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娟,曹必文
(1.鹽城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鹽城 224055;2.揚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蘇 揚州 225127)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2020年1月,教育部的《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指出:講好課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首要職責。思政課的教育教學目標能否達成、課堂教學效果及其質量的優(yōu)劣,關鍵取決于思政課教師素質能力的高低。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怎樣提升素質,勢必成為大力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的題中之義。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高校思政課能否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與思政課教師自身的素質密不可分。
高校思政課肩負著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神圣使命。思政課教師政治思想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高校能否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關系著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能否占主導地位,關系著能否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棟梁之材。因而,政治思想素質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首要素質。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盵1]思政課教師要既“姓馬”又“信馬”,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保持政治清醒和政治定力。只有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胸懷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充滿信心,才能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盵1]高校思政課教師既要“姓馬”更要“信馬”。學生通過對百年黨史的認真學習和研讀,準確把握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與初心使命,樹立正確的黨史觀,把握黨史中的主題主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旗幟鮮明講政治。正確看待黨歷史發(fā)展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高黨性修養(yǎng),做到知史愛黨、明理增信。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師德,是教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素質。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者、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宣講者,也是大學生價值靈魂的塑造者。青年大學生正處在“拔節(jié)孕穗”的關鍵期,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教師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會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利于發(fā)揮身教的積極作用,從而引導學生思想道德的健康發(fā)展。
思政課教師要自覺遵守師德規(guī)范,形成良好的教師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和優(yōu)良的思想作風,不斷提升人格魅力和自律能力,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優(yōu)良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引領學生、塑造學生,成為大學生“人格正”的示范者。嚴于律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努力用自己的人格力量進行無言的教誨,讓學生“愛其師而信其道”,在“潤物無聲”中自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將其內化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外化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行動。
高校思政課是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校思政課教師則是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全面推進新思想“三進”工作的主體力量。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精湛的業(yè)務素質,才能使思政課教學具備先進的“配方”、精湛的“工藝”和時尚的“包裝”,才能使思政課成為大學生真心喜愛、受益終身的課程。因此,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勢在必行。
首先,思政課教師必須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八枷胝卫碚撜n教師要能夠在講臺上真正地“站”起來,就必須使自己在理論上“強大”起來。”[2]思政課教師要宣講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好先進社會意識形態(tài),就必須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著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系統(tǒng)的把握。除此以外,思政課教師還要有豐富的人文社科和現(xiàn)代科學知識儲備。其次,思政課教師要具備良好的教育教學能力,如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管理和評價能力、適應和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等。最后,思政課教師要具有較高的教學研究能力。教學研究不僅能夠豐富思政課教師的知識儲備,還能為教學提供理論指導,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3]。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擺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對高校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在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重視和支持下,各地各高校黨政齊抓共管、協(xié)同配合,思政課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有了進一步提升。然而,“面對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表現(xiàn)在“有的教師素質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需要”[4]。個別思政課教師政治信仰不夠堅定,家國情懷涵養(yǎng)有待提升,對自身職業(yè)的認同度不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不夠深厚,教育教學能力有待加強等。思政課教師素質方面存在這些問題,是社會、高校、教師等多種內外因素綜合作用所致,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的剖析。
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高校不是信息的孤島。當前,西方思想文化的滌蕩和滲透、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和矛盾、黨員干部的腐敗現(xiàn)象、網絡新媒體的輿論沖擊等,使得部分思政課教師理想信念動搖。主要表現(xiàn)為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夠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對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缺乏信心,對家國同構缺乏熱情,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降低。另外,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影響,極少數(shù)思政課教師存在價值觀扭曲,唯利是圖、師德失范、低俗庸俗等行為,個別思政課教師不能專心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只想著如何賺錢和享受,從而導致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不扎實、教育教學能力低下。
一段時期以來,高校重視專業(yè)課輕視思政課,重視對教師業(yè)務能力的考核、輕視思想層面的測評,在思政課教師素質建設方面重視不夠。這些對思政課教師素質的提升有不良影響。部分高校管理者認為,思政課既不能讓學生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也不能讓學生提升專業(yè)技能。因而高校對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長期重視不足,導致思政課和思政課教師長期被邊緣化。即使有能夠提升思政課教師素質的培養(yǎng)培訓活動,也偏于走形式化,并沒有真正對提升思政課教師素質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職稱評定和福利待遇方面,高校相關政策對思政課教師傾斜得很少,相較于專業(yè)課教師而言,思政課教師長期處于劣勢。長此以往,勢必造成思政課教師積極性不高、職業(yè)認同感和幸福感較低,對提升自身素質的動力不足。此外,高校對思政課教師素質的監(jiān)管缺乏相應的機制和力度,造成思政課教師放松了對自身素質提升的要求。
一方面,部分思政課教師對自身的責任使命認知不足。高校思政課教師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5],肩負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6]的時代使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思政課教師不再是“教書匠”,而應是“大先生”,肩負著培養(yǎng)民族復興重任“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肩負著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神圣職責。然而,部分思政課教師身體進入了新時代,思想仍停留在過去,認為思政課教師只是一份職業(yè),對自身所應承擔的新的時代使命沒有足夠清醒的認知。
另一方面,部分思政課教師學科歸屬感不強。一部分思政課教師雖然受過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但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時代、新環(huán)境,難以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不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新問題、新矛盾,繼而導致學科歸屬感大大降低;在人員補充壓力下,一些多元學科背景的教師進入思政課教師隊伍。由于他們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以至于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難以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難以用深厚扎實的理論知識贏得學生。久而久之,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歸屬感越來越低。這些都對高校思政課教師素質的提升帶來了挑戰(zhàn)。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六個新要求。這為新時代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根本價值遵循,為思政課教師提升自身素質指明了方向。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師政治素養(yǎng)的核心要義。思政課教師只有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胸懷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才能真正做到在馬言馬、在馬信馬、在馬傳馬、在馬用馬,才能保證高校思政課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fā)展,才能自覺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才能始終堅守思政課教師為國育才、為黨育人的初心使命,才能理直氣壯地講好思政課。
一是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思政課教師只有堅定信仰馬克思主義,才會積極投身人民的教育事業(yè),才會以無限熱忱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成長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一方面,做有理論高度的學習者,補足“精神之鈣”。政治上的清醒源于理論上的自覺。思政課教師通過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等內容,才能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一“看家本領”。面對各種錯誤社會思潮和腐朽思想,才能始終保持政治清醒。另一方面,做有實踐力度的實干家,筑牢“信仰之基”。真理的力量不僅在于其本身價值的大小,更在于真理被傳播的廣度和深度。要通過理論大講堂、學術沙龍等形式,引導教師不斷深化理解,學懂學通馬克思主義,以真懂達真信,以開闊的思維、透徹的學理、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引導學生真正理解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行”,從而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
二是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過硬的政治素質離不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首先,堅定政治方向,錘煉政治定力。思政課教師所要堅守的政治方向,不僅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還涵蓋現(xiàn)階段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思政課教師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既要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也要做到課堂講授有紀律;既要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也要堅決抵制錯誤言論;既要做到課上課下一致、網上網下一致,也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其次,保持政治警覺,提高鑒別能力。一段時期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西方“普世價值”等沉渣泛起。對此,思政課教師要清醒認識到西方在意識形態(tài)上對我國的侵蝕,要始終保持政治警覺性,不斷提升政治鑒別力。這就要求新時代的思政課教師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理性看待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即使“亂花漸欲迷人眼”,也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始終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和信心。
三是建立提高思政課教師政治素質的制度體系。有關部門和高校應構建起完善的思政課教師政治素質的監(jiān)管制度,進一步強化監(jiān)管主體責任,制定課堂監(jiān)管、課外言行等相關制度,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和處理。發(fā)揮在職稱評審、評獎評優(yōu)等方面的杠桿作用,對思政課教師強化思想政治素質的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制,規(guī)范思政課教師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政治原則,堅守政治底線。
師德是教師素質之魂,是助推教師素質提升的動力基礎。高校思政課教師只有擁有高尚的師德與人格魅力,才能引導學生崇德向善,進而更好地發(fā)揮思政課的育人作用。
一是加強師德修養(yǎng)。思政課教師的師德修養(yǎng)水平不僅直接影響著處在“拔節(jié)孕穗期”的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也深刻影響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能否根本實現(xiàn)。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師德需要培養(yǎng),更需要自我修養(yǎng)。思政課教師只有堅持以德立身,才能真正以德立學、以德施教。首先,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堅守師德紅線和人格底線,帶頭踐行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愛國守法、愛崗敬業(yè)、關愛學生、嚴于律己、為人師表,用淳厚的師德、高尚的情操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其次,思政課教師要向師德模范學習。在汶川地震中用自己的身軀護住學生的譚千秋,在生死關頭勇救學生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用無私大愛托舉起大山女孩人生夢想的張桂梅等師德模范,他們身上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教師以德施教的仁愛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師者大愛,體現(xiàn)了人民教師潛心育人的敬業(yè)精神和立德樹人的使命擔當。通過向師德模范學習,思政課教師進一步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教師不能只做傳授知識的教書匠,更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激勵自己更加認同和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升師德修養(yǎng)水平。
高校也要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重要抓手,加強師德師風培訓,將師德師風納入職稱評定、評獎評優(yōu)等評聘標準之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以此倒逼教師自覺加強師德修養(yǎng)。
二是提升人格魅力。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思政課教師讓學生“親師信道”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思政“大先生”要“用淵博的學識吸引學生,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贏得學生”。首先,堅持高尚的人格追求。面對交織疊加的社會矛盾、交流交鋒交融的多元文化以及相互激蕩的社會思潮,思政課教師要始終做到不彷徨、不猶豫、不迷惑,正確處理義與利、權與法等關系,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升人生品位,升華思想境界。其次,不斷完善人格修養(yǎng)。人格修養(yǎng)的完善,需要思政課教師事事為人師表、處處行為示范,嚴于律己、言行一致。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頑強的意志品質、豁達的心胸去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要以夯實理論基礎為根本、以提升教學能力為抓手,不斷提升業(yè)務素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
一是夯實理論基礎。思政課的本質就是講道理。思政課“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力服人,更不能以勢壓人。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要“以學理來闡釋政治”[7]。這就要求思政課教師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一方面,思政課教師要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作家經典著作,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通過讀經典、悟原理,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不斷提升專業(yè)理論素養(yǎng),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歸屬感,更加自覺地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思政課教學,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另一方面,思政課教師還要廣泛涉獵哲學社會科學其他學科的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等,以增強思政課的理論性和說服力。
二是提升教學能力。首先,加強教育培訓。通過專題培訓、骨干研修、全員輪訓等,讓思政課教師深刻認識到,“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引人以大道、啟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的人生大課”[8],進而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徹底轉變過去那種“重理論學習,輕實踐探究”“重知識傳授,輕價值引領”的傳統(tǒng)教學理念,向以“學理闡釋、價值引領、人格塑造和信仰培育為核心”的新教學理念轉變。發(fā)揮排頭兵作用,遴選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作為引領和示范,江蘇的“領航揚帆”計劃和廣西的思政課名師評選的做法和經驗可鑒。其次,開展集體備課。通過“手拉手”集體備課,集思廣益。在系統(tǒng)把握新教材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重組”。通過專題式教學、行走課堂等,實現(xiàn)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價值體系、信仰體系的轉化。同時,要從百年黨史、社會大課堂中汲取現(xiàn)實案例,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形成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覆蓋面廣的“大思政課”。通過集體備課,大力改革創(chuàng)新思政課教學方法,推動融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實現(xiàn)教學形式由單向度、平面化向多視角、立體化轉變。最后,參加教學競賽。教學競賽是提升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舉措。教育部組織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廣大教師講好思政課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全面提升思政課教師六個方面的素養(yǎng)。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在激勵職業(yè)院校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方面發(fā)揮著示范引領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參加教學競賽,在競賽中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新時代的高校思政課教師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思政課教師應充分認識自身所肩負的時代使命,不斷提升政治素質、強化師德師風以及教學與學術能力,使思政課真正成為大學生喜愛并受益終身的好課,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添磚加瓦。