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借鑒
本文的緣起是一次作文訓練,題目選取了2021年全國新高考II卷的漫畫作文,我在講評中多選取的是正面立意的文章,即寫“人”字與做人所體現(xiàn)的“中庸之道”。講評完后我提及一句,對于題干中的“鑒別與取舍”,我們能否反彈琵琶,思考為人處世時盲目信奉“中庸之道”的害處。課后,季步同學找我探討后寫就此文。
文章以“ 好個‘人’字”為標題,虛構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故事的框架則是作文題中這篇漫畫的幾個要點。大膽而精妙的立意是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實際上,對于漫畫作文題,我們應有一種以批判性視角去審視的本能。其次,文言文的語言形式,讓文章內容更加符合故事的背景,同時也讓作者的才華一覽無遺。
重要的不是“人”怎么寫,而是你怎么樣寫“人”字。
——題記
話說清朝末年,有一孔姓儒生,雖三十而立,苦于科舉不第,正值春秋卻雙鬢皆白,未曾婚娶,家中貧寒。一日,習經(jīng)之時,有幾字映入眼簾:“‘人’字,當逆鋒起筆,藏而不露;及至中鋒,不偏不倚;尾梢落墨,緩緩出頭;描之反復,定有裨益?!遍啴?,孔生不由心顫臉紅,猛觀書名,發(fā)現(xiàn)其竟出自“四書五經(jīng)”,扶額嘆曰:“噫!吾怎能如此大意!前次科舉不第,竟是此因。先圣之言,定有其理!”遂日日誦讀。及至考場,開卷觀題,乃論人生云云!真是“皇天不負苦心人”也!孔生奮筆疾書,唯恐言不及義,令考官不喜??剂T數(shù)月,杏榜之首正是孔生!
觀榜名次,孔生頓時雙腿癱軟,因欣喜過余暈死過去。
旁人掐其人中,方復醒轉。孔生爬將起來大呼:“噫!我中了!”眾人紛紛折腰低眉以奉之,可謂媚氣縈繞,唯一人端坐茶館,靜觀凡塵滾滾,后來方知此人乃吳敬梓也。閑言不表,且看孔生拊掌大笑,數(shù)周后方才平復?;啬畲耸?,自忖曰:“圣者論‘人’字,亦論人生。謹遵圣言,吾當終生榮華!”
及其入仕為官,任職京城,恰逢一大臣貪污,孔生見此不平:“不謀當謀之事,為官之恥也;貪求身外之物,為政治之危也。君子安有貪污之理?”返去,又思曰:“吾方入宦海,豈能如此突兀,吾當藏而不露,何況此事無害于我,還是遠避之為好。”翌日上朝,天子問及此事,孔生只作不知,天子恚曰:“汝明知此事而緘口,其心可誅!特遣汝至邊疆,任爾藏露去吧!”左遷途中,孔生累嘆:“豈落得如此下場?圣言無誤,當是吾踐行不徹罷了?!毙闹幸黄瘺?。
戎關地僻,清廷無力束之,遂常有反清勢力云集。一日,幾案上忽有兩封文書,一封乃敵首之書,備述勸降之理,另一封乃詔文,具言出兵之事?!拔崛籼岜鴾鐢?,雖有功于清,然與敵相惡,倘敵再犯邊疆,則吾性命難保。若兩邊交好,斯乃權宜之計,亦是‘中庸’之道矣。”時部下岳將不滿此舉,鯁然對曰:“孔生乃儒學之士,當忠于朝廷,發(fā)兵滅敵以展大清雄風,此乃不偏不倚也。韓信受胯下之辱,匿志潛學,方有垓下大捷;劉備一生流離亦不氣餒,終成蜀漢霸業(yè),此乃藏而不露也。”聞此,孔生慍而斥之:“吾用先賢之理保國疆無恙,有何不可?諒爾等武夫,不識圣言,竟如此怙惡不悛,數(shù)典忘祖,給我退下!”岳將長嘆而去。
十余年來,反清勢力已成氣候,且日漸強勢。不日,賊兵寇境,孔生忙召眾將對策,岳將慨然對曰:“敵雖兇猛,不過烏合之眾而已。吾可率精兵數(shù)千深入敵后,形成合圍之勢,令其背腹受敵。成敗在此一舉,當全力搏之!”眾將亦和之??咨挥审@出冷汗,忙對曰:“不可,不可!兵書上云,不可逞一時之勇而草率出師,況先圣論‘人’,亦說緩緩出頭。由是,亦步亦趨,方為正道,怎可冒進?”岳將聞之,全力勸之,眾將亦紛紛獻策,孔生皆不從,僅以“圣言無誤”拒諫。因錯失良機,乃大敗,眾將或戰(zhàn)死或自刎表忠,孔生亦被俘。押解途中,孔生悵然嘆息:“噫!中鋒揮筆,我不偏不倚,方鑄四海春,今日我遵循儒經(jīng),卻落此地步,定是岳將太過激進,忤逆先人在天之靈焉!”想罷,心中亦是一片悲涼。
入敵營,敵首問曰:“敗軍之將,何不早降?”對曰:“此‘不偏不倚’也,唯步步為營方是。戰(zhàn)火雖起,我效‘緩緩出頭’之法,不從冒進突襲之計,靜觀各路戰(zhàn)況以做決斷?!睌呈走又骸叭暌粌?yōu)柔寡斷、人云亦云、不辨是非之人,安能勝乎?汝之所謂圣言,誤人子弟,蠱惑民心,說此言者十惡不赦,我必捉拿殺之?!?/p>
聽罷,孔生不由雙手震顫不已,臉色發(fā)白,額頭豆大汗珠如雨揮下,急忙搖頭如鼓,顫言對曰:“不……不可……不可如此詆毀圣賢!圣言豈有謬誤?吾乃書生,信儒忠儒,只為求‘人’字筆法。起筆藏而不露,故吾不揭貪污之吏;中鋒不偏不倚,故吾兩邊討好;末尾緩緩出頭,故吾不敢貿然出擊。至于戰(zhàn)敗,乃是天命,非圣人之誤也!”敵首聞此,笑聲愈烈,孔生甚疑。眾兵押其入獄,亦笑之。孔生心中,又是一片悲涼。
夜晚,皎潔月光拂過孔生臉面,衰容殘顏之上又添無助,此時他已了無生氣,皺眉奄息嘆云:“吾已遵圣言,竟落此地步,這是為何?莫非圣言之意吾未理解焉?”
“莫非……莫非……莫非圣言有誤焉?莫非圣言正如離經(jīng)叛道者口中所謂,思想固化焉?”想到此,他猛打一寒戰(zhàn)。
“不不不……此乃無稽之談,無稽之談?。 ?/p>
孔生內心,猶如韁繩般交纏糾結,他大哭亦大笑,與戶外烏鴉嘶啞的鳴叫聲混成一體,響徹云霄。他大概是瘋了吧。
這月光,遽然一片悲涼……
翌日,不知怎么地,孔生死了。其身旁,有一大方字格,格中正是“人”字,蒼勁有力,色赤如丹。
獄吏看后,譏曰:“此非‘人’字也,此‘囚’字也?!?/p>
無人理解,他就這樣死去了,臨終前,其內心大概是悲涼的吧。
壬寅年十月十二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