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意識流小說話語呈現(xiàn)方式的漢譯研究
      ——以伍爾夫《到燈塔去》為例

      2022-03-24 05:06:43張林玲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到燈塔去拉姆齊意識流

      張林玲

      引言

      英語現(xiàn)代派意識流小說在呈現(xiàn)作品中人物話語和內(nèi)心意識流動時常采用大量的自由間接話語(free indirect discourse,F(xiàn)ID),包括自由間接引語(free indirect speech,F(xiàn)IS)和自由間接思想(free indirect thought,F(xiàn)IT),這也是意識流小說區(qū)別于其他現(xiàn)代派小說的標志性文體特征之一(申丹,1991;高奮,2001)。就其敘事功能而言,自由間接話語的使用體現(xiàn)了敘述者和小說內(nèi)部人物兩者話語視角的融合,能夠邀請讀者從人物的角度來看待事物,使讀者得以更真實、更直接地領會人物即時發(fā)生的思想流動(Morini,2014:139)。通過作品中敘事話語和人物話語的融合,可以傳遞一種雙重話語,從而形成意識流小說獨特的“雙重聲音”的敘事和文體效果(申丹,1991:12)。針對意識流小說翻譯的研究也特別關注這一敘事特色在目的語中的傳遞,尤其是自由間接話語在目的語中再現(xiàn)的方式和程度(Rouhiainen,2000;Bosseaux,2007;Gharaei &Dastjerdi,2012;Morini,2014;潘冬,2020)。多數(shù)研究發(fā)現(xiàn),在被譯入不同的語言時,自由間接話語在語言形式和特征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導致目的語中敘事效果出現(xiàn)變形和虧損(Rouhiainen,2000;Bosseaux,2007;Morini,2014;王林,2014;黃立波、石欣玉,2018)。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自由間接話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話語呈現(xiàn)方式,自身具有復雜特性和模糊性,往往會造成讀者識別和理解上的困難(Bosseaux,2007;辛斌,2015);二是不同語言在語言結構和特征上存在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往往難以取得形式上的對等。

      同時,除了能夠凸顯意識流風格的自由間接話語之外,意識流小說中傳統(tǒng)的人物話語直接引語(direct speech)的形式也不應被忽略。從語義連貫和文體連貫的角度來看,意識流語篇對直接引語和自由間接話語巧妙的交錯使用是一種獨特的銜接和連貫機制,具有獨特的語義和文體價值。這在以往的翻譯研究中被忽略,有限的相關研究鮮見采用整體視角來考察人物話語多種呈現(xiàn)方式的傳遞與再現(xiàn)以及總體的翻譯風格。本文以英國意識流小說代表性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代表性作品《到燈塔去》為例,首先從語義連貫和文體連貫的角度論證意識流作品中不同話語呈現(xiàn)方式的特殊功能,然后對比分析該作品的兩個漢譯本,即瞿世鏡譯本(伍爾夫,2000;以下簡稱“瞿譯”)和馬愛農(nóng)譯本(伍爾夫,2003;以下簡稱“馬譯”)在話語呈現(xiàn)方式翻譯策略上的異同,深入探索譯者在漢譯意識流作品中人物話語呈現(xiàn)方式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的思路和風格。

      一、話語呈現(xiàn)方式與語義連貫及其翻譯再現(xiàn)

      意識流小說中人物話語的呈現(xiàn)方式復雜多樣,給讀者留下了作品敘事視角隨意切換、卻似乎又深度融合的印象。這種非直線型敘事使得作品常呈現(xiàn)接近碎片式的、極不連貫的語篇特征,給讀者解讀作品帶來了很大困難。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深刻解讀這種看似極不連貫的語篇,以形成對原文語義連貫機制的深刻認知,才有可能在譯文中將其完整地再現(xiàn)出來。

      Neubert & Shreve(1992:93)指出,連貫是語篇深層意義結構的一種特性,指的是語篇中信息單位之間的語義聯(lián)系。一般情況下,語篇深層語義上的聯(lián)系是借由表層形式上的多種銜接手段來體現(xiàn)的,兩者存在一致性,但在文學性較強的語篇中,這種常規(guī)的一致性經(jīng)常被打破和顛覆,形成小說語義連貫方面獨有的層次感、跳躍性和立體性(張曼,2005)。在意識流語篇中,傳統(tǒng)的銜接手段,如指稱、替代、連接等都存在大量缺失的現(xiàn)象,或是被顛覆性地使用。作者經(jīng)常借助一些非常規(guī)、獨特另類的銜接手段,如指示語和不同的話語呈現(xiàn)方式等,悄然構建起看似零散、實則完整的語義框架。Morini(2014:135)曾指出,在伍爾夫《到燈塔去》中,指示語(deictics)的運用具有提示文本讀者一些瞬間和即時場景的功能。實際上,值得注意的是,這部作品中的人物話語直接引語也具備此功能,并直接幫助構建語篇整體的語義連貫,這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3 點。

      第一,意識流文本以大量的自由間接話語為主,以此展現(xiàn)人物內(nèi)在意識流動和心理活動。在這一背景下,直接引語的偶爾出現(xiàn)具有即時的視覺化效果,引導出即時事件或即時畫面,實現(xiàn)從意識流到即時場景、再從即時場景到人物意識流的相互切換,形成有效的銜接。意識流語篇中分布的大量人物內(nèi)心獨白和回憶,極易讓讀者沉浸在人物心理活動和對另一時空的事件或人物的回憶中,最直觀地感受到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與此同時,讀者也會感到難以理清頭緒。適時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引導出即時畫面,有助于將讀者從復雜乃至瑣碎的內(nèi)心獨白中拉出,提醒讀者即時場景的存在,幫助讀者清晰地梳理脈絡線條,把握語篇深層的語義連貫。例如,例(1)表現(xiàn)的是書中拉姆齊夫人給詹姆斯量腿長縫襪子的場景。

      例(1)

      原文:“And now stand up, and let me measure your leg,” for they might go to the Lighthouse after all, and she must see if the stocking did not need to be an inch or two longer in the leg.

      (Woolf,1992:198)

      “My dear, stand still,” she said.

      (Woolf,1992:198)

      “Stand still. Don’t be tiresome.”

      (Woolf,1992:199)

      “It’s too short,” she said, “ever so much too short.”

      (Woolf,1992:199)

      瞿譯:“現(xiàn)在站起來,讓我量一量你的腿?!币驗?,也許他們明天會到燈塔去,她必須看一看那襪筒是否還需要加長一二英寸。

      (伍爾夫,2000:29)

      “親愛的,站著別動?!彼f。

      (伍爾夫,2000:30)

      “站著別動,別不耐煩?!?/p>

      (伍爾夫,2000:32)

      “太短了,”她說,“實在太短了?!?/p>

      (伍爾夫,2000:32)

      馬譯:“快站起來,讓我量量你的腿。”因為他們終歸是要去燈塔的,她得弄清長襪的腿部是否還要加長一兩寸。

      (伍爾夫,2003:22)

      “站直了,親愛的?!彼f。

      (伍爾夫,2003:22)

      “站直了,不要讓人討厭?!?/p>

      (伍爾夫,2003:24)

      “太短了,”她說,“實在太短了?!?/p>

      (伍爾夫,2003:24)

      拉姆齊夫人一邊給兒子量腿長,一邊有大量的意識流思想活動。在不同地方間隔直接引用拉姆齊夫人對兒子說的話,提醒讀者人物內(nèi)心世界的活動和現(xiàn)實場景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現(xiàn)實場景在時間上的連貫與延續(xù)。瞿譯和馬譯都采取了直譯的方式來再現(xiàn)這幾句直接引語,但是后者的譯文更接近口語,用生活化的語言展現(xiàn)了拉姆齊夫人和兒子說話的即時場景,畫面感更加強烈。

      第二,意識流小說采用了時間蒙太奇的手法,近乎隨意地將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進行來回穿插和嵌入,人物內(nèi)心活動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nèi)大幅度地跨越,極具動態(tài)特征,十分復雜。傳統(tǒng)的有規(guī)律的線性時間被打破,這給讀者跟從文本的語義推進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但是分布在不同章節(jié)中的直接引語,尤其是那些間隔較遠才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彼此接應,一再提醒讀者故事行進的脈絡,有助于讀者梳理出時間和空間交錯的路徑,厘清語義推進的軌跡,如例(2)所示。

      例(2a)為小說篇首的直接引語,表明即時場景:大家坐在一起聊天,談論明天是否能去燈塔。隨后,在大篇幅敘事和個人內(nèi)心活動、回憶之后,間隔插入直接引語,如例(2b);直至第二節(jié)起始處,才再次出現(xiàn)直接引語例(2c);直到餐桌一幕,例(2d)和例(2e)都在提示讀者,故事其實一直都在沿著現(xiàn)場討論的即時場景持續(xù)進行。

      例(2)

      a. “Yes, of course, if it’s f ine tomorrow,” said Mrs. Ramsay.

      (Woolf,1992:181)

      b. “But it may be f ine—I expect it will be f ine,” said Mrs. Ramsay.

      (Woolf,1992:182)

      c. “No going to the Lighthouse, James,” he said.

      (Woolf,1992:189)

      d. “No going to the Lighthouse tomorrow, Mrs. Ramsay.”

      (Woolf,1992:242)

      e. “Oh, Mr. Tansley,” she said, “do take me to the Lighthouse with you. I should so love it.”

      (Woolf,1992:242)

      讀者在間隔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的提示下,能夠識別出哪些是正在發(fā)生的即時情節(jié),哪些是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或回憶,從而摸索出語篇的語義結構和脈絡。間隔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將常規(guī)敘事串聯(lián)起來,形成語篇內(nèi)部的顯性連貫機制。而從整體來看,自由間接引語和直接引語兩者的差異和對立形成了間隔有序的語義關聯(lián)標志,為讀者辨別人物意識流和即時場景的交錯提供了清晰的線索。這一點在翻譯時也應該被完整地保留和再現(xiàn)。只有在目的語中完整地保留并再現(xiàn)原作的語義連貫機制,才能使譯文具備真正的語義連貫,從而被譯文讀者理解。

      針對以上間隔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可以以例(3)為例,這是兩種譯本分別對例(2a)和例(2b)的譯文。

      例(3)

      原文:“Yes, of course, if it’s f ine tomorrow,” said Mrs. Ramsay.

      (Woolf,1992:181)

      “But it may be f ine—I expect it will be f ine,” said Mrs. Ramsay.

      (Woolf,1992:182)

      瞿譯:“好,要是明兒天晴,準讓你去,”拉姆齊夫人說。

      (伍爾夫,2000:1)

      “但是說不定明兒會天晴——我想天氣會轉(zhuǎn)晴的,” 拉姆齊夫人說。

      (伍爾夫,2000:3)

      馬譯:“行啊,如果明天天氣好,當然沒有問題?!崩俘R夫人說。

      (伍爾夫,2003:1)

      “也許明天是個晴天——我希望明天是個晴天。”拉姆齊夫人說。

      (伍爾夫,2003:3)

      兩種譯本都進行了直譯,瞿譯采用了更加口語化的風格,“明兒”“準”等詞匯更加鮮明地體現(xiàn)了原文的口語形式。

      第三,直接引語可以提示讀者小說敘事從一個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轉(zhuǎn)向其他敘事視角。意識流作品往往會在一個人物的意識流中嵌入另一個人物的內(nèi)心獨白,或在人物意識流動的過程中突然嵌入敘事者自己的聲音。在整個語篇中,敘事視角變化頻繁,讀者并不能輕易識別。通過突然轉(zhuǎn)向直接引語,就可以提醒讀者留意敘事視角的復雜切換。換句話說,簡短的直接引語就是辨別敘事視角交接切換的最佳線索。

      例(4)這段話的后半部分是在轉(zhuǎn)述拉姆齊夫人的話,看似是敘事者視角(“said Mrs. Ramsay”“She told the story”),但是從突然出現(xiàn)的直接引語(“Very beautifully, I believe”),讀者才能恍然意識到,這整段話其實是另一個人物查爾斯·坦斯利對當時場景回憶的意識流,是典型的自由間接思想。

      例(4)

      He should have been a great philosopher, said Mrs. Ramsay, as they went down the road to the f ishing village, but he had made an unfortunate marriage. Holding her black parasol very erect, and moving with an indescribable air of expectation,as if she were going to meet someone round the corner, she told the story; an aff air at Oxford with some girl; an early marriage; poverty; going to India; translating a little poetry “very beautifully, I believe,” being willing to teach the boys Persian or Hindustanee, but what really was the use of that?—and then lying, as they saw him,on the lawn.

      (Woolf,1992:187)

      又如,例(5)是拉姆齊夫人和查爾斯·坦斯利一起上街的片段,其中的自由間接引語傳遞出坦斯利對自己的思考和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察,而直接引語是拉姆齊夫人讀出的內(nèi)容,隨即轉(zhuǎn)入拉姆齊夫人的內(nèi)心獨白,體現(xiàn)了不同人物意識流的切換。

      例(5)

      The vast f lapping sheet f lattened itself out, and each shove of the brush revealed fresh legs, hoops, horses, glistening reds and blues, beautifully smooth, until half the wall was covered with the advertisement of a circus; a hundred horsemen, twenty performing seals, lions, tigers...Сraning forwards, for she was short-sighted, she read it out... “will visit this town,” she read.

      (Woolf,1992:187)

      綜上所述,自由間接話語和直接引語之間的差異與對立,是意識流文本構建語義連貫的獨特方式,同時這種差異具有重要的敘事意義,既展現(xiàn)了不同敘事視角的切換和融合,又構建了意識流文本獨特的連貫體系和完整的深層語義。

      二、話語呈現(xiàn)方式與文體連貫及其翻譯再現(xiàn)

      連貫是語篇內(nèi)部深層次的關系網(wǎng)絡,但它不僅限于語義層面,也體現(xiàn)在文體層面,這一點在文學性極強的意識流語篇中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

      從文體特征的角度來說,自由間接引語是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衍生而來的變異形式。Leech & Short(1981)認為,語言形式的變異可以從統(tǒng)計學的角度來認定,即某一特征的一般性出現(xiàn)頻次與在某個文本中出現(xiàn)頻次的差異。在普通語篇中,自由間接引語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少;但在意識流風格的文本中,自由間接引語則被大量使用,分布非常密集,常規(guī)的直接引語出現(xiàn)的頻次則要低得多,反而成為變異的顯性文體特征,構成前景化的文體特色。王東風(2012)在探討文本多維連貫模式時指出,語言的常規(guī)表達和變異表達分別構成文本的前景網(wǎng)絡和背景網(wǎng)絡。變異表達之間、變異表達與常規(guī)表達之間都存在意義上的關聯(lián)。文本中被前景化的語言成分之間實際上存在一種“前景連貫”,因此不可以孤立地去解讀變異,而應將其視為具有特定意義的文本關系網(wǎng)絡。在意識流語篇中,直接引語可被認為參與構建了特殊的“前景連貫”,是整個文本連貫體系的一部分。翻譯意識流風格的文學作品時,譯者要依據(jù)原文的銜接線索,盡量保留并再現(xiàn)源語文本的“前景連貫”,向譯文讀者呈現(xiàn)源文本最重要的文體特色,再現(xiàn)兩種話語呈現(xiàn)方式各自的語言特征。

      直接引語和自由間接話語在語言特征上有較大的差異:前者通常比較直白、簡約;后者句式較為復雜,跳躍性強,變化大,但也有比較明顯的話語標記,如人稱代詞的變化、指示語(包括時間指示語和空間指示語)、連詞、標點符號和口語化表達等。針對這兩類話語,譯者往往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而譯者翻譯策略上的細微差異,例如針對自由間接話語進行輕微的操縱變形,也可能帶來原文和譯文的巨大不同,使譯文本的文體前景化效果虧損。

      比較《到燈塔去》的原文和兩個漢譯本可以發(fā)現(xiàn),源語文本中的很多直接引語,在譯入目的語時,都作了簡化處理,源語文本的敘事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折扣。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詞匯和句法形式,原文的文體特征在譯入語中呈現(xiàn)出非常不同的形式和效果。

      例(6)

      原文:“There’ll be no landing at the Lighthouse tomorrow,” said Сharles Tansley,clapping his hands together as he stood at the window with her husband.Surely, he hadsaid enough.She wished they would both leave her and James alone and go on talking. She looked at him. He was such a miserable specimen,the children said, all humps and hollows.

      (Woolf,1992:184)

      瞿譯:“明天不可能到燈塔去,”坦斯萊啪地一聲合攏他的雙手說道。他正和她的丈夫一起站在窗前。真的,他也該說夠了!她真希望他和丈夫繼續(xù)談天,別來打擾她和詹姆斯。她對著他瞧。孩子們說,他駝背弓腰,兩頰深陷,真是個丑八怪。

      (伍爾夫,2000:6)

      馬譯:“明天不會有船登上燈塔。”查爾斯·坦斯利說;他和她丈夫并排站在窗口,兩手“啪”地拍攏。真的,他已經(jīng)說得夠多了。她希望他倆都離開,讓她和詹姆斯單獨呆一會兒,再聊一聊。她看著他。孩子們說他是個丑陋的怪物,彎腰駝背,臉上疙疙瘩瘩。

      (伍爾夫,2003:4-5)

      瞿譯采取了直譯策略,以較為尋常的口語翻譯了查爾斯·坦斯利的原話。但馬譯中則具體指出了“有船登陸”,細化了讀者對landing 一詞的理解。原文中出現(xiàn)的“Surely, he had said enough. ”是比較明顯的自由間接引語,兩種譯文均省略了“拉姆齊夫人想”這一心理過程標示語,瞿將其譯為“真的,他也該說夠了!”,附加了感嘆號,明確地標示出了這是拉姆齊夫人的內(nèi)心獨白:坦斯利話真多!這在馬譯中則體現(xiàn)得不甚明顯。原文最后一句中,“the children said”被放置在句子中間,模擬了人物內(nèi)心活動的跳躍性,同時暗示了這是拉姆齊夫人內(nèi)心的回想。但是,這兩種譯文都將該成分直接放在了句子開頭,變成了更容易被漢語讀者接受的正常句式。這種調(diào)整,未能體現(xiàn)出原文對人物內(nèi)心的模擬。在瞿譯中,“他正和她的丈夫一起站在窗前”,也在暗示這是拉姆齊夫人對即時場景的觀察,是從拉姆齊夫人的角度來敘事的。

      例(7)

      原文:Heshould have been a great philosopher, said Mrs. Ramsay, as they went down the road to the f ishing village, but he had made an unfortunate marriage. Holding her black parasol very erect, and moving with an indescribable air of expectation, as if she were going to meet someone round the corner,she told the story; an aff air at Oxford with some girl; an early marriage; poverty; going to India; translating a little poetry “very beautifully, I believe,” being willing to teach the boys Persian or Hindustanee, but what really was the use of that?—and then lying, as they saw him, on the lawn.

      (Woolf,1992:186)

      瞿譯:在他們走向漁村的那條路上時,拉姆齊夫人說,要是卡邁克爾先生沒締結那不幸的婚姻,他本來可以成為一位大哲學家。她端端正正撐著那把黑色的陽傘,帶著難以描摹的、有所期待的神態(tài)向前走,就像她要去會見街角等待她的什么人似的。她透露了卡邁克爾的身世:他在牛津與一位姑娘陷入了情網(wǎng),很早就結了婚;身無分文,去了印度;翻譯了一點詩歌,“我相信那挺美,”他想給孩子們教點波斯文或者梵文,可那又頂什么事?——結果他就在那兒草地上,就像他們剛才看到的那副模樣。

      (伍爾夫,2000:10)

      馬譯:卡邁克爾先生本該成為一個大哲學家的,要是沒有那一次不幸的婚姻,拉姆齊夫人說,這時他們正走在通往漁村的路上。她把她的黑陽傘舉得筆直,一舉一動都帶著一種隱約的期待情緒,仿佛她轉(zhuǎn)過彎就會遇見一個正在等待她的人;她娓娓地敘述著:卡邁克爾先生在牛津和一個姑娘談戀愛;早婚;貧困;去了印度;翻譯一點詩歌,“我相信文筆十分優(yōu)美”,他愿意教男孩子們學習波斯語和印度斯坦語,但是那有什么用呢?——結果他就像他們看到的那樣,躺在草坪上打盹兒。

      (伍爾夫,2003:7)

      該段話中的直接引語原句簡潔直白,對于這部分直接引語,兩種譯本都采取了輕微的補償策略。瞿譯用了遠指指示詞“那”,馬譯補償了“文筆”,都意在使原話變得更加直白易懂。對于原文中不斷出現(xiàn)的“he”這一人稱代詞,兩種翻譯也都采取了補償翻譯的策略,明確地指出了“he”是卡邁克爾先生。馬譯在原文并沒有出現(xiàn)he 的地方,例如“an aff air at Oxford with some girl”前都明確地加入了補償性的“卡邁克爾先生”。如前所述,這整段文字看似是敘述者的全知敘事,實則為查爾斯·坦斯利內(nèi)心的意識流獨白,是自由間接話語。經(jīng)過補償加入“卡邁克爾先生”之后,全段信息更加明確,但是也從人物的意識流敘事變成了敘事者的全知敘事,意識流的痕跡也就不復存在。

      從以上多個翻譯實例可以看出,翻譯意識流文本時,很多譯者在處理再現(xiàn)人物話語時往往并沒有嚴格的文體意識,忽略了不同話語呈現(xiàn)方式之間的差異與對立,尤其對直接引語構建的“前景連貫”缺乏敏銳的認知和再現(xiàn)意識——一方面,對直接引語經(jīng)常進行簡化翻譯;另一方面,對于自由間接引語較多地采用轉(zhuǎn)化翻譯和改譯的策略,將其改造為普通的間接引語。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著和譯文內(nèi)容理解上的難度,但是卻使源語文本獨具特色的文體風格大大失色,文體意義出現(xiàn)虧損。

      結語

      在意識流風格的文本中,不同的人物話語呈現(xiàn)方式具有自身的敘事、文體和語義功能,兩者的交錯運用,又在文本內(nèi)生成新的語義和文體連貫機制,構成了獨特另類的語義和文體特色,這是翻譯意識流文本時譯者容易忽略的一個問題。Baker(2000:243)指出,要探尋譯者的翻譯風格,需要研究譯者慣用的翻譯策略,關注譯者使用的典型表達方式和使用語言的特征。本研究遵循此思路,仔細比較了英國意識流作家伍爾夫的代表作《到燈塔去》兩個漢譯本對原著人物話語呈現(xiàn)方式的翻譯策略。比較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在將源語文本譯入漢語時,譯者往往并不具備明確的文體意識和語篇連貫意識。在話語呈現(xiàn)方式的翻譯上存在較為隨意和簡化處理的傾向和問題。采取此種翻譯策略的動機是降低讀者對原著和譯文理解的難度,從而達到使譯本更易為讀者接受的效果。但是,毫無疑問,源語文本獨具特色的語義整體性和前景化的連貫機制在譯文中被破壞,相關的敘事效果在譯語文本中也幾乎不復存在。

      總而言之,原文中各種前景化的表達在文本中構成的前景網(wǎng)絡是譯者在翻譯文學性作品時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在文學翻譯實踐中,譯者不僅要做到對源語文本基本語義的轉(zhuǎn)化與再現(xiàn),同時也要格外關注該類文本的文本連貫特征和機制,努力在目的語中完整地再現(xiàn)文學作品的各種前景化的文學性特征。

      猜你喜歡
      到燈塔去拉姆齊意識流
      中國古代“飛翔”意象審美意識流變史建構
      齊魯藝苑(2022年1期)2022-04-19 13:56:56
      《到燈塔去》中拉姆齊夫人形象分析
      青年生活(2020年8期)2020-10-21 20:59:23
      論伍爾夫小說《到燈塔去》中的精神隱喻
      當邊緣遇上意識流——寫在呂紅《美國情人》發(fā)表十周年之際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英語翻譯作品在我國傳播與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出版廣角(2016年17期)2016-11-07 16:29:12
      《到燈塔去》來洞見回憶的再現(xiàn)
      從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到燈塔去》中的莉麗·布里斯科
      淺析伍爾芙小說中的兩性關系
      論英美文學的意識流文本的現(xiàn)代批判
      大廚戈登·拉姆齊教你做牛柳
      海外英語(2013年11期)2014-02-11 03:21:02
      宁德市| 腾冲县| 乌审旗| 嫩江县| 山东省| 夏邑县| 东至县| 杭州市| 荔浦县| 万源市| 武威市| 峨山| 麻阳| 永德县| 云龙县| 玛沁县| 大姚县| 永登县| 九龙坡区| 汉源县| 夹江县| 河池市| 重庆市| 武隆县| 沁水县| 波密县| 岳阳市| 青阳县| 北川| 海丰县| 农安县| 察隅县| 漠河县| 类乌齐县| 历史| 新化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夏河县| 荥阳市| 浮梁县|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