”文創(chuàng)作體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自覺觀察體驗生活,從而實現既教作文又教做人的理想效果。
此外,學生非??粗亟處煂λ麄冏魑牡呐袆e與批改。教師評語不應對學生作冷冰冰的評價,要充分理解學生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達,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通過熱情而又理性的語言使學生獲得啟迪,使他們的情感始終走在正確軌道上,將寫作變成自己的精神需求。
5.信息技術結合序列化
教師應設法將作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教法,拓寬學習交流渠道,提高教學時效。一方面,課堂可由白板展示向具有交互性特點的數字化課堂轉換,利用其獨有的學習進程監(jiān)控,發(fā)揮即時網絡投票、網絡資源查閱、拍照上傳、朋友圈討論功能,及時跟進每一個學生。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本地本班情況,從簡單的班級作文QQ群、微信群、釘釘群到學校官網、網絡文學社、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微博等網絡互動平臺,選擇易于操作、普及性強的線上渠道,通過線上平臺和適宜讀者深入交流,打造校內外結合、師生互動、家校合作的作文訓練通道,在提高學生寫作技能的同時,也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激發(fā)持續(xù)寫作的動力。
6.作文批改序列化
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先逐步達到初中學生寫作規(guī)范——格式正確,卷面整潔,書寫沒有錯別字,表達沒有病句,標點符號使用不存在錯誤,文章中心正確、鮮明、深刻,文章選材得當、典型,文章結構合理,表達方式恰當,語言準確、簡練、生動;繼而再提出新的不同具體目標,逐一達成。
采取自評、生評、師評“三步走”評析步驟。在寫作前就交代清楚寫作評價量表中的各項評價標準,讓學生明確每次寫作的具體要求和訓練重點。寫作后,根據評價量表先由學生自評,然后小組交互評價,接著由教師結合作文和學生評價進行最終評價,并在講評課上及時反饋和針對性的補充訓練,最后學生對作文進行新的自我評價或整篇修改。
三、結語
萬物皆有序。通過實施整體性、階段性、漸進性的初中作文序列化訓練,教師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中及時提供有效的指導,必定會大大縮短他們由“生”變“熟”、由“拙”到“巧”的過程,在減輕學業(yè)負擔的同時,讓學生都喜歡寫作、熱愛寫作、擅長寫作,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