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北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中醫(yī)科,北京 100038
痤瘡是臨床上常見的一類皮膚慢性炎癥性病變,其主要是由于遺傳、雄激素等原因導致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炎癥而出現(xiàn)的病變,患者多表現(xiàn)為面部或胸背部出現(xiàn)丘疹、膿包、粉刺等病變,并可擠出白色膿液等分泌物,嚴重影響患者日常面容[1-2]。其多見于青少年,如果治療不及時會損傷患者面部容貌,危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故探討治療痤瘡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上治療痤瘡的原則主要以抑制皮脂分泌、減少角質細胞粘連為主,同時通過口服激素及抗生素類藥物可改善患者癥狀[3]。然而單一藥物可能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治療效果有限。故本研究旨在探討針灸聯(lián)合丹參酮膠囊在治療中重度尋常痤瘡中的臨床療效,以期為進一步改善患者癥狀提供依據(jù)。
選擇北京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中醫(yī)科2019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的65例中重度尋常痤瘡患者作為觀察分析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值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33例,對照組有32例。其中觀察組男15例,女18例,年齡20~32歲,平均(26.19±4.06)歲,病程4~14個月,平均(8.13±2.36)個月。對照組男13例,女19例,年齡19~33歲,平均(25.95±4.17)歲,病程5~13個月,平均(7.94±2.52)個月,兩組間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尋常痤瘡的診斷標準,嚴重程度分級為中重度[4-5];②年齡≥18歲;③精神狀態(tài)正常,能隨時順利配合治療和隨訪;④對相應治療方案知曉。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皮膚疾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藥物過敏者;④妊娠哺乳期婦女;⑤機體心、肝、腎等器官出現(xiàn)明顯障礙。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兩組病人入院經(jīng)確診后均予以低鹽、低脂肪、忌辛辣飲食,同時戒煙戒酒,避免擠壓搔抓痤瘡,注意休息,加強營養(yǎng)。對照組患者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同時口服丹參酮膠囊(廠商:河北興隆希力制藥有限公司,批號:Z13020110)進行治療,具體用藥方案:口服4粒/次,3次/日,連續(xù)服用2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同時進行針灸治療,患者采取側臥位,使用75%濃度的乙醇對所要針灸的穴位進行消毒,患者面部采用1寸毫針進行針刺治療,四肢及胸腹部采用1.5寸毫針進行針刺治療,采用辨證取穴位及皮損局部穴位,風熱證取曲池、尺澤、委中、肺俞、合谷、風門,濕熱證取合谷、足三里、三陰交、曲池、內庭、血海,血瘀及痰凝證取豐隆、三陰交、合谷、足三里、血海、脾俞,沖任失調證取中極、血海、三陰交、關元、脾俞、腎俞、肝俞、陽陵泉。采用毫針刺行瀉法,提插捻轉等手法補瀉,以患者局部出現(xiàn)酸麻腫脹感為宜,治療留針時間為30min,每隔10min進行1次手法。針灸治療頻率為1次/2日,1個治療療程為針灸10次,所有患者治療2個月后進行療效評估。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以下指標:①痤瘡評分:使用痤瘡綜合癥狀分級評估量表(GAGS)對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后皮損癥狀的變化進行評估,評估總分值為40分,其中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皮膚損害越嚴重,同時采用中醫(yī)體質分類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瘀血體質進行評估,評估分值為0~75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體質嚴重程度越重[6]。②療效評估:使用尋常痤瘡嚴重程度評估表及皮損癥狀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治愈:患者皮損癥狀基本痊愈,消退高于95%或者僅有少量色素沉著及細粒大小狀瘢痕,未見新疹出現(xiàn)。顯效:患者皮損癥狀明顯改善,消退高于70%,未見新疹出現(xiàn)。有效:患者皮損癥狀改善不明顯,皮損消退高于50%低于70%。無效:患者皮損消退低于50%甚至進一步加重,治療顯效率=(治愈+顯效例數(shù))/患者總數(shù)×100%[7]。③不良反應: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適癥狀,進行觀察統(tǒng)計,主要記錄腹瀉、皮膚出血、惡心嘔吐、皮膚灼燒感等癥狀的發(fā)生情況。
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26.0軟件進行分析,對于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使用()進行表達,兩組間比較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于計數(shù)資料使用例進行表達,兩組間比較使用χ2檢驗。
兩組患者治療前皮損癥狀及瘀血體質評分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經(jīng)治療2個月后評估,所有病人皮損癥狀和瘀血體質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皮損癥狀及瘀血體質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間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患者間評分比較()
治療2個月后,經(jīng)療效評估標準評估,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90.91%(30/33),明顯高于對照組71.88%(23/32)(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間治療有效率比較[n(%)]
觀察組治療期間腹瀉、皮膚出血、惡心嘔吐、皮膚灼燒感等發(fā)生率為9.09%(3/33),對照組為12.50%(4/32),兩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痤瘡是皮膚毛囊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其多見于青少年群體,其主要是由于遺傳、雄激素等原因導致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炎癥而出現(xiàn)的病變,患者多表現(xiàn)為面部或胸背部出現(xiàn)丘疹、膿包、粉刺等病變,并可擠出白色膿液等分泌物,嚴重影響患者日常面容[8]。相關報道認為痤瘡的發(fā)病與細菌感染及雄激素分泌過多等因素密切相關,約有20%的青少年患者合并痤瘡,且病程時間較長,由于青少年患者心理較為敏感,且對面貌整體要求較高,因此對于痤瘡癥狀長期不愈會對患者心理健康、社會功能造成巨大的傷害[9]。因此探討治療痤瘡的有效方案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臨床上關于治療痤瘡尚未達成共識。丹參酮膠囊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能夠抗感染、消炎、改善機體內分泌等功能,患者口服丹參酮膠囊治療痤瘡主要通過其抗雄性激素,抑制皮脂腺分泌,有效的抑制皮膚內痤瘡丙酸桿菌的增生,控制機體炎性反應,繼而改善痤瘡患者臨床癥狀[10]。臨床用其治療中重度痤瘡具有顯著的療效,燕群等[11]采用異維A酸聯(lián)合丹參酮膠囊治療中重度痤瘡患者顯著改善了患者皮損等癥狀,其作用機制與降低患者血清IL-8和TNF-α的表達水平有關。
本研究中,對于中重度痤瘡患者在常規(guī)口服丹參酮膠囊治療的基礎上同時聯(lián)合針灸療法,經(jīng)治療2個月后評估其臨床療效。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皮損癥狀及瘀血體質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治療2個月后經(jīng)評估,觀察組患者治療顯效率為90.91%(30/33),明顯高于對照組71.88%(23/32),這與李冰等[12]的研究結論一致。因此與單用丹參酮膠囊相比,同時聯(lián)合針灸療法能夠進一步改善痤瘡患者的臨床癥狀。同時觀察組治療期間腹瀉、皮膚出血、惡心嘔吐、皮膚灼燒感等發(fā)生率為9.09%(3/33),對照組為12.50%(4/32),兩組間比較并無明顯差異,這表明聯(lián)合治療并未增加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針灸治療痤瘡通過刺激穴位可以平衡陰陽、疏通經(jīng)絡,其能夠促進痤瘡患者瘀血排出,繼而起到調理氣血的作用,改善機體臨床癥狀,繼而達到促進患者痤瘡愈合的目的[13]。
綜上所述,丹參酮膠囊聯(lián)合針灸治療中重度尋常痤瘡有助于改善患者皮損瘀血等癥狀,治療效果顯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