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學過程中,幼兒美術教師需要更多地利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與生活化的要素,使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中,以推進美術教學工作,讓幼兒掌握美術相關的簡單知識與手工操作技能,實現(xiàn)對其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F(xiàn)代教育技術已經成為幼兒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工具,能夠滿足教師的教學需求,使幼兒美術課堂更充實、豐富。美術教師可以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助力下,增強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導幼兒攻克重難點知識,落實實踐教學指導,增強幼兒對美術學科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技術;幼兒園;美術教學;生活化;游戲化
作者簡介:吳罕瑾(1980—),女,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錦繡幼兒園。
幼兒教育在當前基礎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逐步增強,這一階段的教育對幼兒身心發(fā)展與健康水平的提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時,可通過開展繪畫、手工制作教學等途徑,鍛煉幼兒的形象思維與動手操作能力,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與創(chuàng)新意識,使其對美術產生興趣,增強其審美意識。在提高美術教學質量與教學方式的游戲化、生活化程度時,教師可引入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彌補以往美術教學的不足,改善教學方式。
一、趣味導入,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幼兒美術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解決幼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等問題。因此教師可借助具有趣味性且貼合幼兒喜好的導入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其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并在興趣的驅動下開展學習活動,自主跟隨教師進行學習與探索。教師可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片、音頻以及多媒體文件導入與呈現(xiàn)的功能來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
比如在教學用橡皮泥來制作各種水生生物時,教師可以先給幼兒播放一部以海洋中的水生生物為主題的動畫片,還可以展示一些幼兒比較熟悉的水生生物如小丑魚、金魚、海龜、章魚、海星、寄居蟹等的動畫造型。而后教師可以向幼兒提出創(chuàng)造一個獨特的海洋世界的建議。教師可將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成員進行合作,組間展開競爭,看看哪一組的海洋世界更加有趣,以此將幼兒對海洋世界、水生生物的興趣轉移到手工制作上,讓幼兒積極地通過揉捏、組合等方式,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海洋生物。幼兒可以邊觀察導入階段教師提供的海洋生物圖片邊進行手工制作,既可以寫實,也可以將自己的想象融入其中,創(chuàng)造出與現(xiàn)實的參考對象完全不同的形象,在這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游戲中幼兒能獲得成就感與樂趣。又如,在讓幼兒通過葡萄來認識綠色與紫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變“魔術”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先為幼兒展示經過處理的沒有顏色的葡萄圖片;而后再開始“魔術”,即導入有顏色的葡萄圖片,讓幼兒通過直接觀察的方式辨認其不同,從而對綠色與紫色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最后再讓幼兒使用油畫棒來為葡萄“穿衣服”,涂上生活中看到的葡萄的顏色,教師則指導幼兒,避免幼兒出現(xiàn)留白與出邊的情況,讓幼兒盡量將顏色涂抹得更加均勻。教師也可以讓幼兒嘗試用橡皮泥、粘土來捏葡萄,最后再評比,看誰捏得最像真正的葡萄。
若教師直接講解美術教學內容,幼兒的注意力很容易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轉移,學習效率較低。而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生動、形象的圖片以及幼兒喜愛的動畫片,或者幼兒在生活中經常接觸的事物來進行課前導入,讓幼兒主動關注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參與到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中,這一導入方法的應用效果遠超單一地組織活動與反復強調課堂秩序,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美術的意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形象思維
幼兒尚處于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對于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提出的部分抽象概念存在認識不足、掌握速度較慢的情況。基于培養(yǎng)幼兒形象思維的教育目標,教師可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合美術教學內容,打造游戲化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多重感官,讓幼兒獲得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減少幼兒對美術形象、知識與技能的陌生感,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
比如在教學將大自然中的豐富元素與色彩運用到美術創(chuàng)作中時,筆者以生日這一生活話題為切入點,將美術教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而后筆者進行主體部分教學,創(chuàng)設情境:“今天有一群生活在森林中的小動物要過生日了,我們要為它們準備熱鬧的生日宴會?!彪S之用多媒體播放動物過生日的畫面,并配上歡快的音樂,營造輕松且愉快的氛圍。筆者配合視頻所呈現(xiàn)的畫面,拿出課前準備的黑白條紋的相框,讓幼兒猜一猜這是為哪個小動物準備的生日禮物,有幼兒迅速猜出禮物的對象是斑馬。在此過程中,筆者引導幼兒對不同動物的典型特征進行觀察,如讓幼兒觀察鸚鵡、老虎、奶牛、蝴蝶、豹子身上的花紋,了解每個動物的獨特之處,并聯(lián)想生活中有相似花紋與顏色的物品。最后,筆者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嘗試繪制這些動物的花紋,并根據自己的想法為喜歡的小動物送上自己親手制作的生日禮物,讓幼兒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將自己的想法投射到所制作的手工作品中。教師可用攝像機將幼兒參與生日會討論、制作生日禮物以及舉辦生日宴會的過程拍攝下來,制作成短視頻,發(fā)送給家長,加強家園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將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傳達給家長。
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下,將聲光畫影元素帶入美術課堂中,以創(chuàng)設更具有真實性的情境,讓幼兒忽視課堂中的教學元素,將美術學習過程視作游戲過程,在放松身心的同時,進入情境中,完成各項美術任務。這也要求教師在課前圍繞幼兒這一教學對象的學情,設計出合適的教學情境,同時提高對多媒體設備等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操作應用熟練度。
三、鞏固知識,夯實美術基礎
在以往的幼兒美術課堂中,教師在對美術方面的知識進行講解時,往往直接采用示范法與講解法,與幼兒的互動相對較少,幼兒的學習效率比較低,后續(xù)的知識鞏固效果也相對較差,不少幼兒難以實現(xiàn)知識的理解、內化與應用[1]。針對這一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以加大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力度,分解教學步驟,同時提供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讓幼兒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通過回放、慢放的方式,結合自身的學習節(jié)奏,提升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顏色變變變”一課時,教師需要讓幼兒對顏色變化產生興趣,掌握混合兩種顏色后形成一種新顏色的規(guī)律,并學習配色方法。教師可開展拯救美人魚游戲,利用PPT來為幼兒展示故事情節(jié)與要求,讓幼兒利用手中的來自“人魚王國”的藍、黃、紅的彩色花泥為人魚公主制作紫色、橙色與綠色的珊瑚花,以此來拯救人魚公主。幼兒發(fā)現(xiàn)手中的花泥顏色與要求的珊瑚花顏色并不相符,教師隨即可為幼兒講解相關知識,幫助幼兒解決這一問題。考慮到幼兒在學習混色知識時需要進行實際操作,而如果運用顏料進行混色,幼兒對顏料數(shù)量的掌控度較低,混合的顏色并不明顯。因此教師可預先將課件制作好,讓幼兒輪流在計算機上進行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掌握顏色變化的規(guī)律,將不同的顏色進行疊加,加深對三原色變化規(guī)律的認識。在幼兒基本掌握顏色變化規(guī)律這一部分重點知識后,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嘗試將對應顏色的花泥進行混合。幼兒在操作后,教師若發(fā)現(xiàn)幼兒混合后的顏色并不相同,可以讓幼兒思考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幼兒反復進行嘗試后,會發(fā)現(xiàn)大家使用的花泥量不同,顏色也存在差異。教師即可讓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按照PPT上的珊瑚花的顏色來調整花泥用量,盡量做到與珊瑚花的顏色相吻合,讓幼兒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制作出符合游戲要求的珊瑚花,成功拯救人魚公主。為幫助幼兒鞏固三原色知識,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完成“小藍、小紅、小黃碰碰”游戲,每個幼兒分別代表混色前的黃色、紅色與藍色以及混色后的橙色、紫色與綠色,讓兩個代表不同顏色的幼兒拉手,其他人需要快速回答出混色后的顏色,教師在幼兒回答后再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相應的顏色與對應的生活物品。教師也可以讓其他幼兒搶答,在調動幼兒積極性的同時,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通過這種游戲,幼兒能夠對三原色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印象。
在課后,教師可以圍繞美術教學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并將其提供給幼兒的家長,在視頻中總結課程的重點知識,讓家長在家?guī)椭變红柟讨R。同時,教師也可以安排一些小型家庭美術游戲等任務,充分利用幼兒在家的時間,強化家庭與幼兒園教育的連貫性。家長也可以錄制家庭美術活動的過程,反饋給教師,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打破幼兒教學課堂的限制,促進幼兒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四、貼近生活,落實實踐指導
在幼兒美術教學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幼兒在做中學,在實踐操作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感悟能力,從而實現(xiàn)能力提升的目標。
比如在教學蛋殼彩繪時,筆者先為幼兒播放動畫版的星球科普視頻,讓幼兒通過簡單直觀的動畫來初步認識星球與宇宙,然后再讓幼兒結合視頻,用自己的語言形容各個星球的外觀。幼兒回答“地球上有白色與藍色的花紋”“木星的花紋是紅色與金色的”“太陽擁有火紅的顏色,表面上有比較小的黑子”等。而后筆者繼續(xù)用PPT展示制作完成的蛋殼星球,讓幼兒自己制作一個蛋殼星球,幼兒們聽到能夠自己親手制作星球后都很興奮。這時筆者讓幼兒使用預先準備的蛋殼、顏料、彩紙、調色盤、彩筆等工具與材料進行手工制作,并為幼兒示范如何在蛋殼上繪制或者粘貼圖案。有的幼兒將蛋殼放到抹布或者報紙上,蛋殼被有效固定,其他幼兒看見了紛紛相仿,筆者再及時給予幼兒正向反饋。幼兒在自主繪制蛋殼的實踐活動中,能夠逐步掌握操作技巧,比如調水粉顏料時不需要加入太多水,為了使線條更加流暢,可以在勾線過程中,緩慢地轉動蛋殼;為了避免將圖案涂花,可用左手的食指與大拇指來捏住蛋殼兩端。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多準備幾個蛋殼,在幼兒失敗后,鼓勵幼兒重新制作。幼兒完成制作后,教師可以進入講星球故事的游戲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圍繞自己制作的星球,編出一些故事,暢所欲言,看看誰的故事更受歡迎,也可以采用接龍的方式,激活幼兒的思維,讓幼兒將所有星球編入同一個故事中。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教師可利用計算機中的繪圖軟件,將幼兒制作的獨一無二的蛋殼星球加入星空背景中,并對幼兒的故事進行編輯,再展示給幼兒,讓幼兒回顧自己的創(chuàng)意作品。幼兒的手工制品可放在教室與走廊中,用來裝飾幼兒園,以此鼓勵幼兒將更多的創(chuàng)意匯聚到作品中。教師在拓展環(huán)節(jié)中,可用多媒體為幼兒展示其他利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品如乒乓球、紙杯、石頭、礦泉水瓶、包裝袋等制作的創(chuàng)意作品,鼓勵幼兒利用生活物品進行藝術創(chuàng)造。
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利用幼兒的生活經驗,轉變幼兒對美術的認識,并依靠現(xiàn)代教育技術,增加美術課堂的新鮮感,為后續(xù)幼兒的實踐操作打下基礎。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幼兒創(chuàng)造的藝術作品,能夠增強其自信心,并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從而實現(xiàn)幼兒教育的美育目標。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幼兒美術教師開展游戲化、生活化教學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可以在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知識講解、實踐指導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多媒體來為幼兒播放視頻、展示圖片等,讓幼兒在興趣的驅動下,在有趣的學習過程中,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美術學習任務。幼兒美術教師也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更新教育方法與理念,打造高質量的幼兒美術課堂。
【參考文獻】
[1]胡世昊.幼兒美術活動設計實施過程中的有效策略的研究[J].智力,2021(2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