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至今還記得,自己參加工作的日期是1967年4月28日,當時我只有13歲,小學尚未畢業(yè),就到了湖南省益陽市醫(yī)藥公司工農(nóng)藥店當學徒。直到2017年退休時,我已整整工作了50年。其間,我從一個小學肄業(yè)生逐步成長為法學博士、教授、高級經(jīng)濟師、高校領導人、外交官,出版了著作27部、詩集5本、譯著6部……回望來時路,感慨萬千。
雖然我小學沒有畢業(yè),但小學生涯卻給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我讀小學時,年年在班上考第一,第一名的獎金是5元3角,而學費只要2元。小學四年級時,我被樹立為益陽市“三好學生”標兵,隨之擔任學校少先隊大隊長,老師說我是讀大學的料子,對我寄予厚望。那么,我為什么會還沒讀完小學,就走上工作崗位呢?因為父親突然因病去世了。
我的母親原本在益陽市糖果糕點廠工作,因為有4個小孩,后來辭職做了全職媽媽。父親去世,家里突然失去了生活來源,我的哥哥去了外地打工,我則在父親去世28天后,頂職到了父親的原單位工作。
到父親單位報到那天,母親領著我,背著書包,淚灑一路。父親生前是工農(nóng)藥店的經(jīng)理,公司安排我到同一藥店上班,中藥炮制、中西藥保管、站柜臺、采購等,我都干過。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yè)的人,就這樣在一個小藥店里當起了學徒,連我自己都沒有想到,后來竟然能實現(xiàn)人生的幾大跨越。
第一個跨越,工作了7年后,我在20歲時成了益陽市醫(yī)藥公司的領導。
我18歲入黨。1974年,因為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異,我被選為模范人物,中共益陽市委作出《關于向袁南生同志學習的決定》,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日報》等媒體紛紛報道,國家商業(yè)部等安排我到柳州、蘭州、煙臺等地舉行的全國性會議上作專題發(fā)言。市委任命我擔任公司黨支部副書記,也就是單位的二把手。我父親的同事,之前被我稱呼為叔叔、阿姨的人,忽然一下子成了我的下級。
第二個跨越,1980年,我26歲時,被調入湖南省第二輕工業(yè)廳所屬的湖南省工藝美術職工大學(今湖南工藝美術職業(yè)學院)擔任英語、日語教員,同時擔任校黨委委員,負責政工工作。
時值改革開放之初,有文憑、職稱的人嚴重缺乏,加上我年輕時曾跟關山月的弟子杜偉等學過繪畫,于是,在這個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我走上了講臺。
學校為什么會讓我開英語課和日語課呢?因為早在1972年,我就開始自學英語。我先到書店買了外交學院編的英語教材和英語詞典,再找來一名中學生,向他請教音標,然后再擠出所有的業(yè)余時間來學習,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只要一有空,我就拿著英語教材啃,直到能把教材上的內容記得滾瓜爛熟為止。
掌握了公共英語后,我發(fā)現(xiàn),新華書店只有公共英語教材,沒有藥用英語教材。因此,為了結合在醫(yī)藥公司工作的實際應用,我還自編了一本《藥用英語入門》,在醫(yī)藥公司開辦了職工藥用英語學習班,這領了當時全國醫(yī)藥系統(tǒng)之先,影響很大。后來,我又自學了日語。
第三個跨越,是我于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讀碩士研究生。
一天,一位來自湘潭的學員李培輝問我:“袁老師,最簡單的英文你還是能看懂吧?”他為何這么問,因為他知道我連小學都沒有畢業(yè),懷疑我教的英語不靠譜。我意識到,沒有學歷的我,當務之急應該解決學歷問題。剛好不久后,湖南開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大學前身)英語系是英語自學考試的主考單位,我報名應試,成為湖南第一批獲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英文專業(yè)畢業(yè)文憑的人??赡苁且驗槲移瘘c最低,也可能是因為我考試順利,考一門,過一門,從未補考過,所以我在1986年還獲得了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勤學獎”。
接下來,我直接報考北京大學向青教授的碩士研究生。為了復習,我辭掉行政職務,只擔任專職教員,以騰出更多的時間??纪旰螅豢紙龅目忌枷群笫盏酵ㄖ?,有的通知考試成績如何,歡迎明年繼續(xù)報考;有的通知考生何時何地去參加面試,那就是考生筆試過關了??墒?,我什么通知也沒收到,這讓我有點坐立不安。
這時,我工作單位有人開始議論,說我小學都沒有畢業(yè),竟想考北大研究生,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我也有點灰心,卻又心有不甘,我想,如果北大沒考上,能否請湖南師范學院錄取呢?我到湖南師范學院詢問,對方回應說:“你小學都沒讀完,連考試資格都沒有,師院無法錄取。”這時,師院老師楊志超對我說:“你雖然沒考上北大,但你絕對有權利要求學校告知你的考研分數(shù)。”他建議我寫信問北大。
信發(fā)出后,我很快就收到了向青教授給我回的航空信。那時沒有特快專遞,兩毛錢一封的航空信是當時最快的信件。我急忙把信拆開,看到向教授的筆跡,他說,由于我考試成績優(yōu)異,不必面試,請直接準備入學。不久,我就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向教授的回信讓我喜出望外,我根本沒想到北大會讓我免予復試,直接入學。我興奮地收拾行裝,告別妻兒,前往北大讀研。這一年,我已經(jīng)33歲,已有20年工齡,相對于正常升學的研究生而言,絕對是“高齡”。
到北大報到后我才知道,北大國政系1987年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我總分排名第一,其中英語成績86分,排第二名。那一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英語錄取分數(shù)線為30分,因為那時大家的英語成績普遍不高。不久,《北京大學報》發(fā)表了一篇關于我的長篇報道。報道說:袁南生是北大歷史上第一個小學沒有畢業(yè),完全通過自學考上碩士研究生的人,并評價說,“在同齡人的眼中,他的經(jīng)歷是一條令人羨慕的正弦曲線”。
第四個跨越發(fā)生在2000年。從未出過國的我,經(jīng)中組部、外交部公選,調入外交部,成為一名高級外交官。
1990年北大碩士畢業(yè)后,我到中共湖南省紀委研究室工作了兩年半時間,連續(xù)3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記三等功。1992年年底,我主動提出從省紀委調到湖南省第二輕工業(yè)局,先到深圳干了近兩年,擔任省湘繡進出口集團公司副總經(jīng)理,負責集團深圳分部的工作。后來調回省二輕工業(yè)局,先后負責局辦公室、集體經(jīng)濟處、人事教育處的工作,兼任省二輕工業(yè)學校校長、黨委書記。
1999年,我從長沙調往衡陽,擔任湖南大學衡陽分校(湖南工學院前身)黨委書記。2000年,學校評高級職稱,我對妻子說,自己剛到學校,不好意思申報教授職稱,明年再報吧。妻子說:“你又不是不夠條件,為什么不申報呢?如果沒評上,你又沒失去什么,萬一能評上呢?”我覺得她講得在理,就抓緊辦了申報手續(xù)。當時,湖南省除個別高??勺孕性u教授外,一般高校評教授職稱,要經(jīng)過省高等學校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定。評審結果出乎我意料,高評委20多個委員竟全票通過。
2000年夏天,接省委組織部通知,我到北京參加中組部、外交部高級外交官公選。當時,中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WTO),為應對入世帶來的挑戰(zhàn),中央決定從外交部以外選調一批同志充實使節(jié)隊伍。為什么推薦我呢?我猜測是因為我的檔案中有懂英語、日語、俄語三種語言的記載。公選中有筆試、面試,應試者來自全國各地,共90多人。我當時認為自己絕對不會被選上,因為到那時為止,我從沒留過學,甚至沒有出過國。
意外的是,我被選上了。10月8日,12名公選干部到外交學院參加“首屆大使人選學習班”培訓。外交部干部司司長宣布我擔任班長,由此,我完成了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跨越。
總結自己幾十年來的人生經(jīng)歷,從零開始,一步步扎實前行,直到有所成就,我認為,有些因素非常重要,包括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客觀因素主要有三個:
一是家長的良好榜樣。父母是人生中最早、影響最大的老師,我的父母在世的年齡加起來不到百歲,他們雖然人生短暫,但對我的教育和影響卻使我終生受益。1966年,父親帶我上街,給我買了一本《毛澤東著作選讀》(乙種本),定價5角。5角錢在當時可以看5場電影,或理10次頭發(fā),或買50斤白菜,但父親不計較,他在支持我讀書學習上毫不吝嗇。
我從那時候開始閱讀毛澤東著作,后來發(fā)展到購買并閱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50卷、《列寧全集》37卷、《斯大林全集》13卷。一開始,我遇到很多讀不懂的地方,但我依然規(guī)定自己繼續(xù)讀,每天讀幾頁,多讀幾遍。我想,有可能今天讀不懂,明天就讀懂了;今年沒讀懂,第二年就讀懂了。毛澤東去世時,《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只翻譯出版到第26卷,剩下的24卷后來逐年翻譯出版,每出一卷新的,我就買一卷、讀一卷,買齊、通讀完《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竟花了一二十年。
父親去世后,母親獨力撫養(yǎng)4個孩子,但她和父親一樣,無論家里有多困難,對于兒女的學習都極力支持。當時,我每月工資18元,哥哥每月工資20元,各拿10元交家用。有一天,書店到了新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14、15卷。那時,我已藏有第1卷到第12卷,我對母親說,我想買這三本新書,母親那個月就沒有收我的家用,母親和弟弟妹妹因此吃了一個月的咸菜?;叵肫鹚麄儗ξ屹I書讀書的支持,我至今肅然起敬,充滿感激。
二是遇到好的老師。父親去世后,我到學校辦理退學手續(xù),周金華老師上門看望我的母親,把我交的2元學費退給我,送我全套教材,還鼓勵我白天上班,晚上自學。那時,我雖然小小年紀,但深深感受到周老師溫暖的愛和無聲的激勵。因此,我雖然離開了學校,卻沒有放棄學習,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保持追求夢想的激情。
三是遇上好的領導。一開始進入醫(yī)藥公司時,負責人曾在會議上批評我:馬列的書是你讀的嗎?你主要是讀好毛主席的“老三篇”“新五篇”,學好“毫不利己,專門利人”8個字就不錯了。后來,這位負責人被調走了,擔任過益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的一位同志來擔任新的負責人。他多次表揚我學馬列、好讀書的事跡,還把我從藥店調到公司機關,培養(yǎng)我入了黨、當了團支部書記,推薦我當了團市委委員。
主觀因素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要在加強修養(yǎng)上不斷充電。日子過得窮一點不要緊,但精神上要充實。我的父母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是家里“三從四得”的“家文化”:“三從”是“仁人志士要跟從”,“紀律規(guī)矩要遵從”,“他人有難要幫從”;“四得”是“是非要曉得”“恩德要記得”“虧苦要吃得”“委屈要忍得”,這成為影響我一生的精神財富。幾十年來,我始終銘記父母的教誨,在“美”字上不斷努力:閱讀美文、欣賞美景、結交美友、陶冶美德、成就美業(yè)。
第二,要在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上不斷充壓。幾十年來,我一直堅持四個習慣:1.每天看書50頁,看了什么書,有什么心得,都寫到日記里。2.每天聽英語。3.每天記日記,參加工作以來,無論多忙,我都保持每天寫日記,從手寫到電腦記錄,50多年從未間斷,手寫的日記本有40多本。4.每遇大事寫詩填詞,從1971年以來,我一直堅持寫詩,已出版詩集5本。
第三,要在做好人生規(guī)劃上不斷充值。人生價值是通過不斷充值來實現(xiàn)的,要把長遠目標與短期計劃有機結合起來,決不可過一天算一天。例如,我年輕時就決心走遍祖國大地,包括臺灣、香港和澳門,后來果然實現(xiàn)了。又如,調入外交部后,我定下目標,每到一個國家常駐就寫一本與之相關的書。后來,我出使印度,寫了《感受印度》;出使津巴布韋,寫了《走進非洲》;出使蘇里南,寫了《拉美尋美》;出使美國,寫了《直擊美國》。
第四,要在堅守目標、持之以恒上不斷充氣。確定目標易,實現(xiàn)目標難,沒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人生就難以實現(xiàn)跨越。我在北大讀研時,美國著名記者、全美作家協(xié)會主席索爾茲伯里經(jīng)常給我的導師向青教授寫信,詢問中國近現(xiàn)代史的問題,向教授多次讓我代他起草英文回信。
我在起草的過程中,常被翻譯專有名詞的問題卡住,如不知該如何翻譯“軍機大臣”“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等。與此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已翻譯出版的書籍中,存在不少翻譯錯誤,如North China Daily News(《字林西報》),被誤譯成“《華北每日新聞》”;Shandong Christian University(齊魯大學),被誤譯成“山東基督大學”;黎元洪、蔡鍔擔任的職務是“協(xié)統(tǒng)”,卻被譯成“旅長”。我由此產(chǎn)生了編一本近代以來專有名詞英漢互譯詞典的想法。
于是,從1989年開始,我廣為搜集這方面的專有名詞,開始編纂《20世紀中國社會熟語漢英詞典》。那時還沒有電腦,查找和考證資料并不如現(xiàn)在這樣方便,很多資料都要通過跑圖書館、翻閱書籍報刊來查證?;氐胶虾螅矣盅洗髮W的英語老師鄭開春一起編纂。從搜集第一個詞條,到2004年華夏出版社正式出版該詞典,前后費時16年之久。
第五,要在揚長避短、找準跨越的切入點上不斷充智。我覺得,成百上千的人擔任過大使,我與他們不同的地方之一,在于我有學術背景和其它工作經(jīng)歷;全國有成千上萬的學者、專家和教授,我與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我有外交實踐經(jīng)歷,擔任過大使。2014年,我到外交學院工作時,學界內找不到先秦外交史、漢代外交史和其它朝代外交史的書,更沒有中國古代外交通史方面的專著。于是,我把做學問的切入點定在中國古代外交史上。
從2011年開始,我在《同舟共進》雜志上發(fā)表關于中國千年外交的系列文章,對一系列古代外交事件、外交人物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我寫作出版了《中國古代外交史》,彌補了外交史研究上的空白,該書后來還被譯成阿拉伯語、韓語出版,影響廣泛。
50多年來,我始終不忘奮斗二字,如今,我已步入人生的初秋,回望種種過往,我依稀能看到自己在每個跨越點上的身影,或意氣風發(fā),或躊躇滿志,曾走過羊腸小徑,也曾邁步通衢大道,況味盡嘗。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成熟而美麗的果實正掛在我人生之樹的枝頭。時光飛度,歲月如梭。我回首往日,無怨無悔,面對未來,仍將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