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 陳俊林 郭冠欣
[摘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zhàn)中形成了偉大的抗疫精神,是新時代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體現(xiàn)。在高校層面通過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闡發(fā),抗疫精神與思想引領的拓展,探索偉大抗疫精神結合黨建黨務、融入思政課程、融合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新思政活動等創(chuàng)新路徑??偨Y實現(xiàn)結合網絡思政、關懷資助育人、注重心理健康、保障日常管理服務的有效利用方法,以提升現(xiàn)階段高校思政工作質量。
[關鍵詞]抗疫精神;高校思政教育
抗疫斗爭在以全國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下,取得了重大戰(zhàn)略成果,抗疫過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疫精神。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五個方面深刻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1]”偉大抗疫精神豐富了民族精神與時代內涵,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的時代新貌,是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同中華民族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新時代紅色文化、紅色精神的體現(xiàn)。
一、偉大抗疫精神的內涵闡發(fā)
抗疫精神是現(xiàn)階段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導向。以抗疫精神為指引增進高校大學生思想引領作用成為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關鍵點。“抗疫精神根植于中國抗疫偉大實踐,具有清晰的現(xiàn)實邏輯與時代實踐特點,能夠為愛國主義理論教育提供時代價值支持[2]”。疫情防控下思政育人工作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更需要分析和把握當前防控工作面臨的優(yōu)勢、機遇、問題,發(fā)掘偉大抗疫精神的根本內涵和精神實質。
開拓高校思政工作的思想空間,充分利用思想能力,在增強思想引領的同時,實現(xiàn)一批具有影響力的思政工作程序的建設,包括建立日常思維模式、提升思政工作的影響力、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范化建設等。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學校管理的方案。加強抗疫精神的宣傳,促進其在高校大學生中入腦入心入行?!案咝K枷胝谓逃托睦斫】到逃家v好抗疫背后更深層的故事,加強對大學生的生命健康教育[3]”。將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育和鞏固大學生的斗爭精神,有利于高校青年堅定“四個自信”?!翱挂呔癯休d著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先進思想和制度實踐,是愛國、團結、奮斗和創(chuàng)新的完美闡釋,是中國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4]”抗疫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對于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總結疫情防控中國經驗、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具有重要意義。
二、抗疫精神與思想引領的拓展
抗疫精神結合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形式、運行機制上采取有效革新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過內容突破、話語切入、環(huán)境植培等三個環(huán)節(jié)堅定大學生信念、激發(fā)愛國情懷、提升民族自豪感。[5]”具體做法可通過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拓展校園文化活動、訪談戰(zhàn)疫榜樣人物等方式方法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抗疫精神教育價值,講好抗疫故事,構建現(xiàn)階段融合協(xié)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格局。
以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為突破口,研究抗疫精神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為中心,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創(chuàng)新性和操作性的指引。以抗疫精神的視角,探尋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健全思政長效機制、合理反饋機制。突出實踐活動、日常心理預防干預咨詢服務、打造網絡思政平臺保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適用性和實效性,提高現(xiàn)階段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親和力。
三、偉大抗疫精神與思想引領的創(chuàng)新路徑
(一)偉大抗疫精神結合黨建黨務
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期間,基層黨支部應積極發(fā)揮自身特點,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參與到防疫抗疫之中。響應學校黨委、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號召,積極落實黨總支“共同抗疫,青年藝起來”抗疫主題作品征集的活動部署。創(chuàng)新開展“云”主題黨日活動,傾心創(chuàng)作抗擊疫情的藝術作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的特殊期間,黨支部充分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激勵他們利用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投身到偉大的疫情防控人民戰(zhàn)爭中,學生黨員們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運用自己的藝術進行的創(chuàng)作,謳歌在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的直接領導下進行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并涌現(xiàn)出來的時代英雄。抗擊新冠肺炎作品征集主題黨日活動等特色黨員活動,體現(xiàn)學生黨員們積極參與此次防控疫情人民戰(zhàn)爭,以藝抗疫,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責任擔當。
(二)偉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課程
抗疫精神與課程相結合,豐富課程思政的內容建設?!敖媯ゴ罂挂呔袢谌雽W校思政教育的評價體系,應當遵循客觀性、發(fā)展性、整體性與指導性原則,注重發(fā)揮評價體系的診斷功能、導向功能、調控功能與激勵功能[6]”。首先需要調研不同學院不同院系課程思政實施狀況,形成以抗疫精神融入課堂過程性與實效性反饋,繼而分析思政理論教育與實踐養(yǎng)成結合狀況,達到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校思政教育的教育過程以及教育效果進行綜合性反饋的檢驗。從而可以將偉大抗疫精神全方位、多領域、高效益地融入學校思政教育,最終實現(xiàn)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發(fā)力的目標。
將“抗疫精神”融入課程對于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大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以及轉化傳統(tǒng)教學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可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創(chuàng)設課堂范式。強化教師責任,重點抓實教學品質,推動一線典范案例進課堂,探尋特色“思政品牌”等路徑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內容和載體。利用課程講好抗疫故事,強化學生潛能,感悟敬畏的力量,以獨特的課程思政方式抗“疫”,建設“新冠防疫知識課堂、抗疫精神課堂”普及疫情防控知識增強抗疫精神感悟,將抗疫精神與疫情防控下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深入有效對接。
(三)偉大抗疫精神融合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物質載體。校園文化結合抗疫精神,在學校環(huán)境內引導新時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可潛移默化激勵、影響青年。積極探索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影響路徑,進一步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結合校園景觀制作展示展板,內容上注重引導,以青年受眾視角來表達抗疫精神,形式上引起青年共鳴。將抗疫精神“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融入校園文化育人,闡發(fā)優(yōu)秀抗疫作品,升華文化育人理念,使之轉化為大學生思想引領的強大精神力量、文化力量,貫穿融入學生日常生活之中。可創(chuàng)作詞曲表達樂觀向上的心境,或創(chuàng)作藝術圖畫在學校公共展示區(qū)域,表達對疫情防控中無私奉獻的醫(yī)護人員的贊美,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將抗疫精神融入到對高校愛國主義的理論與實踐之中,通過點滴日常教育把“抗疫精神”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中去,重視教育主體的互動參與與教育客體的輔助支撐,形成思政教育主觀與客觀雙向助力相互統(tǒng)一。
(四)偉大抗疫精神創(chuàng)新思政活動
以常態(tài)化疫情防控為觀察維度,針對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以抗疫精神引領日常思政的效能反饋、抗疫精神結合思政活動狀況兩個方面為觀察目標。通過建立育人工作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形成比較健全的育人體系,在現(xiàn)階段課程思政建設大背景下,日常思政作為第二課堂與課程思政相依托相結合,有效彌補單純課程思政的短板與不足。第二課堂方面開展特色活動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共青團、學生會、學生社團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各項工作和活動情況,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培育建設文明社團、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等方面取得的實效。學校鼓勵和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如醫(yī)院導醫(yī)志愿者、交通志愿者、博物館志愿者等,讓學生用實際行動體驗抗疫精神的內涵,在實踐中踐行服務精神[7]。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醫(yī)院、企業(yè)、社區(qū)、農村等抗疫一線開展實地調查,感悟一線抗疫人員的無畏艱險、勇于奉獻的責任和擔當。
邀請戰(zhàn)“疫”英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校園,進一步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致敬抗疫英雄。如廣東二師邀請援疆、援鄂醫(yī)療隊隊員,主題為“抗擊疫情義不容辭”的援鄂經歷分享。醫(yī)護人員發(fā)表了援漢感想:“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疫情防控期間,正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戰(zhàn)疫一線人員不懼風險、堅守一線,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積極配合,才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逼埨麌疑酪裕M因禍福避趨之,一線醫(yī)護人員的覺悟和抗疫精神同樣深深地震撼了在線觀看的各院系同學,使同學們受益頗多。青年要秉承抗疫精神中不畏艱辛、攻克時艱、敢斗敢勇的精神。
四、疫情防控下的思政工作提升
(一)偉大抗疫精神結合網絡思政
網絡思政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闡述抗疫精神與立德樹人的關系,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感受性,力求找準學生需求點。充分利用“融媒體”教育載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活動載體開展思政教育,“加強網絡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的相互融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度、速度、溫度,切實提升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8]”。以互聯(lián)互通、共建共享的形式,有效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形成師生黏合度高、覆蓋面廣、社會影響較大的網絡平臺,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易班網和中國大學生在線全國共建情況?!巴ㄟ^網絡育人,既可以提升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時效性,提升學校思政教育的質量[9]”。促進學生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抗疫感想,培育學生尊重生命、尊重科學的精神,更好地適應后疫情時代的社會發(fā)展。
(二)抗疫精神與關懷資助育人
疫情期間社會救助對于青年學子感悟偉大抗疫精神具有重大的作用。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層層設防,聯(lián)防聯(lián)控”的局面,中華兒女用實際行動匯聚起了戰(zhàn)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強大合力,詮釋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10]。將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學生資助,把握疫區(qū)生源學生特有現(xiàn)實狀況,以資助育人,在潛移默化中給予學生人文關懷。運用青春抗疫故事和人文精神開展“朋輩”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新時代大學生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感,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養(yǎng)成自我管理習慣,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時期如何將資助工作與培養(yǎng)學生奮斗精神和感恩意識、與培養(yǎng)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意識相融合,形成具有較大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的資助活動或資助育人載體,使抗疫精神在廣大高校學子心中和腦中深深扎根。
(三)疫情防控下的抗疫心理健康
疫情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恐慌、焦慮、不安等情緒?!耙咔槊媲?,每個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都有可能出現(xiàn)不良情緒。特別是對青年學生來說,由于缺乏閱歷的積累和必要的心理準備,難免會產生一些心理問題,少數學生甚至會出現(xiàn)心理失衡、極度焦慮、過度恐慌等負面情緒,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11]”。由于疫情防控客觀原因,學生心理問題面臨高危突發(fā)態(tài)勢。疫情之中全國人民團結協(xié)作,守望相助。醫(yī)護人員主動加入醫(yī)療支援隊伍,奔赴一線,全力救治,他們所向披靡,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樂觀主義態(tài)度和必勝的決心。
鮮活的案例為新時代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生動且具有說服力的參照。在方艙醫(yī)院隔離治療備戰(zhàn)考研的武漢大三學生,雖然環(huán)境受到病毒的入侵,內心卻以樂觀的態(tài)度對抗病毒,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學生們,不論遇到多大困難,都要樂觀面對,堅定必勝信念[12]”。高校利用好這些活生生的案例,以抗疫精神中的責任擔當與人文關懷為媒介,探尋融入心理輔導全新方式,創(chuàng)新疫情防控期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傳導鮮明特色抗疫精神,規(guī)范構建心理咨詢服務。活動后定期開展測評篩查,以此健全危機預防干預工作機制。
(四)抗疫精神與管理服務相融通
高校加強防疫工作,提升防疫服務意識,同時應積極培育學生志愿服務文化,引導學生投身志愿服務,傳承抗疫精神?!霸谛鹿诜窝滓咔榉揽刂?,志愿服務在人力供給、信息流通、服務遞送、社會調節(jié)等方面,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務也是抗疫精神實踐育人的重要途徑[13]”。闡發(fā)抗疫精神與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結合新模式,融入后勤保障、圖書資料、醫(yī)療衛(wèi)生、安全保衛(wèi)等服務工作,調研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痛點難點,為后續(xù)優(yōu)化統(tǒng)籌工作提供借鑒模式與經驗。
中華民族在戰(zhàn)“疫”過程中呈現(xiàn)出的偉大抗疫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偉大民族精神的時代傳承,是改革創(chuàng)新的時代精神的全新迸發(fā),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持續(xù)豐富立德樹人的方式途徑,引導青年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更大力量。
基金資助:2021年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生工作專項科研項目“疫情防控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難點研究——以抗疫精神融入思政工作為例”(2021XKY002)。
廣東省2021年度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黨史學習教育研究專項)“新時代廣東高校紅色文化基因的傳承研究”(DSYJ039)。
廣東省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紅色文化基因融入廣東高校思想”(2021GXSZ078)。
廣東省國防教育學會課題“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防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GJX15ZD006)中“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建設文化強國背景下新時代嶺南文化的演進提升路徑研究”(2021GZYB30)。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02).
[2]張子越.“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價值意蘊與實現(xiàn)路徑[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6):43-50.
[3]張萬秋.抗疫精神的文化基因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價值[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11):150-152.
[4]劉進,冷志明,劉建平.抗疫精神的內涵及對青年思政教育的價值和意義[J].西部學刊,2020(15):51-54.
[5]賀學琴.抗疫精神融入公安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思考[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20(05):1-5.
[6]肖香龍,岑朝陽.偉大抗疫精神融入學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J].皖西學院學報,2021,37(04):58-62.
[7]楊瀾,耿步健.抗疫精神內涵及融入學校思政教育研究[J].理論建設,2020,36(05):7-14.
[8]王冰潔,趙寧.“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2(05):1-5.
[9]岑朝陽.論馬克思主義社會科學方法論的建構[J].決策探索(下),2018(11):30.
[10]向涵.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36(11):32-34.
[11]畢少飛.互聯(lián)網時代高職輔導員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和對策[J].魅力中國,2020(29):191.
[12]苑素梅,亓萌雪.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路徑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4):107-114+124.
[13]郭麗娜.抗疫精神融入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三重維度[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39(06):2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