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華
(肥城市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 山東 泰安 271600)
肺栓塞為肺血管相關疾病,多由于栓子將肺動脈和肺動脈分支發(fā)生堵塞,引發(fā)肺循環(huán)異常和呼吸功能異常,出現(xiàn)血栓和脂肪栓等[1]。肺栓塞患者發(fā)病急,應對肺栓塞患者開展盡早干預,多給予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療、溶栓治療等。藥物治療是肺栓塞患者常用治療方式之一,可促進肺栓塞患者病癥獲得緩解,改善其預后狀況。因此,合理選取治療用藥對肺栓塞患者十分關鍵,常用藥品涉及低分子肝素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等[2-3]。本文選取60 例肺栓塞患者,分組觀察,分析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相疊加低分子肝素鈉用藥方式在肺栓塞患者中的用藥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5 月—2020 年5 月肥城市人民醫(yī)院予以藥品治療干預的60 例肺栓塞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試驗組與參照組各30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診斷患有肺栓塞;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或患者家屬不愿意簽字知情同意書;②患者對低分子肝素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等具有過敏反應現(xiàn)象。參照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4.52±3.61)歲;體重指數(shù)最低19 kg/m2,最高28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4.69±1.24)kg/m2;合并高血壓疾病患者8 例,合并糖尿病疾病患者4 例,合并高血脂疾病的患者3 例。試驗組男性19 例,女性11 例,年齡24 ~66 歲,平均年齡(44.48±3.35)歲;體重指數(shù)最低20 kg/m2,最高27 kg/m2,平均體重指數(shù)(24.82±1.35)kg/m2;合并高血壓疾病患者7 例,合并糖尿病疾病患者5 例,合并高血脂疾病的患者4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參照組予以低分子肝素鈉治療。低分子肝素鈉1 次/d,皮下注射200 U/kg/1 次,予以用藥14 d。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靜脈滴注給藥1 次/d,5 ~10 mL/次。采用200 ~500 mL 5%~10%葡萄糖注射液配藥,予以用藥14 d。
比較不同組別治療有效率、滿意度、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析不同組別予以藥物治療之前和予以藥物治療14 d 后氧分壓項目及D-二聚體指標測量結果。顯效:給予用藥干預之后,患者呼吸困難、胸部悶、胸部疼痛情況等都基本消除或完全消除,CT 檢測、肺動脈造影檢測等所得結果明確其肺栓塞好轉,肺動脈相關血管恢復暢通;有效:給予用藥干預之后,患者呼吸困難、胸悶感受、胸部疼痛情況等都部分改善,CT 檢測、肺動脈造影檢測等所得結果明確其肺栓塞得到改善,肺動脈相關血管獲得部分恢復暢通;無效:并不符合顯效和有效指標??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滿意度=(基本滿意+比較滿意+十分滿意)例數(shù)/本組總例數(shù)×100%。
使用SPSS 23.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 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n)和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參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栓塞患者療效比較(例)
治療后,試驗組滿意度(96.67%)高于參照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比較(例)
治療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3%)低于參照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栓塞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例)
治療14 d 后,試驗組氧分壓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栓塞患者氧分壓比較( ± s, mmHg)
表4 兩組肺栓塞患者氧分壓比較( ± s, mmHg)
注:1 mmHg ≈0.133 kPa。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14 d 后tP試驗組3055.70±4.52 89.23±2.3036.212<0.001參照組3056.35±4.60 71.20±3.4414.160<0.001 t 0.55223.864 P 0.538<0.001
治療14 d 之后,試驗組二氧化碳分壓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肺栓塞患者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 s, mmHg)
表5 兩組肺栓塞患者二氧化碳分壓比較( ± s, mmHg)
注:1 mmHg ≈0.133 kPa。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P試驗組3038.14±4.26 22.85±2.4617.024<0.001參照組3038.07±5.12 30.18±2.577.543<0.001 t 0.05711.285 P 0.954<0.001
治療14 d 之后,試驗組D-二聚體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指標比較( ± s, g/L)
表6 兩組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指標比較( ± s, g/L)
組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tP試驗組30834.63±39.81 473.95±32.8738.265<0.001參照組30833.73±48.26 564.82±35.4524.596<0.001 t 0.07810.295 P 0.937<0.001
肺栓塞屬于臨床多見的病癥,肺栓塞患者多存在呼吸困難情況,存在胸部疼痛,具有胸悶感受,有咳嗽、發(fā)熱、暈厥、咯血等癥狀,對患者機體健康形成嚴重危害性,死亡風險性比較大,需給予及時且有效科學治療干預[4]。肺栓塞具有較為復雜的發(fā)病機制,與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脫落等有關,在影響因素方面,凡是可以引起血管壁損傷、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流動力學改變的疾病均可能誘發(fā)肺栓塞疾病的發(fā)生。根據(jù)肺栓塞的病理生理過程,應積極給予抗凝治療,以進一步預防血栓的形成,或通過防治纖溶蛋白溶解進而有效預防血栓的形成,從根源上避免纖維血栓再次阻塞的情況[5-6]。
對于肺栓塞患者常規(guī)藥物治療,可緩解其癥狀,使病情獲得一定程度改善。低分子肝素鈉屬于肝素片段,具有抗凝作用,存在溶栓功效[7]。作為肺栓塞的常用治療藥物,低分子肝素鈉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發(fā)揮抗血栓、抗凝等作用功效,有效降低患者致命性肺栓塞的發(fā)生風險。但臨床針對肺栓塞單獨應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往往效果不甚理想。中醫(yī)醫(yī)學并無肺栓塞病名,而根據(jù)其臨床表現(xiàn)可見肺栓塞歸為“脈痹”范疇,主要致病因素在于營血回流受阻、壅塞不通、血瘀脈絡等[8]。由于肺栓塞大多繼發(fā)于長期臥床、創(chuàng)傷、術后等誘因導致的深靜脈血栓,故中醫(yī)認為久臥傷氣,氣耗血傷,氣虛則血瘀,血瘀經(jīng)絡而導致氣血津液運行不暢,導致肺栓塞發(fā)病。故臨床治療應以通經(jīng)舒絡、活血化瘀為主。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涉及川芎嗪能夠止痛和活血、燥濕并祛風,丹參能夠安神且涼血、通絡及行血,以上中藥予以結合運用,存在化瘀并活血、疏絡且通經(jīng)的功效[9]。現(xiàn)代藥理研究[10]證實,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有增加正性肌力的作用,能促進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水平和血小板黏附率,同時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繼而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血液流灌情況。同時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能擴張外周血管,改善血液淤阻情況,進而達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療目的[11]。
本文針對肺栓塞患者采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鈉治療與單用低分子肝素鈉治療進行對比,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93.33%)高于參照組(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滿意度(96.67%)高于參照組(7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33%)低于參照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予以藥物治療14 d 后,試驗組氧分壓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予以藥物治療14 d 后,試驗組二氧化碳分壓項目及D-二聚體指標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鈉用于肺栓塞患者治療中,存在增效效果,能夠發(fā)揮良好溶栓作用,且能夠化瘀和活血,積極改善患者病癥。
綜上所述,為肺栓塞患者治療運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鈉用藥能夠增加療效,改善患者滿意狀況,減少不良反應現(xiàn)象,改善其氧分壓指標,用藥優(yōu)勢較為明顯。但本文還存在樣本量較少、研究隨訪時間較短等不足之處,后續(xù)仍需開展大樣本量、多中心性研究,深入探究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肺栓塞的具體作用機制,進一步證實結論,以期為肺栓塞的臨床治療提供一定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