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薇,王術玲,曾元兒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中藥分析學是中醫(yī)藥院校中藥學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專業(yè)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理論和實驗教學,使學生掌握中藥分析的基本原理與實驗技能,熟悉常用的中藥鑒別、雜質檢查和含量測定方法,了解中藥質量標準的主要內容和制定方法,為進一步研究、制定中藥質量標準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采用LBL教學法,即傳統講授法進行理論教學,該教學法雖然能把知識系統、全面、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但卻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效率不高;實驗教學時,實驗內容多數屬于驗證性實驗,學生根據講義按部就班地操作,制約了獨立思考和處理問題能力培養(yǎng);再加上課程考核評價體系不完善,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鑒于以上原因,筆者從2018年起,對我校中藥學專業(yè)的中藥分析學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與探索,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考核評價體系3方面,學生反饋良好,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可為同類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
筆者根據中藥學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特點,結合《中國藥典》精選課程內容,編寫教學大綱。理論教學內容隨新版藥典的變化、中醫(yī)藥行業(yè)的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學科發(fā)展前沿等進行微調,與時俱進。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緒論,中藥分析的依據與基本程序,供試品的制備、鑒別、檢查,指紋圖譜和特征圖譜,含量測定,各類化學成分分析,生物樣品內中藥成分分析,中藥質量標準的制定等10個章節(jié),其中指紋圖譜和特征圖譜、生物樣品內中藥成分分析是新增內容。
中藥指紋圖譜和特征圖譜均可以從整體上實現質量評價,縱觀各版《中國藥典》,用指紋圖譜和特征圖譜進行質量控制的中藥品種數不斷增加,今后兩者在中藥質量控制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故筆者在教學中增加了本章內容。另外,隨著臨床藥學、臨床藥理學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意識到對于中藥質量不僅要從體外進行研究,還要進行體內研究,研究中藥在生物體內的表現形式和變化規(guī)律,因此,筆者增加了生物樣品內中藥成分分析這一章節(jié)。
除了新增的兩個章節(jié)外,筆者還對原有章節(jié)的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以中藥的含量測定章節(jié)為例,常用含量測定方法涉及的定量分析方法較多,而目前在中藥分析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法(G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UV-Vis)等,這些內容應該重點介紹。講述常用含量測定方法時,筆者側重其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減少分析原理、數學公式等的講述。另外,由于很多高校和科研單位有超高效液相色譜儀、液相質譜聯用儀、氣相質譜聯用儀等先進的分析儀器,所以在講到高效液相色譜法和氣相色譜法時,筆者也會向學生介紹這些先進的分離分析技術及其應用情況,拓寬學生視野,豐富教學內容。而對于那些在中藥分析領域不常用或應用不廣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如薄層掃描法等,筆者通常簡單講述或不講。又如,在中藥的檢查這一章,筆者不再講述氯化物檢查法和鐵鹽檢查法,因為,目前的中藥檢查沒有這兩項內容。
筆者在原有LBL教學法的基礎上,針對部分授課內容引入PBL教學法,實施LBL+PBL教學法,以LBL教學為主、PBL教學為輔[1]。
理論教學時,筆者選擇中藥的含量測定、中藥指紋圖譜與特征圖譜、中藥各類化學成分的分析等章節(jié)的部分內容實施LBL+PBL教學法。先由教師系統講授某一部分知識,之后提出問題,學生查閱資料,課外分組討論并制作PPT,最后由學生在課堂上匯報,教師總結點評,并根據各組匯報情況從講述的清晰程度、PPT的制作及回答問題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以此作為平時成績計入課程總成績。
中藥分析涉及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3方面,因此實驗教學也圍繞這3方面展開。
改革前的實驗類型包括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以驗證性實驗項目居多。改革后,降低了驗證性實驗項目的比例,調整了綜合性實驗項目,新增了設計性實驗。改革后的實驗教學內容見表1。
表1 中藥分析學課程實驗教學內容
驗證性實驗項目有兩個,為中藥的鑒別和雜質檢查。中藥的鑒別實驗重點是讓學生掌握薄層色譜法(TLC)的操作方法及其在中藥分析中的應用,因為目前在《中國藥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鑒別方法就是TLC,它是中藥鑒別的首選方法。中藥的雜質檢查實驗主要檢查有害物質,包括重金屬檢查和砷鹽檢查,目的是讓學生認識雜質檢查在藥物安全性評價中的作用和意義。
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重點圍繞中藥的含量測定展開,含量測定方法涵蓋HPLC、GC和UV-Vis,是現階段最常用的中藥含量測定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加味逍遙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實驗為例,該實驗屬于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前以小組為單位查閱文獻資料,進行組內討論并設計相應實驗方案,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色譜條件、對照品和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方法學驗證、樣品的測定。由教師審核實驗方案并提出修改意見,各組完善,最后進行實驗。
以往的實驗教學主要依靠教師講解,涉及大型分析儀器的使用時,還要對儀器操作進行演示。例如,學習高效液相色譜儀或氣相色譜儀的操作方法時,學生圍著教師聽講,因為人數較多,后面的學生經常看不清操作示范。再加上實驗操作點較多,等到學生自己操作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小錯誤,實驗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借助自行錄制的標準實驗操作視頻和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輔助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課前,教師在雨課堂發(fā)布實驗視頻,讓學生預習;實驗課上,如果學生遺忘或有疑問隨時觀看視頻,減少實驗失誤。另外,借助虛擬仿真實驗平臺,讓學生提前熟悉實驗所用大型分析儀器的基本結構和操作流程,可以加深課上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實驗課順利進行。
由于本課程的實驗教學時數有限,故筆者選取設計性實驗項目對學生進行考核,內容包括實驗方案設計和實驗技能操作兩部分。設計實驗考核評分表,嚴格按照評分標準打分[2],并將此成績納入實驗課成績。
考核評價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往本課程的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占30%)和期末考試成績(占70%)兩部分組成,其中期末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指標,平時成績多為實驗報告成績。這種考核方式會讓學生陷入“重結果而輕過程”的誤區(qū),即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學習過程,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寫報告而做實驗,忽視了平時學習對知識的積累和實驗的重要性。
筆者結合課程實際情況制訂了新的課程成績評定方案,并于開課初告知學生。改革后的中藥分析學課程總成績雖然也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組成,但提高了平時成績的比例,且平時成績的構成更加多樣。具體如下: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各占課程總成績的50%,平時成績包括作業(yè)成績(占總成績的10%)、章測驗成績(占總成績的10%)、討論課成績(占總成績的10%)和實驗課成績(占總成績的20%)。其中,討論課成績是指PBL教學時,學生在課堂上匯報、討論的成績;實驗課成績包括實驗報告成績和實驗考核成績,兩者各占總成績的10%。
(1)PBL教學法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資料、自主學習、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及交流能力,學生反饋良好。但筆者也發(fā)現,個別學生積極性不高、參與度不夠,在課堂交流和討論環(huán)節(jié),不敢或不愿意發(fā)言。針對這種情況,可采取相應措施,如獎勵性加分等,鼓勵學生在討論課上主動發(fā)言。同時,教師要對學生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認可,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討論。
(2)實驗教學是將理論與實踐聯系起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本課程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改革后的實驗類型豐富,實驗項目全面,實驗內容充實,既能鞏固學生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又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設計性實驗的開展,能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把所學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另外,筆者認為輔助教學手段的使用有助于提高學生實驗技能水平,使操作規(guī)范化、標準化,同時還能提高實驗效率,達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
(3)通過考核評價體系改革,從多個角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系統性評價,能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科學測評學生學習效果,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中藥分析學作為中藥學專業(yè)的一門主干核心課程,主要目的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及素質協調發(fā)展。學生除了要掌握專業(yè)知識外,還應注重知識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則應根據專業(yè)發(fā)展需求,結合學生特點,不斷進行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滿足行業(yè)發(fā)展需求的優(yōu)秀中藥學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