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玲
漳州市龍文區(qū)婦幼保健院,福建漳州 363000
我國為糖尿病高發(fā)國家,對居民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因而備受社會公共衛(wèi)生組織的關注[1]。糖尿病發(fā)病與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等存在緊密關聯,而且糖尿病具有不可逆性,必須長時間服用藥物對血糖水平加以控制。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綜合臨床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合理很容易誘發(fā)糖尿病腎病與眼病等,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嚴重威脅其生命安全。根據既有文獻記載了解到,胰島素缺乏會使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并影響脂肪代謝,致使患者血脂水平異常[2]。而糖尿病患者可經血脂檢驗對病情變化加以判斷,并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控制血糖。該研究選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該院30例糖尿病患者、30名行健康體檢的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深入研究并分析血脂檢驗在糖尿病患者檢驗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研究組)、30名健康體檢者(對照組)為研究對象。對照組:男18名,女12名;年齡50~72歲,平均(60.09±1.78)歲。研究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1~71歲,平均(60.07±1.75)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審批認可。
納入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臨床資料完整;無精神疾病史;無認知障礙。
排除標準:腦器質性疾病者;嚴重軀體疾病者;妊娠期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心力衰竭、痛風者。
所有研究對象均在檢驗前24 h內不允許攝入高糖高脂類食物,且禁酒,不允許服用影響血液成分的藥物,飲水量低于3 000 mL[3]。如果患者采用激素治療,同樣需停止服用,并保證飲食的清淡性。檢驗當天,在研究對象清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8 mL靜脈血并分成兩管。一管使用枸櫞酸鈉抗凝處理,在均勻混合后開展凝血四項檢測;另一管血液在凝固后離心處理,提取上層血清并開展血脂檢測。
對兩組血脂指標(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酰甘油、總膽固醇、載脂蛋白A1、載脂蛋白B)、血液流變學指標(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血細胞沉降率)進行評估[4]。其中,總膽固醇的正常范圍3.0~5.2 mmol/L,而邊緣型高值指標范圍在4.2~5.2 mmol/L;三酰甘油的正常范圍0.45~1.70 mmol/L,邊緣型高值指標范圍在1.05~1.7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的正常范圍2.80~5.17 mmol/L,邊緣型高值指標范圍在3.90~5.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的正常范圍1.16~1.55 mmol/L,邊緣型高值指標范圍在1.35~1.55 mmol/L。載脂蛋白A1正常參考值為1.0~1.6 g/L,載脂蛋白B正常參考值為0.43~1.28 g/L。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脂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血脂指標對比(±s)
組別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值P值高密度膽固醇(mmol/L)1.43±0.75 2.03±0.84 2.918 0.005低密度膽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總膽固醇(mmol/L)3.58±1.03 2.72±0.86 3.510<0.001 3.03±1.27 1.63±0.75 5.199<0.001 6.67±2.04 4.34±0.92 5.702<0.001載脂蛋白A1(g/L)0.94±0.13 1.22±0.34 4.213<0.001載脂蛋白B(g/L)1.21±0.14 0.88±0.31 5.313<0.001
研究組血液流變學指標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對比(±s)
組別 低切全血黏度(mPa·s)血漿黏度(mPa·s)紅細胞壓積(%)血細胞沉降率(mm/h)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值P值11.55±0.25 8.82±0.14 52.185<0.001 1.97±0.33 1.34±0.12 9.827<0.001 45.32±4.29 41.27±4.85 3.425 0.001 18.34±3.35 11.59±2.15 9.287<0.001
糖尿病是常見內科代謝性慢性疾病,一般由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紊亂、遺傳或飲食異常等因素引起,臨床容易誘發(fā)諸多并發(fā)癥而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5]。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加之飲食習慣的改變與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糖尿病臨床發(fā)病率明顯提高。臨床進行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后發(fā)現,1980—2010年,糖尿病臨床發(fā)病率已經由0.64%上升至11.60%,增長幅度為18倍。該疾病作為慢性終身性疾病,因機體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會使其全身多個臟器,特別是心臟、腦與腎臟等產生慢性損害,最終致殘甚至致死。而現階段,在全球范圍內,2012—2015年每年死于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在150~500萬人,正是因為糖尿病致殘率與致死率較高,增加了家庭與社會負擔。而且,糖尿病患病的年輕化發(fā)展趨勢顯著,因而該疾病也發(fā)展成社會關注的重點。糖尿病慢性并發(fā)癥主要由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血脂、糖尿病病程、吸煙以及其他危險因素等所致,所以有必要對糖尿病危險因素予以及早篩查,以對血糖水平進行科學管控,盡可能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改善,實現患者壽命延長的目的[6]。
根據相關研究可知,糖尿病所誘發(fā)的并發(fā)癥患者,其血糖水平會顯著升高,甚至還會有胰島素抵抗與胰島素水平下降等情況發(fā)生,使得脂質代謝更紊亂,且病情也會隨之加重。在該研究中,研究組血脂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王春梅[7]在《糖尿病患者血脂檢驗在臨床診斷中的檢出率及價值分析》研究中,選擇100例糖尿病患者和100名身體檢查健康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命名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均接受抽血檢驗血脂指標,對比兩組血脂檢驗指標,觀察組總膽固醇(5.10±1.01)mmol/L、三酰甘油(2.76±2.64)mmol/L、低密度脂蛋白(1.18±0.31)mmol/L,與對照組各項指標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一致。由此證實,血脂檢驗在診斷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顯著。糖尿病主要發(fā)病原因是胰島素異常,根據相關研究可知,患者體內的胰島素水平下降或身體有胰島素抵抗均會影響胰島素生物學效應的正常發(fā)揮,致使相關脂質攝入葡萄糖量不足,尤其是對于胰島素敏感度相對較高的組織(肌肉、脂肪組織、肝臟等),使得肝葡萄糖輸出抑制功能降低[8]。通常情況下,絕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謝異常,而血脂水平與患者病情呈正比,也就是說,機體的血脂水平越高,代表患者的糖尿病病情越嚴重,直接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對其預后效果的影響十分不利[9]。在脂代謝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血管病變,且腎小球壓力會增加,進而影響前列腺素代謝效果,同時增加了蛋白尿的排出量,使得血管功能受影響而引起動脈硬化。而高密度膽固醇可使末梢組織所沉積的游離膽固醇與血液循環(huán)內脂蛋白、大分子相互結合并運輸至各細胞,使得細胞內膽固醇的水平始終穩(wěn)定,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十分有利[10]。所以說,高密度膽固醇是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風險的關鍵保護因子。低密度膽固醇則屬于血清內膽固醇攜帶顆粒,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且與冠心病臨床發(fā)病率呈正比關系。如果低密度膽固醇水平提升、高密度膽固醇水平下降,則會使糖尿病患者死亡可能性提升。部分學者指出,在研究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變機制方面,如果血小板黏聚性與血脂血糖水平顯著提高,都將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率,容易使患者出現血管病變[11]。載脂蛋白是血漿內脂蛋白生理結構當中的蛋白質部分,主要包括A、B、C、D、E5大類別,一般在肝臟內部合成,也有小部分在小腸內部合成[12]。脂質蛋白能夠對血液內脂類的物質進行運載,利于脂蛋白結構的穩(wěn)定性,其功能相對活躍,可有效調節(jié)某些酶類活性。而載脂蛋白A1是載脂蛋白A類的重要組成,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重要載脂蛋白,臨床中檢測載脂蛋白A1可了解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變化狀況,如果此指標下降就會使血漿脂蛋白與細胞表面受體結合能力受到影響,致使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下降。而載脂蛋白B是極低密度脂蛋白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載脂蛋白類型,可將血液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變化表現出來。該指標水平的升高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呈正比,對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疾病患者而言,其體內載脂蛋白B的含量相對較高。由此可見,血脂檢驗在診斷糖尿病方面的意義突出,但同樣也可為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提供必要幫助[13]。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紊亂以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異常為主要表現,原因在于人體內的脂蛋白酶活性下降,導致三酰甘油的合成和分解處于不均衡的狀態(tài),致使總膽固醇水平與三酰甘油水平增高。在此基礎上,三酰甘油水平異常會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發(fā)癥與死亡風險。相關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發(fā)病狀況和三酰甘油水平提高存在直接關聯,尤其是對合并癥的影響大。如果高密度膽固醇下降,三酰甘油、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水平升高,必然會使血管壓力增加,進而引起血管病變。所以說,血脂檢驗在糖尿病患者臨床檢驗中的意義顯著[14]。
因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發(fā)病初期的臨床表現并不顯著,在表現明顯時機代表病情加重。所以,對糖尿病患者的篩查在診斷工作中占據關鍵地位。特別是惠民政策的推廣與人們自身健康意識水平的提升,臨床中開始使用血脂檢驗與血糖檢驗等方法預防、診斷并治療糖尿病。臨床治療中,也會以檢查結果為參考依據合理制訂治療方案[15]。為此,臨床檢查結果的準確程度也會對糖尿病后續(xù)治療和預后效果的改善產生直接影響。
綜上所述,臨床診斷糖尿病患者的過程中選擇血脂檢驗,可使確診率顯著提高而病變率下降,進而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促進糖尿病治療工作的發(fā)展,具有較高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