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錡
(華東師范大學(xué) 上海 200062)
“瀟湘八景”是中國文人畫和禪宗繪畫中的傳統(tǒng)母題。至明代,《瀟湘八景》這一畫題則出現(xiàn)了由鄉(xiāng)賢名流共同創(chuàng)作多幅詩畫的案例,增添了地域交游的文化特色。
在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有一套由晚明六位文人書畫家合作的《瀟湘八景圖冊》(圖1),這套冊頁在高美慶的《盛茂燁研究》一文中曾有所提及。①高美慶.盛茂燁研究[M]//故宮博物院編.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206.從款識來看,與書畫諸家傳世畫作可以對應(yīng),畫面帶有很強(qiáng)的明代文人畫氣息,風(fēng)格秀潤疏朗,多用墨法,少有皴筆,應(yīng)是合作制成。四位畫家分別為盛茂燁(活動于1594—1640)、陳煥(活動于1593—1620)、李士達(dá)(活動于16世紀(jì)中葉到17世紀(jì)初)、沈宣(活動于1600—1621);兩位書家為范允臨(1558—1641)、文震孟(1574—1636),參與者皆為活躍于16世紀(jì)晚期至17世紀(jì)初期的吳中一帶的文士。
圖1 明代,盛茂燁、陳煥、李士達(dá)、沈宣,《瀟湘八景圖冊》,八對開冊頁,紙本水墨設(shè)色,縱24厘米,橫25.2 厘米,美國弗利爾美術(shù)館藏
盛茂燁的生平記載并不多見,據(jù)高美慶考證,他的活躍年代在萬歷二十二年(1594)到崇禎十三年(1640)之間,畫跡上的題跋多屬唐宋詩句,②高美慶.盛茂燁研究[M]//故宮博物院編.吳門畫派研究.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205.可見其創(chuàng)作的主要作品為詩意畫。由于其在畫作上款識中的“燁”字,“華”字左邊的“火”多略寫筆畫(圖2),以及高美慶指出“燁”與“華”的字形相似,因此在《畫史會要》中載為:“盛茂華,字念庵,長洲人。”①[明]朱謀垔.畫史會要[M]//潘運(yùn)告.明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2:422.《明畫錄》卷八載:“盛茂燁,字念庵,長洲人?!雹冢矍澹菪烨?明畫錄[M]//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36.《無聲詩史》卷四:“盛茂燁,號研庵,吳郡人。寫山水,布景設(shè)色,頗具煙林清曠之概,人物亦精工典雅,意在筆先,饒有士氣。”③[明]姜紹書.無聲詩史[M]//無聲詩史·韻石齋筆談.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88.《圖繪寶鑒續(xù)纂》卷一:“盛茂燁,號硯庵,善山水,學(xué)荊關(guān)家數(shù),筆墨遒勁,思致不凡,小者愈佳,且為人肝膽俠氣,當(dāng)世孰能效焉。其畫金陵家多收藏之?!雹埽矍澹蓠T仙.圖繪寶鑒續(xù)纂[M]//于安瀾.畫史叢書:第2冊.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63:6.可見盛茂燁繪畫能力強(qiáng),畫作在金陵等地頗受歡迎。
圖2 明代,1621,盛茂燁《煙寺晚鐘》冊頁款
盛茂燁的交游圈主要是吳門人士。萬歷二十二年與丁云鵬(1547—1628)合作的《五百羅漢圖》中的二幅(圖3),被認(rèn)為是盛茂燁傳世的最早作品。兩軸畫作中的一件有款書:“阿羅漢五百尊者全像、甲午春佛弟子丁云鵬敬繪”及“盛茂燁寫圖”??梢娛嵌≡迄i畫人物,盛茂燁補(bǔ)景。從盛茂燁所繪制的復(fù)雜交錯、枯瘦硬朗的樹枝來看,當(dāng)時他受到文徵明等畫風(fēng)的強(qiáng)烈影響,類似臺北故宮的《古木寒泉圖》中的遒勁之松當(dāng)為其模仿對象(圖4)。另《秘殿珠林》卷九載丁云鵬畫《羅漢圖》一卷,其中有丁云鵬自書王世貞(1526—1590)贊一首,董其昌(1555—1636)書“應(yīng)真變相”四個大字并題跋,拖尾還有楊鶴(?—1635)的題跋:“甲辰余游江南,同范長倩、馬仲良與丁南羽往來靈巖石湖之間者數(shù)日?!雹荩矍澹輳堈?秘殿珠林[M]//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匯編:第1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119.此處的范長倩就是在這套冊頁中題詩的范允臨。盛茂燁既與丁云鵬有所來往,與范允臨也在同一交游圈中。
圖3 明代,1594,丁云鵬、盛茂燁,《五百羅漢圖》二幅,軸,紙本墨筆淡彩,各209.2 厘米×103.3 厘米,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圖4 明代,1549,文徵明,《古木寒泉圖》,軸,絹本設(shè)色,194.1 厘米×59.3 厘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由此可見,盛茂燁是進(jìn)入文人交游圈的職業(yè)畫家,畫風(fēng)清新雅致。除此之外,也可能因為其活躍于吳中民間畫壇和市場,直接學(xué)習(xí)文徵明等吳門畫家,較少受到古法規(guī)程束縛。但盛茂燁的繪畫水平應(yīng)高于一般的職業(yè)畫家,畫作更加適應(yīng)追求詩意風(fēng)雅的藏家趣味。
陳煥(活動于1593—1620),《明畫錄》:“陳煥,字子文,號堯峰,吳縣人,僖敏公鎰之裔,寄情翰墨。所畫山水取法沈周,蒼秀茂密,動合法度?!雹伲矍澹菪烨?明畫錄[M]//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20.《畫史會要》載:“陳煥,號曉峰,蘇州人。作山水用筆蒼老,短亭平楚,勢極空遠(yuǎn)。若臨仿者尤佳?!雹冢勖鳎葜熘\垔.畫史會要[M]//潘運(yùn)告.明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2:417.陳煥有部分畫作傳世,如北京故宮所藏《臨溪觀泉圖》(圖5)、《江村旅況圖》(圖6),系出吳門一派,畫風(fēng)明快灑脫中不失法度,染多于皴,筆簡色淡。
圖5 明代,1602,陳煥,《臨溪觀泉圖》,軸,紙本設(shè)色,62.1厘米×24.6 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圖6 明代,1611,陳煥,《江村旅況圖》,卷,絹本設(shè)色,24厘米×123.4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李士達(dá),《明畫錄》卷一:“李士達(dá),號仰槐,吳縣人,長于人物兼寫山水,能自愛重,權(quán)貴求索,雖陳幣造廬終不可得。萬歷間織珰孫隆在吳集眾史,咸屈膝,獨士達(dá)長揖而出,尋為收捕,以庇者獲免。年八十,碧瞳秀腕,舉體欲仙,此以品勝者也?!雹伲矍澹菪烨?明畫錄[M]//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第10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8.《畫史會要》載:“李士達(dá),字仰懷,蘇州人?!雹冢勖鳎葜熘\垔.畫史會要[M]//潘運(yùn)告.明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2:423.關(guān)于李士達(dá)的研究相對較為豐富。學(xué)者楊旸曾對傳世的李士達(dá)畫作進(jìn)行了系統(tǒng)的整理,并提到李士達(dá)的畫風(fēng)中出現(xiàn)了扭曲、變形的松柏,以及形態(tài)夸張的人物,可以說是在謝時臣(1487—?)、沈周等影響下追求宋人筆墨的仿古造型,而陳祼(1563—約1639)、盛茂燁等畫家則是對文人畫這一怪異傾向的追隨。③楊旸.李士達(dá)的繪畫藝術(shù):兼論晚明文人畫的世俗化與怪異傾向[J].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3):55-67.如盛茂燁一樣,李士達(dá)的畫作中呈現(xiàn)出的另一特點,是“詩畫合一”脫離了精英文人之手,在一定規(guī)模上有批量制作的傾向。日本相國寺所藏的謝時臣《春景山水圖》(圖7)中的題詩:“云間樹色千花滿,竹里泉聲百道飛”,與東京國立博物院所藏的李士達(dá)《竹里泉聲圖》(圖8)題詩一致,都出自唐代沈佺期(約656—715)《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一詩,畫面有接近之處但仍有所不同。日本學(xué)者植松瑞希認(rèn)為,詩中的奢華氛圍被詮釋成了隱逸畫面,體現(xiàn)了此時詩意畫并不詳求詩意的世俗傾向。④[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臺東區(qū)立書道博物館.文徴明とその時代[M].公益財団法人臺東區(qū)蕓術(shù)文化財団,2020:76.而日本靜嘉堂所藏的李士達(dá)《歲朝題詩圖》(圖9)中的題詩:“今朝元日試題詩,又簇辛盤舉一巵。楊柳弄黃梅破白,弌年歡賞動頭時?!迸c臺北蘭千館所藏的李士達(dá)《歲朝圖》、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盛茂燁《元旦試題圖》中所題也一樣,⑤[日]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靜嘉堂明清書畫清賞[M].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2005:38、119.可見畫中的詩句在時常相互套用。
圖7 明代,謝時臣,《春景山水圖》,軸,絹本墨筆淡彩,188.5厘米×97.3厘米,日本相國寺藏
圖8 明代,李士達(dá),《竹里泉聲圖》,軸,絹本墨筆淡彩,145.7厘米×98.7厘米,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圖9 明代,1615,李士達(dá),《歲朝題詩圖》,軸,紙本墨筆淡彩,136.5厘米×55.1厘米,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藏
沈宣,浙江仁和人,字明德。萬歷中,以歲貢為安慶府訓(xùn)導(dǎo),銳意攻古文,尤長于詩,亦工畫山水?!镀咝揞惛濉肪砣遢d《沈明德詩》:“弘治初,杭庠生沈明德宣,嗜酒能文,尤工于詩畫,蕭散不羈,視功名如敝屣也,一時當(dāng)?shù)乐刂髴?yīng)貢授安慶府學(xué)訓(xùn)導(dǎo)?!雹蓿勖鳎堇社?七修類稿[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382.此外,沈宣與沈周等吳門人士多有交游,明代史鑒(1434—1496)《西村十記》:“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則邦彥,客則僉憲、啟南、繼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焙笥衷疲骸皟L憲名班,字廷美,以鄉(xiāng)薦為秋官,屬僉山西憲事,五十即致政。啟南名周,繼南名召,長洲人;邦彥名英,立夫名中,明德名宣,皆錢塘人;鑒字明古,吳江人,史氏?!雹伲勖鳎菔疯b.西村十記[M]//叢書集成續(xù)編:第63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288、290.其中作為主人的邦彥,即劉英,是沈宣之婿。據(jù)《堯山堂外紀(jì)》卷八十五載:“劉英,字邦彥,號賓山,沈明德婿也?!币惨栽娒?,并曾為沈宣題畫。②[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jì)[M]//續(xù)修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第119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1.其中的啟南是沈周,而沈召(生卒年不詳)是沈周的弟弟,也能畫山水。明代韓雍(1422—1478)有詩《劉僉憲廷美小洞庭十景》,可見僉憲名為劉班。沈周有詩《送諸立夫歸錢塘》,可見立夫名為諸中。史鑒(1434—1496)也是吳中人,與沈周多有交往。③[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91.由此可見,沈宣交往的人士都是鄉(xiāng)賢文士,有一定聲望但并非官宦階層。沈宣的其他畫頗為少見,據(jù)楊旸考查,目前有藏于南京博物院的《秋窗讀易圖》一件。①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7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86.
以下略述兩位書家生平。范允臨(1558—1641)字長倩,號長白,有《輸寥館集》八卷,題“吳趨范允臨長倩著”。錢謙益的《牧齋有學(xué)集》卷十八中的《范長倩石公集序》,提到范允臨長于詩文、書畫和戲曲等,在天平山麓建造庭院,晚年赴滇云(云南)一帶任視學(xué)政。②[清]錢謙益,錢曾箋.牧齋有學(xué)集:第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792-793.另《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參議范公墓碑》中提到,范允臨先世居吳之支硎、天平兩山間,后遷徙去華亭,故為吳人。是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jìn)士,先授南京兵部主事改工部歷員外郎郎中,后在云南任安察使僉事提調(diào)學(xué)政,遷福建為官之后時未至任而歸,后退居鄉(xiāng)里。③[清]汪琬.堯峰文鈔.卷十,四庫叢刊·集部:第1683冊[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6:6.其工于書法,書風(fēng)清潤秀雅,纖細(xì)飄逸,頗具董其昌氣象。④黃惇.中國書法史:第6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345.《崇禎記聞錄》卷一:“少參范長倩,居天平山精舍,擁重貲,挾眾美,山林之樂,聲色之娛,吳中罕儷矣。三月間,長倩他出,忽有群兇乘夜劫之,約去金銀珠寶三萬余金。語云慢藏誨盜,冶容誨淫,長老亦有以自取哉!自是懼而移居郡城矣?!笨梢娖湄斄︻H健。另范允臨與董其昌有所交游,董其昌有《壽范長憲學(xué)憲七十》和《壬子九月八日,同范長倩、朱君采、董遐周西湖泛舟,次遐周韻》兩首。⑤[明]董其昌.容臺集:卷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22、116.
文震孟在《明史》有傳,文震孟,字文起,吳縣人,他是文徵明的曾孫,文彭(1498—1573)的孫子,文衛(wèi)輝(生卒年不詳)之子。在天啟二年(1622)殿試第一,授修撰一職。后因上《勤政講學(xué)疏》得罪魏忠賢(1568—1627),被斥為平民。崇禎元年(1628)又被召為侍讀,日講官,后受到魏忠賢余黨王永光(1560—1638)的報復(fù),雖然崇禎眷顧王永光,但終使魏黨翻案受阻。崇禎五年(1632)六月,被授予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xué)士,入閣預(yù)政,但又因得罪溫體仁(1573—1638)被落職閑住,半年后去世。福王(朱由崧,1607—1646)稱帝后,追謚文肅。⑥[清]張廷玉.明史:卷一百三十九:第21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3:6497-6499.文震孟長于書法,“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待詔埒?!睍ǖ枚洳P意,典雅清麗,圓渾遒媚,氣息流暢,于當(dāng)時書壇多有影響。⑦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文徵明卷:第五十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2000:261.《揚(yáng)州畫舫錄》卷八中“休園”條載:“(園)中多文震孟、徐元文、董香光真跡。”⑧[清]李斗,王軍評.揚(yáng)州畫舫錄[M].北京:中華書局,2007:111.在《酌中志》卷一中則名列《(東林)點將錄》“圣手書生”,⑨[明]劉若愚.酌中志[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58.可見其善于詩文,曾撰有《姑蘇名賢小紀(jì)》等。
對于書畫六人生平的考證表明,這些人彼此之間都存在著復(fù)雜的交游關(guān)系,且都處于吳中一地,雖未必有直接證據(jù)表明各自相互熟識,但可以考出相為友人之友,即處于同一地域文人圈中。
這套《瀟湘八景》冊頁的制作井然有序,每位畫者創(chuàng)作八景中的二景,每位書家題寫八景中的四景。
盛茂燁畫《煙寺晚鐘》一頁,畫山巒、霧氣、喬松后掩映出紅墻與山門,寺前二人,似在話別。畫面左下角出現(xiàn)小橋和江水,淺色花青渲染的遠(yuǎn)山和畫中偏上的一縷薄霧,表現(xiàn)出了畫中的暮色,而采用墨色變幻表現(xiàn)詩情,正是盛茂燁的特長。其上有款:“煙寺晚鐘,辛酉(1621)季冬望日寫。盛茂燁?!卑孜姆接 芭c華氏”。對開有明代士人范允臨的對題:“山含瞑色護(hù)招提,隱隱疏鐘隔翠微。一百八聲鳴樹杪,銀蟾初上鵲初飛。范允臨?!敝煳姆接 伴L倩”“允臨”。其書法尖鋒入筆,中鋒用筆,輕盈嫻熟,行距疏朗,灑脫自然。該詩出自明代昆山籍詩人史謹(jǐn)(活動于1367年前后)的《題瀟湘八景·煙寺晚鐘》。①[明]史謹(jǐn).獨醉亭集下卷[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2:144-145.
史謹(jǐn)本人能作詩,亦能書畫?!懂嬍窌罚骸笆分?jǐn),字公謹(jǐn),號吳門野樵,太倉人。洪武時學(xué)士王景薦授應(yīng)天府推官,善繪事,嘗自題其畫云:‘雨余山色翠如苔,樹杪寒煙濕未開。童子無端掃紅葉,隔林知有故人來?!雹冢勖鳎葜熘\垔.畫史會要[M]//潘運(yùn)告.明代畫論.長沙: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2:379-380.《列朝詩集小傳》乙集“史湘蔭謹(jǐn)”條:“(史)謹(jǐn),字公謹(jǐn),昆山人。洪武中,謫居云南。與王學(xué)士景善,用景薦,為應(yīng)天府推官。未幾,左遷湘蔭丞,尋罷。僑居金陵,性高潔,耽吟詠,工繪事,構(gòu)獨醉亭,賣藥自給,以詩畫終其身?!雹郏矍澹蒎X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200.可見史謹(jǐn)曾擔(dān)任過金陵地方衙門的司法官員,后降官為湘蔭縣丞,不久便致仕退隱。他的經(jīng)歷是當(dāng)時許多士人的縮影,可能擔(dān)任過職位較低的官員,也可能進(jìn)入出售詩畫的職業(yè)畫家階層。
盛茂燁畫《平沙落雁》一頁,淡墨畫灘涂中,群雁正在蘆花中徐徐飛降,左下角的水邊有兩位士人正在遠(yuǎn)眺,身后一童子。天空用淡墨由淡到濃遍染,水面留白。其上有款:“平沙落雁,辛酉(1621)冬十二月寫。盛茂燁?!卑孜姆接。骸芭c華氏”。對開有文震孟的題詩:“潮退沙平水頭寒,雁行落畫楚云殘。蘼蕪綠過芙蓉老,白發(fā)閑人不敢看。文震孟?!卑孜姆接。骸拔钠稹?、朱文方?。骸爸駢]草廬”。其書法的結(jié)字筆法秉承文徵明,行距疏朗,略參草法,不流俗套。
除此之外,這兩開山水的墨法在整套冊頁中最為秀潤,《煙寺晚鐘》里染出暮色和晚靄,《平沙落雁》中染出蘆葦叢后淺灰色的夜空。與一年前所畫《唐人詩意畫冊》中水墨與花青融合渲染的畫法接近,唐人詩意畫冊中的樹木造型,也與李士達(dá)《歲朝題詩圖》有所接近,與《五百羅漢圖》中的遒勁之松已完全不同,向著清新疏秀一路發(fā)展。一般認(rèn)為盛茂燁的人物造型受李士達(dá)影響,實際上山水也有他的影子。
圖10 盛茂燁畫《平沙落雁》《煙寺晚鐘》
陳煥的墨法和盛茂燁相比,更為疏朗簡略,但渲染設(shè)色則頗為明快。其畫《洞庭秋月》一頁,畫面中大片水域,水面以淡墨作魚鱗波,天空以花青與淡墨淡染,并以濕墨染出遠(yuǎn)山。畫面右方是灘涂、青色樹叢和掩映中的桅桿。左下角則是一角城郭和城樓,淡墨畫垂柳,淡花青山色,淡赭染城樓,畫面整體清曠淡雅,雖未見月,但宛如月色籠罩一般。款曰:“洞庭秋月,庚申(1620)秋寫。陳煥。”朱文長方?。骸白游摹?。對開有文震孟對題:“波光萬頃浸長空,桂子飄香遠(yuǎn)近風(fēng)。一夜馮夷眠不穩(wěn),廣寒移在水晶宮。文震孟。”朱文方?。骸拔钠稹?,白文方?。骸爸駢]草廬”。該詩出自史謹(jǐn)《題瀟湘八景·洞庭秋月》。②[明]史謹(jǐn).獨醉亭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2:144.
圖11 明代,1620,盛茂燁,《唐人詩意圖冊》(共10開),紙本墨畫淡彩,各26.3厘米×32.5厘米,個人藏①[日]大和文華館.蘇州の見の夢:明清時代の都市と絵畫[M].大和文華館,2015:80—81.
陳煥畫《漁村夕照》一頁,畫面右下角設(shè)淺青綠與淺絳和墨畫出各色樹叢、漁村茅舍,粗筆畫點景漁父三名。大片水域只在柳下略施波紋并淡染花青,岸對面以苔點施花青表現(xiàn)出樹叢,赭色屋頂掩映,岸邊濕墨草草繪出漁船,板橋上以焦墨點出一漁父正扛竿而歸。后為高大的山嶺坡陀,淺花青色染出遠(yuǎn)山??钤唬骸皾O村夕照,庚申(1620)冬寫。陳煥。”白文長方?。骸白游摹?。對開有范允臨對題:“不知誰唱白銅題(鞮),楊柳村西即大堤。欸乃一聲風(fēng)斷續(xù),打魚人背夕陽歸?!敝煳姆接。骸伴L倩”“允臨”。此詩出自明代詩人沈明臣(1518—1596)的《漁村夕照》。③[清]張玉書,汪霦等奉敕編.御定佩文齋詠物詩選:卷二百二十八.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33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2:361.沈明臣與王穉登有所交游,在《兗州四部稿》卷一百十八中有“贈沈明臣一歌”?!睹髟妱e裁集》卷九中:“明臣,字嘉則,鄞縣(今寧波)人。”另載“嘉則與徐文長同在胡少保憲宗幕?!雹埽矍澹萆虻聺?明詩別裁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7.可見其與吳中人士多有交游。
圖12 陳煥畫《洞庭秋月》《漁村夕照》
李士達(dá)畫《遠(yuǎn)浦歸帆》一頁,畫面左下角是村舍茅屋、屋后茂竹成林,憑樓遠(yuǎn)眺的士人、喬木、小橋,水域的遠(yuǎn)方是山巒,水中兩艘帆船。右下角朱文方印“曾寄徐氏東嘯草堂”。款曰:“遠(yuǎn)浦歸帆,辛酉(1621)冬日寫。李士達(dá)?!卑孜拈L方印:“士達(dá)”。對開有范允臨對題:“洞庭湖上岳陽樓,檻外波光接素秋。數(shù)片征帆天際落,不知誰是五湖舟。范允臨?!敝煳姆接。骸伴L倩”“允臨”。該詩出自史謹(jǐn)?shù)摹额}瀟湘八景·遠(yuǎn)浦歸帆》。①[明]史謹(jǐn).獨醉亭集(下)[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2:144-145.按:《獨醉亭集》中“檻外”作“闌外”、“數(shù)片”作“數(shù)點”。
李士達(dá)畫《山市晴嵐》一頁,畫面中一派青山綠水,巨峰之上作礬頭,頗有巨然風(fēng)致。其下為山市,簡筆房舍若干,市中兩位點景行人,樹林掩映中為村舍,近處水邊坡陀,濕墨和花青點苔,上有喬木??钤唬骸吧绞星鐛?,辛酉(1621)冬寫于石湖村屋。李士達(dá)?!睂﹂_有文震孟對題:“一帶青山入畫來,煙云寂寥水光開。千門盡掩紅塵隔,莫訝長安古道猜。文震孟?!敝煳姆接。骸拔钠稹?,白文方?。骸爸駢]草廬”。
李士達(dá)的畫風(fēng)頗為多樣,既有前文所舉《竹里泉聲圖》的精細(xì)密致,又有1618年所畫《秋景山水圖》(圖14)中渴筆和濕筆交匯,空間疏朗悠遠(yuǎn)的風(fēng)格,《瀟湘八景》冊頁的畫法與后者接近,盛茂燁的山水畫法亦有類似兩種風(fēng)格。
圖13 李士達(dá)畫《遠(yuǎn)浦歸航》《山市晴嵐》
圖14 明代,1618,李士達(dá),《秋景山水圖》,軸,紙本墨畫淡彩,168.9 厘米×89.9厘米,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shù)館藏
沈宣畫《江天暮雪》一頁,一派白雪峰巒,圍繞著畫面下方的幾處臨湖房舍庭院,窗前有紅衣士人觀景,以及紅色床榻一具。房屋后的樹叢和畫面右邊的樹中皆有紅葉,有明人理解中的唐代張僧繇“雪山紅樹”之畫意。屋舍的窗幔、屋后的青松右上角的山亭皆為青色,另山石用赭石淡染,設(shè)色看似粗獷,實則精心。湖中一葉扁舟,舟中一位漁父頭戴蓑帽沉思,頗有“獨釣寒江雪”之意??钤唬骸敖炷貉劣希?621)臘月望后寫。沈宣?!卑孜姆接。骸吧蛐?。對開有范允臨對題:“一色彤云披百巒,江村出沒有無間。扁舟遠(yuǎn)釣蘆花渚,疑是山陰載訪還。范允臨?!敝煳姆接。骸伴L倩”“允臨”。該詩出自明代詩人史謹(jǐn)?shù)摹额}瀟湘八景·江天暮雪》。①[明]史謹(jǐn).獨醉亭集(下)[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3 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2:145.按:《獨醉亭集》中“披”作“控”、“出沒”作“漁火”、“遠(yuǎn)釣蘆花渚”作“遠(yuǎn)泊黃蘆岸”、“載訪”作“訪戴”。左下角有朱白文印:“月坡翰墨”。
沈宣畫《瀟湘夜雨》,畫面以淡墨刷染,一行人撐傘獨行于荷塘邊緣,正要回到茂竹掩映的柴門農(nóng)舍,遠(yuǎn)方則是米法點苔畫就的高山與云煙,花青和墨漬染,中段空曠,與云煙融為一體,頗有雨霧之思,云山畫法是明后期畫家對米法的演繹。畫面右下角的茂竹濃淡變化細(xì)膩,頗有文伯仁《四萬山水圖》中《萬竿煙雨圖》之風(fēng)。款曰:“瀟湘夜雨,辛酉(1621)冬寫。沈宣。”白文方?。骸吧蛐薄﹂_有文震孟對題:“瀟湘夜雨響孤蓬,客鬢蕭蕭綠樹中。滿眼蒼梧俱是淚,朝云不散楚王宮。文震孟?!敝煳姆接。骸拔钠稹?,白文方印:“竹塢草廬”。
圖15 沈宣畫《江天暮雪》《瀟湘夜雨》
在整套冊頁中,盛茂燁創(chuàng)作了《煙寺晚鐘》和《平沙落雁》二開;陳煥創(chuàng)作了《洞庭秋月》和《漁村夕照》二開;李士達(dá)創(chuàng)作了《遠(yuǎn)浦歸帆》和《山市晴嵐》二開;沈宣創(chuàng)作了《江天暮雪》和《瀟湘夜雨》二開。范允臨題《煙寺晚鐘》《遠(yuǎn)浦歸帆》《漁村夕照》《江天暮雪》;文震孟題《平沙落雁》《洞庭秋月》《山市晴嵐》《瀟湘夜雨》。由畫冊的組織來看井然有序,每一位畫家創(chuàng)作二頁,每一位書家題跋四位畫家之作,所有的款識和書法格式都統(tǒng)一,題寫的詩句多采用明代江南詩人之作。最早為陳煥《洞庭秋月》《漁村夕照》二開,作于1620年秋,其余三位畫家均于1621年冬完成,書家則未署年款。
整體畫面格調(diào)清新疏朗,卻無學(xué)者所認(rèn)為的早期《瀟湘八景》的畫面模式,若結(jié)合畫家們其他作品細(xì)觀,還是巧妙地隱藏了一定的程式化現(xiàn)象,如《瀟湘八景》中大多采用江村和水域的構(gòu)圖進(jìn)行多種變換,配以不同的詩句,適合快速學(xué)習(xí)和批量創(chuàng)作。
首先,明代文人畫家的結(jié)構(gòu)頗為復(fù)雜,許多文人成為半職業(yè)化,甚至職業(yè)的書畫家。清代趙翼(1727—1814)在《廿二史札記》卷三十四中有“明代文人不必皆翰林”條表明,①[清]趙翼,王樹民.廿二史劄記校正(訂補(bǔ)本):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4:783.吳中名賢的社會地位并非如前朝多為士人,不少只是鄉(xiāng)里名流。
其次,隨著文人畫發(fā)展的成熟,大量詩意畫進(jìn)入交游甚至市場中,而交游、應(yīng)酬和交易也是半職業(yè)化文人畫家的日常創(chuàng)作平臺,他們學(xué)習(xí)的直接源頭往往來自明代前期和中期的吳門畫家。
最后,《瀟湘八景》在明代脫離了南宋時代的禪學(xué)意境,作為一般的文人詩意畫的母題進(jìn)行創(chuàng)作,由于其內(nèi)含八個詩畫之題,也成為交游合作的上佳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