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莉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為培養(yǎng)品德良好的學生,學校應堅持以人為本,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改變、發(fā)展學生。隨著孤獨癥發(fā)病率的增高,越來越多的孤獨癥兒童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孤獨癥兒童存在社會交往缺陷[1],在隨班就讀過程中比普通兒童面臨更多的問題和挑戰(zhàn)。為了使隨班就讀的孤獨癥兒童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需要利用適合的干預策略培養(yǎng)其親社會行為,幫助孤獨癥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視覺提示策略是指充分運用各種視覺學習材料,幫助兒童了解日?;顒印⒄J識環(huán)境的一種干預策略。[2]視覺提示策略是一種前事刺激控制策略,通過控制或改變可能引發(fā)問題行為的環(huán)境因素來降低其對兒童行為的影響,從而達到減少問題行為的目的。[3]本研究采用圖片、動作、手機應用程序等多種視覺學習材料,利用視覺提示策略對1名隨班就讀的孤獨癥兒童進行為期一年的干預訓練,培養(yǎng)他的親社會行為(幫助、分享、安慰、合作),助力其提升社交溝通技能、豐富內(nèi)在情感體驗,從而更好地融入集體。
小L(化名),男,2010年出生,3歲時被診斷為孤獨癥譜系障礙,目前在蘇州市F小學隨班就讀。小L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包括:注意力分散,課上課下經(jīng)常發(fā)呆;拒絕交往或被動交往,課間喜歡一個人坐在搖椅上,不參與同伴活動;害怕出錯,畏難情緒較嚴重,在逃避困難時會大喊大叫;行為刻板重復,喜歡用橡皮擦擦東西;挑食,飲食、就餐習慣較差;興趣狹窄,喜歡畫畫。
在親社會行為方面,小L注意不到他人的求助信號,不知道應該怎么幫助他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在老師提醒后愿意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拒絕分享;對他人的情緒不理會,不知道應該怎么安慰他人;對活動不感興趣,不懂得合作,影響集體活動的開展。
筆者通過對小L的觀察,以及對家長和任課教師的訪談,結(jié)合《孤獨癥兒童基本溝通行為評量表》《孤獨癥學生能力測驗表》的測量評估結(jié)果,確定小L的親社會行為現(xiàn)狀、能力發(fā)展水平、興趣偏好,以及家長和教師對小L在特定情境中的行為預期,最終選擇課前、飯前、分享食物、他人哭泣、表演活動等作為干預訓練的具體情境。相應的目標行為包括:1.幫助教師做課前準備(將教具放在講桌上)、幫助家人做飯前準備(擺放碗筷);2.主動與同學、家人分享食物;3.安慰哭泣的同學(遞紙或者擁抱);4.有序參與表演活動。
確定干預訓練的具體情境和目標行為之后,筆者先在自然情境下觀察記錄小L相應行為的出現(xiàn)率,再對目標行為進行細化(見表1),創(chuàng)設情境,采用視覺提示策略對小L進行干預訓練。
表1 目標行為細化表
干預訓練分在校干預和在家干預兩部分:在校干預時間為小L的個別化教育時間,即周一至周五的13:00-13:40;在家干預時間為每天的16:00-16:40。干預訓練采用“4+4”的訓練周期模式,即資源教師干預訓練4周,家長干預訓練4周,循環(huán)開展干預訓練。
干預訓練步驟如下:1.干預者與小L通過對話增進情感,讓小L熟悉訓練環(huán)境;2.干預者引導小L觀察視覺提示內(nèi)容,幫助其理解、獲取情境信號;3.按照細化行為逐項進行訓練,并及時給予小L強化,塑造目標行為;4.觀察與記錄特定情境下小L的目標行為出現(xiàn)率;5.及時思考與改進干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在干預過程中,筆者采用圖片、動作、手機應用程序等視覺學習材料,根據(jù)細化行為,開展相應的干預訓練。以“幫助教師做課前準備”這一目標行為為例,干預訓練的流程如圖1所示。在干預前期,筆者選擇圖片作為視覺學習材料,創(chuàng)建了引導圖卡(見圖2)。但單純使用引導圖卡的干預效果不夠理想,于是筆者加入老師與同學的動作示范:同學在預備鈴響后走到辦公桌前,將老師準備好的教具拿到訓練區(qū),老師抱了抱該同學。同學和老師的動作較容易吸引小L的注意,在觀察到同學和老師的親社會行為后,小L開始模仿。
圖1 干預訓練流程示意圖
圖2 引導圖卡
經(jīng)過為期一年的干預訓練,小L親社會行為的出現(xiàn)率顯著提高。幫助、分享、安慰、合作四類目標行為均有所發(fā)展。其中,幫助行為的出現(xiàn)率提高最為明顯,且維持得較好;分享行為的出現(xiàn)率較高;安慰、合作行為的出現(xiàn)率較低。
在家長作為干預者進行干預訓練時,小L親社會行為的泛化情況較好,說明視覺提示策略有較好的效果,且塑造的親社會行為能夠泛化。在干預訓練撤除后,小L親社會行為的維持情況良好。幫助、分享、安慰行為能維持干預期的訓練效果。
視覺提示策略要求孤獨癥兒童注意到情境信號。為了讓小L積極配合參與干預訓練,視覺提示內(nèi)容要符合其興趣偏好。如小L對人物的有意注意不如對食物的,因此,筆者以食物為原型,制作擬人化的食物卡通圖片,通過這樣的方式增強小L對視覺提示內(nèi)容的有意注意。
視覺提示內(nèi)容應多樣化,以更好地幫助小L理解并做出親社會行為。如對小L進行安慰行為訓練的時候,當只呈現(xiàn)圖片進行干預訓練時,當班上同學哭了,小L的安慰行為出現(xiàn)率低。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的哭泣情境,讓小L觀察與模仿同學的安慰動作,小L的安慰行為出現(xiàn)率增加。
家長在干預訓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資源教師通過教授家長干預訓練方法,讓家長在家中進行干預訓練。家校采用統(tǒng)一的正強化方式,在小L完成某一目標行為后及時給予強化。強化物形式多樣,有口頭表揚、貼紙、食物等。教師和家長針對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強化物,如當小L注意到某個情境信號時則給予口頭表揚,當小L在F同學哭泣時主動遞上紙巾則給予食物強化。
利用視覺提示策略對孤獨癥兒童親社會行為進行干預,可以有效促進其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塑造其日常行為習慣,從而提高孤獨癥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