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成,李 楠,張英博,張 靜
(1.河北省石家莊市婦幼保健院中醫(yī)兒科,石家莊 050000;2.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陜西 咸陽 712000)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與反復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等疾病密切相關,是小兒腹痛常見原因之一,多見于秋冬季節(jié),男孩多于女孩,以臍周疼痛為主要癥狀,可伴有發(fā)熱、嘔吐、納差等癥狀,結合多普勒超聲檢查示低回聲區(qū),2個以上腸系膜淋巴結腫大,直徑>10 mm即可確診,多以抗感染、抗病毒對癥治療為主,抗生素序貫療法適用于早期細菌感染者,可顯著改善相關癥狀,但由于部分患兒抗生素使用強度不夠或者療程不足,病情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并易產生耐藥,給小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嚴重影響[1-2]。中醫(yī)藥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經驗豐富,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辨證論治,可顯著改善患兒腹痛、嘔吐、體溫、納差、大便不調等癥狀,縮短癥狀消失時間,調節(jié)細胞免疫,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降低腹痛再發(fā)生率,安全可靠[3-4]。本研究觀察香砂平胃散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對中醫(yī)證候、細胞免疫及炎癥因子的影響,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60例?;純耗?9例,女51例;年齡3~12歲,平均(7.3±0.8)歲。觀察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3~7歲37例,8~12歲23例;病程≤7天26例,>7天34例。對照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7歲34例;8~12歲26例;病程≤7天24例,>7天36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相關內容,診斷要點:以臍周或右下腹痙攣性疼痛為主,時輕時重,主要癥狀可見腹痛、嘔吐、腹脹、腹部不適等;實驗室檢查多普勒超聲提示至少有2個及以上直徑>10 mm腸系膜淋巴結腫大。
納入標準:1)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中關于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的診斷標準;2)符合中醫(yī)診斷標準;3)年齡 3~12 歲,性別不限;4)患兒及家屬了解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風險,并嚴格遵守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規(guī)章制度,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腹痛診斷不明確者,或超聲尚未明確診斷為腸系膜淋巴結炎者;2)3 d內用過其他相關中成藥治療者;3)不能堅持連續(xù)治療者,或者依從性差者;4)合并急腹癥等其他原因引起腹痛者,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5)過敏性體質患兒,尤其是易對中藥過敏患兒。
對照組中患兒血常規(guī)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升高,存在細菌感染,口服頭孢克肟顆粒(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10940128)3 mg·kg-1,每日2次;血常規(guī)淋巴細胞或者單核細胞升高者,口服利巴韋林顆粒(四川百利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3508)5 mg·kg-1,每日3次;嘔吐、腹瀉嚴重伴有飲食困難者,予適當補液治療,口服益生菌調解腸道菌群,改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持續(xù)腹痛不能緩解者,在臍周熱敷數(shù)分鐘或者臍周輕柔摩腹;觀察組聯(lián)合香砂平胃散口服,每日1劑,分2次口服,45 mL開水沖服,去渣。2組均治療7 d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統(tǒng)計療效及相關指標。
觀察治療過程中2組癥狀體征(腹痛、大便不調、體溫、納差、嘔吐、舌苔厚膩)變化及恢復正常時間,并進行臨床療效評價;彩色多普勒超聲(日本東芝公司,SSA-680A)檢測治療前后腸系膜淋巴結大?。馨徒Y橫徑、縱徑);采用流式細胞儀(美國艾森生物科學公司)檢測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后變化;2個月后隨訪患兒再次腹痛情況,比較2組腹痛再次發(fā)生情況。
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擬定。痊愈:治療后患兒腹痛、腹脹等癥狀消失,淋巴結腫大消失;顯效:患兒相關癥狀減輕,淋巴結腫大縮小;有效:治療后只改善患兒腹痛等部分相關癥狀,部分淋巴結腫大縮?。粺o效:治療后患兒腹痛等癥狀及淋巴結腫大未減輕,甚至加重者。
采用SPSS 20.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組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時間比較(±s,n = 60)d
表1 2組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時間比較(±s,n = 60)d
注:與對照組比較,# P<0.05
組別 腹痛 大便不調 體溫 納差 嘔吐 舌苔厚膩觀察組 3.12±0.41# 1.48±0.38# 0.71±0.61# 2.25±0.45# 2.01±0.65# 3.03±0.67#對照組 6.56±1.02 4.69±0.67 1.78±0.72 5.52±0.62 3.89±1.02 4.22±1.13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s,n = 60)
表2 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變化比較(±s,n = 6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CD3+ CD4+ CD8+ CD4+/CD8+觀察組 治療前 0.46±0.05 0.30±0.03 0.36±0.04 0.78±0.19治療后 0.68±0.04#△ 0.59±0.04#△ 0.23±0.03#△ 1.59±0.56#△對照組 治療前 0.48±0.05 0.31±0.05 0.37±0.04 0.79±0.19治療后 0.55±0.03# 0.44±0.03# 0.31±0.03# 1.03±0.21#
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比較(±s,n = 60)mm
表3 2組治療前后彩色多普勒超聲結果比較(±s,n = 60)mm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時間 橫徑 縱徑觀察組 治療前 7.40±1.31 14.22±1.37治療后 3.68±0.86#△ 6.89±1.02#△對照組 治療前 7.38±1.27 14.14±1.39治療后 4.43±0.88# 7.83±1.51#
見表4。
表4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 = 60) 例
觀察組再次腹痛發(fā)生率(21.6%,13/60)顯著低于對照組(51.7%,31/6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多以臍周或者右下腹痙攣性疼痛為主要癥狀,部分患兒可伴有嘔吐、大便不調、發(fā)熱等次要癥狀,冬春季為高發(fā)季節(jié),該病與呼吸道感染及腸道感染密切相關[6]。腸系膜是腸道防御細菌、病毒的主要免疫器官,含有豐富的淋巴管、淋巴網及血管,連接腸道與腹后壁,當病毒、細菌入侵后,腸系膜參與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當腸系膜淋巴結不能夠抑制炎癥反應時,常會引起腸系膜淋巴結腫大[7]。其高發(fā)病率與小腸回盲部腸系膜淋巴結豐富及回盲瓣關閉功能相關[8]。痙攣性疼痛是其與闌尾炎、過敏性紫癜等急腹癥的重要鑒別點,疼痛前往往會有前驅感染或者飲食不潔史,右下腹或者臍周疼痛,并可自行緩解。腹部多普勒超聲可明確診斷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探頭下患兒腸系膜淋巴結呈串珠樣改變,低回聲影,血流信號改變。該類患兒細菌感染后血常規(guī)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及PCR明顯升高,患兒PCT升高,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失衡,說明腸系膜淋巴結炎患兒細菌感染后,破壞免疫動態(tài)平衡,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9-10]。目前腸系膜淋巴結炎多以對癥治療或者非針對性抗感染治療為主,取得了一定的臨床療效,但部分患兒仍存在腹痛反復發(fā)作的情況[11-12]。中醫(yī)藥治療本病注重整體觀念,辨證論治,可取得滿意的療效[13-14]。
中醫(yī)學把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歸于“腹痛”“癖積”等范疇。李東垣《脾胃論》曰:“大腸主津,小腸主液。大腸、小腸受胃之榮氣,乃能行津液于上焦,溉灌皮毛,充實腠理?!毙号K腑嬌嫩,易感外邪,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寒濕阻滯,氣機不暢,經脈拘急,不通則痛[15]。歷代醫(yī)家治療本病多以消食導滯、軟堅散結、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等為治療原則。香砂平胃散是治療腹痛要方,本研究在此基礎上結合此類患兒發(fā)病特點,臨證加減,辨證論治,以燥濕運脾、行氣止痛為治療原則,方中香附為理氣止痛要藥,抗炎鎮(zhèn)痛[16];砂仁為醒脾和胃良藥,行氣化濕、溫中安胎;延胡索專治一身上下諸痛,行氣止痛;木香行氣止痛、健脾消食;黃芩、夏枯草、赤芍清熱解毒涼血、軟堅散結止痛;白芍柔肝止痛、補血斂陰,緩解腹肌痙攣效果佳;厚樸、枳殼、陳皮行氣止痛、消積除脹;蒼術、神曲健脾和中、消食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燥濕運脾、行氣止痛之效。本方注重整體治療,兼顧腹痛主要癥狀及體溫、食欲等次要癥狀,防止疾病復發(fā)。本研究發(fā)現(xiàn),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治療前2組腸系膜淋巴結無差異,治療后觀察組橫徑、縱徑分別較對照組顯著縮?。≒<0.05);觀察組再次腹痛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說明香砂平胃散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療效確切,在縮短該患兒癥狀體征恢復正常時間、縮小淋巴結及降低腹痛復發(fā)率方面療效顯著。
本病患兒大多免疫力較差,與機體感染后破壞免疫動態(tài)平衡相關,易致疾病復發(fā),反復感染。香砂平胃散加減具有軟堅散結、消積化痰、行氣止痛功效,能夠改善患兒脾胃功能,健脾和胃,行氣止痛,減輕患兒胃腸道負擔,改善機體免疫狀態(tài),減輕抗生素毒副作用,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于維持自身生理平衡,保持機體穩(wěn)定性。本研究治療后觀察組T淋巴細胞亞群各項指標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香砂平胃散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可以提高患兒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香砂平胃散加減聯(lián)合治療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療效確切,可顯著減輕腹痛、納差、嘔吐、大便不調等中醫(yī)證候,促進淋巴結恢復正常,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癥反應,降低腹痛再次發(fā)生率,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