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芬,蔣艷
(云南省滇南中心醫(yī)院/紅河州第一人民醫(yī)院 產科,云南 蒙自 661199)
產后出血作為威脅產婦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宮縮乏力是引發(fā)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胎盤娩出前發(fā)生的產后出血又名第三產程出血,此過程中患者血流穩(wěn)定,但持續(xù)出血會導致患者面對生命危險[1]。產婦產后出血與緊張、焦慮等情緒存在關聯,容易發(fā)生宮縮協調性差及宮縮乏力問題,多數產婦因產程較長也會在體力不支情況下發(fā)生宮縮乏力及產后出血。臨床統(tǒng)計顯示,70%的產后出血與患者子宮收縮乏力存在關聯,因此,采取縮宮素減少產后出血較為必要,這也是降低產后出血死亡率的有效方法[2]?,F階段,縮宮素是臨床最為有效的促進宮縮藥物,但治療宮縮乏力患者效果不佳,還需采取聯合治療方式改善患者宮縮乏力問題。以下為詳細報告。
將2020年5~10月我院納入的80例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據患者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對照組40例,年齡20~35歲,平均(28±2.65)歲;孕周36~41周,平均(38.54±0.54)周;自然分娩23例,剖宮產17例,初產婦32例,經產婦8例。觀察組40例,年齡22~36歲,平均(30±2.01)歲;孕周37~41周,平均(39.14±0.36)周;自然分娩22例,剖宮產18例,初產婦34例,經產婦6例。研究所選病例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對比兩組患者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未見到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胎兒娩出后,剖宮產產婦行20U縮宮素聯合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靜脈滴注。自然分娩產婦,20U縮宮素肌肉注射[4]。觀察組:剖宮產產婦及自然分娩產婦縮宮素治療方式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為患者施以馬來酸麥角新堿注射治療,0.2mg宮內注射,產婦回到病房后,0.2mg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2次,觀察患者子宮收縮及陰道出血情況[5]。
①對比兩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顯效,用藥15min后,子宮收縮能力增強,患者產后出血停止;有效,用藥30min后,子宮收縮,產婦產后出血量減少;無效[6],用藥后,產婦產后出血量較多;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產后出血量及住院時間;③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惡心嘔吐及血壓升高、感染[7]。
數據資料均利用SPSS 22.0處理,計數資料標準差±表示,t值檢驗,計數資料概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8]。
觀察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疾病治療有效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產后60min、120min、1d出血量低于對照組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產后止血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表2 產后止血時間及出血量、住院時間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產后出血在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我國每年產科納入的產婦數量眾多,產婦發(fā)生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便是產后出血,直接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臨床在分娩時將控制產后出血放在重要位置,通過有效的措施保證母嬰健康,提升產科醫(yī)療服務質量,但產婦醫(yī)療服務中依舊面對眾多的問題,導致產婦發(fā)生產后出血。自定義上進行分析,產后出血是指分娩24h內,陰道分娩者出血量在500mL以上,剖宮產分娩者出血量在1000mL以上,產后出血治療在于明確出血原因。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治療采取非手術及手術兩種方式,非手術方式包括子宮壓迫按摩及縮宮素、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甲酯栓等治療,手術治療則是宮腔填塞術,該手術方式自宮底填塞紗布,避免宮腔積血,胎盤前置患者只能填塞子宮下段,還需輔以縮宮素治療。血管結扎術對子宮動脈進行結扎,對剖宮產宮縮乏力導致的產后出血較為適用。子宮壓迫縫合術,常見B-Lynch縫合,在取出子宮后,下推膀胱,雙手壓迫子宮,在子宮下方3cm處進針,通過縫合的方式縮減子宮出血量。為保證患者生育能力,臨床盡量規(guī)避手術治療,以藥物治療方式改變患者宮縮及凝血狀態(tài),也能夠避免患者出血量過大,保證產婦生命安全。臨床研究表示,軟產道損傷及凝血功能異常、子宮收縮乏力是誘發(fā)產婦出血的病因,若患者未及時治療,誘發(fā)彌散性血管凝血概率增高,嚴重情況下患者休克或者死亡。臨床上處理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問題時常施以藥物治療,但多數患者出血控制效果不理想,無法達到理想的出血控制目標?;颊咴谒幬锔深A后,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需在宮腔填塞紗布及子宮切除止血,此類方式對患者傷害較大,甚至引發(fā)患者發(fā)生產后抑郁癥,對此,選擇符合患者需求的藥物控制產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
縮宮素在臨床分娩中廣泛應用,對改善子宮收縮乏力的癥狀具有重要意義??s宮素的作用是促進子宮收縮,臨床上多數研究顯示縮宮素的效果良好[9],但半衰弱期較短,藥物易被胎盤吸收,藥效不持久,大量使用縮宮素以導致患者血壓增高及發(fā)生水鈉滯留,因此,在縮宮素干預基礎上施以其他藥物聯用,改善子宮收縮乏力的同時,控制患者產后出血量,為產婦生命安全提供保證。
在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產后出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萬玉紅[10]在研究:觀察患者疾病治療有效率為87%,對照組疾病治療有效率為69%,(P<0.05)基本一致。
臨床研究顯示,馬來酸麥角新堿屬于半合成麥角生物堿,在患者子宮注射后可直接作用在子宮與周圍血管平滑肌,在平滑肌興奮反應下,強化子宮收縮能力,縮減患者產后出血量,在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患者中具有顯著效果。有學者研究指出,相比安慰劑,馬來酸麥角新堿針對產婦第三產程,可刺激患者血管平滑肌及下段內部肌層,強化子宮肌群收縮能力,降低患者術后出血量,避免患者在產后發(fā)生出血風險,對預防產后出血具有重要意義,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馬來酸麥角新堿聯合縮宮素可有效減少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導致的出血量過多的問題,縮短患者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馬來酸麥角新堿聯合縮宮素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可有效減少患者出血量,縮短患者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不會對患者血常規(guī)指標產生影響,疾病治療有效率較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對此,該聯合用藥治療方式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