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阿富汗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探析其外語教育政策與實踐,可為加強中國與阿富汗的人文交流提供可資參考的依據(jù)。阿富汗外語教育在20世紀先后經(jīng)歷了起步、發(fā)展、調(diào)整、停滯等階段。進入21世紀以來,阿富汗致力于國家社會重建,對外語教育進行了規(guī)劃,取得了一定成效。鑒于阿富汗的外語教育政策與國家利益緊密相連,在阿塔重掌政權后,中國可進一步優(yōu)化阿富汗的中文教學機構布局,加大阿富汗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yǎng)力度,編寫一套滿足阿富汗中文學習者需求、難易程度適中的本土教材,更好地推動阿富汗的中文教育以及中文在阿富汗的傳播和使用。
關鍵詞:阿富汗;外語教育;國際中文教育;外語教育政策
1 引言
阿富汗位于亞歐大陸的中心,區(qū)位優(yōu)勢突出,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之一。2002年以來,中國與阿富汗關系穩(wěn)步發(fā)展,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與阿富汗的“十年轉(zhuǎn)型”發(fā)展戰(zhàn)略、《阿富汗國家和平與發(fā)展框架(2017—2021)》具有較高契合度和互補性。要實現(xiàn)中阿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重點在實現(xiàn)“五通”,自然也需要語言互通。外語教育是促進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增強對外溝通與合作的有力手段。因此,及時關注、了解分析阿富汗外語教育及其政策的發(fā)展與特點,對推動阿富汗的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可為深化中阿人文交流提供可資參考的依據(jù)。
2 阿富汗現(xiàn)代外語教育及其政策的歷史發(fā)展
2.1 阿富汗現(xiàn)代外語教育起步(20世紀初至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初,阿富汗掀起民族思想啟蒙運動,代表就是馬赫穆德·貝格·塔爾齊(Mahmud Beg Tarzi)領導的“青年阿富汗派”(Young Afghans)。塔爾齊在其創(chuàng)辦的波斯語雙周刊《光明新聞》(Saraj-ol-Akhbar)上號召阿富汗年輕一代應該學習法語和英語,從中獲取知識和技能,推動阿富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第二次阿富汗抗英戰(zhàn)爭(1878—1880年)后阿富汗淪為英國的附屬國,塔爾齊巧妙地利用阿富汗人的反英情緒,號召大家學習英語,掌握英國科技成果的秘密,更好地洞悉英國對阿富汗的政策和政治陰謀(Gregorian,1967)??梢哉f,塔爾齊把外語,尤其是英語,視為一種有效的世界通用語言、一種獲取技術知識的手段,而不是對阿富汗語言多樣性和保持民族語言活力的威脅。
1904年,阿富汗第一所世俗中學——哈比比亞(Habibia)學校建立,開設英語、烏爾都語、土耳其語等外語課程。這標志著現(xiàn)代外語教育在阿富汗正式起步。此后,阿富汗又建立自由中學(Lycée Esteqlal,1922年)、阿曼尼中學(Amani High School,1924年)、加齊中學(Ghazi Lycée,1928年),分別教授法語、德語、土耳其語。
2.2 阿富汗外語教育及其政策發(fā)展(20世紀50—70年代)
20世紀50年代初,阿富汗開始系統(tǒng)規(guī)劃教育發(fā)展,相繼出臺了三個五年計劃(1956—1961年、1962—1967年、1968—1973年),均衡發(fā)展各教育層次。這一時期,阿富汗的外語教育也進入到發(fā)展階段,在“發(fā)展現(xiàn)代教育以及阿富汗專業(yè)技術人才海外培訓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Samady,2001)。
20世紀50年代,英語進入阿富汗公立中學的課程并成為公立中學教授最廣泛的外語,每周開設6課時。 1975年,俄語進入阿富汗中學的外語課程。蘇聯(lián)在阿富汗建立了友誼中學(Dosti High School),專門教授俄語。此外,宗教教育一直是阿富汗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每個年級開設相應的宗教學課程外,還會在初中階段每周開設2個課時的阿拉伯語課程。
經(jīng)濟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需求以及其他國家提供的教育援助,促使阿富汗的高等院校使用外語“傳授學術科目”。美國、法國、德國與喀布爾大學分別合作建設農(nóng)學院(Faculty of Agriculture)和工程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醫(y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理學院(Faculty of Science)。喀布爾理工學院(Kabul Polytechnic Institute)則是在蘇聯(lián)的幫助下建立的。這些國家為相關學院的發(fā)展提供了包括師資培訓、派遣本國專業(yè)師資以及引進本國相應專業(yè)的課程體系、課程標準、教材等支持,這些學院也就直接使用相應的外語教授理工科類課程。因為,一方面,阿富汗“既缺乏理工科類課程的歷史教學經(jīng)驗,也欠缺該領域的專業(yè)師資、教材等教學必備元素,只能踐行‘拿來主義’”(廖靜,2021);另一方面,使用外語作為教學媒介語,有利于學生完成由基礎外語向?qū)I(yè)外語的過渡,便于遴選優(yōu)秀畢業(yè)生前往相應國家繼續(xù)深造。
2.3 阿富汗調(diào)整外語教育政策(20世紀80年代)
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黨(Peoples Democratic Party of Afghanistan)奪取政權,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國。人民民主黨政權的教育政策受蘇聯(lián)影響較大,減少了反映傳統(tǒng)與文化方面(主要是伊斯蘭教)的課程,基本上是“陳舊的阿富汗課程與俄語教科書的混合”(Jones,2009)。語言的傳播與衰退和使用者的權力與運勢具有因果聯(lián)系(弗格森,2018)?;诋敃r阿富汗在各個領域都表現(xiàn)出對蘇聯(lián)的依附關系,提升俄語在外語課程設置中的地位成為阿富汗外語教育的不二選擇。1979年蘇聯(lián)出兵阿富汗后,大批各領域的蘇聯(lián)專家來到阿富汗,阿富汗人需要學習俄語才能與這些專家進行交流。這一時期,蘇聯(lián)還向阿富汗學生提供了數(shù)千個研究生助學金、獎學金名額,而學習俄語成為了前往蘇聯(lián)留學的必要條件。阿富汗的學術機構當時也學習蘇聯(lián)的哲學與方法論,與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建立了學術交流,俄語取代英語成為阿富汗對外學術交流的語言(Jones,2009)。此外,阿富汗還設立了若干研究機構,重點是進行俄語教科書的編寫。
2.4 阿富汗外語教育發(fā)展停滯(20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末)
20世紀90年代至20世紀末,阿富汗外語教育發(fā)展基本處于停滯狀態(tài)。阿富汗伊斯蘭國時期(1992—1995年),英語是六到十二年級的外語課程。不過,由于內(nèi)戰(zhàn)導致的貧窮以及接受學習教育的機會較少,外語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在塔利班首次掌權期間(1996—2001年),阿富汗所有學校從六到十二年級都開設了英語課程。雖然塔利班認為,阿富汗之前的教育和課程設置是西方強加和蘇聯(lián)影響的結(jié)果,學校的課程應該反映并強調(diào)阿富汗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實踐,但其仍然重視英語教學,或者說英語在當時阿富汗的地位或多或少是中性的(Sediqi,2010)。當時,阿富汗還開設了一些英語語言中心,一些務實、有抱負的塔利班成員在那里學習英語。不過,部分塔利班成員仍把英語當作“異教徒”的語言加以回避。
3 進入21世紀以來阿富汗的現(xiàn)代外語教育政策與實踐
進入21世紀以來,塔利班政權倒臺后,阿富汗新政府致力于國家社會重建,雖然沒有提出和實施較為顯性、自上而下的外語教育政策,但對于外語語種和外語能力有了一定的規(guī)劃。
3.1 阿富汗的英語教育政策
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后,伴隨阿富汗國家重建的發(fā)展,英語在阿富汗得到廣泛傳播。2001年底以來,包括聯(lián)合國在內(nèi)的大量國際組織、非政府組織來到阿富汗,幫助阿富汗進行國家社會重建。這些組織大部分使用的語言是英語,因此,盡管其在員工雇用上沒有明確的語言政策,但仍有一條隱性的“唯英語”政策。這以一種細微的方式鞏固了英語在阿富汗作為權力語言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英語在阿富汗的普及。正如一位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阿富汗人在被問及“與塔利班掌權時期相比,英語的地位有什么變化”時,回答道:“這毫無可比性。塔利班掌權時期,阿富汗幾乎沒有任何說英語的組織。但是現(xiàn)在,不光有說英語的外國軍隊,阿富汗士兵都開始上英語課了?!保⊿ediqi,2010)
2002年之后,英語課程在阿富汗新的中小學教育課程體系中占據(jù)了更重要的位置,從小學四年級一直開設到十二年級。阿富汗教育部的英語專家伊赫桑·阿扎里(Ehsan Azari)博士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十二年級的學生畢業(yè)后具備在國外或者阿富汗的英語環(huán)境中工作所需的英語能力?!痹诼?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的資助下,阿富汗信息與文化部下屬的青年事務部門為貧困兒童舉辦講習班,配備專業(yè)的英語教師并提供英語培訓課程(Sediqi,2010)。
阿富汗許多公立學校教學設施落后,英語教師缺乏培訓,英語教學水平普遍偏低;而私立學校能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自從塔利班倒臺后,阿富汗已經(jīng)建立了數(shù)百所私立英語學?;蚪逃龣C構。在大多數(shù)私立學校中,自小學一年級,英語就是教學語言。大部分私立學校的英語教師是在巴基斯坦、印度或者其他英語國家學習過英語的阿富汗人,還有一些私立學校只聘用外籍英語教師。
英語在阿富汗的高等教育中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除英語專業(yè)外,阿富汗所有專業(yè)的大學生都需要在大一、大二選修4個學期的英語課程。喀布爾大學英語系還專門為本校各學院開設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課程,教授相關的英語術語,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專業(yè)閱讀與學術寫作的能力。
阿富汗政府與阿富汗英語教師協(xié)會、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進行合作,對阿富汗本土英語教師進行培訓。2006年阿富汗成立了“阿富汗英語教師協(xié)會”(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for Afghans),向喀布爾、賈拉拉巴德、赫拉特和馬扎里沙里夫的英語教師提供學術和專業(yè)技術支持,比如定期舉辦英語教師研討會,開設強化英語課程和工作坊,選派教師到美國、英國、巴基斯坦、土庫曼斯坦等國參加TESOL課程培訓以及由巴基斯坦英語教師協(xié)會(The Society of Pakistan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尼泊爾英語教師協(xié)會(Nep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和國際英語外語教師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舉辦的學術會議。美國駐阿富汗大使館、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為該協(xié)會提供了大量支持。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British Council)于1964年在喀布爾設立分支機構,在20世紀90年代停止運營后,于2002年全面恢復運營。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的工作重點是提高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所需的(英語)語言能力,為教師提升能力提供支持。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在喀布爾和馬扎里沙里夫設立了資源中心,為教師、大學生、其他工作人員提供英語教學材料。同時,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在阿富汗建立了英語教學電臺(The Teaching English Radio),開發(fā)了許多在線學習英語的應用軟件,三分之二的阿富汗英語教師從中受益?!霸诎⒏缓?.8萬名英語教師中,預計有3.3萬名將受益于英國文化教育協(xié)會的廣播節(jié)目,這些節(jié)目還配套有通過阿富汗教育部和阿富汗英語教師協(xié)會下發(fā)的書面課程材料。”(Sediqi,2010)
3.2 其他外語在阿富汗的教育現(xiàn)狀
阿富汗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根植于伊斯蘭教和民族傳統(tǒng),而作為伊斯蘭教的主要語言——阿拉伯語在阿富汗的影響不可謂不深。除了宗教人士會使用阿拉伯語外,很多受過教育的阿富汗人即使不會說阿拉伯語,也具備一定的阿拉伯語閱讀能力,因為穆斯林有閱讀阿拉伯語原版《古蘭經(jīng)》的宗教習俗。阿富汗《教育法》第22條第(3)款規(guī)定:“為公立、私立宗教學校和教育機構培訓專業(yè)的伊斯蘭知識和阿拉伯語授課老師?!卑⒏缓构W校從一年級到十二年級都開設伊斯蘭教知識的課程,從二年級開始學習《古蘭經(jīng)》,課程中都會有阿拉伯語的學習。中學階段,七到九年級還會專門開設阿拉伯語課程。
隨著俄羅斯在阿富汗國家重建啟動后開展了一些投資、教育項目,阿富汗的俄語教學逐漸恢復。截至2009年,喀布爾大學俄語系有近200名學生在學習俄語和俄羅斯文學,而且人數(shù)還在不斷增加。大約300名阿富汗學生在俄羅斯的高等教育機構中進一步深造。不過關于俄語在阿富汗的地位以及使用人數(shù),存在一些爭論。有學者估計,會說俄語的阿富汗人大約有10萬。也有學者認為,只有小部分阿富汗人會說俄語(不包括那些生活在俄羅斯的阿富汗人),“俄語在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是主要的第二語言,但在阿富汗卻不是。阿富汗人更喜歡學習他們自己的母語或英語。阿富汗說俄語的人實際上都是俄羅斯僑民”(Sediqi,2010)。
3.3 阿富汗的中文教育
2008年1月,阿富汗首家孔子學院在喀布爾大學成立。在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的幫助下,喀布爾大學語言文學院成立了中文系,標志著中文被正式納入阿富汗的外語教學??Σ紶柎髮W孔子學院成立之初,辦學條件差,缺乏師資力量和中文教材,甚至中方和阿方都沒有會說對方國家語言的老師。2011年10月,出于安全原因孔子學院暫停運營,2013年1月重新復課。
經(jīng)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的辦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師資力量逐漸雄厚,中文在阿富汗越來越受認可和重視??Σ紶柎髮W孔子學院自2008年3月底開始招生,從最初第一屆的15人增加到第七屆的63人,截至2018年底,累計招收421名本科專業(yè)學生,大多數(shù)畢業(yè)生都能達到中文高級水平。 2015年5月,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為喀布爾大學非中文專業(yè)學生開設首期中文培訓班,招收學員40人;2018年5月,首次與阿富汗外交學院合作開設中文培訓班,報名的外交官達到14人,學員在結(jié)業(yè)時能夠用中文進行簡單表達和交流。 2016年10月、11月,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相繼在瑪利法特(Marefat)學校、阿維森納大學(Avicenna University,也稱伊本西納大學)設立中文教學點(瑪利法特已升級為孔子課堂),2018年在楠格哈爾大學設立中文教學點,目前正與赫拉特大學商討設立中文教學點,基本形成了從小學到大學全覆蓋的中文教學模式。在本土中文教師培養(yǎng)方面,從2015年開始,孔子學院獎學金南亞國家漢語師資班項目每年向阿富汗提供30個本科生獎學金和約10個碩士獎學金,到中國高校的進修,畢業(yè)后回到阿富汗從事中文教學。目前,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中文系)共有16名本土專職中文教師和五位中國外派教師。不過,由于阿富汗本土中文教師大多是從大學階段才開始接觸和學習中文,對中文語音部分的學習不夠重視,加之阿富汗的語言沒有聲調(diào),因此阿富汗本土中文教師的發(fā)音不夠地道,包括語法、漢字等在內(nèi)的整體中文水平還有待提高(Halimy,2017)。此外,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所用教材以《發(fā)展?jié)h語》和《博雅漢語》為主。據(jù)調(diào)查,有32%的學生對教材不滿意,有約27%的學生認為教材偏難,超過20%的學生認為教材中詞匯的解釋并不準確(Halimy,2017)。從這些數(shù)字可以看出,阿富汗學生對現(xiàn)有教材的適應程度并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習質(zhì)量和學習效率。
4 阿富汗外語教育政策的特點
4.1 外語教育政策始終以服務國家利益為目標
在任何一個社會里,語言與教育都是高度政治化的問題(轉(zhuǎn)引自周玉忠 等,2004)。外語教學與國內(nèi)和國際政治直接相關,絕不是政治上或意識形態(tài)上的中立(Sediqi,2010)。也就是說,外語教育政策沒有獨立性,其目的表面上是解決和外語有關的問題,但其目標始終是為了實現(xiàn)國家利益。因此,國家會根據(jù)國家利益的需要動態(tài)調(diào)整自己的外語教育政策,阿富汗也不例外。20世紀初,阿富汗民族主義萌芽,推行現(xiàn)代化改革,開啟外語教育,助推國家現(xiàn)代化建設。20世紀50年代初,阿富汗為了實現(xiàn)國家發(fā)展,積極與世界強國交流合作,推行以英語為主的單門外語、教學媒介語多元化的外語教育政策。1978年4月,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成立,阿富汗進入社會主義陣營,俄語在當時阿富汗的外語教育體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1996年塔利班掌權后,阿富汗的外語教育受到很大影響,發(fā)展趨于停滯。2002年以來,在國家發(fā)展、社會需求以及個人價值追求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阿富汗外語教育恢復發(fā)展。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主導阿富汗的國家重建,伴隨著西方國家大量的發(fā)展援助,作為當今世界上主要的國際通用語言——英語成為了阿富汗學校中學習人數(shù)最多的外語語種。
4.2 重視平衡母語(官方語言)與外語教育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最常用的交際工具,不同語言因發(fā)揮的交際作用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價值,掌握何種語言也就與社會利益、經(jīng)濟利益等產(chǎn)生聯(lián)系(李宇明 等,2019)。由于阿富汗固有民族、部落觀念以及外國勢力長期介入阿富汗事務等因素的影響,掌握或使用何種語言還與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等密切相關。因此,阿富汗非常重視平衡外語與母語(官方語言)教育,其《教育法》(2009年)第18條第(8)款規(guī)定:“增強學生對于母語和國際通用語的聽說讀寫能力?!?/p>
阿富汗在教育規(guī)劃中強化母語(官方語言)教育的主體地位。阿富汗《教育法》(2009年)第(2)款規(guī)定:“達里語和普什圖語在學校和教育機構是必修課程。” 阿富汗小學1—3年級開設一門官方語言(根據(jù)當?shù)卣Z言使用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課程,4年級開始增加另一門官方語言課程。阿富汗還堅持推行以達里語或普什圖語作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語言教育政策。阿富汗《教育法》第32條第(1)款規(guī)定:“公立教育機構、私立教育機構、培訓計劃、掃盲中心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官方語言(達里語和普什圖語)中選擇一種作為教學語言。選擇的教學語言必須與當?shù)卮蠖鄶?shù)居民使用的語言相一致?!北热?,自由中學之前全部課程都是使用法語教學,《教育法》頒布后,僅法語、數(shù)學、物理等部分課程使用法語教學,其余課程使用達里語教學。
阿富汗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以英語為代表的國際通用語,充分發(fā)揮外語的工具性功能。阿富汗明確外語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將外語視作國際交流、學習西方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和跟上時代發(fā)展的必備工具。對英語持積極態(tài)度的阿富汗人認為,英語學習是一種必要的、有價值的行為,可以依靠它來獲得相關資源,比如提高收入、拓展商貿(mào)機遇、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申請出國留學或交換生項目等實際性功用,不涉及文化。北約駐阿富汗聯(lián)軍以及美國政府曾通過了一項法令,為美國和北約軍隊工作兩年的阿富汗翻譯將有機會申請美國簽證和綠卡(Sediqi,2010)。受此項法令的激勵,很多從語言學校畢業(yè)的阿富汗學生愿意成為北約駐阿富汗聯(lián)軍的翻譯,盡管翻譯要跟隨北約駐阿富汗聯(lián)軍和阿富汗國家安全部隊進入阿富汗最危險、最偏遠的地區(qū),受傷甚至死亡的風險很高。此外,英語水平高在就業(yè)和薪酬方面具有優(yōu)勢,這已經(jīng)成為越來越多阿富汗人的共識。具有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的阿富汗人可以在國際組織或者非政府組織中從事翻譯、司機等工作,他們的工資是同類阿富汗政府機構工作人員的8—15倍(Alamyar,2010)。因此大多數(shù)阿富汗年輕人愿意學習英語以改善自己的經(jīng)濟和生活條件。因為對于他們來說,生計依賴于他們的英語水平,相較而言,其他的考慮都是微不足道的。
5 阿富汗塔利班重新上臺后中文教育的機遇
全球化時代,外語教育愈來愈體現(xiàn)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國際素養(yǎng)、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曾天山 等,2018)。2021年8月15日,阿富汗塔利班(以下簡稱“阿塔”)進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通過“和平交接”的方式再度掌權。8月29日,阿塔新任命的高等教育部代理部長阿卜杜勒·巴奇·哈卡尼(Abdul Baqi Haqqani)表示,阿塔希望創(chuàng)建“合理的、符合伊斯蘭、民族和歷史價值觀”的課程,同時“能夠與其他國家競爭”。
事實上,得益于近年來中國與阿富汗經(jīng)貿(mào)合作往來的不斷深入,阿富汗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面對復蘇經(jīng)濟、國家重建等多重挑戰(zhàn),重掌阿富汗政權的阿塔多次表達繼續(xù)致力于發(fā)展中阿友好關系、積極支持和參與“一帶一路”的愿望,尋求將中巴經(jīng)濟走廊(CPEC)延伸到阿富汗。阿塔駐多哈政治辦事處副主任哈納菲就表示,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合作有利于阿和本地區(qū)發(fā)展繁榮,阿富汗希望繼續(xù)積極支持和參與。這一態(tài)度和近年來中國飛速發(fā)展的經(jīng)濟相互作用,為中文進入阿富汗國民教育體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在此背景下,我們應進一步加強在阿富汗的中文教學推廣。中國在阿富汗建立了一所孔子學院、一個孔子課堂、兩個中文教學點,但還不能滿足阿富汗人民日益增長的中文學習需求。中國可考慮適時在賈拉拉巴德、赫拉特、巴米揚、馬扎里沙里夫、坎大哈等城市的高校和中小學建立孔子學院、中文教學點或者孔子課堂,進一步優(yōu)化阿富汗的中文教學機構布局,為那些對中文有著濃厚興趣或者希望到中國學習、經(jīng)商的阿富汗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學習中文和了解中國文化的機會。隨著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等中文教學機構數(shù)量的增加,對于中文教學師資的需求會不斷增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一些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不過,由于安全、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中國教師不愿意到阿富汗從事中文教學工作,阿富汗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yǎng)就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針對本土特色教材不足這一問題,還應組織阿富汗一線優(yōu)秀中文教師與中國語言教學專家聯(lián)合編寫一套符合阿富汗當?shù)貙嶋H情況、滿足阿富汗中文學習者需求、難易程度適中的本土教材,有效保證阿富汗人民中文學習的持續(xù)性,營造出學中文、用中文、愛中文的良好氛圍。
6 結(jié)語
不同國家的外語教育實踐和政策既有共性,也有自己的獨特性。作為一個傳統(tǒng)的伊斯蘭國家,阿富汗外語教育起步較晚,先后經(jīng)歷了起步、發(fā)展、調(diào)整以及停滯階段,現(xiàn)已走上恢復發(fā)展的道路。當前中國與阿富汗各領域務實合作面臨諸多機遇,鑒于阿富汗外語教育政策受國家利益影響較大,我們應努力深化同阿富汗在包括中文教學在內(nèi)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力爭將中文納入阿富汗國民教育體系,更好地滿足阿富汗人民學習中文的愿望,以此提升中文在阿富汗的影響力,加深阿富汗民眾對中國的感知,為“一帶一路”的“五通”鋪好路。
參考文獻
HALIMY W,2017. 阿富汗喀布爾大學孔子學院發(fā)展現(xiàn)狀與面臨的問題研究 [D].濟南:山東大學.
弗格森,2018. 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教育 [M]. 張?zhí)靷ィg.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李宇明,王春輝,2019. 論語言的功能分類 [J]. 當代語言學(1):1-22.
廖靜,2021. 阿拉伯國家外語教育政策:成效與問題 [J]. 語言戰(zhàn)略研究(5):49-59.
曾天山,趙章靖,2018. 主要國家基礎教育階段開展外語教育狀況比較研究 [J]. 比較教育研究(11):66-73.
周玉忠,王輝,2004. 語言規(guī)劃與語言政策:理論與國別研究 [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ALAMYAR M, 2010. Language controversy in Afghanistan: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Farsi Dari and Pashtu at Kabul University [D].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GREGORIAN V, 1967. Mahmud Tarzi and Saraj-ol-Akhbar: ideology of nationalism and modernization in Afghanistan [J]. Middle East journal, (3): 345-368.
JONES A, 2009. Curriculum and civil society in Afghanistan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1): 113-122.
SAMADY S R, 2001. Education and Afghan societ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 Paris: UNESCO.
SEDIQI F, 2010. A sociolinguistic profile of English in Afghanistan: the perspectives of Kabul academics [D]. West Lafayette: Purdue University.
作者簡介:何杰,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qū)講師,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領域:阿富汗語言政策與語言規(guī)劃、普什圖語語言文化。電子郵箱:johe220@163.com。
(責任編輯:濮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