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云 謝艷芳
肇慶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廣東肇慶 526020
截止2018年底,我國人口數已達到13.95億,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67億[1],并且該數據正在加速上升,長期持續(xù)的老齡化問題已成為我國未來的發(fā)展趨勢[2]。與此同時,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多達1.5億,老年撫養(yǎng)比為16.8%,減輕慢性病負擔、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對實現健康老齡化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此外,社會老齡化、失能、空巢老人也導致了護理需求急劇增加[4-6]。近幾年來,我國逐漸探索在以往延續(xù)護理服務模式基礎上,利用平臺主導,患者或家屬根據需求自主下單,實現專業(yè)護士上門的服務模式。但運行過程中存在諸多安全隱患,如制度存在障礙、護士資質審核缺失、患者病情評估欠客觀,從而無法保障患者及護士安全等問題[7]。國外專門成立的探訪護士服務機構或居家護理集團,通過將互聯(lián)網與護士專業(yè)服務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專業(yè)化的居家服務,如上門隨訪、日間照料中心、康復護理、社區(qū)護理及心理咨詢等,全方位地滿足患者對專業(yè)護理的需求[8-11]。2019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下發(fā)了關于《“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指出“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是醫(yī)療機構利用本機構注冊的護士,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平臺,由服務對象通過平臺進行服務需求申請,平臺接單后通過雙評估后由護士上門為服務對象提供的專業(yè)護理服務[12]。而“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模式的構建依托于成熟穩(wěn)定的移動信息平臺建設,使得護士上門服務成為現實,通過不斷完善“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管理制度和服務規(guī)范,積極防控上門服務風險,探索建立完善支付保障機制,為護士多點執(zhí)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調查我院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分析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推動我院“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據。
隨機調查我院護士842人,分別來自于42個臨床科室,參與調查護士特性:①在我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的護士;②工作≥1年;③自愿參加本研究。
2.1.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包括所在科室、年齡、性別、婚姻狀況、子女情況、學歷層級、技術職稱、工作年限、夜班頻次及個人??茦I(yè)務情況。
2.1.2 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調查表 包括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政策及運作模式知曉情況、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政策及運作模式知曉情況采用“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和“不了解”5個選項作答。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采用“非常愿意”“比較愿意”“一般愿意”“不太愿意”和“不愿意”5個選項作答。
2.1.3 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行為影響因素調查表 自行設計,廣泛查閱文獻,參考服務需求相關問卷,按照UTAUT模型[13]設計問卷,通過4個核心維度及4個顯著影響核心維度的控制變量,設計出問卷初稿,選取我院5名高級職稱護理專家針對問卷進行討論修改,探討各條目的合理性及相關性,并對15名符合要求的護士進行預調查,兩周后重新對以上15名符合要求的護士進行同一問卷重新測量,總表重測相關系數0.865,問卷各條目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數=0.718。各個專家對問卷條目進行相關性打分,得出問卷內容效度CVI為0.87,對以上量表進行效度分析,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問卷結構效度為0.752,巴特球形值=4 999.040,p=0.000,適合做因子分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進行,向每一位受試對象告知調查的原因、意義及填寫方法。問卷當場發(fā)放并回收,共發(fā)放問卷842份,回收有效問卷842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采用SPSS 25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α=0.05。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調查我院42個臨床科室護士,共842人,其中:已婚558人,占66.27%;未婚263人,占31.24%;離異16人,占1.9%;喪偶5人,占0.59%;子女情況:無子女331人,占39.31%;嬰幼兒、學齡期376人,占44.66%;初中或高中65人,占7.72%;大學及以上70人,占8.31%;性別:男28人,占3.33%;女814人,占96.67%。
3.2.1 護士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政策及運作模式知曉情況 842位護士中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相關政策非常了解67位(占7.96%)、比較了解316位(占37.53%)、一般了解387位(占45.96%)、不太了解64位(占7.6%)、不了解8位(占0.95%);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運作模式非常了解70位(占8.31%)、比較了解306位(占36.34%)、一般了解378位(占44.89%)、不太了解79位(占9.38%)、不了解9位(占1.07%)。
3.2.2 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情況 842位護士中利用休息時間有償為病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非常愿意172位(占20.43%)、比較愿意281位(占33.37%)、一般愿意249位(占29.57%)、不太愿意103位(占12.23%)、不愿意37位(占4.39%)。
將842名護士按照性別、年齡、子女情況、技術職稱、工作年限比較其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結果顯示:不同性別、子女情況、技術職稱、工作年限、夜班頻次、??谱o士與否,其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與學歷層次,其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的比較 [例(%)]
根據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非常愿意、比較愿意、一般愿意、不太愿意、不愿意)進行了分層,比較其行為影響因素各維度得分情況。結果顯示:護士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相關政策認知程度、“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運作模式認知程度、提供“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優(yōu)先考慮條件以及開展“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工作擔憂因素得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2。
表2 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的單因素分析 分)
以護士愿意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為因變量,以非常愿意為參照,將卡方檢驗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2個變量(年齡和學歷)以及單因素分析中的4個維度作為自變量,進行有序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多分類Logistic回歸模型似然比檢驗得出似然比卡方值=190.898(P=0.000),說明本次構建模型時,放入的自變量具有有效性,本次模型構建有意義。得出結果:護士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相關政策認知程度、提供“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優(yōu)先考慮條件以及開展“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工作擔憂因素是影響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影響因素。結果見表3。
表3 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影響因素多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愿意利用休息時間有償為病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的護士為702位,占比為83.37%;非常愿意提供上門服務的護士為172位,占比為20.43%。可能跟大家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的認識不足有關,更多人的認知還停留在以往的“網約護士”,對護士的資質準入缺乏把控,對患者的評估信息缺乏真實可靠性,交通、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14]。有研究表明[15],針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宣傳教育缺乏導致護生對此項工作認識不足。因此建議在醫(yī)療機構推行“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護士這方面的政策宣傳,同時通過官方公眾號、新聞媒體多加宣傳,提高公眾的知曉率。
4.2.1 提供“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優(yōu)先考慮條件(服務項目簡單易行和所提供服務是擅長領域)是影響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相關因素(OR=1.548,P=0.008)。因為護士服務環(huán)境由醫(yī)院改為居家,這對護士的專業(yè)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資質準入方面,除了要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并具備護師及以上職稱以外[12,16],建議醫(yī)療機構在遴選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上門護士時要綜合考慮護士溝通能力、應急處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力,落實培訓與考核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切忌以護理操作能力單方面衡量護士上門服務能力。
4.2.2 針對護士開展工作最擔憂因素(操作過程中存在醫(yī)療風險、護士人身安全隱患以及服務報酬與付出不匹配)是影響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相關因(OR=1.751,P=0.000)。這與李櫻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針對方案內容[12],應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風險,除了要保證護士資質及服務能力以外,特別要注重線上評估的準確性,在暫不能全面實現遠程視頻在線評估的前提下,必須建立完善的雙評估體系,線上評估與護士上門后面對面評估,收集數據保證真實客觀。國外有數據顯示[17],接受上門服務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發(fā)生了醫(yī)療不良事件。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上門服務項目時務必平衡好便捷性與風險性[18]。護士人身安全保障方面,可通過前期兩人上門,服務本院出院患者,并上傳身份信息、病歷資料等進行身份驗證,通過企業(yè)滴滴專車實現定位追蹤功能,佩戴執(zhí)法記錄儀實現一鍵報警與資料全程留痕可追溯,結合為護士提供意外綜合險和第三方護理責任險,最大程度地保護護士人身安全。針對“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收費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如何建立合理的“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價格和支付機制,特別是考慮到護士的勞動報酬。問卷結果顯示71.2%護士認為單次上門護理服務的合理報酬范圍是200元左右,綜合考慮交通成本、醫(yī)療耗材價格及平臺管理。因此,在快速建立醫(yī)保報銷通道、保障患者消費合理的前提下,通過醫(yī)院補助和績效獎勵傾斜等多方面途徑,保障護士的合理收入,提升護士上門意愿。
綜上所述,醫(yī)療機構加強對護理群體“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的宣傳力度,通過評估上門服務項目、配套落實相關制度降低醫(yī)療服務風險、保障護士上門服務人身安全以及保障護士合理收入,可更好地促進護士從事“互聯(lián)網+護理服務”意愿,當然,如何更好、更全面地落實,需要作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